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寧波網 03月25日 09:02
林偉
欣聞中共中央決定習近平同志任上海市委委員、常委、書記,不由讓我想起了2006年12月18日人民網轉載的《習近平:乘「紅船」而「走在前列」》這篇文章。通讀這篇文章,使我對習近平有了更深的了解,我感到習近平為官很有「人情味」。
這裡所說的「人情味」,當然不是指的那種只念及人情,不顧及原則的「徇私情」、「和稀泥」,而指的是習近平在施政和待人處事中,有真切的愛民之心,恤人之情。這裡我們不妨從文章中擇錄幾段文字來慢慢品讀。
2002年10月,習近平調任浙江后,懷著無限崇敬的心情,專程到嘉興南湖瞻仰紅船,接受革命精神教育。他說,如果我們的黨員同志能夠來到南湖看一次展覽,聽一次黨課,學一次黨章,觀一次專題片,瞻仰一次紅船,重溫一次入黨誓詞,有促於「精神傳承、思想升華」。――可謂細雨潤物,潛移默化。
1968年,習近平從北京到梁家河村插隊,習近平不會做飯,呂侯生就把做飯的事「承包」了。習近平酷愛學習,常在煤油燈下讀著呂侯生連書名都認不得的書,呂侯生就憨憨地坐在油燈的一旁,陪著習近平看書寫筆記。晚上也不回去了,一條被子兩人合夥蓋。1994年,呂侯生右腿患了骨髓炎,在醫院治療兩個多月,花了6000多元仍不見好轉。本來就貧困的呂侯生已債台高築,實在沒法了,給習近平寫信說了自己的狀況。不到半個月,習近平給他寄來500塊路費,請他到福州治病。此後,只要在市裡,習近平幾乎每天晚上都到呂侯生的病榻前來一趟,他說:「侯生,給你治病,都是我自己花錢,花多少我都願意。」經過治療,呂侯生的病得到了好轉。呂侯生要回陝北了,習近平給他買了一張飛機票,還把2000塊錢塞到呂侯生手裡。呂侯生激動地說,近平同志,真不好意思呀,這一趟花了你幾萬塊。習近平說:「誰讓我們是朋友哩!」1999年10月底,呂侯生在山西太原武警醫院做了截肢手術,習近平聞訊后,將醫療費全部支付。2000年1月,呂侯生第三次到了福州,這時習近平已當選為福建省的省長。呂侯生是戴著假肢一瘸一拐去的,一見面,習近平用手反覆摸著呂侯生的右腿,高興地說:「我的農民朋友大難過去了,咱一塊合影做個紀念吧。」 ――可謂真誠為人,情真意切。
熟悉習近平的人都知道,他非常喜歡到基層去走走看看。無論到哪裡工作,他總是要求自己先做一個學生:「到一個地方呢,就是先做學生。再一個就是吃透情況,不要盲人摸象,所以我來了以後,就是盡量地跑。」他說,當縣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當地市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鄉鎮;當省委書記應該跑遍所有的縣市區。在到任浙江9個月後,他跑了90個縣市區中的69個。通過這種方式,他掌握了大量第一手的民情政情。一位曾多次跟隨習近平出訪的記者說,習書記的精力,二三十歲的年輕人也比不了。有一次在四川視察當地一批浙江省的對口扶持縣,因為地處高原,很多幹部都支持不住,中途退了下來,而習近平不僅從頭堅持到尾,更是隨時隨地走下汽車,走到老鄉中去和他們談心,了解情況。――可謂情系百姓,心想基層。
可見,習近平之所以深受組織信任、群眾擁戴的一個最根本原因,就是他擁有濃厚的「人情味」、牢固的「群眾觀」。由此也給我們這樣一個啟示:作為領導幹部,有沒有「人情味」,不但關係著他所在的那個單位和地區的人際關係是否和諧,而且關係著黨群幹群關係是否和諧,更在一定程度上關係到民心的向背。所以,筆者認為,為官當效仿習近平的「人情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