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一步步學裝電腦★↙↓↘

[複製鏈接]

1467

主題

2853

帖子

2266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曾任健康,星座,遊戲,影行班主

Rank: 3Rank: 3

積分
226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對於高手而言,如何將各種各樣的配件組裝成一台電腦是輕而易舉的事,但對於大多數初接觸電腦的讀者而言卻不是這樣了。對於許多想學會裝機了解電腦組裝DIY知識的讀者而言,如何才能將各種電腦配件組裝為一台完整的電腦呢?
一、裝機前的準備工作
1、工具準備
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沒有順手的工具,裝機也會變得麻煩起來,那麼哪些工具是裝機之前需要準備的呢?(見圖1,從左至右為「尖嘴鉗、散熱膏、十字解刀、平口解刀」)


圖1



①十字解刀:十字解刀又稱螺絲刀、螺絲起子或改錐,用於拆卸和安裝螺釘的工具。由於計算機上的螺釘全部都是十字形的,所以你只要準備一把十字螺絲刀就可以了。那麼為什麼要準備磁性的螺絲刀呢?這是因為計算機器件按裝后空隙較小,一旦螺釘掉落在其中想取出來就很麻煩了。另外,磁性螺絲刀還可以吸住螺釘,在安裝時非常方便,因此計算機用螺絲刀多數都具有永磁性的。
②平口解刀:平口解刀又稱一字型解刀。如何需要你也可準備一把平口解刀,不僅可方便安裝,而且可用來拆開產品包裝盒、包裝封條等。
③鑷子:你還應準備一把大號的醫用鑷子,它可以用來夾取螺釘、跳線帽及其它的一些小零碎動西。
④鉗子:鉗子在安裝電腦時用處不是很大,但對於一些質量較差的機箱來講,鉗子也會派上用場。它可以用來拆斷機箱後面的擋板。這些擋板按理應用手來回折幾次就會斷裂脫落,但如果機箱鋼板的材質太硬,那就需要鉗子來幫忙了。
建議:最好準備一把尖嘴鉗,它可夾可鉗,這樣還可省卻鑷子。
⑤散熱膏:在安裝高頻率CPU時散熱膏(硅脂)必不可少,大家可購買優質散熱膏(硅脂)備用。
2、材料準備
①準備好裝機所用的配件:CPU、主板、內存、顯卡、硬碟、軟碟機、光碟機、機箱電源、鍵盤滑鼠、顯示器、各種數據線/電源線等。(見圖2)


圖2



②電源排型插座:由於計算機系統不只一個設備需要供電,所以一定要準備萬用多孔型插座一個,以方便測試機器時使用。
③器皿:計算機在安裝和拆卸的過程中有許多螺絲釘及一些小零件需要隨時取用,所以應該準備一個小器皿,用來盛裝這些動西,以防止丟失。
④工作台:為了方便進行安裝,你應該有一個高度適中的工作台,無論是專用的電腦桌還是普通的桌子,只要能夠滿足你的使用需求就可以了。
3、裝機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①防止靜電:由於我們穿著的衣物會相互摩擦,很容易產生靜電,而這些靜電則可能將集成電路內部擊穿造成設備損壞,這是非常危險的。因此,最好在安裝前,用手觸摸一下接地的導電體或洗手以釋放掉身上攜帶的靜電荷。
②防止液體進入計算機內部:在安裝計算機元器件時,也要嚴禁液體進入計算機內部的板卡上。因為這些液體都可能造成短路而使器件損壞,所以要注意不要將你喝的飲料擺放在機器附近,對於愛出汗的朋友來說,也要避免頭上的汗水滴落,還要注意不要讓手心的汗沾濕板卡。
③使用正常的安裝方法,不可粗暴安裝:在安裝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正確的安裝方法,對於不懂不會的地方要仔細查閱說明書,不要強行安裝,稍微用力不當就可能使引腳折斷或變形。對於安裝后位置不到位的設備不要強行使用螺絲釘固定,因為這樣容易使板卡變形,日後易發生斷裂或接觸不良的情況。
④把所有零件從盒子里拿出來(不過還不要從防靜電袋子中拿出來),按照安裝順序排好,看看說明書,有沒有特殊的安裝需求。準備工作做得越好,接下來的工作就會越輕鬆。
⑤以主板為中心,把所有東西排好。在主板裝進機箱前,先裝上處理器與內存;要不然過後會很難裝,搞不好還會傷到主板。此外在裝AGP與PCI卡時,要確定其安裝牢不牢固,因為很多時候,你上螺絲時,卡會跟著翹起來。如果撞到機箱,鬆脫的卡會造成運作不正常,甚至損壞。
⑥測試前,建議你只裝必要的周邊——主板、處理器、散熱片與風扇、硬碟、一台光碟機、以及顯卡。其它東西如DVD、音效卡、網卡等等,再確定沒問題的時候再裝。此外第一次安裝好后把機箱關上,但不要鎖上螺絲,因為如果哪兒沒裝好你還會開開關關好幾次。
二、CPU的安裝
大家在將主板裝進機箱前最好先將CPU和內存安裝好,以免將主板安裝好后機箱內狹窄的空間影響CPU等的順利安裝。(見圖3)


第一步,稍向外/向上用力拉開CPU插座上的鎖桿與插座呈90度角,以便讓CPU能夠插入處理器插座。
第二步,然後將CPU上針腳有缺針的部位對準插座上的缺口。
第三步,CPU只能夠在方向正確時才能夠被插入插座中,然後按下鎖桿。(見圖4-安裝好后的CPU)

圖4



第四步,在CPU的核心上均勻塗上足夠的散熱膏(硅脂)。但要注意不要塗得太多,只要均勻的塗上薄薄一層即可。
提示:一定要在CPU上塗散熱膏或加塊散熱墊。這有助於將廢熱由處理器傳導至散熱裝置上。沒有在處理器上使用導熱介質會導致當機甚至燒毀CPU!此外,無論散熱裝置的接觸面有任何細微的偏差,甚或只是一小點的灰塵,都會導致無法有效的將廢熱從處理器傳導出來。散熱膏同時在CPU的接觸面上(就是印模)也充滿了極微小的散熱孔道。一些散熱裝置的製造商會在其產品中附有散熱膏,如果你的沒有,在大多數計算機或電子零件商店都會有賣,價格大約5元。
CPU的安裝一般很簡單,但CPU風扇的安裝較複雜,其步履如后:
第一步,首先在主板上找到CPU和它的支撐機構的位置,然後安裝好CPU。
第二步,接著將散熱片妥善定位在支撐機構上。
第三步,再將散熱風扇安裝在散熱片的頂部——向下壓風扇直到它的四個卡子鍥入支撐機構對應的孔中;
第四步,再將兩個壓桿壓下以固定風扇,需要注意的是每個壓桿都只能沿一個方向壓下。(見圖5)

最後一步,最後將CPU風扇的電源線接到主板上3針的CPU風扇電源接頭上即可.



小知識:跳線與DIP開關——現在幾乎所有主板都是自動識別CPU以及設置電壓的,但為了以防萬一,最好在安裝前先閱讀主板說明書,看相關CPU安裝的細節,確定是否需要進行跳線設置。跳線其實就是一個開關,它通過跳線帽來控制開關的閉合,從而達到主板以些部件功能的通斷及一些特殊功能的實現(見圖7-跳線和跳線說明文字)。跳線主要是用來設定硬體的工作狀態,譬如CPU的內核電壓、「外頻」和「倍頻」,主板的資源分配以及啟用/關閉某些主板功能等。跳線賦予了主板更為靈活地設置方式,使用戶能夠隨心所欲地對主板上各部件的工作方式進行設置。但是隨著大量硬體參數設置在BIOS中得以完成,主板上的跳線已經較486、586時代大大減少了。而DIP開關則是一組組合開關(見圖8-DIP開關),通常可控制CPU的倍頻和外頻,不過現在CPU的倍頻一般都鎖定,所以只有外頻調整。此外儘管跳線已經使硬體設置非常靈活,但是跳線的插拔方式畢竟使用起來不太方便。為此,DIP開關開始出現在主板上,使用DIP開關,我們可更為直觀和容易地設置硬體的工作狀態。



三、安裝內存




現在常用的內存有168線的SDRAM內存和184線的DDR SDRAM內存兩種,其主要外觀區別在於SDRAM內存金手指上有兩個缺口,而DDR SDRAM內存只有一個。



下面我們就以184線的DDR SDRAM內存安裝為例給你講解。


第一步,安裝內存前先要將內存插槽兩端的白色卡子向兩邊扳動,將其打開,這樣才能將內存插入。然後再插入內存條,內存條的1個凹槽必須直線對準內存插槽上的1個凸點(隔斷)。



第二步,再向下按入內存,在按的時候需要稍稍用力。(見圖10)


圖10



第三步,以使緊壓內存的兩個白色的固定桿確保內存條被固定住,即完成內存的安裝。



提示:SDRAM內存的安裝和DDR內存的安裝基本一樣。差別在於SDRAM內存及其插槽上有兩個對應缺口。內存的兩端各有一個缺口,其正好和內存插槽兩端的白色卡子對應,如果內存插到位,該卡子會卡在內存的缺口中。如果內存插到底,兩端的卡子還是不能自動合攏,你可用手將其扳到位。



四、安裝電源



一般情況下,我們在購買機箱的時侯可以買已裝好了電源的。不過,有時機箱自帶的電源品質太差,或者不能滿足特定要求,則需要更換電源。由於電腦中的各個配件基本上都已模塊化,因此更換起來很容易,電源也不例外,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如何安裝電源。



安裝電源很簡單,先將電源放進機箱上的電源位,並將電源上的螺絲固定孔與機箱上的固定孔對正。然後再先擰上一顆螺釘(固定住電源即可),然後將最後3顆螺釘孔對正位置,再擰上剩下的螺釘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在安裝電源時,首先要做的就是將電源放入機箱內,這個過程中要注意電源放入的方向,有些電源有兩個風扇,或者有一個排風口,則其中一個風扇或排風口應對著主板,放入后稍稍調整,讓電源上的4個螺釘和機箱上的固定孔分別對齊。(見圖11)



圖11



小知識:ATX電源提供多組插頭,其中主要是20芯的主板插頭、4芯的驅動器插頭和4芯的小驅動器專用插頭。20芯的主板插頭只有一個且具有方向性,可以有效地防止誤插,插頭上還帶有固定裝置可以鉤住主板上的插座,不至於讓接頭鬆動導致主板在工作狀態下突然斷電。四芯的驅動器電源插頭用處最廣泛,所有的CD-ROM、DVD-ROM、CD-RW、硬碟甚至部分風扇都要用動它。四芯插頭提供了+12V和+15V兩組電壓,一般**電線代表+12V電源,紅色電線代表+5V電源,黑色電線代表OV地線。這種四芯插頭電源提供的數量是最多的,如果用戶覺得還不夠用,可以使用一轉二的轉接線。四芯小驅動器專用插頭原理和普通四芯插頭是一樣的,只是介面形式不同罷了,是專為傳統的小驅供電設計的。(


五、主板的安裝
在主板上裝好CPU和內存后,我們即可將主板裝入機箱中。




在安裝主板前我們先來認識一下機箱,大家知道,機箱的整個機架由金屬組成。其5寸固定架,可以安裝幾個設備,比如光碟機等;3寸固定架,是來固定小軟碟機、3寸硬碟等;電源固定架,是用來固定電源。而機箱下部那塊大的鐵板用來固定主板,我們在此稱之為底板,上面的很多固定孔是用來上銅柱或塑料釘來固定主板的,現在的機箱在出廠時一般就已經將固定柱安裝好。而機箱背部的槽口是用來固定板卡及列印口和滑鼠口的,在機箱的四面還有四個塑料腳墊。不同的機箱固定主板的方法不一樣,像我們正在安裝的這種,它全部採用螺釘固定,穩固程度很高,但要求各個螺釘的位置必須精確。主板上一般有5個到7個固定孔,你要選擇合適的孔與主板匹配,選好以後,把固定螺釘旋緊在底板上,(現在的大多機箱已經安裝了固定柱,而且位置都是正確的,不用我們再單獨安裝了)。然後把主板小心地放在上面,注意將主板上的鍵盤口、滑鼠口、串並口等和機箱背面擋片的孔對齊,使所有螺釘對準主板的固定孔,依次把每個螺絲安裝好。總之,要求主板與底板平行,決不能碰在一起,否則容易造成短路。(見圖13)



圖13
1、安裝主板
第一步,首先將機箱或主板附帶的固定主板用的鏍絲柱和塑料釘旋入主板和機箱的對應位置。
第二步,然後再將機箱上的I/O介面的密封片撬掉。提示:你可根據主板介面情況,將機箱后相應位置的擋板去掉。這些擋板與機箱是直接連接在一起的,需要先用螺絲刀將其頂開,然後用尖嘴鉗將其扳下。外加插卡位置的擋板可根據需要決定,而不要將所有的擋板都取下。
第三步,然後將主板對準I/O介面放入機箱。(見圖14)


圖14



第四步,最後,將主板固定孔對準鏍絲柱和塑料釘,然後用螺絲將主板固定好。
第五步,將電源插頭插入主板上的相應插口中。這是ATX主板上普遍具備的ATX電源介面,你只需將電源上同樣外觀的插頭插入該介面既可完成對ATX電源的連接。上圖是P4主板和電源中獨具的電源接頭,你可一一對應插好。
2、連接機箱接線
在安裝主板時,許多讀者的難點不是將主板放入機箱中,並固定好,而是機箱連接線該怎麼用!下面就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機箱連接線——
①PC喇叭的四芯插頭,實際上只有1、4兩根線,一線通常為紅色,它是接在主板Speaker插針上。這在主板上有標記,通常為Speaker。在連接時,注意紅線對應1的位置(註:紅線對應1的位置——有的主板將正極標為「1」有的標為「+」,適情況而定)。
②RESET接頭連著機箱的RESET鍵,它要接到主板上RESET插針上。主板上RESET針的作用是這樣的:當它們短路時,電腦就重新啟動。RESET鍵是一個開關,按下它時產生短路,手鬆開時又恢復開路,瞬間的短路就使電腦重新啟動。偶爾會又這樣的情況,當你按一下RESET鍵並鬆開,但它並沒有彈起,一直保持著短路狀態,電腦就不停地重新啟動。
③ATX結構的機箱上有一個總電源的開關接線,是個兩芯的插頭,它和Reset的接頭一樣,按下時短路,鬆開時開路,按一下,電腦的總電源就被接通了,再按一下就關閉,但是你還可以在BIOS里設置為開機時必須按電源開關四秒鐘以上才會關機,或者根本就不能按開關來關機而只能靠軟體關機。
④這個三芯插頭是電源指示燈的接線,使用1、3位,1線通常為綠色。在主板上,插針通常標記為Power,連接時注意綠色線對應於第一針(+)。當它連接好后,電腦一打開,電源燈就一直亮著,指示電源已經打開了。(見圖15)



圖15



⑤硬碟指示燈的兩芯接頭,一線為紅色。在主板上,這樣的插針通常標著IDE LED或HD LED的字樣,連接時要紅線對一。這條線接好后,當電腦在讀寫硬碟時,機箱上的硬碟的燈會亮。有一點要說明,這個指示燈只能指示IDE硬碟,對SCSI硬碟是不行的。
接下來我們還需將機箱上的電源,硬碟,喇叭,複位等控制連接端子線插入主板上的相應插針上。連接這些指示燈線和開關線是比較繁瑣的,因為不同的主板在插針的定義上是不同的,究竟哪幾根是用來插接指示燈的,哪幾根是用來插接開關的都需要查閱主板說明白書才能清楚,所以我們建議你最好在將主板放入機箱前就將這些線連接好。另外主板的電源開關、RESET(複位開關)這幾種設備是不分方向的,只要弄清插針就可以插好。而HDD LED(硬碟燈)、POWER LED(電源指示燈)等,由於使用的是發光二極體,所以插反是不能閃亮的,一定要仔細核對說明書上對該插針正負極的定義。(見圖16-連好后的前面板線)


[返回電腦前線首頁]·[所有跟貼]·[加跟貼]· [版主管理]
↙↓↘★一步步學裝電腦★↙↓↘
送交者: 10JQKA [☆順子☆] 於 May 02, 2007 19:02:43 已讀 2127 天天養生堂
數百種美國名廠保健品,超低價直銷全球!

蜜糖交友中心
海外孤身?強大搜索功能,輕鬆找到意中人!

炒股不如炒匯!
免費註冊模擬帳戶,外匯投資從此輕鬆起步;





對於高手而言,如何將各種各樣的配件組裝成一台電腦是輕而易舉的事,但對於大多數初接觸電腦的讀者而言卻不是這樣了。對於許多想學會裝機了解電腦組裝DIY知識的讀者而言,如何才能將各種電腦配件組裝為一台完整的電腦呢?
一、裝機前的準備工作
1、工具準備
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沒有順手的工具,裝機也會變得麻煩起來,那麼哪些工具是裝機之前需要準備的呢?(見圖1,從左至右為「尖嘴鉗、散熱膏、十字解刀、平口解刀」)







圖1



①十字解刀:十字解刀又稱螺絲刀、螺絲起子或改錐,用於拆卸和安裝螺釘的工具。由於計算機上的螺釘全部都是十字形的,所以你只要準備一把十字螺絲刀就可以了。那麼為什麼要準備磁性的螺絲刀呢?這是因為計算機器件按裝后空隙較小,一旦螺釘掉落在其中想取出來就很麻煩了。另外,磁性螺絲刀還可以吸住螺釘,在安裝時非常方便,因此計算機用螺絲刀多數都具有永磁性的。
②平口解刀:平口解刀又稱一字型解刀。如何需要你也可準備一把平口解刀,不僅可方便安裝,而且可用來拆開產品包裝盒、包裝封條等。
③鑷子:你還應準備一把大號的醫用鑷子,它可以用來夾取螺釘、跳線帽及其它的一些小零碎動西。
④鉗子:鉗子在安裝電腦時用處不是很大,但對於一些質量較差的機箱來講,鉗子也會派上用場。它可以用來拆斷機箱後面的擋板。這些擋板按理應用手來回折幾次就會斷裂脫落,但如果機箱鋼板的材質太硬,那就需要鉗子來幫忙了。
建議:最好準備一把尖嘴鉗,它可夾可鉗,這樣還可省卻鑷子。
⑤散熱膏:在安裝高頻率CPU時散熱膏(硅脂)必不可少,大家可購買優質散熱膏(硅脂)備用。
2、材料準備
①準備好裝機所用的配件:CPU、主板、內存、顯卡、硬碟、軟碟機、光碟機、機箱電源、鍵盤滑鼠、顯示器、各種數據線/電源線等。(見圖2)







圖2



②電源排型插座:由於計算機系統不只一個設備需要供電,所以一定要準備萬用多孔型插座一個,以方便測試機器時使用。
③器皿:計算機在安裝和拆卸的過程中有許多螺絲釘及一些小零件需要隨時取用,所以應該準備一個小器皿,用來盛裝這些動西,以防止丟失。
④工作台:為了方便進行安裝,你應該有一個高度適中的工作台,無論是專用的電腦桌還是普通的桌子,只要能夠滿足你的使用需求就可以了。
3、裝機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①防止靜電:由於我們穿著的衣物會相互摩擦,很容易產生靜電,而這些靜電則可能將集成電路內部擊穿造成設備損壞,這是非常危險的。因此,最好在安裝前,用手觸摸一下接地的導電體或洗手以釋放掉身上攜帶的靜電荷。
②防止液體進入計算機內部:在安裝計算機元器件時,也要嚴禁液體進入計算機內部的板卡上。因為這些液體都可能造成短路而使器件損壞,所以要注意不要將你喝的飲料擺放在機器附近,對於愛出汗的朋友來說,也要避免頭上的汗水滴落,還要注意不要讓手心的汗沾濕板卡。
③使用正常的安裝方法,不可粗暴安裝:在安裝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正確的安裝方法,對於不懂不會的地方要仔細查閱說明書,不要強行安裝,稍微用力不當就可能使引腳折斷或變形。對於安裝后位置不到位的設備不要強行使用螺絲釘固定,因為這樣容易使板卡變形,日後易發生斷裂或接觸不良的情況。
④把所有零件從盒子里拿出來(不過還不要從防靜電袋子中拿出來),按照安裝順序排好,看看說明書,有沒有特殊的安裝需求。準備工作做得越好,接下來的工作就會越輕鬆。
⑤以主板為中心,把所有東西排好。在主板裝進機箱前,先裝上處理器與內存;要不然過後會很難裝,搞不好還會傷到主板。此外在裝AGP與PCI卡時,要確定其安裝牢不牢固,因為很多時候,你上螺絲時,卡會跟著翹起來。如果撞到機箱,鬆脫的卡會造成運作不正常,甚至損壞。
⑥測試前,建議你只裝必要的周邊——主板、處理器、散熱片與風扇、硬碟、一台光碟機、以及顯卡。其它東西如DVD、音效卡、網卡等等,再確定沒問題的時候再裝。此外第一次安裝好后把機箱關上,但不要鎖上螺絲,因為如果哪兒沒裝好你還會開開關關好幾次。
二、CPU的安裝
大家在將主板裝進機箱前最好先將CPU和內存安裝好,以免將主板安裝好后機箱內狹窄的空間影響CPU等的順利安裝。(見圖3)







第一步,稍向外/向上用力拉開CPU插座上的鎖桿與插座呈90度角,以便讓CPU能夠插入處理器插座。
第二步,然後將CPU上針腳有缺針的部位對準插座上的缺口。
第三步,CPU只能夠在方向正確時才能夠被插入插座中,然後按下鎖桿。(見圖4-安裝好后的CPU)







圖4



第四步,在CPU的核心上均勻塗上足夠的散熱膏(硅脂)。但要注意不要塗得太多,只要均勻的塗上薄薄一層即可。
提示:一定要在CPU上塗散熱膏或加塊散熱墊。這有助於將廢熱由處理器傳導至散熱裝置上。沒有在處理器上使用導熱介質會導致當機甚至燒毀CPU!此外,無論散熱裝置的接觸面有任何細微的偏差,甚或只是一小點的灰塵,都會導致無法有效的將廢熱從處理器傳導出來。散熱膏同時在CPU的接觸面上(就是印模)也充滿了極微小的散熱孔道。一些散熱裝置的製造商會在其產品中附有散熱膏,如果你的沒有,在大多數計算機或電子零件商店都會有賣,價格大約5元。
CPU的安裝一般很簡單,但CPU風扇的安裝較複雜,其步履如后:
第一步,首先在主板上找到CPU和它的支撐機構的位置,然後安裝好CPU。
第二步,接著將散熱片妥善定位在支撐機構上。
第三步,再將散熱風扇安裝在散熱片的頂部——向下壓風扇直到它的四個卡子鍥入支撐機構對應的孔中;
第四步,再將兩個壓桿壓下以固定風扇,需要注意的是每個壓桿都只能沿一個方向壓下。(見圖5)







最後一步,最後將CPU風扇的電源線接到主板上3針的CPU風扇電源接頭上即可.



小知識:跳線與DIP開關——現在幾乎所有主板都是自動識別CPU以及設置電壓的,但為了以防萬一,最好在安裝前先閱讀主板說明書,看相關CPU安裝的細節,確定是否需要進行跳線設置。跳線其實就是一個開關,它通過跳線帽來控制開關的閉合,從而達到主板以些部件功能的通斷及一些特殊功能的實現(見圖7-跳線和跳線說明文字)。跳線主要是用來設定硬體的工作狀態,譬如CPU的內核電壓、「外頻」和「倍頻」,主板的資源分配以及啟用/關閉某些主板功能等。跳線賦予了主板更為靈活地設置方式,使用戶能夠隨心所欲地對主板上各部件的工作方式進行設置。但是隨著大量硬體參數設置在BIOS中得以完成,主板上的跳線已經較486、586時代大大減少了。而DIP開關則是一組組合開關(見圖8-DIP開關),通常可控制CPU的倍頻和外頻,不過現在CPU的倍頻一般都鎖定,所以只有外頻調整。此外儘管跳線已經使硬體設置非常靈活,但是跳線的插拔方式畢竟使用起來不太方便。為此,DIP開關開始出現在主板上,使用DIP開關,我們可更為直觀和容易地設置硬體的工作狀態。







圖8



三、安裝內存




現在常用的內存有168線的SDRAM內存和184線的DDR SDRAM內存兩種,其主要外觀區別在於SDRAM內存金手指上有兩個缺口,而DDR SDRAM內存只有一個。



下面我們就以184線的DDR SDRAM內存安裝為例給你講解。







第一步,安裝內存前先要將內存插槽兩端的白色卡子向兩邊扳動,將其打開,這樣才能將內存插入。然後再插入內存條,內存條的1個凹槽必須直線對準內存插槽上的1個凸點(隔斷)。



第二步,再向下按入內存,在按的時候需要稍稍用力。(見圖10)







圖10



第三步,以使緊壓內存的兩個白色的固定桿確保內存條被固定住,即完成內存的安裝。



提示:SDRAM內存的安裝和DDR內存的安裝基本一樣。差別在於SDRAM內存及其插槽上有兩個對應缺口。內存的兩端各有一個缺口,其正好和內存插槽兩端的白色卡子對應,如果內存插到位,該卡子會卡在內存的缺口中。如果內存插到底,兩端的卡子還是不能自動合攏,你可用手將其扳到位。



四、安裝電源



一般情況下,我們在購買機箱的時侯可以買已裝好了電源的。不過,有時機箱自帶的電源品質太差,或者不能滿足特定要求,則需要更換電源。由於電腦中的各個配件基本上都已模塊化,因此更換起來很容易,電源也不例外,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如何安裝電源。



安裝電源很簡單,先將電源放進機箱上的電源位,並將電源上的螺絲固定孔與機箱上的固定孔對正。然後再先擰上一顆螺釘(固定住電源即可),然後將最後3顆螺釘孔對正位置,再擰上剩下的螺釘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在安裝電源時,首先要做的就是將電源放入機箱內,這個過程中要注意電源放入的方向,有些電源有兩個風扇,或者有一個排風口,則其中一個風扇或排風口應對著主板,放入后稍稍調整,讓電源上的4個螺釘和機箱上的固定孔分別對齊。(見圖11)







圖11



小知識:ATX電源提供多組插頭,其中主要是20芯的主板插頭、4芯的驅動器插頭和4芯的小驅動器專用插頭。20芯的主板插頭只有一個且具有方向性,可以有效地防止誤插,插頭上還帶有固定裝置可以鉤住主板上的插座,不至於讓接頭鬆動導致主板在工作狀態下突然斷電。四芯的驅動器電源插頭用處最廣泛,所有的CD-ROM、DVD-ROM、CD-RW、硬碟甚至部分風扇都要用動它。四芯插頭提供了+12V和+15V兩組電壓,一般**電線代表+12V電源,紅色電線代表+5V電源,黑色電線代表OV地線。這種四芯插頭電源提供的數量是最多的,如果用戶覺得還不夠用,可以使用一轉二的轉接線。四芯小驅動器專用插頭原理和普通四芯插頭是一樣的,只是介面形式不同罷了,是專為傳統的小驅供電設計的。(見圖12)







五、主板的安裝
在主板上裝好CPU和內存后,我們即可將主板裝入機箱中。




在安裝主板前我們先來認識一下機箱,大家知道,機箱的整個機架由金屬組成。其5寸固定架,可以安裝幾個設備,比如光碟機等;3寸固定架,是來固定小軟碟機、3寸硬碟等;電源固定架,是用來固定電源。而機箱下部那塊大的鐵板用來固定主板,我們在此稱之為底板,上面的很多固定孔是用來上銅柱或塑料釘來固定主板的,現在的機箱在出廠時一般就已經將固定柱安裝好。而機箱背部的槽口是用來固定板卡及列印口和滑鼠口的,在機箱的四面還有四個塑料腳墊。不同的機箱固定主板的方法不一樣,像我們正在安裝的這種,它全部採用螺釘固定,穩固程度很高,但要求各個螺釘的位置必須精確。主板上一般有5個到7個固定孔,你要選擇合適的孔與主板匹配,選好以後,把固定螺釘旋緊在底板上,(現在的大多機箱已經安裝了固定柱,而且位置都是正確的,不用我們再單獨安裝了)。然後把主板小心地放在上面,注意將主板上的鍵盤口、滑鼠口、串並口等和機箱背面擋片的孔對齊,使所有螺釘對準主板的固定孔,依次把每個螺絲安裝好。總之,要求主板與底板平行,決不能碰在一起,否則容易造成短路。(見圖13)







圖13
1、安裝主板
第一步,首先將機箱或主板附帶的固定主板用的鏍絲柱和塑料釘旋入主板和機箱的對應位置。
第二步,然後再將機箱上的I/O介面的密封片撬掉。提示:你可根據主板介面情況,將機箱后相應位置的擋板去掉。這些擋板與機箱是直接連接在一起的,需要先用螺絲刀將其頂開,然後用尖嘴鉗將其扳下。外加插卡位置的擋板可根據需要決定,而不要將所有的擋板都取下。
第三步,然後將主板對準I/O介面放入機箱。(見圖14)







圖14



第四步,最後,將主板固定孔對準鏍絲柱和塑料釘,然後用螺絲將主板固定好。
第五步,將電源插頭插入主板上的相應插口中。這是ATX主板上普遍具備的ATX電源介面,你只需將電源上同樣外觀的插頭插入該介面既可完成對ATX電源的連接。上圖是P4主板和電源中獨具的電源接頭,你可一一對應插好。
2、連接機箱接線
在安裝主板時,許多讀者的難點不是將主板放入機箱中,並固定好,而是機箱連接線該怎麼用!下面就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機箱連接線——
①PC喇叭的四芯插頭,實際上只有1、4兩根線,一線通常為紅色,它是接在主板Speaker插針上。這在主板上有標記,通常為Speaker。在連接時,注意紅線對應1的位置(註:紅線對應1的位置——有的主板將正極標為「1」有的標為「+」,適情況而定)。
②RESET接頭連著機箱的RESET鍵,它要接到主板上RESET插針上。主板上RESET針的作用是這樣的:當它們短路時,電腦就重新啟動。RESET鍵是一個開關,按下它時產生短路,手鬆開時又恢復開路,瞬間的短路就使電腦重新啟動。偶爾會又這樣的情況,當你按一下RESET鍵並鬆開,但它並沒有彈起,一直保持著短路狀態,電腦就不停地重新啟動。
③ATX結構的機箱上有一個總電源的開關接線,是個兩芯的插頭,它和Reset的接頭一樣,按下時短路,鬆開時開路,按一下,電腦的總電源就被接通了,再按一下就關閉,但是你還可以在BIOS里設置為開機時必須按電源開關四秒鐘以上才會關機,或者根本就不能按開關來關機而只能靠軟體關機。
④這個三芯插頭是電源指示燈的接線,使用1、3位,1線通常為綠色。在主板上,插針通常標記為Power,連接時注意綠色線對應於第一針(+)。當它連接好后,電腦一打開,電源燈就一直亮著,指示電源已經打開了。(見圖15)







圖15



⑤硬碟指示燈的兩芯接頭,一線為紅色。在主板上,這樣的插針通常標著IDE LED或HD LED的字樣,連接時要紅線對一。這條線接好后,當電腦在讀寫硬碟時,機箱上的硬碟的燈會亮。有一點要說明,這個指示燈只能指示IDE硬碟,對SCSI硬碟是不行的。
接下來我們還需將機箱上的電源,硬碟,喇叭,複位等控制連接端子線插入主板上的相應插針上。連接這些指示燈線和開關線是比較繁瑣的,因為不同的主板在插針的定義上是不同的,究竟哪幾根是用來插接指示燈的,哪幾根是用來插接開關的都需要查閱主板說明白書才能清楚,所以我們建議你最好在將主板放入機箱前就將這些線連接好。另外主板的電源開關、RESET(複位開關)這幾種設備是不分方向的,只要弄清插針就可以插好。而HDD LED(硬碟燈)、POWER LED(電源指示燈)等,由於使用的是發光二極體,所以插反是不能閃亮的,一定要仔細核對說明書上對該插針正負極的定義。(見圖16-連好后的前面板線)







圖16



你知道DOS的命令參數嗎?比如DOS的DIR命令的參數,使用DIR/P會顯示一屏目錄信息后暫停下來。這些參數也被稱作開關。參數或開關給使用者以很大的靈活性,可以適應多種不同的需要!與軟體一樣,硬體也是有參數有開關可以設置的,硬體的設置開關就稱為「跳線」(Jumper)。熟練的掌握跳線是裝機必備的技術之一。
 一、了解跳線的類型
  迄今為止,跳線已經發展到了三代,分別是鍵帽式跳線、DIP式跳線、軟跳線。
  1.鍵帽式跳線
  鍵帽式跳線是由兩部分組成:底座部分和鍵帽部分(如圖1所示)。前者是向上直立的兩根或三根不連通的針,相鄰的兩根針決定一種開關功能。對跳線的操作只有短接和斷開兩種。當使用某個跳線時,即短接某個跳線時,就將一個能讓兩根針連通的鍵帽給它倆帶上,這樣兩根針就連通了,對應該跳線的功能就有了。否則,可以將鍵帽只帶在一根針上,鍵帽的另一根管空著。這樣,因為兩根針沒有連通,對應的功能就被禁止了,而且鍵帽就不會丟失。因為帶鍵帽只表示接通,所以沒有插反的問題。鍵帽式的跳線分兩針的和三針的,兩針的使用比較方便,應用更廣泛,短接就表示具有某個功能,斷開就表示禁止某個功能;三針的比較複雜些,比如有針1、2、3,那麼短接針1、2表示一種功能,而短接2、3表示另外一種功能。

2.DIP式跳線
  DIP式跳線也被稱作DIP組合開關,DIP開關不僅可以單獨使用一個按鈕開關表示一種功能,更可以組合幾個DIP開關來表示更多的狀態,更多的功能。如圖2所示,DIP開關的一個可以兩邊扳動的鈕就決定了兩種開關狀態,一面表示開(ON),另外一面表示關(OFF)。而對於組合狀態的使用,有多少DIP開關就能表示2的多少次冪的狀態,就有多少個數值可以選擇,因此,進入DIP開關時必須對照說明書中的表格設置數值,否則你根本搞不清楚這麼多的狀態。

 3.軟跳線
  軟跳線並沒有實質的跳線,也就是對CPU相關的設置不再使用硬體跳線,而是通過CMOS Setup程序中進行設置(如圖3所示),根本不需要再打開機箱,非常方便。

二、設置跳線
  在電腦配件中,主板、硬碟、光碟機、音效卡都存在跳線,以主板跳線最為複雜,硬碟次之。
  1.主板跳線
  主板上的跳線一般包括CPU設置跳線、CMOS清除跳線、BIOS禁止寫跳線等。其中,以CPU設置跳線最為複雜,如果你的主板比較老,就必須在主板上設置內核電壓、外頻、倍頻跳線。根據主板說明書和CPU頻率,設置上述對應跳線。通常情況下,主板上對應CPU電壓的是一組跳線(如圖4所示),每個跳線都對應著一個電壓值,找到合適的電壓值,插上一個鍵帽短接它,就選擇了這個電壓值。同理,找到外頻跳線(如圖5所示)和倍頻跳線(如圖6所示),分別進行設置合適的外頻和倍頻。注意,每組跳線中只能選擇一個跳線短接。




新的主板更為用戶考慮的周全,幾乎全部使用類似的軟跳線,只剩下主板上的CMOS跳線開關還使用著最最原始的鍵帽跳線,它多是三針的跳線,如圖1所示。通常,短接針1、2,表示正常使用主板CMOS,而短接2、3則表示清除CMOS內容。
  禁止寫BIOS的功能並不是每個主板都有的,一般為兩針跳線,具體是短接才能寫BIOS還是斷開才能寫BIOS,要看主板說明書。
  有些主板會讓用戶自己選擇軟跳線還是DIP跳線,如華碩的P4T,若將主板上的10個DIP開關全設置為OFF,就表示使用BIOS中的軟跳線設置,否則,就選擇DIP跳線,其中開關6~10表示外頻設置,主板說明書上有個大表格,你需要對照表格操作,選擇合適的外頻,DIP開關1~4表示倍頻,它有2的4次冪種狀態,即有16種狀態,最多可以讓使用者選擇16種電壓值。說明書上提供了14種倍頻選擇,剩餘的兩種狀態,不是留著將來擴展功能,就是廠家沒有公開的跳線或參數!
  2.硬碟跳線
  硬碟上的跳線是比較簡單的,其跳線位置多在硬碟後面,如硬碟後面跳線圖所示。其跳線在數據線介面和電源線介面之間,白色的鍵帽清晰可見。而硬碟表面和這個「之間」的位置對應的電路板的一面,都有關於跳線設置的說明,如硬碟電路板上跳線說明圖。
  雖然不同的品牌的硬碟跳線有所不同,但因為硬碟屬於IDE介面設備,所以一般都分為三種跳線設置,它們分別是「Master」、「Slave」、「Cable Select」(簡稱CS)。「Master」(主)表示主盤,是一個IDE通道上第一個被系統檢測的設備,一個主板通常有兩個IDE設備通道,而一個通道上最多能連接兩個IDE設備,它們有主從之分。「Slave」(從)表示從盤,是一個IDE通道上第二個被系統檢測的設備。「Cable Select」(線纜選擇)表示使用特殊的硬碟數據線連接主板,跳線就決定了硬碟的主從位置。真正支持這種功能的數據線市場很少見到。80針數據線實際上已經不理睬硬碟上的任何跳線設置,其黑色一端必須接主板IDE介面,藍色端連接主設備,灰色的一端連接從設備,你的硬碟使用什麼樣的跳線都不起作用。這樣的線適合今天的支持DMA66/100/133介面的硬碟。
  小提示:如果硬碟跳線設置錯誤,會導致一個IDE通道上的兩個設備衝突,多不能使電腦正常引導,但不會導致硬體損傷。一般只有在一個通道上的兩個設備的設置相同時才會引起衝突,比如都設置成主盤或都設置成從盤了。同一個通道上兩個設備設置沒有衝突,一個為主,一個為從,但不兼容的事情發生的還是不多。
  因為硬碟跳線還沒有統一的標準,因此我們看一下主流硬碟的具體跳線說明。通常我們可以在硬碟的電路板上、硬碟正面或IDE介面旁邊上找到跳線說明圖示。
  (1)Seagate(希捷)硬碟.

Seagate硬碟的跳線設置圖示一般可以在盤體的反面找到,短接的跳線被框上長方框,主要有四種設置方式:「Master or Single drive」(表示設置硬碟為主盤或該通道上只單獨連接一個硬碟,即該硬碟獨佔一個IDE通道,這個通道上不能有從盤)、「Drive is slave」(表示當前硬碟為從盤)、「Master with a non-ATA compatible slave」(表示存在一個主盤,而從盤是不與ATA介面硬碟兼容的硬碟,這包括老式的不支持DMA33的硬碟或SCSI介面硬碟)、「Cable Select」(使用數據線選擇硬碟主從)、無跳線(表示當前硬碟為從盤)。
  (2)Western Digital(西部數據)硬碟.
 Western Digital硬碟的跳線設置圖示一般可以在盤體的正面找到,短接的跳線被框上黑色長方塊,主要有三種設置方式:「Slave」(表示當前硬碟為從盤)、「Master w/Slave present」(表示當前盤為主盤,同時存在從盤)、「Single or Master」(表示設置硬碟為主盤或該通道上只單獨連接一個硬碟,即該硬碟獨佔一個IDE通道,這個通道上不能有從盤)。
  (3)Maxtor(邁拓)硬碟.

Maxtor硬碟的跳線設置圖示一般可以在盤體的正面找到,短接的跳線被塗上黑色,主要有三種設置方式:「Master(Factory default)」(主盤)、「Slave(Jumper Parking Position)」(從盤)、「Cable select for Master/Slave」(電纜選擇)。
  (4)IBM硬碟.
傳統的硬碟上只有Master、Slave、Cable Select三種跳線,個別的硬碟組合更多一點,也還是離不開這幾個概念。但IBM硬碟就是與眾不同,它的跳線特別複雜,其跳線設置圖示一般可以在介面上方找到,主要有四種設置方式:「Device 0(Master)」(主盤)、「Device 1(Slave)」(從盤)、「Cable Select」(電纜選擇)、「Forcing DEV 1 Present」(即設備0強制設備1存在,如果你的從盤比較舊,不能告之系統匯流排自己的存在,就應該將主盤設置為本跳線)。
  而以上這四種設置方式又可分別設置四種不同的狀態:「15 Heads」(個別系統要求系統使用15 Heads的設置,硬碟的容量保持不變)、「16 Heads」(硬碟的默認設置是16 Heads)、「2/32GB CLIP」(對於DJNA模式的硬碟,如果你的BIOS的LBA模式與柱面數大於4096的硬碟不兼容,本跳線將多餘的柱面忽略,讓LBA方式只使用4096個柱面,管理2GB空間,也就是將大硬碟當2GB的硬碟使用。對於容量小於34GB的DTLA或DPTA模式的硬碟,如果你的BIOS的LBA模式與柱面數大於4096的硬碟不兼容,本跳線將多餘的柱面忽略,讓LBA方式只使用4096個柱面,管理2GB空間。也就是將大硬碟當2GB的硬碟使用。但硬碟在LBA模式中顯示的柱面值並不改變。對於容量大於等於34GB的DTLA或DPTA模式的硬碟,如果你的BIOS的LBA模式與扇區數大於66055248的硬碟不兼容,本跳線將多餘的柱面忽略,讓LBA方式只使用66055248個扇區,管理32GB空間。也就是將大硬碟當32GB的硬碟使用。)、「Auto Spin Disable」(允許硬碟在等待狀態中被喚醒)。
  當你的電腦不識別新的硬碟時,建議先將默認的16 Heads設置修改成「15 Heads」設置,不成功再修改成「2/32GB CLIP」設置。
  小提示:硬碟的跳線的圖示雖然明確,但分清楚哪一邊是開始端並不是很容易,解決的方法一個是從助硬碟電路板那邊的說明,另外一個是藉助開機自檢中關於硬碟的檢測信息來確定設置是否正確。
  3.光碟機跳線
  光碟機跳線與硬碟跳線很類似,其跳線位置多在光碟機後面,數據線介面和電源線介面之間,如光碟機後面跳線圖。一般只有Master、Slave、Cable Select三種,很少有其它情況,各個品牌的光碟機幾乎都是這樣,相對來說很是規範,使得設置比較簡單。通常我們可以在IDE介面上部找到跳線說明圖示。

設置完光碟機后,也可以通過開機自檢信息進行檢查。人們一般的習慣是將光碟機設置在第二個通道的主盤位置。雖然光碟機設置在主從盤位置問題不大,但如果要加裝刻錄機或DVD光碟機,設置錯誤就不能正常開機,因此,還是掌握正確的設置方法比較好。
  4.音效卡跳線
  PCI音效卡一般只有連接光碟機的CD模擬輸出介面的幾種音頻線介面和SPDIF音頻數字介面(與光碟機數字介面連接),根本沒有任何跳線需要設置。舊的ISA音效卡的跳線也比較簡單,通常只有一兩個跳線,比如是否使用音效卡上功率放大器,解決麥克不兼容跳線,如圖12所示當中的JP1跳線。當你的麥克在音效卡上不能正常使用時,可以嘗試改變這個跳線。對於功率放大(AMP)跳線,它表示是否採用音效卡上的功率放大器,它一般使用在沒有功率放大器的音箱上,這類音箱現在已經很少使用,因此該跳線也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


第一步,從機箱后殼上移除對應AGP插槽上的擴充擋板及螺絲。
第二步、將顯卡很小心的對準AGP插槽並且很確實的插入AGP插槽中。注意:務必確認將卡上的金手指的金屬觸點很確實的與AGP插槽接觸在一起。
第三步,用解刀將螺絲鎖上使顯卡確實的固定在機箱殼上。
第四步,將顯示器上的15-pin接腳VGA線插頭插在顯卡的VGA輸出插頭上。
最後一步,確認無誤后,重新開啟電源,即完成顯卡的硬體安裝。
2、安裝音效卡
——主要介面一覽:
音效卡上有很多介面,下面我們就對其進行一下簡單介紹。(以創新SB Live!為例。見圖26A)

圖26A



a.遊戲桿/MIDI插口:用於連接遊戲桿/手柄/方向盤等外界遊戲控制器或MIDI鍵盤/電子琴,你也可先購買一個光纖MIDI套件再來插入上述設備。
b.後置輸出插孔:將音頻信號輸出到有源音箱或功率放大器。
c.線性輸出插孔(LINE OUT):將音頻信號輸出到有源音箱/耳機或功率放大器。
d.話筒輸入插孔(MIC IN):用於連接話筒,主要用來語音輸入。
e.線性輸入插孔(LINE IN):用於將隨身聽或影碟機等外部設備的聲音信號輸入電腦。
f.電話應答設備介面(TAD,Telephone Answering Device):用來提供標準語音MODEM的連接並向MODEM傳送話筒信號,所以配合MODEM卡和軟體,可使電腦具備電話自動應答功能。
g.模擬CD音頻輸入介面(CD-IN):使用CD音源線將來自CD/DVD光碟機的模擬音頻信號接入。
h.輔助設備介面(AUX-IN):用於將電視卡,解壓卡等設備的聲音信號輸入音效卡並通過音箱播放。
i.數字CD音頻輸入介面(CD-SPDIF):用來接收來自光碟機的數字音頻信號。
j.音頻擴展介面(SPDIF-EXT):接到數字I/O子卡,實現數字信號的輸入和輸出,並可輸出AC-3信號等。
第一步,找到一空餘的PCI插槽,並從機箱后殼上移除對應PCI插槽上的擴充擋板及螺絲。(見圖26B)







第一步,從機箱后殼上移除對應AGP插槽上的擴充擋板及螺絲。
第二步、將顯卡很小心的對準AGP插槽並且很確實的插入AGP插槽中。注意:務必確認將卡上的金手指的金屬觸點很確實的與AGP插槽接觸在一起。
第三步,用解刀將螺絲鎖上使顯卡確實的固定在機箱殼上。
第四步,將顯示器上的15-pin接腳VGA線插頭插在顯卡的VGA輸出插頭上。
最後一步,確認無誤后,重新開啟電源,即完成顯卡的硬體安裝。
2、安裝音效卡
——主要介面一覽:
音效卡上有很多介面,下面我們就對其進行一下簡單介紹。(以創新SB Live!為例。見圖26A)












圖26A



a.遊戲桿/MIDI插口:用於連接遊戲桿/手柄/方向盤等外界遊戲控制器或MIDI鍵盤/電子琴,你也可先購買一個光纖MIDI套件再來插入上述設備。
b.後置輸出插孔:將音頻信號輸出到有源音箱或功率放大器。
c.線性輸出插孔(LINE OUT):將音頻信號輸出到有源音箱/耳機或功率放大器。
d.話筒輸入插孔(MIC IN):用於連接話筒,主要用來語音輸入。
e.線性輸入插孔(LINE IN):用於將隨身聽或影碟機等外部設備的聲音信號輸入電腦。
f.電話應答設備介面(TAD,Telephone Answering Device):用來提供標準語音MODEM的連接並向MODEM傳送話筒信號,所以配合MODEM卡和軟體,可使電腦具備電話自動應答功能。
g.模擬CD音頻輸入介面(CD-IN):使用CD音源線將來自CD/DVD光碟機的模擬音頻信號接入。
h.輔助設備介面(AUX-IN):用於將電視卡,解壓卡等設備的聲音信號輸入音效卡並通過音箱播放。
i.數字CD音頻輸入介面(CD-SPDIF):用來接收來自光碟機的數字音頻信號。
j.音頻擴展介面(SPDIF-EXT):接到數字I/O子卡,實現數字信號的輸入和輸出,並可輸出AC-3信號等。
第一步,找到一空餘的PCI插槽,並從機箱后殼上移除對應PCI插槽上的擴充擋板及螺絲。(見圖26B)












圖26B



第二步,將音效卡小心的對準PCI插槽並且很確實的插入PCI插槽中。注意:務必確認將卡上的金手指的金屬觸點很確實的與PCI插槽接觸在一起。
第三步,將螺絲用解刀鎖上使音效卡確實的固定在機箱殼上。
第四步,確認無誤后,重新開啟電源,既完成音效卡的硬體安裝。
3、安裝網卡
網卡的安裝也很簡單:(見圖27)


圖27



先確認機箱電源在關閉的狀態下,將網卡插入機箱的某個空閑的擴展槽中,插的時候注意要對準插槽;用兩隻手的大姆指把網卡插入插槽內,一定要把網卡插緊;上好螺釘,並擰緊;最後,將做好的網線上的水晶頭連接到網卡的RJ45介面上。
八、連接外部設備
1、安裝顯示器
①把顯示器側放:在搬動顯示器時,應先觀察顯示器,一般在顯示器的兩側回有一個方便手那的扣槽,用戶扣這個扣槽就可以方便地搬動顯示器了,我們首先把顯示器側放。
②顯示器底部有幾個卡口:在顯示器的底部有許多小孔,其中就有安裝底座的安裝孔。此外,你還可看到顯示器的底座上有幾個突起的塑料彎鉤,這幾塑料彎鉤就是用來固定顯示器底部的。
③安裝底座:第一步是將底座上突出的塑料彎鉤與顯示器底部的小孔對準,要注意插入的方向。第二步是是將顯示器底座按正確的方向插入顯示器底部的插孔內。第三步是用力推動底座。第四步是聽見「咔」的一聲響,顯示器底座就已固定在顯示器上了。④連接顯示器的電源:從附袋裡取出電源連接線,將顯示器電源連接線的另外一端連接到電源插座上。
⑤連接顯示器的信號線:把顯示器後部的信號線與機箱後面的顯卡輸出端相連接,顯卡的輸出端是一個15孔的三排插座,只要將顯示器信號線的插頭插到上面就行了。插的時候要注意方向,廠商在設計插頭的時候為了防止插反,將插頭的外框設計為梯形,因此一般情況下是不容易插反的。如果使用的顯卡是主板集成的,那麼一般情況下顯示器的輸出插孔位置是在串口一的下方,如果不能確定,那麼請按照說明書上的說明進行安裝。
2、連接滑鼠、鍵盤
鍵盤和滑鼠是現在PC中最重要的輸入設備,必須安裝。鍵盤和滑鼠的安裝很簡單,你只需將其插頭對準缺口方向插入主板上的鍵盤/滑鼠插座即可。




現在最常見的是PS/2介面的鍵盤和滑鼠,這兩種介面的插頭是一樣的,很容易弄混淆,所以我們在連接的時候要看清楚。
小知識:按介面內型,滑鼠可以分為串口、PS/2、USB三類,傳統的滑鼠是串口連接的,它佔用了一個串列通訊口。PS/2介面的滑鼠是目前市場上的主流產品,USB介面也是一種輸入/輸出介面,用於連接鍵盤、滑鼠、數碼相機等外不設備。USB介面的滑鼠是現在的新產品,鍵盤有PS/2介面,也有USB介面。
提示:鍵盤后的塑料塊可以搬動,使鍵盤有點角度,便於操作。鍵盤介面用於連接計算機的輸入設備--鍵盤,接入的是一個五針的圓型插頭。連接鍵盤介面的時候要注意其方向性,即插頭上的小舌頭一定要對準插孔中的方形孔。
3、安裝和連接音箱



在多媒體電腦中音箱已成為必不可少的放音設備。而隨著技術的發展,多聲道PC有源音箱日成主流。所以現在的PC音箱大都使用2.1式和4.1式及5.1式的——例如4.1音箱一般由1個低音炮和4個衛星音箱組成,再配上較專業的4.1音效卡,你就能獲得環繞聲較強的音響效果。
下面我們就以「漫步者R4.1」音箱為例為你講講音箱的連接。
漫步者R4.1由低音炮R401T和4個無源音箱R80NT組成。首先讓我們來觀察其主音箱(低音炮)的背面,最左端是電源線插座和電源開關,在沒有將4個衛星音箱接好之前,電源最好不要開啟,首先讓我們將衛星音箱和主音箱連接起來。
第一步、連接4個衛星音箱:在音箱背部的輸出插孔,可以發現「+ R -」、「- L +」等英文字樣,它分別代表「右環繞音箱的正負極、左環繞音箱的正負極」2個音箱的連接位置。對於衛星音箱來說,在技術指標上並沒有任何區別,換而言之,它們是完全一樣的兩個產品,之所以能產生兩個聲道的效果完全是音效卡的功效所致。所以,在連接的時候,我們只需要將4個音箱接上就可以了,但是在連接的時候要注意音箱的正負極。連接時要注意線的顏色對應,並不要將兩接頭之間相碰短路。(見圖28)


圖28



第二步、連接音源:
如果使用的是真正的4聲道及以上的音源(音效卡),可將音箱「輸入方式」選擇開關撥到「4聲道」一側,這時組成的是4.1系統,線路輸入A口作為左右聲道(或稱前置聲道)輸入,線路輸入B口作為環繞聲道輸入。(見圖31)而如果使用的是普通立體聲(2聲道)音源,請將「輸入方式」選擇開關撥到(2聲道)一側,此時組成的是虛擬4.1系統,環繞音箱放虛擬環繞聲,音源可從線路輸入A口或B口輸入。



圖29
第三步、放音:
插上電源,把主音量調節旋鈕調至適當的位置,打開電源開關,根據你的需求來調節低音音量旋鈕,即可享受到漫步者R4.1系統的音樂魅力。
提示:放音時請使用適當的音量聆聽,因為過大的聲音可能會損傷你的聽覺系統或破壞音響系統。當音源的輸出信號較大時,開大音量,可能會出現失真,所以你可把音源的輸出音量和本系統的音量調節到適當的位置。環繞聲道的音量也不宜過大,過大的環繞聲也將影響聽音效果,此外當作為虛擬4.1系統放音時,音箱的環繞音量會自動變小。
結語
大家在看完本專題之後,對如何組裝電腦有了一個較明了的了解了吧。祝你在看了本文之後能快速的步入電腦硬體組裝之門,自己也能攢機!
小知識:主盤(MASTER)與從盤(SLAVE)——在一台計算機里一般只有兩個IDE介面,每一根接線有三個介面,其中一個接主板的IDE介面,另兩個則可以接兩個硬碟或一個硬碟與一個光碟機。在同一根接線上如果接兩個IDE介面設備,則其中一個是主盤,另一個為從盤。由於硬碟預設的跳線設置為主硬碟,所以要將其中一個的跳線設為從盤,否則將無法啟動系統。具體的設置可見硬碟後面的跳線設置說明。一般來說,光碟機出廠時已設為從盤,所以安裝時不必再跳。(見圖20-硬碟上的跳線及說明文字)

圖20



(2)單硬碟的安裝
第一步,如果你只用一根IDE線來連接硬碟,那麼我們就可以把硬碟放到插槽中去了,單手捏住硬碟(注意手指不要接觸硬碟底部的電路板,以防身上的靜電損壞硬碟),對準安裝插槽后,輕輕地將硬碟往裡推,直到硬碟的四個螺絲孔與機箱上的螺絲孔對齊為止。




第二步,硬碟到位后,就可以上螺絲了。注意,硬碟在工作時其內部的磁頭會高速旋轉,因此必須保證硬碟安裝到位,確保固定。硬碟的兩邊各有兩個螺絲孔,因此最好能上四個螺絲,並且在上螺絲時,四個螺絲的進度要均衡,切勿一次性擰好一邊的兩個螺絲,然後再去擰另一邊的兩個。如果一次就將某個螺絲或某一邊的螺絲擰得過緊的話,硬碟可能受力就會不對稱,影響數據的安全。(見圖21)


圖21



小知識:一般主板上都有兩個IDE插口——IDE1和IDE2,在一般情況下我們都將硬碟連接在IDE口上,而將光碟機等設備連接在IDE2口上。此外,IDE口上一般都有一個缺口以用來和IDE硬碟線上的防插反凸塊對應以防止插反。
第三步,先將IDE線在硬碟上的IDE口上插好,然後再將其插緊在主板IDE介面中,最後再將ATX電源上的扁平電源線接頭在硬碟的電源插頭上插好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的IDE線無防插反凸塊,你在安裝IDE線時需本著以IDE線上有「紅線一端對電源介面」的原則來進行安裝。(見圖22)



圖22



光碟機安裝
①光碟機的跳線:光碟機的跳線非常重要,特別是當光碟機與硬碟共用一條數據線的時候,如果設置不正確就會無法識別光碟機。一般安裝一個光碟機的時候只需要將它設置為主盤就行了。



②將光碟機裝入機箱:先拆掉機箱前方的一個5寸固定架面板,然後把光碟機滑入。把光碟機從機箱前方滑入機箱時要注意光碟機的方向,現在的機箱大多數只需要將光碟機平推入機箱就行了。但是有些機箱內有軌道,那麼在安裝光碟機的時候就需要安裝滑軌。安裝滑軌時應注意開孔的位置,並且螺釘要擰緊,滑軌上有前後兩組共8個孔位,大多數情況下,靠近彈簧片的一對與光碟機的前兩個孔對齊,當滑軌的彈簧片卡到機箱里,聽到「咔」的一聲響,光碟機就安裝完畢。(見圖23)

圖23



③固定光碟機:在固定光碟機時,要用細紋螺釘固定,每個螺釘不要一次擰緊,要留一定的活動空間。如果在上第一顆螺釘的時候就固定死,那麼當你上其它3顆螺釘的時候,有可能因為光碟機有微小位移而導致光碟機上的固定孔和框架上的開孔之間錯位,導致螺釘擰不進去,而且容易滑絲。正確的方法是把4顆螺釘都旋入固定位置后,調整一下,最後再擰緊螺釘。(見圖24)


圖24



④安裝連接線:依次安裝好IDE排線和電源線。
3、雙外部存儲器的安裝
許多時候我們需要在一根IDE線上連接兩個存儲設備,如兩個硬碟、兩個光碟機或一個硬碟一個光碟機,這時該怎麼來安裝呢?
(1)安裝雙外部存儲設備的條件:
①機箱電源能滿足新增外部存儲設備電源需求
一般機箱中的電源輸出功率都在200W以上,按理說加塊硬碟應該沒問題。但如果你的使用是耗電量大的顯卡,另外又加裝了DVD等,那麼就要考慮電源是否還能再提供12W左右功率去支持一塊硬碟。
②尚有空閑的硬碟線插頭
現在的電腦主板都能提供2個IDE介面,可接兩根雙插頭的40芯硬碟線(數據線)掛4塊IDE兼容設備,按一般的配置兩根電纜可接四塊諸如硬碟、光碟機或ZIP高密軟碟機等IDE設備。但如果你只有一條40芯數據線,就趕快再買一根預備著。
(2)主、從狀態設置和安裝:
當以上幾個條件都具備后,在安裝到機箱中以前還將兩塊硬碟按自己的意願分別設置成主盤和從盤,這樣安裝后才能被系統接納正常使用。主、從盤的設置可按以下方法進行:
所有的IDE設備包括硬碟都使用一組跳線來確定安裝后的主、從狀態。硬碟跳線器大多設置在電源聯接座和數據線聯接插座之間的地方,通常由3組(6或7)針或4組(8或9)針再加一個或兩個跳線帽組成。另外在硬碟或光碟機正面或反面一定還印有主盤(Master)、從盤(Slave)以及由電纜選擇(Cableselect)的跳線方法。
各類硬碟或光碟機的跳線方法和標記說明大同小異,所以這裡只將希捷硬碟的跳線方法簡單介紹如下,對於其它品牌硬碟可以參照進行。以希捷ST33221A為例,硬碟上不但印製了跳線說明而且還標明電源線和硬碟線的正確聯接方法。
(3)安裝雙硬碟時需注意的問題:
如果新增加的硬碟與光碟機等設備一起接在第二硬碟線上時,要注意光碟機等設備的主、從盤設置不與新加硬碟相衝突,否則也會出現主板檢測不到新增硬碟或者找不到原光碟機問題。一般情況下硬碟和光碟機可以按在機箱中的安裝位置就近聯接,但考慮不同型號、規格的硬碟以及硬碟與光碟機的之間數據傳輸率不同,所以可根據具體IDE設備的實際情況聯接。



 SATA硬碟的安裝



 SATA硬碟與傳統的并行ATA硬碟相比具有非常明顯的優勢:首先是SATA的傳輸速度快,除此之外,SATA硬碟還具有安裝方便、容易散熱、支持熱插拔等諸多優點,這些都是并行ATA硬碟無法與之相比的。正因如此,SATA硬碟一經上市便受到廣大硬體玩家的追捧,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但並非所有的主板都支持SATA硬碟,一些老主板並不直接支持SATA硬碟,如果你恰好又買了一塊SATA硬碟,就還必須購買一塊SATA介面卡才行.



  1.固定SATA硬碟,這點與傳統并行硬碟沒有什麼不同。

  2.為硬碟連接上數據線和電源線。SATA硬碟與傳統硬碟在介面上有很大差異,SATA硬碟採用7針細線纜而不是大家常見的40/80針扁平硬碟線作為傳輸數據的通道(圖1)。細線纜的優點在於它很細,因此彎曲起來非常容易。而傳統的硬碟線彎曲起來就非常困難,由於很寬,還經常會造成某個局部散熱不良。而細線纜就不存在這些缺點,它不會妨礙機箱內部的空氣流動,這樣就避免了熱區的產生,從而提高了整個系統的穩定性。接下來用細線纜將SATA硬碟連接到介面卡或主板上的SATA介面上。由於SATA採用了點對點的連接方式,每個SATA介面只能連接一塊硬碟,因此不必像并行硬碟那樣設置跳線了,系統自動會將SATA硬碟設定為主盤。


圖1



3.為硬碟連接上電源線。與數據線一樣,SATA硬碟也沒有使用傳統的4針的「D型」電源介面,而採用了更易於插拔的15針扁平介面(圖2),使用的電壓為+12V、+5V和+3.3V,如果你的電源沒有提供這種介面,則需要購買專門的支持SATA硬碟的電源或者轉換器接頭(圖3)。有些SATA硬碟提供了4針的「D型」和15針扁平兩種介面(圖4),這樣就可以直接使用原有的電源了。所有這些完成之後需要再仔細檢查一遍,確信準確無誤之後就可以蓋上機箱了。



4.安裝驅動程序。SATA硬碟在使用上完全兼容傳統的并行硬碟,因此在驅動程序的安裝使用上一般不會有什麼問題。如果你使用的操作系統是Windows 9x/ME,那麼只需要在BIOS中把啟動選擇為SCSI/SATA就可以像普通IDE硬碟一樣正常安裝了。不過SATA硬碟在安裝Windows XP時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由於Windows XP無法辨認出連接在介面卡上SATA硬碟,所以用戶必須手工安裝SATA硬碟的驅動程序。在安裝過程中,因為WindowsXP本身不直接支持串列ATA控制器,安裝Windows XP的時候必須從軟碟機中搜索第三方的SATA驅動,若沒有主板附帶的軟盤驅動時,必須將光碟中的驅動拷貝到軟盤中。
  在首次安裝WindowsXP尋找SCSI設備時,按下F6鍵(此時屏幕下方會有文字提示)來載入第三方驅動程序。但請注意,出現提示后大約只有2秒的時間讓你按鍵,錯過的話又得重啟再來一次。按下F6后,稍等一會兒系統提示按S鍵,會自動搜索軟碟機中的驅動,選擇主板提供的驅動軟盤中合適的驅動。然後會顯示你所選擇的驅動已經載入,按回車繼續,下面就是正常的WindowsXP安裝步驟了。
  如果你的主板板載Silicon Image SATA RAID的話,Windows XP安裝完成後,可能還要再安裝一次SATA RAID驅動程序,對於這一點,不同主板的要求稍有不同,在其主板說明書中都會有詳細說明,請多加註意。




七、安裝顯卡、音效卡、網卡
顯卡、音效卡、網卡等插卡式設備的安裝大同小異:



1、安裝顯卡
在安裝顯卡前也需注意,顯卡都由許多精密的集成電路及其它元器件構成,這些集成電路很容易受到靜電影響而損失,所以在安裝前做好以下準備。
——請將電腦的電源關閉,並且拔除電源插頭。
——拿取顯示卡時請盡量必免金屬接線部分,且組好能夠戴上防靜電手套。
——當你將主板中的ATX電源插座上的插頭拔除時,請確認電源的開關是關閉狀況。
安裝顯卡主要可分為硬體安裝和驅動安裝兩部分。硬體安裝就是將顯卡正確的安裝到主板上的顯卡插槽中,其需要掌握的要點是要注意AGP插槽的類型(AGP介面的發展經歷了AGP1X/2X/PRO/4X/8X等等階段,其傳輸速度也從最早的AGP1X的266MHz/S的帶寬發展到了AGP8X的2GB/S。AGP1X/AGP2X/AGP4X/AGP Pro等幾種顯卡插槽都不相同,排在後面的顯卡規範插槽一般可以兼容前面的顯卡規範插槽,例如AGP4X規範的顯卡插槽可以使用AGP2X的顯卡,而AGP4X的顯卡就不能在AGP2X的顯卡插槽上正常使用。)。其次,在安裝顯卡時一定要關掉電源,並注意要將顯卡安裝到位。(見圖25)




六、安裝外部存儲設備


外部存儲設備包含硬碟、光碟機(CD-ROM、DVD-ROM、CDRW)等等。



1、安裝硬碟



(1)安裝外部存儲設備時的基礎知識(見圖17)



圖17



①每個IDE口都可以有(而且最多只能有)一個「Master」(主盤,用於引導系統)盤。



②當兩個IDE口上都連接有設置為「Master」時,老主板通常總是嘗試從第一個IDE口上的「主」盤啟動。而現在的主板,一般都可以通過CMOS的設置,指定哪一個IDE口上的硬碟是啟動盤。



③ATX電源在關機狀態時仍保持5V電流,所以在進行零配件安裝、拆卸及外部電纜線插、拔時必須關閉電源接線板開關或拔下機箱電源線。



④有些機箱的驅動器托架安排得過於緊湊,而且與機箱電源的位置非常靠近,安裝多個驅動器時比較費勁。所以我們建議先在機箱中安裝好所有驅動器,然後再進行線路連接工作,以免先安裝的驅動器連線擋住安裝下一個驅動器所需的空間。



⑤為了避庖蚯??韉惱鴝?斐傻拇嬡∈О芑蚯??魎鴰擔?ㄒ樵詘滄扒??魘痹諭屑萇習滄安⒐潭ㄋ?械穆菟俊?/P>


⑥為了方便安裝及避免機箱內的連接線過於雜亂無章,在機箱上安裝硬碟、光碟機時,連接與同一IDE口的設備應該相鄰。



⑦電源線的安裝是有方向的,反了插不上。



⑧考慮到以後可能需要安裝多個硬碟或光碟機,攢機前最好準備兩條IDE設備信號線(俗稱「排線」),每條線帶3個介面(一個連接主板IDE埠,另外兩個用來連接硬碟或光碟機)。為了避免機箱內的連接線過於雜亂無章,「排線」上用於連接硬碟/光碟機的介面應盡量靠近,一般3個介面之間的「排線」長度應為2:1。(見圖18)


18



⑨在同一個排線IDE口上連接兩個設備時,一般的原則是傳輸速度相近的安裝在一起,硬碟和光碟機應盡量避免安裝在同一個IDE口上。(見圖19)



[ 本帖最後由 漫畫家Kevin 於 2007-5-4 16:49 編輯 ]
回帖就是對我kevin最大的支持,謝謝你們

358

主題

983

帖子

620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留學助教(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20
沙發
George Shen 發表於 2007-5-4 13:03 | 只看該作者
樓主講清楚一些,下面的一些與你說的主題內容不一致跑題了,請斑竹你修改一下,謝謝.

[返回電腦前線首頁]·[所有跟貼]·[加跟貼]· [版主管理]
↙↓↘★一步步學裝電腦★↙↓↘
送交者: 10JQKA [☆順子☆] 於 May 02, 2007 19:02:43 已讀 2127 天天養生堂
數百種美國名廠保健品,超低價直銷全球!

蜜糖交友中心
海外孤身?強大搜索功能,輕鬆找到意中人!

炒股不如炒匯!
免費註冊模擬帳戶,外匯投資從此輕鬆起步;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67

主題

2853

帖子

2266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曾任健康,星座,遊戲,影行班主

Rank: 3Rank: 3

積分
2266
3
 樓主| 漫畫家Kevin 發表於 2007-5-5 04:5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2 George Shen 的帖子

Thanks i missed that part hehe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9

主題

728

帖子

335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35
4
redchildren 發表於 2007-5-8 09:1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12:2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