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詩經。邶。柏舟》

[複製鏈接]

238

主題

3050

帖子

1821

積分

禁止發言

大一新生(四級)

積分
182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笨蛋阿Q 發表於 2007-3-28 20:2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隱憂。微我無酒,以敖以遊。
我心匪鑒,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據。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儀棣棣,不可選也。
憂心悄悄,慍於群小。覯閔既多,受侮不少。靜言思之,寤辟有摽。
日居月諸,胡迭而微?心之憂矣,如匪澣衣。靜言思之,不能奮飛。

詩意簡釋:

〈柏舟〉邶風第一首詩,分五章,章六句。主題在「憂心悄悄,慍於群小」,說的是衛國有德有能的仁者,因受小人憎恨排斥,而抒發的苦悶牢騷。

首章詩人先以漂流不定的柏舟,比喻自己此刻的心情處境驚警不安,因為懷有深憂隱痛,故輾轉不能入寐。後兩句解釋道:不是我沒有烈酒,而是我根本不想藉此烈酒遨遊逃避,因為我的深痛隱憂,不是酒精可以擺脫解決的。

第二章也是先用比喻,說自己天生好潔狷介,缺乏含污納垢的雅量,不是鏡子照鑑萬物、來者不拒的。明朝洪自誠《菜根譚》說:「地之穢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無魚。故君子當存含垢納污之量,不可持好潔獨行之操。」詩人也懂這個道理的,但他就是不願違背自己的本性。他在外頭遭到挫折委屈,無人諒解,便跑回家向兄弟訴苦,以為兄弟會同情支持他,沒想到卻換來一頓怒責。

第三章再連用兩個比喻,強調本心堅定不移,不是石頭之可以任意轉移,也不是草席之能伸能捲。縱使環境如何惡劣,遭遇如何沈重,「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故下文才說:我人威儀堂堂,不容屈就折服。

前三章詩人並沒有清楚說出他的隱憂深痛是什麼,只是一再強調他的憂傷痛苦難解,並表明此憂傷痛苦是和他倔強不移的性格有密切的因果關係。到第四章方才道出他的隱憂是因為得罪一群小人的緣故。由於沒有人瞭解他、同情他,甚至招來自家兄弟的怒斥,真的是天地雖大,卻沒有我容身之處了!於是思前想後,不禁猛搥胸膛,自嘆自傷。

詩人的悲情忿怨在得不到人間的回應和同情後,便轉而「舒憤訴穹蒼」了,他仰頭望天,大喊:「太陽月亮啊!你們瞎眼了!為何看不見我的痛苦呢?」接著再說心中憂苦如尚未澣濯的髒衣服,像他這麼愛潔癖的人,是一刻也無法忍受的。通常人處在極端失志不得意的惡劣環境下,難免會萌生離開此地的念頭,像孔子也曾說過「道不行,乘桴浮於海」的牢騷話。詩人也興起這種念頭,他傷心絕望的想拋下一切都不管,就此遠走高飛,離開父母之國,可他「靜言思之」後,卻「不能奮飛」。「不能」這兩箇字顯然有極強烈的痛苦和矛盾掙扎在焉,最後詩人還是不忍心離開父母之國,強忍留下來了。孔子說「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現,無道則隱。」而詩人竟偏要繼續與痛苦的環境周旋下去,這種自虐式的做法,豈不悲壯?王國維說:「尼采謂一切文學余愛以血書者。後主之詞真所謂以血書者也。」個人以為〈柏舟〉一篇也是以血書者,詩人之「不能奮飛」,也「隱然有釋迦基督擔荷人類罪惡之意」在焉。(阿Q)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3 23:2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