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6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各界人士「會診」 粉絲與明星,究竟誰有病?

[複製鏈接]

2萬

主題

6萬

帖子

4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4236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葉可兒 發表於 2007-3-29 14:2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3月28日,楊麗娟在香港接受記者採訪。新華社記者呂小煒攝

  更多圖片

  但在信仰和情感雙重匱乏的時代,對娛樂偶像的盲目崇拜,常常演變成一種歇斯底里式的精神癲狂。

  在現代娛樂工業流水線上,娛樂明星的崇拜者是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他們被稱之為「粉絲」。「粉絲」是什麼東西?在平時,「粉絲」無非寄生在偶像身上的一條蠕蟲而已,原本靠宿主消化道的內容物過活,在多數時候倒也相安無事,但發作起來,就有可能造成「腹痛」和「腸梗阻」。楊老漢之死,就是一場意外的「急腹症」。

  楊老漢之女是香港影星劉德華的超級「粉絲」,為了滿足自己的追星慾望,不僅榨乾了父母的錢財,而且竟將老父逼上了絕路。「粉絲」的最大特徵就是「寄生性」,精神上寄生於偶像。而這位超級「粉絲」更為極端,在生活上也是寄生蟲,寄生在年老力衰的父母的貪得無厭的血吸蟲。顯然是一種有害的生物。劉德華怒斥這位女「粉絲」的行徑為「不孝」,是恰切的。

  在遠古時代人類文明的早期,偶像崇拜比較普遍。孔子提倡「孝道」,把人的情感從超驗的偶像身上拉回來,安置在世俗生活的人倫親情中,具有了反偶像崇拜的理性主義。現代娛樂文化工業,通過訴諸個體的慾望,刻意排斥理性,在商品拜物教的基礎之上,建立起新的娛樂化的偶像崇拜。娛樂工業精心塑造娛樂明星的身體形象,在容貌、聲音、服飾等方面建立起世俗慾望的虛擬的投射影像。這些特殊的工業產品,在大多數時候,在被抽空了作為人的精神和愛的內容之後,淪為一種純粹的偶像,激發起偶像崇拜者們純粹的慾望。儘管許多明星也儘力打造自己的公益形象,為追星族的日常生活樹立價值範式,但大眾對明星偶像們的不倫的私密生活,加以沒完沒了的窺探和揭秘,把偶像抽空為一種純粹的慾望容器。

  一個單純的慾望容器成為崇拜對象,這種對偶像的「愛慕」,非但不能給「粉絲」的心靈以充實和滋養,相反,倒是挑起了內心貪得無厭的私慾。表面上看,楊老漢之女似乎很愛她的偶像。但實際上她什麼也不愛,面對自己的陷於絕望的父親,她可以無動於衷。在沒有任何其他精神需求的情況下,娛樂明星成為他們惟一的精神寄託。在迷狂熱烈的表情下,掩藏著的是一具內心空洞的行屍走肉。

  此前,「超級女聲」的「粉絲」們也曾為我們表演過集體性的癲狂。但楊老漢之女則把這種癲狂症推向了極端。我把這種「粉絲」癲狂症的間歇性發作,看作是一種集體性的精神癥狀。就個體而言,偶像崇拜是心智發育不健全的癥狀之一,在青春期常有短暫發作,一般而言,並無大害。但在信仰和情感雙重匱乏的時代,對娛樂偶像的盲目崇拜,常常演變成一種歇斯底里式的精神癲狂。——張閎(同濟大學文化批評研究所教授)

  

  

  


  劉德華與楊麗娟合影 新華網圖

  圖片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病理分析之網友會診

  ●此事跟劉一點關係也沒有。問題主要在那些極端的瘋狂追星族自己身上。每一個fan都希望和自己的偶像接近,但是換個角度想一下,一個明星要是都能給以滿足?那麼他們自己還要不要生活了,除非他是超人。

  ●人家的本職工作就是唱歌、跳舞、演戲,並沒有陪聊、陪戀愛甚至改變誰誰的生活之類的義務。

  再說用自殺的方法來逼迫別人來滿足自己的要求,這種行為是不是很殘忍?對自己很殘忍,對別人吶?如果他們的終極目的是讓劉娶他的女兒吶?難道還要接受?

      乘7路車去伊甸園(天涯論壇)

  ●說起此事,就不得不提劉德華,雖然他對此事不負有任何責任,但我認為他在這件事情的處理上是有失誤的,楊麗娟已經不是一個普通的粉絲,在我看來已經是一個嚴重的精神病人。

  而劉德華呢,冷漠對待這件事情,和大家一起譴責了這樣一個不孝的粉絲。

      一身傷病(天涯)

  ●這個女子的行為確實已到了不正常的地步,初看來似乎對劉德華積極痴情,但是這不是《神鵰俠侶》,她與劉沒有絲毫感情基礎,連見一次面都沒有,何來為愛長久的等候?

      我是小洲(天涯)

  ●楊麗娟的老父親太愛這個女兒了,但是卻發現愛已付出了太大的代價,而現在已經無法再愛了,沒有愛的能力了。

  這是一個愛的父親,或許當他發現不能愛的時候,只有選擇退出了,退出家庭,退出人生,或許他已經完成了任務,他選擇了他該去的地方。

      戈爾巴喬妻(天涯)

      病理分析之劉德華

  如果你是劉德華,你能怎樣?

  我們當然希望這宗「瘋狂粉絲」的自殺事件只是個別行為,作為一位偶像,劉德華實在別無他法,亦肯定責任不在他身上。

  來自甘肅蘭州的一家三口,為了要見劉德華,不惜舉債,不惜賣屋。終於,如願來到香港,那個痴迷華仔十三年的女兒,在「華仔天地」舉行的歌迷生日會上,也得以和偶像劉德華單獨合照……

  結果,卻因為「華仔對麗娟(女兒的名)和許多人一樣,這不公平,孩子沒有向他多說些話。」那個六十八歲的父親,居然以跳海自殺來作為對劉德華「冷漠無情」的控訴。

  讀報章新聞至此,惟有掩卷慨嘆。

  正如很多學者和專家後來的分析:「這種盲目追星是極端行為,見不到偶像而要死,就更極端。」對這類「瘋狂粉絲」,除了用「病態」兩個字來形容之外,實在無他法。

  換了你是劉德華,你又能怎樣?這個叫楊麗娟的瘋狂華仔迷,其實早已揚名,她和她父親的追星行徑,亦早被內地媒體報導過。劉德華也曾經透過經理人公司回應:「若歌迷透過不正確、不健康、不正常的方法要與他見面,他一定不會理會。」華仔亦表示過,最憎惡不孝的歌迷,同時提醒歌迷的家長,也不應縱容孩子的過火行為。

  但偏偏仍發生了這宗悲劇。

  可嘆的是,那位尋死的父親遺書的第一句竟是:「劉德華,你以為你是誰?」相信劉德華看到這樣的話,也只能欲語無言。

  劉德華當然一直很清楚自己是誰。作為一位擁有大批「粉絲」的超級偶像,劉德華對自己的言行,一直小心翼翼。像這次,他和他的經理人公司當然會知道這一家三口專程到港的來意,亦肯定了解過楊麗娟過去的出位行徑,但他還是在歌迷生日會上見了楊,並和她拍照,可以說,要做的都做了。楊父的譴責:「對麗娟和對其他人一樣,這不公平。」在外人眼中,若華仔分外眷顧楊麗娟,那才更加不公平。可是,你能對已經淪於病態的楊氏父女說什麼呢?我們當然希望這宗「瘋狂粉絲」的自殺事件只是個別行為,作為一位偶像,劉德華實在別無他法,亦肯定責任不在他身上。

  忽然想起很多年前陪一些藝人出席一些活動時常遇到的「投訴」,那些痴心苦候偶像現身的瘋狂影迷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我從昨天已經在這裡等你二十多個小時了,憑什麼你就不能跟我說句話?」問題是,從來沒有人叫你等二十多個小時,那可不是偶像的責任!——文雋(香港金像獎主席)

  

  

  


  這是楊麗娟自殺去世的父親留下的遺書(3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呂小煒攝

   病理分析之楊勤冀

      史上最可憐的爸爸

  投海,託孤,就如選擇撞車與等死,也是經過冷靜計算的。這仍然是窮人的邏輯。

  跳海慘劇發生后,有人憤怒地評論,「他們一家都有病,他們的最佳歸宿應該是精神病院。」楊麗娟有病嗎?或許,那爸爸有病嗎?未必。從我的經驗看,楊勤冀一直很正常,他的的賣房,他的舉債,他的賣腎,他的投海,這看上去逐漸走向「瘋狂」的舉動,並未超出一個貧窮家庭的父親正常扮演的角色。他的行為雖然無奈,卻符合理性。說他瘋了的人,是不了解他的生活狀態。

  女兒最開始迷戀劉德華的時候,楊勤冀是持反對態度的,這也是一位中學老師的當然立場。但是,當獨生女兒百折不回,甚至不惜用生命去投入一個夢想,作為父親,正常的反應當然是讓步,並想辦法幫助她,儘管他很清楚女兒的行為錯了。從古至今,當父親反對女兒門不當戶不對的婚姻,而女兒以死相抗爭時,忍看女兒去死的父親也鳳毛麟角,多是長嘆一聲,由她去吧。所以,支持女兒的瘋狂念頭,正是楊勤冀的必然選擇。

  一位68歲的老人,遭到女兒的變相綁架,被動捲入了一場反理性的行動。在旁觀者看來,他們已經舉家瘋狂,但是請想想,如果你40歲才有了一個女兒,你會不會愛她勝過你自己?當你年過花甲,去日無多,而你不幸又可憐的女兒陷入了迷狂,你願不願意不惜代價去幫她實現夢想?不要說他應該送女兒去心理診所之類的正確廢話吧,他只知道愛她就去滿足她。

  我認識一位農村的癌症病人,家境一般,而兒子馬上要結婚,所以他拒絕了繼續治療。還殘存生的希望,等死就是一件瘋狂的事,但在他看來,如果他還繼續活著,他的家庭就將遭遇滅頂之災,沒有兒媳,何來家族繁衍。在農民的世界里,這就是理性的選擇。我聽到過有老農跑上公路,主動撞上開過的汽車,以求得到賠償金,好讓兒子能結婚生子。

  愚昧吧,卻一定經過了冷靜的算計。這是窮人的邏輯,難以理解卻現實存在。

  三上香港,六進北京,可憐楊勤冀已經傾家蕩產,壓力超出了承受極限。終於見到了劉德華,女兒卻並不滿足,而劉德華的「不近人情」也讓他非常失望,這給了楊勤冀沉重的打擊。但還有一點需要注意,楊勤冀使命還沒有完成,他的老婆和女兒需要活著,而他已經油盡燈枯,在他看來,這當然是一種失職。所以,投海,託孤於香港社會的福利,就如選擇撞車與等死,也是經過冷靜計算的。這仍然是窮人的邏輯。

  悲哀,對命賤如草的他,卻是現實選擇之一種。——潘采夫(北京編輯)

  

  

  


  3月28日,女歌迷楊麗娟(左)和她的母親在香港街頭。新華社記者呂小煒攝

      病理分析之楊麗娟

      女兒是重症心理病人

  楊麗娟根本就是一個重症病人,而她的父母在一開始就沒有找到對症的解藥,沒有成功的引導女兒度過這個特殊的「心理社會延緩期」。

  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偶像崇拜是一種特殊的社會心理現象,特指由於「光環效應」而形成誇大的社會印象和盲目的心理傾向,把個人喜好的人物看得完美無缺,從而導致高度認同、崇尚並伴有情感依戀的一種複雜的心理行為。這種現象在青少年身上尤為明顯,是一種特殊群體中的正常現象。但一般來說,這種行為只是青少年特定心理階段的產物,他們對心目中偶像的崇拜認知與行為從長期而言是不穩定的。

  楊麗娟的故事卻好像已經超出了普遍意義上的偶像崇拜。僅僅因為16歲時的一個夢,就維持了13年對劉德華的瘋狂痴迷,甚至因為達不成自己的願望而幾欲輕生。還有其他類似的例子,一名16歲的追星少女,只因所崇拜的偶像歌手沒給她簽名,竟17天不吃不喝,骨瘦如柴,最後被家人強行送往醫院治療。另一位17歲的少女,因自己暗戀的「哥哥」(張國榮)自殺,竟然棄學回家,把自己關在屋裡兩年足不出戶。

  這些少女的行為已經異化為一種極度的病態和畸形,這些外在行為的產生總有其內在的心理根源,大多是兒時經歷,家庭環境和成長過程中的一些刺激所造成的。

  楊麗娟的父親自殺了,抨擊、責難和不解統統砸向這個瘋狂的女孩子,她成了千夫所指的不孝女。其實,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楊麗娟根本就是一個重症病人,而她的父母在一開始就沒有找到對症的解藥,沒有試著尋求藥物和心理治療的幫助,沒有成功引導女兒度過這個特殊的「心理社會延緩期」。悲劇或許是可以避免的,如果他們把精力和財力投入到正確有效的地方,而不是在最初的過於憂慮、責難和壓制之後,由於無奈而一下子轉為全身心的支持。

  養不教,父之過。為了女兒的迷戀而賣腎甚至自殺,有這樣痴迷的父母,女兒的瘋狂行為似乎也有可以追溯的緣由了。

  遐想和依戀是每個人最淳樸的情感,痴狂和迷戀卻容易讓人誤入歧途。——劉采梅(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碩士)
2009,我等你……

2萬

主題

6萬

帖子

4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42363
沙發
 樓主| 葉可兒 發表於 2007-3-29 14:29 | 只看該作者
支持華仔.....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萬

主題

6萬

帖子

4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42363
3
 樓主| 葉可兒 發表於 2007-3-30 10:14 | 只看該作者

女粉絲為追劉德華父親自殺 老漢遺書摘要(圖)

  

  遺書摘要

  自去年來,有不少國內媒體報道28歲的蘭州女子楊麗娟苦追偶像劉德華13年,不僅致使傾家蕩產,父親為圓女兒心愿竟然賣腎籌款。該消息一經報道,立刻引起強烈反響。然而,這位見了偶像劉德華的女粉絲仍不滿意,其父被逼無奈,已經於26日跳海身亡。  楊勤冀遺書(節選)

  劉德華,你以為你是誰?你很自私、很虛偽,你不敢承認現實和事實,非常可悲。我的孩子楊麗娟為能見你一面,做出驚天動地的犧牲,已付出13年的青春代價,走過13年血淚之路,幾乎把命都搭上了。父母為孩子實現見你這麼個小小願望,已經傾其所有、債台高築。此時央視等媒體報道已一年,你還沒動靜,你算人嗎?孩子因沒見上你,受到的社會壓力更大,自尊心嚴重受到傷害,抬不起頭,是致命打擊,難道你不心疼和內疚嗎?

  你不自愛,對楊麗娟不公平,你對她冷漠無情、冤枉她、視而不見,你沒人性、沒人心、沒血性、沒起碼的道德良知。你姓劉的難道不懂特殊情況特殊對待?見一面又有何妨?難道為了所謂的社會責任要毀掉一個年輕的生命?你有沒有社會責任?你見死不救,你究竟是個什麼東西?你劉德華不要聰明一時、糊塗一世,把壞事做絕,世上再沒像你如此狠毒的人了。
2009,我等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萬

主題

6萬

帖子

4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42363
4
 樓主| 葉可兒 發表於 2007-3-30 10:15 | 只看該作者
  「我一定要完成父親的遺願,要劉德華再見我一次,否則父親的死就沒有意義了!」這是楊麗娟昨日下午接受時報記者獨家專訪時說的心愿。不過她也坦言經過這次事情之後,自己對劉德華有一個重新的認識,但她不肯透露是否意味著從此不再迷戀劉德華,只是強調要先完成父親遺願。

  駁斥劉德華公司聲明

  經歷了喪父之痛的楊麗娟昨日下午仍身處香港,在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她不停地說:「我簽證已經到期了,我現在都不知道該怎麼辦,我現在腦袋都是空的。」在訪問中,楊麗娟首先否認劉德華經理人公司聲明中指「會上楊女跟一眾歌迷看到華仔表演、玩遊戲,並且獲安排上台跟華仔見面談話及單獨拍合照」的講法,楊麗娟很激動地說:「能夠上台與劉德華玩遊戲的歌迷都是要抽籤的,前後只有三位歌迷可以上台,我是沒有被抽中的;而且我與劉德華拍照的時候只有短短几秒鐘,我當時跟他說我是從內地過來的,喜歡你很多年,他只是說了一句知道,就那幾秒鐘拍照完了以後,接著下一個歌迷就衝上來要與他合照了,我根本就沒有機會和時間與他談話,就是因為他這種態度,才讓我父親以死抗議。」

  對偶像有重新認識

  事件引起外界廣泛的關注,並指她瘋狂追星,導致家破人亡,楊麗娟沒有正面回答的記者問題:「我現在很混亂,我現在要做的就是完成父親的遺願,要劉德華再見我一次,否則父親的死就沒有意義了。我知道劉德華有很強的後台以及關係,但我堅持自己能夠熬下去的,不過這種堅持能夠熬到什麼時候我也不知道。」

  楊麗娟表示,自父親去世到現在,劉德華方面暫時還沒有聯絡過她,對於發生這件事情后,之前對劉德華的痴迷會否有改變或者對劉德華有一個重新認識,楊麗娟就說,「現在對他是有一定的看法,但是什麼現在不好說,現在最重要的是完成父親的遺願。」

  楊麗娟母親杜菊英經歷喪夫之痛后,對於外界形容女兒的行為是不孝、亂花錢,她表示絕對不認同,並稱女兒她13年的青春換來的代價,竟是劉德華「沒良心、沒道義」的回饋:「我也想丈夫現在在我旁邊,沒有死,反正他可不能白死。」□本報特約記者|葉毅|文

  曾採訪過楊家父女的媒體稱———

  楊麗娟精神沒有異常

  曾經採訪過楊家父女的北京晨報記者吳亭,昨日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導致悲劇的原因是由於該女子太偏執,而父母又過分溺愛沒有正確引導。對於網上有人分析楊麗娟精神有問題的說法,採訪過她的吳亭也表示其實她的思維很清晰。

  要求步步升級

  吳亭回憶說,當時楊麗娟和她的父母住在北京西站地下車庫旁邊的一個臨時旅客休息處。楊麗娟住的那個屋子僅容一個人轉身。楊麗娟的父母為了節省開銷,睡在房間外的大通鋪上。當時來北京身上帶的7500元錢都是向親戚朋友借的。

  楊麗娟對於劉德華的狂熱,真的像她自己所說的只要見上一面了卻心愿,自己就可以開始新生活了嗎?曾經採訪過楊麗娟的記者吳亭說:「其實她之前已經不止一次地見過劉德華了。一次是在蘭州一家媒體的幫助下坐在11排,近距離的觀看了劉德華在北京工體的演唱會;電影《墨攻》在北京的首映禮,當時楊麗娟就坐在第一排。」可是,每次見完劉德華,楊麗娟都不滿意,她甚至提出希望能夠和劉德華像親人一樣見面,單獨聊天。

  對此,楊麗娟的父母不但沒有及時勸阻,反而在邊上鼓勵女兒追星。楊麗娟的父親當時告訴記者吳亭說:「我們不會放棄,現在放棄了,這十多年的付出不是白費了嗎?花費的這麼多錢不是打水漂了嗎?我相信,只要我女兒見到劉德華,她就會有一個新的開始。」

  精神正常思維清晰

  家庭經濟如此窘迫舉債追星、楊麗娟父親的自殺,讓很多人對這家人非常不解,甚至有人說他們精神有問題。對此,記者吳亭表示就當時楊麗娟一家的情況看,楊麗娟和她的父母的精神因該是正常的,說話的思維也非常清晰。當時楊麗娟的母親聽說大家對於楊麗娟精神狀況的質疑非常生氣,她說:「女兒都辛苦那麼多年了,做父母的怎麼忍心看著孩子那麼苦呢?我們就是努力幫助孩子實現她的願望而已。」

  精神正常思維清晰的一家人何以做出如此偏激的行為,楊麗娟的父親為了女兒「追星」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吳亭認為,是女孩的過分偏執和父母對女兒的過分遷就和溺愛,導致了這家人的悲劇。
2009,我等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萬

主題

6萬

帖子

4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42363
5
 樓主| 葉可兒 發表於 2007-3-30 10:16 | 只看該作者
其實她之前已經不止一次地見過劉德華了。一次是在蘭州一家媒體的幫助下坐在11排,近距離的觀看了劉德華在北京工體的演唱會;電影《墨攻》在北京的首映禮,當時楊麗娟就坐在第一排。

是不是這一次次的縱容.才有今天 這樣的結果?
2009,我等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9

主題

4210

帖子

1240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40
6
jvmpzh 發表於 2007-3-30 16:11 | 只看該作者

瘋狂瘋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2

主題

465

帖子

2051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4

積分
2051
7
深秋的雲 發表於 2007-4-1 04:06 | 只看該作者
一家子神經病! 媒體對他們太關注了,這也造成了今天的局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6 23:4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