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八字真鑒》命理學習第一章!陰陽五行與干支

[複製鏈接]

3340

主題

4210

帖子

5895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8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山東大漢 發表於 2004-4-3 00:5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雄居群經之首的易經是我們的祖先為了生存、生活得更好而長期與大自然鬥爭的結果,它起源於人類對宇宙、大自然。小環境,生命的探索與認識這個基礎,是華夏子孫勞動與智慧的結晶。
     
     當人類首先出現在這個地球上時,對自已生存的環境一無所知,風雨雷電、高溫寒冷、火災、地震、山洪暴發等俱多自然災害、生死病絕等凶災、對食物鏈的冒險等不知奪去了我們多少祖先的生命,祖先們不得不認識到只有徹底了解了這個奈以生存的環境並有一定的預知后才能找出應對之策,才能超吉避凶,才能生存下去,長期的生活實踐、與大自然的鬥爭使祖先們掌握了很多規律性的東西,了解了很多現象,總結了很多理論,為當時他們的生存,華夏子孫的興旺發達起到了巨大作用。
     
     古人中的一些智者更是將這些寶貴的東西加以研究,(如伏羲、文王),總結成規律性的東西,將這些知其然而不知其所有然的奧妙,用於生存中的預測。並在長期的歷史長河中不斷地被後人發揚光大與完善。所以個人認為易經的基礎是來源於廣大民眾,被古人中的少數智者加以研究、總結、實踐而出,被後人不斷的完善的過程。由於其精髓最終只被少數人掌握與使用並衍生,再加上一些普通人看不懂的符號,當時曾在民間很長時間內被稱為是神秘的無字天書。
     
     世界是由物質組成的,物質是在不斷的運動的,物質的運動是有規律的,周易預測的就是事物千變萬化而又必須遵循與依懶的規律性。
至於周易能預測末來事情結果的依據是什麼?這個問題是從有易開始就被關心的問題,正因為其一直末被揭穿,始終被披上了神秘的面紗,甚至被人神化了,人類掌握了它的現象確沒有了解到它的實質,乃至人類只能使用它,只能在古人的基礎上去完善它確不能剖折它,不能更好的駕馭與使用它,也正因為其實質不被揭穿而一直難以登入大雅之堂,但它的魔力又賦予了它頑強的生命力。

     本人通過十幾年的探索認為,易的實質是可以用現代理論科學原理去求證的,它的很多思想其實早已被現代科學驗證並造福於人類,很多現象可以用現代科學的理論解釋它,並通過儀器測出來。關於這一點目前我不想多言,也不參預任何的辨論,十幾年的心血實屬非三言二語能說明白。但我會在不久的將來將其以書的形式寫出來。這是我對所有易友的承諾。

        由此我認為,易的精神是唯物的而非唯心的,人們神化它的原因是還沒有掌握它的內在實質,其實人類與社會每時每刻都在進步,都在不斷地發現、發明、創造出新的東西,而今天的新東西就是對昨天神話的破譯,過去的神話必將成為將來的現實,就好比人類要登上月球一樣,讓遠古常娥奔月的神話成為現實。而往往一些固步自封者不看到這個事實是不會相信的。
   
      由於多方面的原因及局限性,易的思想並不完善,理論有很大的籠統性,冗餘信息量很大,使得預測的動態信息不易掌握,造成其結果的準度與精度較差,如一爻代表多種事物,時間的遠近。距離的多少。重量的大小等無法確定等,這也難怪,當時的條件古人能發現天地日月等宇宙的抽象規律,能總結出這個宇宙的萬事萬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這五類物質組成的以及它們相互間的辨證關係已是了不起,總還是要留一些問題讓後人們去解決吧?:)。
     
     即然易並不完善那就要我們後人去不斷地完善它,揭示它。這是老祖宗給我們每個易學者留下的的重託,也是隨著時代的不斷變化與發展讓易的思想與其相適應必不可少的任務,後人的責任是承前拓后,即要繼承古人的精華又要開拓出新的東西來不斷完善易的理論,讓它與時代相適應,只有這樣易才能永遠保住它的魅力與春天,幾千年來為之有所成就者不計其數。
      
      解放后易被無情地塵卦了幾十年,現在迎來了第一個春天,易學之風遍布神州是可喜可賀之事,儘管其中很多人學易。研易是為了謀生,但不管怎樣都是易海的一份子,都在為這古老的文化而耕耘,無論新派傳統派大家都姓一個易,無需相互扼殺,相互指責,想創新的人只管大膽地創新,如果你搞出的東西經得起實踐的檢驗是準的誰反對也沒用,自然會成為精華被繼承下來,如果你是糊亂搞的東西經不起實戰那就自然會成為垃圾被淘汰掉,你再吹再擂也無用。傳統老派易學者能很好地繼承古人的精華,加以體會利用是對這個遠古文化最好的保存者,但也完全無需一見有人要否認古人的東西另搞一套就氣得冒煙,這樣本來是一片赤心結果終是會阻礙易學的發展,我想誰也不想成為這方面的千古罪人,其實我們現在使用的幾十種術數都是古人的後人創新出來的,假如當初真是有某神有那種無邊的法力不讓後人創新的話肯怕我們這些後人還只會先天八卦而已。新派與老派的相互攻擊就是在手足相殘,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兩者是同根同源的,研易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周易的預測準確率更高,只有新舊兩派相互合作才能讓周易學說走的更遠,更讓世人矚目。
     
      時代的發展也需要易的思想與其相適應,比喻占出行古代只有步行、馬或人畜車,官鬼在五爻旺動路上有阻,但現在的人有車,飛機、輪船,本人從八四年就有摩托車,90年開始有汽車,在每次出行預測中多次發現卦中五爻鬼旺動但好多次都很順利的到達,用於其它同事開車出行中的預測一樣如此,當時很使我不解,但時間久后測多了就發現奧妙了,原來官鬼是車父母爻的原神,原神旺當然對當車用的父母爻有利,所以順利到達,這裡並沒有創新什麼新理論但卻把古人的理論變通了,用來與時代的發展相適應,當然實測中並不這麼簡單,還要看忌是否衝剋五鬼及卦象等,這裡就不多說了。同樣的例子很多,如過去考上學就有官當,現在大學生找不到工作的一大堆,過去的人婚姻說媒,成婚是很有規律的,現代的男女同居、無結婚證,真正結婚之夜不是處女之類。你還能用古法去測嗎?非也。這裡我要多說一句,就是婚期的問題,到底是以同居為期還是以拿結婚證為期還是以舉辦宴席之日為準呢?我發現實測中都有初次性生活的信息,而婚期擇吉日均是辦宴席之日的信息,可能是與當時人多的喜氣氣氛形成的生物場有關係。測拿證日則取父母爻的應期。
   
      古人在斷卦時較重視一事一斷,而且六爻、梅花界限明顯,但我們這些後人們在實測中往往存在一卦多斷,以及六爻梅花界限不清的現象,到底誰對誰錯?我個人認為都沒有錯,一卦多斷從古有之,只是沒有人斷得這麼詳細,更沒有人還專門當一個課題來研究而已。六爻梅花混合論斷實測中多有應驗,這些例子罈子里一大把,也許有人會說同一卦用六爻梅花有時斷同一事時結果大不一樣,這隻能說你只站在了你的立場上去看問題而勿略了別人的理論實踐,罈子上有的人什麼也不告訴你要你給他測運,我用梅花起卦進行一卦多斷,其準確率大家可見測主反饋,至少不比搖卦差,測不準的都是我水平不高,只有卦不欺人人自欺的道理。我現在甚至懷疑過去古人把六爻梅花分得那麼清的原因是門戶之見的結果。
   
      另外要說一下的是學易之人不要只相信自已的就是真理,看到別人的理論與自已的不同就妄加打擊,有一句話我想有過較長時間研易的朋友會都有體會,那就是"初學者易在書中,道深者易在書外"。易的根源在於信息,除了宇宙的大信息場外,個人信息是有感而發的,所以無論是起卦,還是問卦與斷事均與個人的靈感信息有關,正因為如此才使得本硬體不算複雜的六爻、四柱、奇門一類推算起來卻是千變萬化,也正因為術數對信息的依賴性太強而使得易海百花齊放,為什麼術數的根源都是與信息有關而還出現六爻。梅花,四柱、奇門,六壬如此多術法呢?這就是每個學易者從靈感而發各有不同所有的結果,也許明天還會有人搞出八壬、八柱的斷事更准也不是沒有可能,學易之人可以將自已體會到的東西拿出來探討但決不可只肯定自已所學的就是真理,別人的方法就是二流的,各種術數能流傳至今都是經過了實踐檢驗的,行行有高人。各有其精華。有人說六爻推終身不能推出月日,我可以說對高人而言推到哪天都有可能,或說四柱沒六爻具體,但高手以記流年的方式能推到你幾十年後會卒於某年某月你能說不具體嗎?其它術數也是如此。易海博大精深,留給後人的重任是不斷探索,發現新的奧妙 。
      
     我真誠地希望廣大易友無論傳統派的還是新派的都要團結一心,不管學易出於什麼目的但目標要一至----------為了繼承、發揚、完善、破譯我國的文化愧寶易經奮鬥到底!!

0

主題

4

帖子

1

積分

註冊會員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1

積分
1
沙發
abxin 發表於 2004-4-22 22:05 | 只看該作者

接著來....

辛苦了,等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主題

54

帖子

12

積分

註冊會員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1

積分
12
3
ldqn 發表於 2004-4-22 23:40 | 只看該作者
謝謝!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13:4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