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日本向美要核保護傘 媒體稱其意圖對抗中國(圖)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遺老級會員

Rank: 5Rank: 5

積分
170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白頭翁 發表於 2007-3-25 19:3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7年03月25日  環球時報


                                                                    美國和平衛士戰略核導彈發射

  搬出冷戰時髦話語 渲染東亞緊張氣氛

  「核保護傘」這個冷戰時期的時髦辭彙再次出現在東亞上空。剛剛升格的日本防衛省20日突然向媒體放出風聲,稱將在近期向美國要求一份核保護傘的具體保護方案,以防禦朝鮮核威脅。日本這一動作出現在六方會談有望突破,朝鮮傳出可能棄核的關鍵時刻,因而讓世人頗感驚詫。據日本方面稱,其最終目的是希望今後與美國制定一份有關「日本有事」的「共同作戰計劃」。根據《美日安保條約》對「日本有事」的解釋,除朝鮮半島外,範圍還包括台灣海峽在內的從菲律賓以北到千島群島以南的廣大地區,這不能不讓整個東亞都對日本的態度給予關注。

  日本防衛省20日稱,將在近期要求美國提供核保護的具體方案。

  日本質疑美國核保護傘

  核保護傘是冷戰時期美蘇兩大超級大國向一些中小盟國做出的核保護承諾,即一旦盟國在遭受核攻擊或者即將面臨核攻擊危險的情況下,美蘇將使用自己的核武器對發起進攻或具有進攻意圖的國家進行報復。美蘇以此爭奪勢力範圍的同時,也削弱被保護國發展獨立核力量的願望。

  美國政府解密文件顯示,美國首次向日本確認核保護傘是在1965年1月。1964年10月中國成功進行了核試驗。同年12月,日本首相佐藤榮作訪美前對美國駐日大使賴肖爾表示,「英國威爾遜首相說,別人有了核武器,自己也應該有,這是常識。我對此深有同感」。1965年1月,美國總統約翰遜對來訪的佐藤表示,「日本不必擁有核武器。如果日本需要核遏制,美國將履行承諾提供給日本。」冷戰後,美國曾重申核保護傘並未解體,特別是在東亞,核保護傘依然是美國與日本、韓國維持盟約關係的基石。

  不過,《讀賣新聞》在20日的晚刊中卻突然對美核保護傘提出疑問。該報道引述防衛省多名官員的話稱,日本的外相、防衛相和美國的國務卿、國防部長將在4月底或5月初舉行討論戰略的「2+2會談」,日本內部已制定好一份文件,向美國要求更具體的核保護。日防衛省官員稱,日本有必要知道,「在受到朝鮮核武襲擊時,美國將在何時使用核武器?美方要如何通知日本?日本必須事先了解美國到底會不會真的使用核武?」

  報道稱,迄今為止,日美之間一直不曾對可能使用核武的情況進行溝通。有關核武合作,可作為日當局參考的只有,美國與北約歐洲盟國國防部長簽署的核協議。自朝鮮核試爆后,日方再也按捺不住,決定向美國問個明白。

  與此同時,日本官員還透露,防衛省的最終目的是希望與美國制定一份有關「日本有事」的「共同作戰計劃」。雖然文中並未對此作出解釋,但在日本的外交人士認為,《美日安保條約》對「日本有事」範圍的解釋,遠遠超出了朝鮮半島。

  美核保護傘「即將過期」?

  由於日美間特殊的關係,對於美國的核保護傘,日本當局只敢表現出一些「隱憂」,日本媒體的報道則明白得多。自稱有1000萬讀者的日本《讀賣新聞》20日在頭版顯要位置開始登載「核之威脅」系列文章的第3部分「抑制日本的力量」,標題就是「美國核保護傘是否當真有用?」該文稱,「目前日美關係是良好的,但幾十年後也能持續不變嗎?假設朝鮮的遠程核導彈可以打到美國本土,那美國還會冒著犧牲自己的危險保護日本嗎?」文章還稱,「日本依存於美國的核保護傘下得到了很多利益,但不容否認的是同時導致了對安全保障的『思考停頓』」。

  為了說明「核之威脅」的嚴重程度,《讀賣新聞》還在附文中栩栩如生地描述了東京遭受核襲擊的X日的情景——「東京,晴,氣溫19度,上午11時,搭載核彈頭的導彈突然襲擊了東京永田町。核彈威力較1945年廣島遭受的核彈強10倍,東京瞬間死亡200萬人,100萬人受到重度輻射……整個東京成為了人間地獄」。

  《讀賣新聞》的「核之威脅」系列文章是從今年1月開始陸續刊登的,該報曾在頭版連續6天刊登關於日本受核襲擊的虛構故事,有些文章不僅佔去半個頭版,還佔據第三版除社論外的全部版面。該系列文章經常插入一些現實中確實存在的軍事基地或以前曾廣泛流傳的傳言,並配以大幅資料圖片。對此,日本同志社大學傳媒學教授淺野健一說:「恐怕99%的日本讀者都會被誤導,以為這是真的。這種罕見的處理是不負責任的。」

  實際上,日本一些人早就對美核保護傘提出質疑。日本國際政治分析家伊藤貫去年在《呼聲》雜誌上曾尖銳批評美國對日本政策,認為半個世紀以來,美國提供的核保護傘已經「接近保質期」,要求「退貨」。伊藤稱,美國戰後駐軍日本不是為了對付蘇聯,而是為了防止日本東山再起;現在「美國與其說是擔心朝鮮核武裝,不如說是害怕日本以此為契機獲得自主防衛能力。」

  對「美國保護」心態複雜

  冷戰結束后,隨著蘇聯的解體,核保護傘這個辭彙逐漸淡出世界輿論的注意中心。日本突然再次提出核保護傘,並對其質疑,不得不讓周邊國家擔心。對於日本此舉及近來一些舉動的戰略目的,有分析認為是「應對朝鮮的威脅」,也有媒體稱是「為了抵消中國在亞太地區迅速發展的影響力」,同時也有不少人認為有針對美國的意味。

  最近,日本對簽署日澳安保聯合宣言歡呼,但有分析稱,美國在亞太簽署的全是雙邊軍事條約,美日、美韓、美澳等合作條約,一旦小兄弟自己擅自籤條約,脫離美國主導,美國並不高興。據報道,美國北美防空司令部日前突然公開日本最新發射的兩顆間諜衛星的絕密資料,令日本軍方和政府大為不快。分析稱,美國的目的就是對意欲擺脫對美國情報依賴的日本發出警告。

  許多分析認為,最近六方會談中美朝和解的趨勢,更讓日本對美東亞政策擔心。新加坡《聯合早報》認為,美國決定對朝鮮的金融制裁進行鬆綁,日本隨即響起對美國核保護傘質疑的新「朝核危機」。

  日本《產經新聞》20日發表文章,批評「美國作出了令人難以置信的讓步」,「事實上標誌著朝鮮和中國的勝利」。《朝日新聞》認為,「除日本外,朝鮮積極與其他各方改善關係,採取孤立並令日本焦慮的戰術。從目前看該戰術確實取得了成功,日本今後要慎重關注美朝關係以何種速度向前進展」。《讀賣新聞》甚至稱,「日本政府內部開始有人懷疑美朝背著日本做交易」。

  不過,《讀賣新聞》在21日的報道中稱,日本如果不要美國的核保護傘而擁核,可使「日本擁有壓倒性的報復能力和遏制力」,但報道同時引用1995年防衛廳的秘密報告稱,這樣做的最壞後果是日美同盟破裂。自民黨國防族議員表示,一旦日美同盟破裂,日本目前每年4.8萬億日元的防衛費用會暴增2倍以上,東北亞地區會陷入不安定狀態,日本也會因此被國際社會孤立,對外貿易停滯等,最終「得不償失」。

  日本正為擺脫美束縛努力

  社科院日本所研究員高洪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說,日美簽訂安保條約之初,由於處在冷戰的大背景下,美國表示有能力保護日本,並且不讓日本發展自己的軍事力量,日本當時沒有必要也沒有膽子問這問那。如今,剛剛升格的日本防衛省突然「斗膽」提出這種要求,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如今的朝鮮比當初的蘇聯還強大嗎?真能威脅日本的安全?相比二戰戰敗之後,如今的日本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又有美國「保護」,還有日澳安保宣言,當初不問,現在要問,讓人感到十分奇怪。其實日本一些政客和媒體真正的用意在於製造出一個熱點。利用這個機會,提高日本在日美軍事同盟中的實力。表面上來看,日本提出對美國核保護的不信任,實現「自己保護自己」,理由堂而皇之,很容易被日本國民接受,而日本政客們骨子裡真正要的是藉此增強自己的軍力,並提高在東亞乃至亞太地區的發言權。以圖有朝一日美國在東亞的勢力退潮之後,填補這個權力真空。日本一直擔心中國主導東亞地區。因此想方設法發展軍力,抗衡中國的影響,這才是其真實的考量。

  高洪認為,冷戰時期,日本在美國的核保護傘下,經濟迅速發展。冷戰以後,國際環境發生了變化,日本上下有一種聲音,認為日本不要再生存在美國的「陰影」下。日本有錢了,但是它需要提高在國際社會上的發言權,而這一切都以軍事為支撐。另外,日本政客也明白,美國對日本既有保護也有限制的一面。長期擔當配合美國、為美國埋單的配角,很多政客感到鬱悶,他們也希望美國「鬆鬆繩子」,有更寬鬆的環境,日本才可以有大作為。因此,從根本上來看,日本有擺脫美國束縛的想法。但目前,日本只是朝這個方向努力而已。 ●駐日本特約記者 龔 常●駐韓國特約記者 凌寒之●記者 孫天仁

12

主題

5949

帖子

1248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留學海龜(十四級)

Rank: 4

積分
1248
沙發
關愛 發表於 2007-3-25 20:1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03:2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