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九部委組督察組 將赴上海督查房地產調控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05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張行行 發表於 2007-4-1 00:4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上海市社科院房地產業研究中心副秘書長姚宏來執筆的《「十一五」時期上海房地產發展環境、機會、企業對策和對政府的建議》不僅引起了上海市多位高層的高度關注,也同樣引起了建設部的高度重視。儘管圍繞著這份關鍵報告的爭論還在繼續蔓延,但九個部委組成的全國房地產市場宏觀調控政策落實情況督察組,將赴上海,督查房地產宏觀調控執行得是否到位。

  據《21世紀經濟報道》報道,建設部一位「了解部分情況」的官員明確表示,早在去年8月底,當上海市社科院把該報告交到建設部的時候,「相關領導對報告中提出的觀點都表示贊同」。儘管圍繞著這份關鍵報告的爭論還在繼續蔓延,但由建設部、監察部、國土資源部、國家發改委等九個部委組成的全國房地產市場宏觀調控政策落實情況督察組,即將奔赴上海,督查上海的房地產宏觀調控執行得是否到位。

  在上海層面,也有望成立專門的房地產調控領導小組,市委一位高層將擔任組長,房地、監察、財政等相關部門一把手將擔任副組長。

督查重點:房地產調控是否到位

  據透露,督察組上海之行的檢查重點主要包括:房地產調控政策有沒有落實到位、閑置土地清理情況、房價有沒有得到有效控制、拆遷問題有沒有得到合理解決、住房結構性矛盾有沒有得到緩解、住房建設規劃及廉租住房開工建設等等。建設部知情官員認為,「對於上海市房地產市場來說,這些問題既現實,又敏感。」

  在閑置土地清理上,在上海福卡經濟研究所3月28日舉辦的一場內部研討會上,上海市房地局土地規劃院一位負責人透露,「近年來,上海批出20000幅、75至80萬畝的建設用地,但目前還有2000多幅、17至18萬畝土地批而未用。」

  在房價問題上,姚宏來執筆的報告則指出,「十五」時期,上海住房價格開始出現非正常上漲,尤其在2003年-2005年,上海商品住宅平均價格年均上漲18.3%,房價漲幅遠超過居民收入的漲幅。

  在拆遷問題上,該報告指出,「十五」時期,上海實際動拆遷各類房屋達3500多萬平方米,其中居民住宅2600多萬平方米。而按可比口徑,市中心九區和浦東新區實際共動拆遷各類房屋2800多萬平方米,其中居民住宅2000多萬平方米,分別是「九五」時期的143%和137%。

  報告措辭嚴厲地表示,由於「十五」中前期,對動拆遷安置用房準備嚴重不足,加上動拆遷過量,加劇了動拆遷矛盾,影響了社會安定;同時對安置用房準備不足,間接促使了房價的上漲。

  此外,按照上海市一位房地產專家的說法,儘管住房制度改革已進行了十幾年了,但上海至今未建立住房保障體制,造成了住房供應的「缺腿」。

  比如,在廉租房建設上,儘管上海較早實行廉租住房政策,但一方面覆蓋面有限,截至2005年僅有1.81萬戶,占城鎮家庭戶的0.42%,占低收入家庭戶的2.15%;另一方面實物配租僅佔1.72%(311戶),租金配租佔98.28%(17763戶)。

  「上海是全國房地產市場發展最快的城市,也是兩次宏觀調控的重點調控對象,希望上海能徹底落實中央的宏觀調控政策,率先完善住房保障體系,為全國提供一個值得推廣的樣本。」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一位專家說。

  值得注意的是,剛剛履新上海市委書記的習近平,在幾天前的一個會議上也把住房作為上海當下急需解決的民生問題之一。在上海層面,有望成立專門的房地產調控領導小組,市委一位高層將擔任組長,房地、監察、財政等相關部門一把手將擔任副組長。

建設部將建房地產預警系統

  知情人士透露,在上海檢查結束后,督察組還將奔赴浙江、江蘇等房價問題較為突出的一線、二線城市。

  這場大督察結束后,建設部將可能在全國建立一套房地產信息系統和預警預報制度。

  這套體系有望在全國三十五個大中城市全面推開,其核心是通過這套體系,加強對市場供求總量、結構、價格的調控,增加房地產的透明度,引導企業理性投資、消費者理性消費。

  而目前,全國已有多套方案開始陸續上交到建設部。其中,上海市社科院房地產業研究中心的方案,讓建設部頗感興趣。

  核心人士透露,上海社科院的這套預警體系主要包括三大指標:一、同國民經濟協調關係的指標;二、同市場協調關係的指標;三、產業內部協調關係的指標(主要是結構性的)。

  三個大指標又細分為相應的幾個小指標,如第一大塊指標就包括房地產投資增長速度/GDP增長速度、房地產投資額/固定資產投資額、房地產貸款餘額/金融業貸款餘額、房地產開發用地面積/城市建設用地面積等指標。

  按照一位參與預警體系制訂的專家的說法,「信息不透明,帶來了很多問題,政府和開發商可以合謀操縱房價,不明真相的投機客也因此大量入市。」而這套預警體系將可以在某種程度上解決這個問題。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6 08: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