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 25日,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彼得·佩斯結束4天"夢幻中國之旅"從南京乘專機啟程回國.參謀長此行"見到的比想的還多",難怪登機前的神情能如此滿意.媒體這兩天樂觀的論調鋪天蓋地,主旨就一個:"佩斯訪華代表了中美兩軍關係穩步升溫".世事真的有這麼理想嗎?我們一廂情願的後果只怕是襄王有夢,神女無心,佩斯此行只是布希棋局裡的一步,中國的笑容來得太早了!
布希早在上台前就注意到中國的崛起,一再提及"競爭對手論",現在雖然改口"利益攸關者",對中國的做法就真的改變了嗎?情況或許剛好相反!縱觀歷屆美國政府, 共和黨強調意識形態,軍事手腕強硬.民主黨看重經濟利益,主張人權貿易開放.這些當然只是表象,一旦涉及核心利益的事情,兩黨政策具有極強的連慣性.例如,美國垂涎伊拉克這個油庫已久,布希政府能這麼快吞併伊拉克,只不過是完成歷屆政府的野心罷了,尤其跟其前任柯林頓不斷找借口削弱薩達姆統治的努力有關.提起政策一致,柯林頓政府當時面對的中國國力尚弱,只是存在能否崛起的可能,於是他上台之初便對中國百般刁難,想盡辦法打壓."銀河號事件"就是一個信號:美國要圍堵中國.8年之後,"撞機事件"提醒剛主政的布希,中國已變成正在崛起中,美國已無法單獨應付.今天,布希8年任期將滿,明目張膽地圍堵一個已崛起的中國無疑痴人說夢!布希心裡自然有別的想法,嘴上把"競爭對手論"收起來,只是手法上的轉變而已,其實布希一直躲在背後與中國搶時間,在設法穩住中國的情況下把要做的事轉到台底下,暗地裡搞另外一套:」悄悄給中國一個包圍圈」.美國軍方法倫上將,佩斯上將前後腳登陸中國,就是這個計劃的一步,設法減輕中國的戒心,在和平演變已不大可能的今天,走另外一條路,消滅潛在的所有對手.什麼是另外一條路?貌似遲鈍冒失的布希偷偷地做了以下這些事:
首先,911事件后,美國大肆宣揚
自己是恐怖主義的受害者,挾逼各國支持,以反恐為名侵佔的阿富汗,吞併伊拉克,特別是後者使美國牢牢掌握住石油資源的主動權.美國在伊拉克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陸續控制中東的石油輸出國.因為只有捏住對手發展的命脈,才能不戰而屈人之兵.現代戰爭,離開石油就寸步難行,戰時封瑣對手石油供給,一個國家龐大的戰爭機器根本撐不了多久.中國也識破了這點,這幾年不斷在世界各地找油,加強與產油國的關係,出人出錢出力建大型受油碼頭,幾千公里的輸油管道,加緊建立石油戰略儲備,強化自身石油勘探力度,做這麼多無非都是分散經濟風險,確保戰時穩定供給.由這樣一個側面,不得不嘆服美國戰術的高明,搶在中國前面早早地掐住中東油脖子,人為推高油價,讓中國的發展成本驟升,減慢發展速度.美國做的這一切,都是在打著打擊恐怖主義,消滅流氓國家的幌子下進行的.為了順利推行自己的政策,必須要存在一個長期借口.早在2004年布希尋求連任時,本人就認為,布希絕對不會真心實意去抓拉登!拉登的存在就是布希最大的拉票機,美國的軍隊在巴基斯坦邊境山區轉來轉去都快8年了,無非是演戲.耐人尋味的是拉登之前一直沒出來轉, 卻在布希連任投票前夜冒出來說哪個州投布希就炸哪個州,恐怖分子不死,選民害怕了,布希當選了,拉登"又"躲起來了,他的炸州預言也一直沒應驗.另外,阿富汗與中國新疆接壤,美國一舉獲得了直達中國後院的機會,中國與哈薩克的輸油管就在美國眼皮底下.所謂苦肉計是指常識告訴大家,人肯定不會傷害自身,一旦自己受到傷害,必是外人所為.假亦真時真亦假,背上一個受害者的名義,於是計謀就可以順利實行了,這樣,就如同矇騙幼童一樣,矇騙敵方,使他們為己操縱.
其次, 美國一直在裝」忙」.在美國人被伊拉克戰事拖住,無暇東顧之際.中國也迅速填補真空,扭轉了東盟國家對其的提防心理,加強經貿聯繫,主導六方會談,聯合韓國孤立日本,及時援助非洲,強力進軍拉美,美國這時居然變得很沉默,主動示弱,大有節節敗退,讓出勢力範圍,同意中國當好"利益攸關者",分享亞洲權力的跡象.可是,正當大家以為美國深陷伊拉克泥潭,疲於奔命,焦頭爛額的時侯,布希給那些偷笑的中國人一記當頭棒喝:<<日澳安保條約> >騰空出世,美國對這個為日澳量身訂做的條約很滿意.,因為日澳加強軍事合作正是美國聯盟體系力量的進一步整合與加強的標誌.儘管日澳兩國欲蓋彌彰,說該協議並非針對中國,但聽起來總有點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味道.輿論分析,下一步印度肯定會向日本,澳大利亞靠攏,包圍圈逐漸明朗了.誰也沒想到,布希暗中一直在策劃著這件事.之前出訪日澳印的穿針引線,允許日本通過"有事法案",同意和印度展開核合作,邀請澳大利亞加入導彈防禦等等都是為了2007年 3月13日出這招做準備.看看美國低調部署在日本嘉手納基地的F-22就清楚了,美國並沒有放棄中美是"競爭對手」的理念.美國當日主動讓出東南亞的影響力,敦促日本與中國緩和關係,配合中國向台灣施壓,讚揚中國對朝鮮的管束,是為了爭取時間.笑裡藏刀,假痴不癲只是為了瞞天過海,欲擒故縱給你一些甜頭讓你割捨不掉,放鬆警覺.忘記了憂愁,沉浸在歡樂之中,充分相信對方,並安然不動,麻木鬆懈,在暗中卻謀划克敵致勝的方案,經過充分準備后,待你陶醉之際, 突然行動,不讓你察覺而採取應變措施,這就是外表友善,內藏殺機的布希政府。<<日澳安保條約>>一出,立刻產生骨牌效應,韓國擔心美國用"美日澳"聯盟代替"美日韓"聯盟,韓國被邊緣化,盧武炫馬上改變對美口風.在3月16日急忙強調與美盟國關係.原話是:"今後韓美同盟將發展成符合未來安保環境的強有力且富有成效的聯合防衛機制。 "稍後,盧武炫還堅持派兵伊拉克幫美國是正確的立場,主動承擔美軍平澤基地大額搬遷費用,緊密協調六方會談中與美國的對朝態度,甚至不惜在韓美FTA自由貿易談判上對美作出讓步......
另外, 六方會談一直是美國的重頭戲,藉助中國的斡旋,一次次把朝鮮拉回談判桌,北京功不可沒.可是美國人這次胃口很大,不但要朝鮮棄核,而且還要爭取他徹底成為自己人.先前朝鮮試射導彈,美國助理國務卿希爾人前人後都稱中國不知情,朝鮮辜負了中國的苦心.朝核問題一開始,希爾就一再強調中美對朝鮮問題有私下協調立場,是某種意義上的同盟,有共同的目標.美國用反間計激起朝鮮對中國更大的不信任.所以才有了金桂冠在美國作客時的驚人之語:「中國只想利用我們,過去 6年裡,美國一直依賴中國解決核問題,但得到了什麼結果?我們發射了導彈,也進行了核試驗,我們想要做的事情都做了,但中國一件事也沒能解決。」朝鮮敢於在華盛頓「大放厥詞」,一是朝鮮是在利用這一事件考驗美國的承諾或誠意.二是,表達對中國的不滿,明確對美主動權在自己手裡,雖然朝鮮幾乎所有的原油都靠中國提供,同時,中國對朝鮮的援助是維持金正日政權的重要條件,但是這次朝鮮下了很大決心打破僵局,不願意再被中國押著脖子走.朝鮮是不是想擺脫中國?現在還是未知之數.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朝鮮的確想倒向美國.現在的朝鮮頗有點想充當美蘇爭霸時,中國那種左右逢緣的角色.朝鮮的顧慮是美國會不會保證不推翻現政權,所以才會要求布希白紙黑字的承諾.一方面美國怕朝鮮反悔,心急如焚,東奔西走,為了解凍匯業銀行的朝鮮資金不惜強壓財政部淡化洗黑錢規定,開出解凍保證書,允許朝鮮拿回存款.另一方面,朝鮮急於擁抱美國,不厭煩地強調跳過互設辦事處這關,希望早日與美國直接建交.東北亞真正開始質變的是:朝鮮感覺中國大陸對其政權的威脅,開始疏遠北京,而積極與華盛頓發展關係。美國隔岸觀火,出招陰險,迴避敵人內部的混亂,暗地裡等待其內部爭鬥的發生,其內部反目成仇,就會不攻自破.中朝當年鮮血凝成的友誼今天備受考驗,美國反客為主,渾水摸魚,中國表面看來是陷於被動.
謎底漸開, 美國早以伊拉克治安惡化為由密鑼緊鼓地增兵海灣地區,15名英國士兵已經為布希提供了最佳的開戰借口.美國的大軍現在已在波斯灣大批集結.海灣戰雲密布, 伊朗命懸一線!美國現在只等解決掉朝核問題,穩住台海局勢,哄俄羅斯不要插手等後顧之憂后,伊浪即危在旦夕,如果這個全球第二大石油儲備國也給布希吞併了,下一步對付誰,大家心知肚明.布希政府一直躲在背後與中國搶時間,在穩住中國的情況下在西太平洋周邊布下一張大網.與中國友好的國家或被美國逐一擊破,或收為己用,誓要把中國困死在第一島鏈之內.美國現在死命摁住台灣,警告阿扁不要輕舉妄動,只是因為」大業未成」,不想節外生枝,怕台灣誤了大事,並不是有心和中國」共管」.他日把伊朗攻下之日,就是美國對中國變臉之時,台灣前途必定有變.美國現在不斷引誘中國的金融體系依附於他. 就是伺機為日後的行動埋下伏筆.如果等到美國和你攤牌方如夢初醒,我們的準備時間是零!不過,就好象我以前所說, 世事總難如人願,世上並沒有一個算計稱得上完美,唐僧走出孫悟空畫好的金剛圈,也會有一失足竟成千古恨的一天.世人並不缺乏智慧,而是缺乏善用智慧的時機,中南海裡面也會有洞息先機的人存在,抬頭看看頭頂消失的衛星便略知一二了...希望這樣麻煩的遊戲將來不是由希拉里代為面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