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是中國人都進來看看,(2)

[複製鏈接]

2

主題

59

帖子

14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苦惱的人 發表於 2007-4-12 01:2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美國人玩上癮了。1998年,同樣的手法在東南亞四小龍四小虎身上又來了一次,這就是亞洲金融風暴!唯一不同的,這次不需要廣場協議了。因為亞洲這些小虎小龍的外匯儲備們直接阻擊就可以大獲全勝!但是,還是沒有戰勝財大氣粗、軍事強盛、奉行霸權主義的美國,結局大家也看到了,東南亞貨幣在先升后跌中,經濟發展的成果被美國搶掠一空!!   唯一市場硬挺住了索羅斯的進攻而沒有經濟崩潰的就只有回歸后的香港,保住了香港幾十年的發展果實。當時索羅斯發動世界輿論(包括香港輿論),大肆攻擊香港政府(中國政府)「行政干預市場」,違反市場經濟規則、沒有民主自由,要是當時中國屈服於世界的輿論壓力而不運用「宏觀調控」進行入市干預,那將釀成大禍,又不知道要有多少國人向當年的日本那樣因破產而跳樓自殺了!   當時的曾蔭權後來說過:「決定政府入市干預的前一晚,我坐在床頭哭了,不是為我自己,而是怕這個決定如果錯誤了,害了香港,我怎麼向中央政府向市民們交代。」大家現在知道為什麼美國一再要求他國「新聞自由」、「市場經濟」、「民主人權」是建立在自己利益的基礎上了吧,知道我國的「宏觀調控」政策的正確性和優勢所在了吧。   美國停手了嗎?沒有,因為我過綜合勢力的增長國力的增強威脅到了美國的根本利益和「世界第一」的權威,近來「中國公開支持因兒子醜聞陷入困境的安南,指責美國故意借題發揮進行人生攻擊。」就是最好的證明。所以美國心裡就不痛快了,就要整人了,現在強迫人民幣升值就是消弱中國的第一步,各位明白了嗎?知道為什麼中央政府突然狂力打壓上海和北京的房地產市場?知道為什麼中國股市那麼慘了嗎?央行行長周小川在3月還是4月曾說了一件事情:「有一個40億美元的外資在上海炒房地產,已經退出中國了這樣的外資,不要也罷!」明白了嗎?中國股市是一個弱勢股市,很容易被美國財團利用。   中央不可能放鬆對股市的控制,否則中國經濟將會在外資的攻擊中崩潰!前段時間,也就是今年的12月初又有一個240億美元的外資財團撤離中國上海。現在,大家對國家的宏觀調控的優勢有所理解了吧,知道了國家出台那麼多針對房地產的政策是多麼的明智和及時了吧(文件詳文附在後面,有興趣的可以讀讀)!   現在各位知道為什麼中國要實行國家外匯管制、匯率控制、打壓房地產、控制股市、知道為什麼中國要保持巨額外匯儲備,為什麼最近央行又出台了新的房地產貸款規定,為什麼中國政府一直要求進出口貿易平衡,為什麼要擴展東南亞貿易市場和歐盟市場,為什麼要加WTO了。   其實中美之間的經濟戰爭,早就已經開場了,而且來來回回過了幾百招了。我們大多數網友還懵懵懂懂的只盯著台海,盯著中亞美軍又多了一個軍事基地。要知道經濟崩潰的災難遠比一場軍事戰爭的後果更嚴重。軍事戰爭不外乎兩種:即「侵略戰爭」和「衛國戰爭」。而軍事上的「侵略戰爭」的最終目的就是打垮對方的一切(軍事力量和經濟實力)達到佔領對方領土,進行資源掠奪和控制奴役和剝削對方的國民。   這樣的事情中國歷史上沒有少發生,這裡我就不例舉事例了。而如今的美國就是以軍事上的侵略戰爭為手段,達到奴役和剝削對方為目的的真實意圖(對實力弱小的國家而言),看看如今的「伊拉克」就明白了,美國實際上是侵略佔領了伊拉克,控制了伊拉克的石油,以此來滿足美國國內巨大的需求量;而對實力強的原蘇聯(原蘇聯擁有制對方死地的核力量),美國就只有發動經濟進攻來拖垮他們,蘇聯的分裂就是最好的例子。   也許有的人要說,那是冷戰時期的軍備競賽和當時蘇聯國內政策導致了原蘇聯因經濟崩潰而解體的。但是,你有沒有想過,進行軍備競賽是以經濟實力為基礎的。當時的美國經濟實力比蘇聯強,所以,美國勝利了而蘇聯解體了。現在輪到我們了,我國現在的經濟和軍事實力都沒有冷戰時期的蘇聯強大,相同點是我國同樣也擁有毀滅美國的核武器,只是數量少了一點而已。那在這一輪中,就要看我國領導人的智慧了,建立合理的政策來規避風險,保護自己是當務之急(可喜的是,現在我國已經在這樣做了)。   可是,美國也沒有閑著,而且,作為經濟進攻的第一步他們已經早早的邁出了,向美國「凱雷財團」這樣的世界性投機財團收購中國的「徐州重工」這樣的事情已經發生了很多了,在這裡我就不一一例舉了。他們的目的很明確,控制中國的核心技術,進行世界性的技術壟斷,迫使??量。同時乘匯率沒有變化之前以美元套取人民幣,迫使中國央行大量發行人民幣以應付大量的貨幣兌換需求,為拖垮中國經濟打下伏筆。這還是明的進入,暗地裡的就更無法統計了。   說到這裡,也許有很多人不明白大量美元兌換人民幣的行為與拖垮中國經濟有什麼關係。在這裡,我解釋一下:在正常情況下,在沒有大量美國財團惡意湧入中國用大量美元換取人民幣之前,我國的經濟形式是相對穩定的,我國發行的人民幣數量應等於我國人民積累的財富數量。 而大量的惡意的國外財團的資金湧入中國,需要兌換大量的人民幣,使得國內人民幣的流通數量大大超過我國人民所積累的財富數量。而這些人民幣全部投入少數領域,表面上是拉動了我國的經濟,使國內的消費量變大,實際上也使得資產價格大幅上升。 據統計,目前在國際上金融市場上的投資有136萬億美元。其中只要有1%即1.36萬億美元湧入中國進行投機經營,按現在的匯率,我國就要發行10.6萬億元人民幣。 如果人民幣升值15%,他們再用手頭的人民幣套取美元,他們將換回1.56萬億美元,而中國外匯儲備是0.2萬億美元,也就是說一進一出,這些投資資金多了2000億美元,而中國這麼多年充當血汗工廠所掙來存在國庫中的2000億美元一分不剩,留給中國的是當初為應付這1.36萬億美元而發行的10.6萬億的人民幣。2006年中國GDP是20萬億,物品是這麼多,而錢卻多了10.6萬億,那就意味著所有商品都要打折到原來的2/3。恐慌情緒將在社會上蔓延,炒房者為了變現到時可能會出七折、六折、甚至三折出手手中的房子。大批市民破產,牽涉到銀行破產,整個國家經濟崩潰,我們手中的財富一文不值了。   到時國人乃至世界將會對中國失去信心,不再儲備和使用甚至拋售手中儲備的人民幣,使中國的外貿活動受挫,最終導致中國國內的通貨膨脹,對外導致信譽危機從而導致金融危機。就向40年代的通貨膨脹那樣一盒火柴要賣幾百塊。如果我國政府在這次的人民幣匯率這件事上決策錯誤,那麼到時中國近30年來改革開放的經濟成果就可能就可能落入他人之手。   最近,國內的經濟形式來看,客觀的講,形式是不容樂觀的。按理說,人民幣升值了,也就是說錢值錢了,應該是以前1塊錢的東西現在只要9毛甚至是8毛就可以買到了;可是現在的國內形式,除了工資沒有漲外其餘的都漲了。   新華網報道說:自8月份開始,北京市場食用油價格震蕩上揚。進入11月份,米價、麵價、菜價及副食價格均有不同程度的攀升。報道認為,是受國際大豆市場價格上揚的影響,導致食用油價格上升。但是,米面跟風而漲,25公斤裝的富強粉漲幅達12%以上,500克大米上漲了6分錢。據了解,在上海、廣州、深圳糧油等生活必需品已是漲升一遍,並持續一個多月,其中麵粉、食用油的最高漲幅分別已達一成和二成。   農副產品漲價說明了我國經濟在發展和提高。同時,以農副產品的漲價來增加農民的收入,維護社會的穩定,給國家的發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國內環境,對國家的發展是有好處的,因為中國農民的數量畢竟佔了總人口比例的70%以上嘛。   但是,中國的這四大城市生活必需品的漲價絕非偶然。持續7個多月的宏觀調控並沒有穩定房價,相反,導致房價的節節攀升。早有經濟學家警告說,地產泡沫將導致通貨膨脹,通貨膨脹將引發經濟危機。然而,這種聲音太微弱,現如今的種種跡象表明,通貨膨脹正在步步逼近我們。   對比1996年的東京,1997年的香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這四大房價居高不下的城市,地產泡沫破滅前的跡象已經顯現。試圖為了一已私利而繼續哄抬房價的地方政府,將迎來經濟規律的無情懲罰。因為這一輪的通貨膨脹是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發出的,可能還不被官方承認,但它實實在在已經來臨了。這種處在萌芽狀態的通貨膨脹選擇了一個導致經濟危機的最好時機——2007年的元旦和春節前。因此,危害性和破壞性更大。如果有一天速食麵也開始漲價時,這場經濟危機已無法遏制了。   柴米油鹽、水電油汽的輪番漲價和全面漲價,對中國的富豪階層的正常生活不構成任何影響,但是千千萬萬的普通市民將要付出更多的財富以維持和原來一樣的生活水準,也就是說,中國的高房價,間接地是由普通城市居民來買單,日本的國民是花了15年的時間,香港的市民就是花了14年。那麼,中國的城市居民要花多少年呢?   應對即將到來的通貨膨脹,國家自然有金融的手段。可是,中國的人民幣在國際市場受到美元的攻擊,一年之內升值達5%,而且,還有繼續升值的空間。中國的貿易順差將在人民幣的升值中逐漸縮小,國際市場的風險已在加劇。而國內市場生活必需品的全面漲價,將直接影響消費。最後,逼迫央行加大人民幣的發行量,中國的通貨膨脹就此爆發。這種危機也可能近在眼前。   人民幣目前在國際貨幣市場的遭遇是中國匯制改革以來沒有過的事,我們目前已經知道美元要幹什麼?但是,還由不得我們把國際市場的問題解決好,人民幣在國內又是這樣的尷尬。在不動產漲價的帶動下,生活必需品全面漲價,形成了國際與國內兩種迥然不同的市場。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樣的市場將走向資本的過度投機。說白了,對內將加劇中國社會的貧富分化,對外給資本大鱷可乘之機。   如果更深層次的分析,人民幣似乎是遭遇來自不同方面的圍攻,試圖將中國30來年經濟發展的成果逐步蠶食。接下來,生活必需品的漲幅將進一步加劇,市民的購買力進一步下降,國內市場進一步縮小,中國的產能將進一步過剩,最後,必然導致大量的中小企業破產,經濟危機說來就來。   真正要化解這場危機,對目前的經濟局勢來說,進一步加大宏觀調控的力度,理順房地產市場的管理體制,採取有力措施,堅決把房價降下來,讓城市居民在房價下降的過程中感受中國經濟的力量,從而增強對未來的信心。也許,這是目前最應該做的一件事,儘管已經做了一些表面工作。   我們要清醒地看到高房價的危害性,尤其是對中國社會的破壞更是史無前例。也許現在還不必過於悲觀,一切都應該有轉機。誰都知道中國經濟發生了重大問題,就象一輛出現明顯故障的高速列車,轟轟隆隆往前飛奔,不知何時將會出軌或者顛覆。有經濟學家預言,2008年中國經濟將會硬著陸,屆時,社會動蕩不可避免。   那麼,出了這麼大的問題,而問題的癥結究竟何在呢?   發改委專家馬曉河指出:我國正在由某一方面的過剩向全面過剩演變。由於產能過剩,內需不旺,中國產品被迫出口,又導致了大量的貿易摩擦,過分依賴國際市場的風險越來越大。馬曉河舉例說:中國人向世界上的每一個人提供了一雙鞋子,可見鞋的產能過剩多少。11月23日,央行副行長蘇寧也表示,中國最終消費佔GDP比重已從上世紀80年代超過62%下降到2005的52.1%,居民消費率也從1991年的48.8%下降到2005年的38.2%,均達到歷史最低水平。而在中國居民消費率持續下降的同時,世界平均消費率達78%—79%,比較起來差別之大就如天上和地下。   上面兩位,一位是宏觀經濟的專家,一位是金融權威,但指出的是一個共同問題,就是因為內需不旺而導致產能過剩,一旦國際市場出現大的風險,中國將有成千上萬工業企業面臨生存的危險。   讓我們再來看看近幾年推動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動因是什麼:如果總攬中國經濟全局就可以發現,推動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一是投資,二是消費,三是出口,可以說這是並駕齊驅的「三駕馬車。」但是,在我國的實踐中是「重投資、重出口、輕消費,」這是問題的表象。為什麼中國人會「重投資、重出口、輕消費,」呢?明知消費是生產力,沒有消費就沒有生產力,這是一個淺顯的經濟學常識,但是在宏觀經濟發展的布局上,連馬克思的剩餘價值理論都不顧及了?   再仔細分析,就會發現很有趣的現象:一是地方政府重投資,前幾年表現的是「開發區」熱,後來是「基本建設」熱,再後來就是現在的「房地產」熱;二是大中型企業重工業產品出口,不管是上市公司還是民營企業,只要形成了生產規模,眼光都瞄準了國際市場,大到汽車,家電,小到鞋子,襪子,打火機,一古腦出口。就「投資」熱而言,高房價圈走了老百姓甚至兩代人的財富,還有一代人背上了沉重的債務;就「出口」熱而言,貿易順差繼續加劇,貿易摩擦不斷增多,人民幣升值壓力越來越大。   有經濟學家分析,人民幣自匯率改革以來升值了5%,現在的狀況是有可能2007年一年就要升值5%,相當於前10多年的升值總幅度。那麼這個後果是什麼呢?許多經濟學家諱莫如深,我可以大膽的告訴大家,後果就是人民幣大量從不同渠道流出境,國際洗黑錢的勢力乘機介入,甚至可以把中國貪官的錢都洗白了。   可以說,在2007年之前,只聽說外國人到中國來洗錢,這個局面也將因此而改變,中國人終於到外國去洗錢了。再說得深入一點,就是中國人民創造的財富被別人悄悄地「盜走」了,而「盜匪?發改委專家馬曉河先生的話頭上,看看如何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其實,很簡單,產能過剩的解決之道是刺激消費,而刺激消費的唯一辦法就是降低房價。房價不降,中國人對未來的預期必將產生較大的壓力而不敢消費,還有一部分成了房奴無錢消費。馬曉河先生說,中國工業品利用率有半數低於50%,所以,為了減少風險,必須擴大內需。而內需如何才能擴大呢?   中國居民的消費率是38.2%,世界平均消費率是78%—79%   中國居民平均房價收入比是一比十,世界平均房價收入比是一比 五。  兩相對照,中國經濟問題的癥結就暴露出來,是高得離譜的房價將中國居民的財富搜刮一空,還拿什麼去消費呢?所以中國人的消費率創下了歷史新低。有專家預測,中國房價每下降一個點,將為市場一年增加100億以上的消費,而中國房價從2006年前三季度的綜合平均價位上,至少有30%以上的下降空間,也就是說,只要中國房價下降30%,中國市場一年將增加3000億的消費總額,中國經濟的問題也迎刃而解,中國民眾也從此能過上好日子。   相反,我國要是領導人的決策事物就控制不好這個局面,我國的經濟將會崩潰?事打擊。我們都清楚我們現在身處的國際環境有多惡劣。面對當前複雜的國際形勢,中國一定要具備打贏兩場戰爭的能力,一是軍事戰爭,二是經濟戰爭。   用戰爭手段奪取別國別人的財富在人類歷史上是很常見的。即使在21世紀的今天也還能看到。為了保護中國人民的生命財產,以及可能爆發的軍事衝突,中國一定要建設強大的陸軍,強大的海軍,強大的空軍和強大的天軍(太空部隊)。   在人類進入21世紀的今天,誰佔領了太空這個制高點,誰就掌握了未來戰爭的主動權。任何太空非軍事化的想法,只能是白日做夢!   聖人說得好:落後是要挨打的!中國只有具備了徹底摧毀對手的實力,別人才不敢欺負中國。   同時,在人類進入21世紀的今天,由於國際交流和貿易的全球化,一場新的戰爭----經濟戰爭,已經取代軍事戰爭,成為當今世界一部分人奪取另一部分人財產的主要手段 。   1997年東南亞的金融風暴就是經濟戰爭的一個例子。落後的東南亞國家經濟受到了重大打擊。國際金融炒家以經濟手段達到了以往要用戰爭手段才能達到的目標。   在少遲一點的香港金融保衛戰中,時任香港政務司司長的曾蔭權和財政司司長任志剛,在中國中央政府的支持下,用大量外匯儲備干預了香港的股票市場。中國中央政府派出了兩名央行副行長到香港,要求香港的全部中資機構,全力以赴支持香港政府的扶盤行動。經過幾個月的較量,香港政府成功擊退了國際金融炒家把香港當作提款機的企圖。那次的鬥爭是非常激烈的,香港恆指變動1點,期貨的買賣就會相差2.3億港幣。   香港金融保衛戰雖然過去好多年了,我一直在想,如果沒有強大中國做後盾,會不會發生「八國聯軍」攻打香港的可能呢?畢竟香港政府干預香港股票市場違反了當今國際主流社會的「規矩」。   中國航油(新加坡)在國際石油期貨市場損失5億美元和一位中國國資委職員在倫敦同期投資再次被吃表明中國在金融市場方面還有很多東西要學。   就石油這一項,中國現在每年就要多花幾百億美元。現在是中國需要啥,國際商品市場就漲啥。可以說是「搶你沒商量」。  然而,石油等商品的價格對中國經濟的危害並不是最嚴重的。真正可能對中國經濟的造成嚴重危害是人民幣匯率體系和不斷高漲的房地產市場 。  我總覺得有人要以人民幣匯率為突破口,搞垮中國的經濟,奪取中國人民的經濟成果。從要人民幣升值和自由浮動的叫喊聲中,我好像聞到了軍事戰爭的火藥味。   現在有一個說得比唱得還好聽得說法,讓人民幣匯率自由浮動,由市場來決定。   難道市場是有鬼決定的嗎?由市場來決定,聽起來挺公平的,大家都有權。但仔細分析一下,世界上有哪個市場不是由少數人操中的呢?讓人民幣匯率由市場來決定,說穿了就是由他們來決定。   中國政府和人民一定不要忘記1997年東南亞的金融風暴。現在外資的相當一部分是埋下的伏兵。它們就等美國把中國的門撞開(人民幣匯價自由浮動),把人民幣捧上天,牟取暴利。   總之,中國一定要建設具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的強大的陸軍,強大的海軍,強大的空軍和強大的天軍(太空部隊)以應對可能軍事戰爭。同時中國一定要建設熱愛國家,具有國際視野,精通國際竟爭規則的金融「鐵軍」以應對經濟戰爭。只有這樣,中國的安全,人民的財富才會得到保護! 想過好日子,不破產的中國人,都來讀完這個文章!想過好日子,不破產的中國人,都來讀完這個文章!想過好日子,不破產的中國人,都來讀完這個文章!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30 11:5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