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波普爾有關科學的證偽性觀點的反科學傾向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07-3-30 22:3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http://ngotcm.com/forum/archiver/?tid-28691.html

文章作者:[青爭]

在現在許多談論科學與偽科學之分的文章中,很多人都以波普爾的科學的證偽性來作為一個衡量標準。如有人用這一標準將中國的傳統醫學-中醫說成是最大的偽科學。

實際上以一門學說是否具有所謂證偽性作為這門學問是科學反是偽科學評判標準,現在已經顯現出妨礙科學發展的反科學傾向。因為一些科學是難以具備證偽性的,如生命的最初是如何誕生的,以及宇宙最早誕生的研究,這是都是不可能去證偽的。

再比如80年代興起的超弦理論的研究,曾經有人以缺乏證偽性而稱之為偽科學。在超弦興起的初期,諾貝爾物理獎的得主,哈佛的Glashow就非常反對超弦研究,聲稱只要他還是系主任,超弦就不能進入哈佛物理系,將超弦比作中世紀的練金術一樣看待。可是隨著超弦理論的不斷發展,此老數年後也轉變了態度,說是看到了超弦的研究可能給科學帶來的潛在意義。

常常看到一些人,沒有具體問題的分析,簡單地用證偽性的理論,將一些屬於傳統文化的內容,說其缺乏科學之證偽性而將其一棍子打為偽科學,其實是一種非常不科學的做法。在這裡筆者就所知的情況談一談西方對證偽理論的另一些看法和批判。

前年夏季,有位朋友在美國一所長青藤大學選修科學哲學課程,教授列出的指定購買閱讀的三本書,分別為Carl Hampel (亨普爾)的Philosophy of Natural Science (自然科學的哲學),Thomas Kuhn的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庫恩:科學革命的結構)和Nelson Goodman的Fact,Fiction and Forecast等著作。當我得知這個書單時,我當時不解的就是為什麼不選波普爾的書。我請這位朋友去與他們的哲學教授討論為什麼不選波普爾的書。得到的答案是,基於兩個方面的考慮:

第一波普爾的最為人知的科學的證偽說爭議較大。介紹亨普爾類似的理論較適合,第二是亨普爾有關科學說明理論的「覆蓋率模型」是教授一些科學說明理論與發展的基礎之一。

後來我讀到伯克利大學的著名科學哲學家John Searle(瑟爾)在為新千年來臨之際而作的,一篇題為「未來哲學」的文章中,看到了瑟爾明確地指出波普爾的證偽理論的反科學性。

瑟爾認為本世紀在科學哲學上達成的公認之科學理論,就是一種稱之為「假說和演繹」(Hypothetico-deductive method)方法。這一學說或多或少分別獨立地由波普爾和Carl Hempel提出。Searle認為,許多科學家基於某種誤解而更為欣賞波普爾的理論。大多數科學家並沒有意識到波普爾的觀點實際上是多麼反科學的(原文是Most scientists do not,I think,realize how antiscientific Popper's views actually are)。從瑟爾的文章看來,大家達成較多共識的還是H亨普爾的假說和演繹之說,而非波普爾的「推測與證偽」之說(conjecture and refutation).

在七十年,幾位哲學家(如Miller,Tichy,Grunbaum)對波普爾的「證偽」理論的一個核心概念(verisimilitude)發出了挑戰。證明由這個概念推導的整個證偽理論在邏輯上不成立。波普爾在其著作objective Knowledge之371頁,對此承認了自己的錯誤(原文為my main mistake was my failure to see at that...)。此外,在Paul Churchland的「Neurological philosophy」一書的265至270頁,陳述了另一位邏輯哲學家Quine(奎因)是如何從另一個角度揭示波普爾證偽理論的缺陷的。

而在保羅.賀根寫的「科學的終結」一書中,專門記載了他去波普爾家與他面談的過程。賀根顯然對波普爾印象不是很好,在他的筆下,波普爾是個孤傲而自以為是的人,賀根稱他為反教條的教條主義者。為了回應波普樂的滔滔不絕,他提出了一個精心準備的問題,他問波普爾:你認為你的證偽理論本身具有證偽性嗎?波普爾居然不予回答這個問題。實際上,晚年的波普爾已經通過與一些學者的論戰認識到其證偽理論在邏輯上的缺陷了。

六十年代的時候,波普爾運用其科學之證偽性觀點來批判馬克思的學說和弗羅依德的精神分析學,作為其著作「開放社會及敵人」一書的重要內容,波普爾認為這兩大學說沒有可證偽性而應該歸為偽科學之類。正是波普爾開創了以科學之證偽性作為一種理論之科學性的評判標準,從而引起了學者對是否存在普遍適應的證偽性,達到什麼樣的具體標準才可稱得上一個理論和學說有證偽性的討論。人們不禁要問,如果說馬克思的學說缺乏證證性,那麼波普爾的學說的證偽性又在哪裡呢?自由主義學說的證偽性又在哪裡呢?或是構成資本主義制度與社會的理論之證偽性又是什麼呢?

同樣在精神分析領域內也引起了許多學者的討論與批判,從最近的結果來看,對於這些精神病,採用有效的藥物治療與採用精神分析法,經過嚴格的對照組和統計分析,都可以達到同樣的治療效果,而且有以大腦掃描圖譜等確切的證據顯示精神分析法與藥物起到了同樣的改變掃描異常圖譜的作用。這說明按照波普爾的科學之證偽理論來判斷一個學說是否是偽科學,可能起到妨礙某些科學發展的作用,不利於社會和科學的開放性。從而使這種學說成為了一種新的教條主義。比如說中醫理論,如果按照某些網友之證偽觀點,因為經絡過去沒有確切的物質基礎,缺乏科學之證偽性,而將其定位偽科學,但是最近來自上海的科研表明,經絡與穴位所在的地方,其鈣離子的濃度是穴位附近其他正常組織的幾十倍,為經絡的存在和其物質基礎提供了初步的證據。

正是基於波普爾證偽理論的反科學,妨礙社會開放的教條傾向,在99年秋天由成立於1953年美國國際研究協會(簡稱ISI)屬下的雜誌「院際評論」邀請全美不同學科的著名學者,對本世紀曾造成轟動效應的書籍評選最佳與最糟的50本書。結果「開放的社會以及其敵人這本書以31名排在最糟50本書之列。最糟的標準是那些引起轟動,貌似理性,然而長遠來看欲是愚昧的,荒謬的,甚至是有害的書籍。在給「開放的社會以及其敵人」的評語中這樣寫道:波普爾試圖表明他比柏拉圖和黑格爾更聰明、更開放。在這個時代,這類想法是阻撓思想開放的主要障礙之一。

五十本最差書所在的網址:

http://www.isi.org/publications/ir/50best.htmlThe Intercollegiate Review Intercollegiate studies institute

[ 本帖最後由 新鮮人 於 2007-3-30 22:46 編輯 ]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16

主題

343

帖子

100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00
沙發
lurenyi 發表於 2007-4-1 02:01 | 只看該作者
中醫最大的問題在於中醫理論的吃老本。動不動就翻出幾千年前的《皇帝內經》什麼的說事。中醫理論不創新就只有等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3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07-4-10 02:2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2 lurenyi 的帖子

我想保守性和偽科學應是不同的概念.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4 22:5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