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牟傳珩來稿:民主文化的世界性認同

[複製鏈接]

5419

主題

6677

帖子

6646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664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elmo898 發表於 2007-3-28 09:2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牟傳珩來稿:在上個世紀後期,一場以民主化為標誌的世界性改革運動引導了政治全球化走勢。在這場以民主制度世界化的發展過程中,除了物質硬力量的支撐,精神的軟力量 ——以自由價值為核心的文化認同與其並駕齊驅。它必將在本世紀引發一場我稱之為"新文明形態"的價值創新。在柏林牆倒塌,兩極對抗結束的人類后對抗時代,由於全人類"類"化意識的不斷覺醒和西方自由主義價值觀在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的主導地位,今天已經形成了以民主制度為全球普遍認同的世界政治文化。世界民主化進程正以經濟全球化為主要舞台,以政治世界化為主要特徵,以人類主義加新自由主義為理論動力,推行民主制度與自由價值觀的普世落實。

1974 年,當一群葡萄牙人於4 月25 日發動政變,無意中演繹成為一次世界性民主化運動的開端。此後的 20多年裡,世界上大約有 120多個國家走向普選。在這個時期,世界上所有的國家無不受到民主化潮流的衝擊。當列寧的塑像在前蘇聯紅場上被推翻后,各國的文明進程就是以西式民主的價值準據來加以衡量的。西式民主的價值體系已經成為當今世界政治文化的主流。這也就是說,人類全新的文明,是以自由價值觀的確立與選舉制度的建立作為文化的普遍認同在世界範圍內不斷取勝為標誌的。在這個過程中,民主化是將社會管理通過競爭性的選舉來挑選領袖視為核心程序,又將政黨競爭和公民參與視為兩個維度同時展開的。從本質上說,民主化進程就是 " 用在自由、公開和公平的選舉中產生的政府來取代那些不是通過這種方法產生的政府" 。今天,如果人們能站在反觀立場上審視這一偉大的歷史進程,就會發現民主在全球範圍內取得的巨大進展,正成為資本擴張全球化的又一翼——民主政治在世界化。

    源自雅典式的民主理想化,伴隨著西方政治的發展被逐漸更新,雅典民主的精神經過古羅馬時代的文化變異傳給了現代西方。這樣的社會存在方式,經歷了長時間的" 接力" 與革新,形成了英美大約200 年發展而來的自由民主的" 雜交優勢" ,正因為這種民主的" 雜交優勢" ,所以它才可能普世傳播,發展成為今天這樣的民主政治世界化。然而,在被美國著名政治學家S. 亨廷頓稱之為"第三波民主化浪潮"與不同國家文化氛圍的膠合中,突飛猛進地生成了新的變異——在很大程度上西方的傳統民主價值觀是在被修正後,才裝進了非西方的民族性政治夾層里得以認同的。美國著名的史學家約翰· 托蘭在《戰爭之神》一書的結尾描寫了這樣一個場面。二戰後,日本在美國的推動下進行民主化改革。當一個日本老人在向麥克阿瑟政權表示敬意的同時,卻又對天皇頂禮膜拜。這生動的寫照了在美國佔領下的國家民主化進程中人們政治價值的轉變。美國的色彩儘管鮮明,但傳統文化的因子又如此泛濫,不斷的激活著民族文化軀體上的每一個細泡。 今天,世界上民主的形式雖然並非一樣,如土耳其、印度、斯里蘭卡、俄國和哥倫比亞等國確實不再是專制國家,但它們的民主與西方式民主的差距卻也顯而易見。在選舉民主與自由民主之間的這種差距,已經成為第三次民主化浪潮的一個顯著特徵。因此民主化在推進過程,也表現出它多樣性的一面。而主流國際社會在某種程度上的寬容,已經認可了民主制度化的進程在不同文化環境中的嬗變。其實,世界民主化的進程,就是一種政治多元化的包容過程。今天,世界主流政治文化的本質是民主的,但程度是有區別的,形式上也是會有差異的。

    21 世紀是一個正在徹底著的全球化時代,它要求我們用全球化的新文明思維和"人類主義"的"類"眼光來認識時代的走向。應該看到,如今不可遏制的民主化浪潮,正在以不同的樣式席捲全球。經過它的洗禮,世界的政治版圖現已大大改觀,一種漸趨成熟的新文明民主化時代精神,為人類形成普世的生存方式提供了共同的價值資源。然而,我們也看到,作為政治世界化標誌的民主化還只是停留於初級形態上,不同國家對民主文化的認同,需要在傳播與交流過程中,才能最終使之得以鞏固。政治民主世界化進程,已經開始從民主制度移向了民主文化的全球認同。當今時代民主文化無論在東西還是南北,都可以在新文明的平台上交流與融合。那些在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中迅速建立起民主制度的國家,面臨著更艱巨的文化觀念上的更新任務。今天全球範圍內的文化互動正在形成,文化將在綜合的全球化進程展開相互影響的步子。正像英國學者科恩和肯尼迪在其新作《國際社會學》一書中所指出的那樣, " 全球化之布的最終成形就是全球化的各個方面— 經濟、科技、政治、社會和文化— 幾乎同時聚集在一起,相互強化並不斷擴大對他人影響的過程。"

在不同的文化傳統基礎上,豐富多彩的民主文化是可以相互包容的。從文化類型上看,世界性的民主發生,已波及了各種文化形態,無論是基督教文化、儒教文化、伊比利亞文化,還是伊斯蘭教文化、黑非洲文化等都無一例外包容其中;從經濟發展水平上看,它既包括了作為超級大國的前蘇聯和東歐各國以及實現了經濟騰飛的亞洲四小龍,也將不少最不發達的非洲國家裹挾在內。民主在世界範圍內的擴張實際上已經 "創造 "了各種各樣的民主形式,像 "東亞式民主 "、 "南亞式民主 "、 "伊斯蘭民主 "、 "非洲民主 "等地域性的民主模式,並以民主政治文化的迅猛發育為特徵。一個民族固有的文化傳統雖然可以構成民主化的動因或障礙,產生推進或延緩民主化進程的作用,但在資本擴張的全球化時代,在經濟技術的巨大變革力量面前,在人類 "類"化意識的已全面覺醒的時代,它的作用是有限的。我在《盤點世界民主化進程》一文中談到:"文化的特殊性可以使一個民族走上一條不同的民主化道路,也可以使一個國家所建立的民主制度披上民族性的外裝,但沒有一種文化能成為世界民主潮流的反題。"

當今世界已無人懷疑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到來,但似乎很少有人對民主政治世界化做出理性的描述。當不少人還在對民主做意識形態化的切割時,想不到民主文化如同資本擴張一樣已得到了世界性的認同。目前,以電腦、衛星為標誌的科技體系全球圓通,已經使那種相互封閉、各自為政、權力專斷、分配不公的對抗社會政治制度無法容納。它在伴隨經濟全球化和"人類主義"的意識覺醒,本能地拓展出一種完全開放、合作、公平,以"自由主義"為核心的政治民主世界化新紀元。
有機天性的下意識流露屬於童貞,屬於花一樣的孩子們....崇尚真理,正義和一切美好的事物的人們萬歲!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6 12:2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