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詩經。鄘。墻有茨》

[複製鏈接]

238

主題

3050

帖子

1821

積分

禁止發言

大一新生(四級)

積分
182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笨蛋阿Q 發表於 2007-4-6 15:1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墻有茨,不可埽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醜也。
墻有茨,不可襄也。中冓之言,不可詳也。所可詳也,言之長也。
墻有茨,不可束也。中冓之言,不可讀也。所可讀也,言之辱也。

詩意簡釋:
〈墻有茨〉屬鄘風。分三章,章六句。

衛宣公死後,惠公(朔)年幼,其母宣姜與庶兄公子頑通姦,先後生下齊子、戴公、文公、宋桓夫人、許穆夫人,事見《左傳。閔公二年》。舊說以為此詩是諷刺宣姜與公子頑的淫穢醜事。

三章意思大致相同。茨是蒺藜,果實有銳刺,觸之使人不快,故古人常用之於防衛,如王維〈老將行〉雲「漢兵奮迅如霹靂,虜騎崩騰畏蒺藜。」在牆的周圍種植蒺藜,一方面可以避免閒人接近,一方面也可以護衛屋內的安全,是不可輕易移除的。首章詩人唱道:「牆有蒺藜,不可除去;閨房言語,不可說出。」前四句顯然是平行並列句型,平行並列句的特色是彼此的訴求點相同,此處重點分明在強調「不可」,「不可」的口氣是肯定堅決的,絕不容許有人去冒犯,因為一旦冒犯,後果必然嚴重。故詩人接著唱出:「如果說出來呀,醜話一大堆呀。」照這個意思看,詩人好像有意在保護當事人的隱私,勸人不可隨便宣揚別人的壞話,可仔細一想,就知道這是故意講反話,是故意「欲蓋彌彰」,諷刺的意味昭然可見。

荀子說「聲音再怎麼細微也能聽見,行為再怎麼隱密也會露出形跡」,俗話說「若欲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宣姜與公子頑公然通姦生子,荒淫無恥的行為衛國盡知,何必詩人再費力說出?故詩人只是技巧性地輕輕提起,輕輕放下,諷刺的目的便已達到,可真是四兩撥千斤,游刃有餘啊!

二、三章讀者老爺可自行體會,並請特別注意每章出現的四個「也」字,此詩之所以有詩味,之所以令人覺得在諷刺中帶有紆緩從容的情緻,全都在這十二個「也」字的點綴。若將這十二個「也」字全部刪去,雖無損詩的原意,可詩味就蕩然無存,全篇冷冷硬梆梆的,全無彈性了。(阿Q)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17:2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