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5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從「網路語言」、「方言節目」與「手耳」,看如今的「語言革命」

[複製鏈接]

1884

主題

3498

帖子

2748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無敵殺手會員(一萬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74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常殺銀 發表於 2007-4-9 12:4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從「網路語言」、「方言節目」與「手耳」,看如今的「語言革命」



怎樣看待最近的文字改革與規範?關鍵看文字改革者的目的,如果目的是為了私利,那麼這種文字改革是值得人唾棄的。下面舉3個例子:

1.比如:舉個簡單而現實的例子,現在有不少教育「學家」和官員,出台禁令和商討文章來「規範」漢語,說不可以任由「網路語言」發展。
但是,歷史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語言的發展並不是靠1紙禁令或者幾篇檄文就可隨便「規範」的。我認為這些官員和所謂的學者是為了自私的目的而出台的語言規範,不僅不會成功而且還會成為笑柄。
上海市將出台新規定 正式場合禁用網路語言
http://www.donews.com/content/20 ... c28ecb880c40e2.shtm
上海新聞報道出現恐龍PK粉絲等網路語言屬違法
http://www.donews.com/content/20 ... 4332c48279007a.shtm
但是比如PK,886,「暈」、「我倒」等等,還不是大張旗鼓的出現在我們生活中嗎?光靠法律禁止得了嗎?電視上不都是經常在說 「某某PK某某」 嗎?

2.再比如,中央電視台出台法令,禁止地方台製作方言節目和《中國廣播電視播音員主持人自律公約》(以下稱為《公約》)通知,《公約》特別要求,「除特殊需要外,一律使用普通話,不模仿港台腔及其表達方式」。而且,主持人隨意夾帶外語、用方言播報的現象也在明令禁止的範疇之內,「不模仿地域音及其表達方式,不使用對規範語言有損害的口音、語調、粗俗語 言、俚語、行話,不在普通話中夾雜不必要的外語。」-----很明顯這種語言法律改革,就是自私自利的行為,目的在於限制別人發展自己。其中『「現在不少的地方台都開設了方言節目,上海台就不說了,還有湖南台的那個大兵的節目,單說我們安徽影視頻道那檔跟馬瑩一起主持節目的中年男人(名字一時還真想不起來了,歡迎網友補充。),說的從頭到位都是正宗的合肥話,節目內容雖然比較「土」、比較八卦+口水,也難登大雅之堂,但是說來哈就真奇怪,這個節目還就惹人喜愛——我的很多同事,尤其合肥的,就更是偏愛有加,甚至有未婚女同事說很崇拜。不管如何,作為娛樂,這樣的效果,沒有方言很難達到。其他的東北方言的小品等等就更不用說了。蕪湖電視台自己也有說蕪湖方言話的節目,比如《留星花園》的主持人。
    如果真的如《公約》規定的「除……外,一律……」的話,那麼我不知道它會扼殺了多少有生命力的節目,又如何體現其「第三條 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社會主義服務,為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服務」的宗旨。我想方言絕對是「祖國」的,也是「人民」的,至於「社會主義」有沒有方言存在,「黨和國家」的大局是否排斥中國的「方言」,我就不得而知了。 」』
另外,中國現在13億人,10億人屬於「農民」,(我也是),絕大多數的老百姓都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方言,並且非常喜歡接近自己生活的東西……光靠法律來「規範」老百姓喜歡的文藝作品就是剝奪老百姓應享有的權力!如果你想聽的相聲,想看的節目,想說的網路新語言都被列為禁止之列,而且以後再也不會出現自己想看的一些節目,你說你有什麼感覺?

3.最後一個例子,說的是「國恥」,至少我認為是。
一個曾經與我們打過仗並且敗過的小國,它認為我們國家文字在稱呼它的首都有問題,不知道給了政府官員什麼好處,一夜之間,我們用過千百年的辭彙被改了,改了它們認為該叫的詞而不是我們應該使用的詞。他們高興了,還得寸進尺……我們有什麼好處嗎?多少教育課本多少書籍材料多少音像多少軟體要改,它們管嗎?它們付費用給我們嗎?它們不管,它們也一分錢不付。
難道我們有實力讓它們管我們的國家叫「天國」「天朝」不叫「中國」嗎?難道我們不出一分錢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讓它們按我們的要求修改教科書歷史書嗎?結論是肯定的。
而且我們也清楚的知道,即使中國13億中有8億認為北京應該叫北平,只要官員認為「不能」改,就絕對不會改,但如果是外國人要求就可以除外,事實就是最好的證明。
好在我們叫美利堅國為「美」國,而不是丑國,叫日爾曼國為"德"國而不是「怨」國,叫英格蘭國為「英」國,而不是"草"國,叫大和國為「日」本而不是「操」本……。要不然每個國家都來提個要求,我們官員不是不能「厚此薄彼」,天天忙著按別國的意思改?為什麼方言不能說不能聽,外國人的話就一定要聽呢?而且它們還規定了時間限制,還真的如此,某1天,全國都摒棄用了幾百上千年的辭彙,從此不再使用……看下帖『從「漢城」改「首爾」到「長白山」變「白頭山」 委屈求全的後果』

最後總結1點,語言改革如果有利與人們的,人們就會接受,如果出於私利的就遲早讓人唾棄。好比:
網路語言禁止得了嗎?
方言節目老百姓喜歡嗎?
改了「手耳」人民喜歡嗎?

[ 本帖最後由 常殺銀 於 2007-4-9 13:16 編輯 ]
http://www.hotik.com/sign.png

1884

主題

3498

帖子

2748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無敵殺手會員(一萬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748
沙發
 樓主| 常殺銀 發表於 2007-4-9 13:09 | 只看該作者

從「漢城」改「首爾」到「長白山」變「白頭山」 委屈求全的後果

從「漢城」改「首爾」到「長白山」變「白頭山」 委屈求全的後果


2005年初,當韓國人要求中國人按照韓國「去漢化」的新規定,把「漢城」改譯為「首爾」,否則就是不「放開胸襟」時,號稱「東方早報評論專欄作家」、「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博導」的「精英」立刻高調響應:「我們應該尊重韓國方面的決定」、「名從主人,是國際慣例,也是聯合國確定和遵循的地名命名原則」、「如果其他人堅持用原來的名稱,或者用自己的譯法,或者不接受主人的意見,總會有什麼特殊的、重要的原因,至少是不友好的表現」。

「精英」的「話語權」發揮了作用。從此中國「放開胸襟」,放棄了地名翻譯的自主權,停止使用了歷史習慣的「漢城」譯法,乖乖按照韓國人的意志「首爾」起來,不折不扣地「尊重韓國方面的決定」,沒有半點「不友好的表現」。

然而中國「精英」的「善意」換到的是什麼?是在中國的領土上公然提出領土要求,公然宣布「白頭山(長白山)是我們的領土」,公然挑戰中國的主權。你講「尊重」、「友好」,人家尿你嗎?撈到了「漢城」,接著就要「長白山」。下一步呢?

投資論壇按照韓國「歷史教科書」,整個東北、整個華北、整個華東連同上海歷史上都是人家的。你以為人家在痴人說夢,人家可在一直扎紮實實教育下一代「收復失地」。只要覺得有機會,你以為人家不敢?幾個毛丫頭有多少歷史知識?沒有人長期訓導,沒有人背後撐腰,沒有官方暗中縱容,就憑她們自己怎麼可能想得出在中國領土上如此胡作非為?這表面是那幾個臭娘們自作主張,實際是一次戰略試探。上次「漢城」改「首爾」
      
投資論壇是第一次戰略試探,用「地名翻譯權」來試探中國人對自己的主權敏感不敏感,堅決不堅決。試探結果:中國人都成了「唯物主義者」,為了經濟利益處處息事寧人,整天就知道「尊重」、「友好」,對主權問題麻木不仁。那次試探的結果是韓國人普遍瞧不起中國人,根本不把中國的主權當回事。這次是更進一步的試探:看中國人的民氣如何,
對公然挑戰領土主權反應強烈不強烈。試探結果:中國人沒什麼了不起。在光天化日之下、大廳廣眾之間公然挑戰中國的主權,在場那麼多中國人竟然反應遲鈍,不知所措,甚至無動於衷,事後才由官方出面不疼不癢抗議了事。可見中國人對國家主權一不敏感,二不堅定,三不強烈,四不齊心,五不機斷。就憑這樣的結論,今後類似的進一步的試探挑釁決少不了。

魯迅說:「一個知縣的壽辰,因為他是子年生,屬鼠的,屬員們便集資鑄了一個金老鼠去作賀禮。知縣收受之後,另尋了機會對大眾說道:明年又恰巧是賤內的整壽;她比我小一歲,是屬牛的。其實,如果大家先不送金老鼠,他決不敢想金牛。一送開手,可就難於收拾了,無論金牛無力致送,即使送了,怕他的姨太太也會屬象。象不在十二生肖之內,似乎不近情理罷,但這是我替他設想的法子罷了,知縣當然別有我們所莫測高深的妙法在。」

「有貪圖金牛者,不但金老鼠,便是死老鼠也不給。那麼,此輩也就連生日都未必做了。單是省卻拜壽,已經是一件大快事。」
對韓國人的挑釁根本就應該「針鋒相對,寸土必爭」,「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官來官擋,民來民對,只要敢出頭,照頭就是一悶棍,絕不手軟,絕不客氣。膽敢在中國領土上胡作非為,就應該當場一擁而上狠揍,老實不客氣。鬧大就鬧大,鬧大了才好,鬧大了才能讓這些瘋子長長記性:電門觸不得,火玩不得。對只認拳頭的就只能以拳相對。記住毛主席決策抗美援朝時的話:「打得一拳開,防得百拳來」。現在動拳頭,好過將來動槍炮。現在揍狠了才能讓他們認識到中國人的民心民氣,才能明白挑釁中國的主權不是鬧著玩的,是要付代價的,是後果極其嚴重的,是要打仗的,是要死人的。現在大打出手,卻能避免將來兵戎相見。否則「小洞不補,大洞叫苦」 「當斷不斷,必受其亂」。

中國修改歷史教科書,韓國也修改歷史教科書。中國修改歷史教科書改來改去改得「三成中學生不想當中國人」;韓國修改歷史教科書改來改去改得在中國領土上公然宣布「白頭山(長白山)是我們的領土」。就憑這兩種不同的修改,不同的結果,你是在贏得別人的尊重,還是在鼓勵別人的輕蔑和侵略?
「漢城」變「首爾」,結果輪到了長白山。再委曲求全講「友好」、「尊重」,下一次將是什麼?

[ 本帖最後由 常殺銀 於 2007-4-9 13:18 編輯 ]
http://www.hotik.com/sign.png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84

主題

3498

帖子

2748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無敵殺手會員(一萬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748
3
 樓主| 常殺銀 發表於 2007-4-9 13:23 | 只看該作者

驚聞漢城改首爾

驚聞漢城改首爾

                張志成

  (2005年)今日上網,發現了來自新華網的一條簡短消息:「中國近日將開始啟用韓國首都漢城市的中文新譯名」首爾「」。急忙查詢國家語言文字委員會網站,暫時並無正式消息。但是,既然為新華網這一官方新聞機構編髮,想來不會是向壁臆造。看來,負責規範、統一漢語普通話和漢字的「國家」語言文字委員會的確是屈服於「韓國」——不——應該是可瑞壓共和國首都(其實應該是京畿)的要求,要對我們中國使用了幾百年的一個詞語進行修改了。   中國在語言文字上屈服於外力,在我的印象中還是第一次。無論從歷史上看,還是從現實看,漢語在吸收外來詞語的同時,一直都在獨立發展著。哪怕在文字獄盛行和少數民族統治時期,漢語、漢字都受到尊重,除了避諱改名之外,沒有過以權力來改變語言的先例。即便是不同民族、種族之間的歧視性語言,也只有隨著歷史的進程而淘汰的事實,無以權力封人口的律例。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例如,前不久播出的電視劇《漢武大帝》中,漢朝高官固然滿口「匈奴」,匈人自己豈有滿懷豪情自稱「我匈奴」的道理?原因在於,沒有任何種族會把自己稱為「奴」族。而作為匈人後裔的匈牙利人,固然可能因為消息閉塞,而不知其祖先被稱為匈奴,但即便是在漢匈和親之時,也未見有單於就匈奴之稱而抗議者。這是因為,即便以當時漢、匈文化之落後,也知道「防民之口,甚於防川」,斷無要求別人必須怎麼說的道理。可以對照一下,即便是在封建專制之漢和奴隸集權之匈,亦無以行政權力改「正」一個名詞的荒謬之舉,當今的語言文字管理機構該當何為呢?   語言作為溝通的工具,其主要功能是能夠使使用這種語言的人通過已經獲得的共識來進行交流。當然,這種共識可能是變動的,但這種變動必須尊重使用這種語言的人。而且,經驗的事實表明,不尊重使用這種語言的人,或許表面可以獲得一時的效果,但最終這樣的語言會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例如古代歷史中對皇權的避諱。現代人已經可以放開膽子,只呼始皇帝為贏政。如果當今誰自稱為朕或者寡人,也只能是圖增笑柄。而對於皇帝這一尊稱的歷史的事實是:水滸傳中李逵言曰:殺去東京,奪了鳥位——這個「鳥」字才是老百姓對皇帝的真正稱呼。貴為皇帝者,奈何?   現代國家固然與古代不同。從全球化的趨勢看,語言文字之間互相影響、互相交融已經成為正常現象。各個國家之間的語言相互交流、融合,形成新的共識,語言文字發生改變,遂改變了原來的說法的事實也不鮮見。例如,西方原來多稱北京為「PEKING」,但現在隨著中國的語言、文化和其他影響波及世界,PEKING逐漸銷聲匿跡,逐步為BEIJING所取代。但是,象北京大學的英文譯名仍然以PEKINGUNIVERSITY為主。中國又何曾向使用羅馬拼音的西方人發出照會,要求改「正」過呢?沒有。   語言文字的問題也許不能上升到主權、民族自尊心的層面,但不可否認,這樣的小問題卻是語言文字使用者自主權的體現。作為國家語言文字委員會,其存在和法理基礎就是:理當維護漢語使用者的這一權利。我們的語言文字當然要尊重世界各國、其他民族,但是,對於非歧視性的習慣名詞,國家語言文字委員會沒有權力擅自更改。基於維護漢語使用者權利的法理,語言文字委員會的職權在於並僅在於:規範漢語普通話。所謂「規範」指的是當某種新生事物或者非新生事物所導致的語言問題已經影響了交流的時候,予以確定化。而且,這種確定化也不應該是絕對的,由於現實的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因此,這樣的規範就應該是允許選擇的。對於規範而言,可以看網際網路的例子。對於INTERNET該如何翻譯這樣的問題。經過一段時間的交流、使用,採取為多數人認可的、雅緻的說法,以促進漢語的發展。對於選擇而言,那麼,北方人說「啥」可,南方人說「什麼」亦可。它的職權不是對已經約定俗成的、非歧視性的、規範的、雅緻的語言文字予以改「正」。它既沒這個權力,也不可能行使這樣的權力,非要施行,圖傷其權威,並導致漢語普通話使用者對其權威性、認同感的降低,最終使漢語普通話的規範成為不可能。這也就是語言文字法律法規的政治正確問題——為規範而設,設之為規範。   通過行政手段要求別國改用別國自己語言文字里非歧視性的文字的,首爾可算是第一例。而更奇怪的是,作為規範漢語普通話的權威機構,竟然就接受了這一請求。我不知道,如果國家語言文字委員會再接到日本人要求改變「日本鬼子」的稱呼時,會不會也要於「近日啟用」「日本曾進入中國者」的稱呼呢?因為:第一,日語無相應名詞,不利於交流;第二,按照睦鄰友好的原則,這樣的稱呼不符合外交政策;第三,這應該是一個歷史上的名詞了;第四,即便是按照音譯,也應該稱為「你幫」,或者「立幫」,怎能稱為日本?還帶「鬼子」呢?   我們所謂保留歷史,保留文化,保留傳統,樹立民族自尊心這些表面看來高高在上、無法觸摸的東西,難道不需要國家語言文字委員會這樣的機構一步步、腳踏實地地做出來嗎?我不敢以小人之心揣測「大」韓民國的意圖,但如果按照所謂符合國際慣例和中國規定的辦法,那麼,韓國應該叫做克瑞雅共和國,當然,這是雅稱,給的是好詞,或者叫做苛蚋鴨共和國?漢江固然可以改為韓江,但是,他卻不能否認連韓國這樣的名詞也是來自中國:齊楚燕韓趙魏秦,他總不能逢人便說此韓國非彼韓國吧?現代看,在國際上,韓國已經做了不少混淆視聽的壞事。例如火了一把的大長今就把針灸、蜂療等中國醫學都稱為韓國發明,以致於有關國際組織都認為所謂傳統醫學有五種:中國中醫學、高麗醫學等等。我們不否認韓國的發展,朝鮮族的勤奮,當然,還有美國的保護和支持。但是,我們對韓國的尊重是建立在韓國對我國人民和文化的尊重之上的。如果沒有這個基礎,想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別人,那我們應該堅決予以拒絕。   幾百年來,中韓(包括北韓)一直友好相處,雖然古代曾有過藩主名分,但那畢竟是歷史。50年代以來,韓國大有發展,但是,除了GDP之外,一個人、一個民族建立自尊心、自信心是需要時間的。50年的時間對於一個家族都不算長,對於一個國家和民族當然更短。當然難以建立別人對自我的尊重。韓國人已經意識到了西方文化圈對其的尊重:民族獨立、民×自由、經濟發達。但是,對於中華文化圈,想要取得認同和尊重就不是那麼簡單了。你需要更多的東西:傳統、文化、倫理規範的儒家化、生活方式的中國化。因此,急於求成之心是可以體味的。其實,只要勤奮,小民族也能為世界做出大貢獻,也不一定急於洗白自己,脫開中國文化圈。通過這樣為人所不齒的小伎倆來給自己穿金戴銀,只能讓其最終跌入日本人的境況:西方人認為其是東方人,東方人不認為其是東方人,自己不知道是什麼人。而喪失了認同的民族,到底是什麼民族呢?是不是有點可怕呢?在歷史上,韓國使用漢語,留下了寶貴的歷史財富,包括漢語詩歌、漢語書法等等,也為韓漢交流提供了條件,今天,如果韓國繼續保留這種謙虛、尊重的態度對待世界其他國家,對待自己的歷史和傳統,恐怕在今後會大有可為。而如果採取這樣自絕於世界、割裂自己歷史的態度,等待他們的會是什麼呢?   我本人是個守法的人,平時只要是與漢語言文字有關的正式文件,我總是盡心儘力使之符合國家語言文字委員會的規定。大到語法,小到「網際網路」這樣的詞,不惜餘力地校對、改「正」,以圖以綿薄之力氣來維護漢語普通話的嚴肅性。但是,如果這樣荒唐的所謂建議為國家語言文字委員會採納,那麼,對不起,至少在這一點上,我不會再遵守該機構的規定,也不會再尊重該機構。原因很簡單:因為這個機構是為規範漢語服務的,而不是為了糾正我們的「錯誤」的,它沒有這個權力。
http://www.hotik.com/sign.png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84

主題

3498

帖子

2748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無敵殺手會員(一萬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748
4
 樓主| 常殺銀 發表於 2007-4-9 13:29 | 只看該作者

壓制方言節目 廣電局的短視與私心

壓制方言節目 廣電局的短視與私心

時間:2006-04-03 GMT 來源:星島環球網



廣電總局官員對於地方電視台開辦方言節目的圍堵政策是一種短視的做法,長遠來看,這種政策將扼殺電視文化的發展。



廣電總局早在廣播電影電視部時代就嚴禁地方台辦方言節目,那時這個禁令很有效,因為電視台的經費都是政府撥款的。



現在的情況發生了變化,政府不再撥款給電視台,電視台要靠廣告生存甚至還要上繳利潤,收視率變成了命根子。隨著衛星電視的發展,地方台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一家電視台能夠與操標準普通話的中央電視台抗衡,於是方言節目成了地方台取得競爭優勢的一個法寶。



一些方言電視節目取得了非常棒的成績,《死水微瀾》、重慶台的《山城棒棒軍》、廣東台的《外地媳婦本地郎》受到當地觀眾的追捧。現在,許多地方電視台正摩拳擦掌,準備在方言節目上下一番功夫,來取得好收視率。



作為電視行業的主管部門,廣電總局要求地方台以普通話為標準語言是成立的,一個國家需要統一的語言。不過,中國自秦以降就有所謂的官話和方言,方言從來就不是國家統一文化中的障礙,既使最嚴酷的秦朝也從來沒有禁止方言。



這個問題說深一層,就是電視台到怎樣做節目到底應該由誰說了算的問題。如果廣電總局把地方台全養起來,當然由它說了算,如果地方台是靠廣告生存,那麼還是應該由觀眾說了算,讓收視率來決定到底這些節目應該用什麼語言。



在這個問題上,廣電總局多少有些私心,比主持人的字正腔圓和正統,誰也比不上中央電視台,而中央台又直屬於廣電總局。不過,今天兩會期間,就有人大代表提案要求改變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的主持人,看來,全國觀眾開始對中央台的所謂正統已經有些膩煩了。
http://www.hotik.com/sign.png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84

主題

3498

帖子

2748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無敵殺手會員(一萬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748
5
 樓主| 常殺銀 發表於 2007-4-9 13:32 | 只看該作者

人人都要講普通話? 廣電總局下令電視劇必須以普通話為主 業內人士反應激烈 

人人都要講普通話? 廣電總局下令電視劇必須以普通話為主 業內人士反應激烈 

人人都要講普通話? 廣電總局下令電視劇必須以普通話為主 業內人士反應激烈 

  在廣電總局官方網站有一則《關於進一步重申電視劇使用規範語言的通知》,要求現在的電視劇語言(地方戲曲片除外)應以普通話為主,一般情況下不得使用方言和不標準的普通話。而重大革命和歷史題材電視劇、少兒題材電視劇以及宣傳教育專題電視片等一律要使用普通話。電視劇中出現的領袖人物的語言要使用普通話。對此,昨天記者採訪了各方人士,執反對意見者居多,更有《山城棒棒軍的》製片人明確表示續集還用方言拍攝,根本對此不屑理睬。
  當年從四川方言劇《山城棒棒軍》到上月剛剛熱播完的用山西方言講話的《呂梁英雄傳》,方言劇一時成為中國熒屏的新寵。但近日廣電總局在沒有任何警示的情況下出台了以上禁令,記者採訪時發現,目前已在業界掀起軒然大波。目前就有《山城棒棒軍的》製片人張春表示:「我們續集還會堅持用方言拍攝,也不會因此而停拍。」
  中國著名的電視藝術學專家徐舫州更抨擊說:「電視文化政府干涉多了,應該讓市場來淘汰。」而四川、廣東等廣電局的領導也對此諱莫如深,紛紛推說不知道,只有個別人表示:「此事不能一刀切,每個地方文化不同,還有待商量。」而廣電總局新聞辦則對記者採訪不發表意見,只讓記者看官方網頁去。
  
  ■ 各方反應
  
  [ 溫和派 ]
  
  廣州電視台:不影響運作
  廣州電視台相關負責人表示暫時還沒有收到這個通知,不便評論。但如果真的有類似的政策,可能對於地方台會有一些特別的規定。另外,就現在公布的《通知》內容來看,涉及的主要是一些重大革命、歷史、少兒等題材的電視劇,對於其他類型的電視劇應該影響不大,因此不會影響廣州台,特別是影視頻道的運作。
  
  廣東電視台:規定還算合理
  廣東電視台總編室主任林建平也表示,暫時沒收到關於這個文件的通知,但根據暫時公布的要求,規定還是很合理的。首先,電視劇中的領導人物的用語,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如果不同的領導採用不同的方言,一方面會造成部分觀眾聽不懂,另一方面也會影響片子的統一性。另外,處於對少年兒童教育的考慮,少兒題材電視劇採用普通話也是應該的。況且現在南方的小孩子很早已經接受普通話的教育,所以不用但心他們的接受能力。至於採用粵語廣播的珠江頻道,電視台也不會嚴格要求其節目一定要用方言播出。
  
  中央電視台:堅持執行
  央視影視部汪主任認為:央視非常歡迎廣電總局的新規定,這是符合國家推普的精神的,而且作為國家電視台,央視也一直堅持用普通話廣播,因此《通知》的執行不會對央視造成太大的影響。但汪主任同時也表示,現在有不少優秀的方言電視劇,像之前在央視播出的《呂梁英雄傳》就是採用山西方言來拍的,受到了觀眾朋友的喜愛。對於這些方言劇,以後可能會受到廣電總局新規定的影響,但因此這類型的電視劇還是不多的。
  
  [ 反對派 ]
  
  《山城棒棒軍》製片人
  作為著名的方言劇《山城棒棒軍》的製片,張春對於廣電總局的《通知》反應明顯比電視台方面強烈。他認為,方言劇如果改用普通話,其藝術效果會大打折扣。現在,《山城棒棒軍》正在拍攝續集,片方還會堅持用方言拍攝,也不會因此而停拍。
  
  《王保長新篇》導演
  《王保長新篇》是一部川味很濃的電視劇,裡面也出現不少地方方言。其導演陳福黔表示,廣電總局的新規定,勢必危及到一部分地方藝人。方言劇因為投資低、收視好,在整個西南地區還是很有市場的。因此,方言劇還會存在很長一段時間。電視劇採用普通話可以配合國家推廣,這是大家都可以理解的,也是非常支持的。但方言劇在某種程度上屬於藝術範疇,是允許存在個性化的,不應該「一刀切」。
  
  參考數據
  
  ●在廣東,方言劇《外來媳婦本地郎》根據央視索福瑞對廣州地區2003年收視率的調查,收視率最高曾達到22個點,並在收視率前40名的排行中高居榜首。
  ●在成都,方言劇《王保長新篇》最高收視率達到了8.0,位居當地同期播齣電視劇榜首。與此同時,《王保長新篇》的續集也準備在10月開拍,投資將會增加到1000多萬,主演仍由李保田來擔任。
  ●在重慶,重播了10多次的方言電視劇《山城棒棒軍》,收視率依然很高。11月還會開拍續集。
  
  專家炮轟禁令:
  不該禁止應該讓市場來淘汰
  
  對於廣電總局新出台的這一紅色禁令,本報記者昨日專門走訪了北京廣播學院的電視文化研究所專家徐舫州教授。他的反對態度非常激烈,明確表示:「這是在搞文化保護主義。方言電視劇其實不會形成泛濫的,只是屬於個別現象,它的發行渠道肯定不如普通話電視劇那麼受歡迎,不應該由廣電總局下達命令來禁止,而是讓市場來選擇,自然淘汰它。」
  
  「禁令」會傷害到藝術感情
  昨日記者在採訪徐教授時,他的第一句就是說:「又搞什麼紅色禁令,這樣說是凈化熒屏了,但觀眾需要的東西可能越來越少了。電視是大眾藝術呀!」徐教授說,自己研究了很多年的電視語言藝術,發現方言的興起是一種潮流,比如說趙本山等「四大笑星」,就是以自己獨特的東北方言等受到觀眾普遍歡迎的,從小品的流行到電視劇中台詞的運用,都是觀眾需要的,有它存在的可能性。」「因為電視劇是一門藝術,是講個性的,有的人物用方言,更能保留人物特徵,突出藝術魅力。
  
  「方言電影六十年代就有了」
  記者提到在四川、江蘇等地熱播的《山城棒棒軍》、《王保長新篇》等電視劇就是地道的從頭到尾運用方言來演的劇,他說:「其實這不是新現象了,《王保長新篇》是根據六十年代的電影《抓壯丁》改編的,當年那部電影就是用四川方言來拍的,反而成為經典。」在他看來,不僅是電視劇,現在不少新聞節目也故意用方言來播講,比如說北京電視台的《第七日》,就是民生類新聞節目,用北京方言播出,收視率還很高。「像南方地區的廣東台、廣州台等到,用粵語播出也是為了親近觀眾,不然大家都去看翡翠台了!」特型演員禁說方言早就有了記者問徐教授,為什麼特型演員在其電視劇作品中也會被禁止學偉人講話,這位專家說:「這個可能不只是簡單的電視方面的要求了,應該是個大方向。前幾年我聽說就有個規定,國家領導人在熒屏上和官方場合也被要求盡量講普通話。前幾年盧奇就對我們表示他已經不用四川話來演鄧小平了,古月後來也沒有唐國強演毛澤東吃香,也是因為唐國強演戲時就說普通話。」
http://www.hotik.com/sign.png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84

主題

3498

帖子

2748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無敵殺手會員(一萬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748
6
 樓主| 常殺銀 發表於 2007-4-9 13:36 | 只看該作者
想起以後電視劇里就看不到說四川話的鄧小平
和說「難懂」的土話的毛澤東,
我就煩!

聽到「毛澤東」「鄧小平」說普通話,別提有多彆扭!!!
鄧小平不說四川話就太沒意思了,他的語言幽默表達不出10分之1!!!
http://www.hotik.com/sign.png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19:3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