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國人你可別把我們中國人逼得「提槍上馬」!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05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張行行 發表於 2007-3-26 00:1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美國戰略家巴奈特:別把中國逼得提槍上馬

  記者柯宇倩報導/
中國的經濟影響力比政治安全上的影響力要大許多,從長期看來,中國無法只在經濟上融入並影響世界主流,而拒絕關注目前世界強國均參與的重要安全議題

  美國與中國的關係,將會變得更加緊密,抑或對立氣氛更加上升?被視為正崛起為世界強國的中國,又應在未來政策上做什麽樣的調整?帶著這些問題,多維社日前電話專訪了美國著名軍事戰略家巴奈特(Thomas PM Barnett)。

    巴奈特先後於2004年與2005年出版了《五角大樓的新藍圖》(The Pentagon's New Map, Putnam Publishing Group)及《行動藍圖:一個值得創造的未來》(Blueprint for Action: A Future Worth Creating)兩本極具前瞻性的著作,對於全球化、中美關係、中東局勢等議題有精闢獨特的見解,出版后成為美國媒體爭相報導。巴奈特已被外界譽為未來學家、當代最重要的戰略思想家之一。

  巴奈特於威斯康星-麥迪遜大學(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取得俄羅斯文學與國際關係學士學位,隨後專攻前蘇聯、東歐及中亞等地區局勢與研究馬克思主義,並在哈佛大學取得政治學博士。巴奈特接著投入未來戰略學領域,曾於1998年至2004年間擔任美國海軍學院(U.S. Naval War College)戰略分析與研究學系教授,並擔任該校的戰略規劃和諮詢機構主任,主持新世界規則成形之下的全球化研究。

  此外,巴奈特也曾在2001年至2003年間擔任美國國防部戰略規劃研究員,在這段期間內,巴奈特對未來局勢逐漸歸納出一套獨到的想法,日後在《五角大樓的新藍圖》一書中延伸。自認為「理想的現實主義者和現實的理想主義者」的巴奈特,目前為《時尚》(Esquire)雜誌的編輯以及Howard H. Baker, Jr.中心的榮譽學者;巴奈特也為軍方及民間企業提供戰略管理的服務,在各地舉辦多場演講。

  以下為多維專訪巴奈特摘要:

美國應以經濟利益為優先

  記者:您在著作中指出,全球化形
成的新世界體系支柱,是一系列「功能核心(Functioning Core)」國家,包括北美洲、南美洲的大部分地區、歐洲、中國、日本、俄羅斯、印度、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以及南非等國;而那些與全球化隔絕、被全球化遺忘的角落則被稱為「裂縫」(Non-Integrating Gap),也就是對美國及世界安全構成威脅的黑洞地區,您認為縮小「裂縫」、擴大「功能核心」,是未來的趨勢,對於「裂縫」,應以輸出「安全」的方式來縮減,而非輸出「民主」,但如此是否意味著美國在未來的外交政策上,應放棄民主與人權?又該以何種方式輸出安全?

  巴奈特:所謂「輸出安全」,是將時間與心力放在全球性的反恐行動上,如此才能達到未來世界和平的目標。而縮小「裂縫」的目的,除了一方面消滅恐怖主義、從根本上拆除恐怖份子的支柱,另一方面也讓這些國家可以分享更多的資訊和技術。在全球化的世界中,各國的關係密不可分、互相依賴,彼此之間不再是「你輸我蠃」、「零和」的絕對關係,而應該了解到「雙蠃」才能為彼此帶來最大的優勢。此外,在全球化的影響下,沒有所謂「統治者」,只有規則制訂者。

  至於「輸出民主」,許多國家擁有自行整合與發展民主的能力,一些在二次大戰後進入全球化的國家,其政治也跟著發展。日本、南韓、新加坡、俄國、墨西哥,這些國家的民主自有一套發展模式;這幾個國家皆為一黨政治,不過通過在野黨的制衡,領導者會在競爭下不斷替換,而美國「輸出民主」之說,相對來說顯得獨斷,美國民主也是經過漫長的時間,才能發展出今日的成果,因此,與其將焦點放在民主,不如放在經濟發展。經濟是推動民主的道路,美國應該以經濟利益為優先考量來選擇盟友,此外,不應再將某些國家,如中國,當成競爭對手,而是視為合作夥伴。

  至於中國的發展,我認為中國的經濟影響力比政治安全上的影響力要大許多,從長期看來,中國無法只在經濟上融入並影響世界主流,而拒絕關注目前世界強國均參與的重要安全議題,因為這些安全議題牽連的所謂政局不穩定的國家,與中國有經濟利益上的關係,因此中國只是在佯裝自己沒有維護世界局勢穩定的能力,只是為了自身利益而不希望明確表達自己的立場。未來,假如中國準備行動了,則中國將會迎接全球化的到來,而全世界也將會發現,中國在全球化中具有代表性。

中國開放政治速度將很快

    記者:您認為,中國在21世紀將會成為與美國並駕齊驅的頭等強國,屆時中國與美國之間的關係,就如同在20世崛起的美國與英國之間的關係一樣,但反對此理論的人士認為認您有高估中國的嫌疑,因為中國然經濟發展快速,但各地發展並不平衡,城鄉貧富差距大,政治體制也沒有明顯的改革跡象。此外,您認為市場經濟的發展必定會推動民主進程,現在中國經濟雖然發展快速,但民主似乎「滯后」,那麽您上述理論的依據是……?

  巴奈特:只要環顧世界上的國家,就會發現經濟發展的地區不一定擁有相等程度的民主進程,但民主國家的經濟必定已經得到發展;因此可看出,經濟發展之後推動民主建設,是必然的結果。

    雖然中國未來的經濟影響力可達到世界前兩強,但中國在世界安全上所發揮的影響力一直以來都不大,甚至可說是微乎其微。因此,我預測中國如果想在民主與經濟上達到全面性的發展,還需要一些時間,而中國的人口過多,在整體發展上是一個需關注的問題。中國在未來20到30年之間在社會結構上會有很大的改變,縮減貧富差距這議題對中國來說的確是一項挑戰,不過可看出中國目前正在想辦法改善這個問題。

  對於中國外來的影響力,我可以舉美國為例。美國鄰近的一些貧困國家,在與美國開展貿易后,漸漸受到美國經濟的影響,帶動美國與這些國家本身的發展,雖然它們不是美國,但經濟上卻成為美國的一部份,因此,當越來越多的國家和人們融入中國的經濟體系時,中國將越強盛、越能與其他國家抗衡。我看到的是中國所提供的無限機會,因此我認為自己並未高估中國的實力,中國能夠在政治軍事方面保守的情況下發展經濟;但我也承認,中國在政治安全方面還有一條長遠的路要走。

  此外,我也認為中國應對世界的安全負責,而不是消極地站在旁觀者的立場。對於中國的人權與言論自由等問題,我覺得在外界施加壓力以及網路傳播產生的輿論下,中國開放政治與言論自由的速度將會比人們想像的還要快。雖然共產黨想要永久地持有掌控權,且目前中美雙方的領導者還沒有擁有足夠的開放與前瞻性的思維,但中共新一代的領導人即將於2010年至2015年接班,對於在新領導人帶領下的中國,我將樂觀其成。

任憑北京主宰台灣?

  記者:您認為美國應在對台政策上放棄模糊的立場,明確表示放棄台灣,與北京結盟的意願。若美國表現出會在北京發動軍事行動時不惜一切代價保護台灣,則台灣恐怕會一意孤行,在自己選擇的時間挑起爭端,此舉反而會將美國牽連進來,引發北京與美國之間的戰爭,因此您認為美國應與北京成立軍事戰略同盟,並在洲成立類似北約的組織,讓北京帶頭。但是此想法是否代表著美國應將台灣拋棄,任憑北京主宰台灣?

  巴奈特:問題不應在於美國的作法是否將台灣「讓」給北京,要是北京接掌台灣,那只是個過程,最終的目標在於經濟整合。與北京合作,將為彼此帶來極大的利益。在亞洲建立一個經濟同盟,整合經濟、分享利益,則中國會像德國、印度等同法國、日本則像瑞士,這樣的經濟體系是大有前途的。

  不過,這樣的經濟體系應在軍事結盟之後才建立,軍事結盟后各國可以共享資訊與能源策略,在這種情況下,若亞洲各國之間發生戰爭絕對是毫無益處的,戰爭不只降低了各國的軍事防禦力量,也會減損各國的互信度,若軍事結盟,則美方也會願意與之合作,因此不論對美國、北京、台灣、日本或是南韓,最重要的絕對是分享手上的軍事資源。

    因此,在東亞建立一個類似北約的軍事同盟,將是值得且可行的策略,屆時美國可將亞洲的軍事力量借調至中東與非洲,也能與中國進行軍事合作。軍事同盟建立后,也應催生經濟同盟,讓政經一同發展;如此,則台灣與大陸之間不會兵戎相見,因為雙方會相信合作達到雙蠃才是最好結果,在中美合作之下,朝鮮與東亞的問題也能找到出路。

記者柯宇倩報導/美國戰略家巴奈特說:中國戰略策劃、國家安全、外國政策、軍事行動等方面的專家顧問對我的觀點抱持開放的態度,我藉由與這些人的交流,來影響在中國即將接班的第五代領導人。反而是目前的第四代領導人對我的理論較無法接受,他們保守且恐懼,他們較希望關注內部的事務,避免在國際間做出太多的回應

中國有興趣與美國合作

  記者:美國在去年底於北京舉行的六方會談中,要求朝鮮放棄研發核武,以換取美國解除對朝鮮的金融制裁,但朝鮮認為美國應先解除金融制裁,導致六方會談破裂,目前各界都在猜測朝鮮的第二次核武器試驗會在何時進行。您在書中提出,中國應與美國合作,一同制衡朝鮮發展核武;然而,中國與朝鮮之間存在經濟利害關係,中國目前的態度看似仍以本身利益為前提,不希望與美國合作、一同制止朝鮮的核武發展,以免激怒朝鮮,在此情況下,中國真的會幫助美國解決朝鮮問題嗎?

  巴奈特:中國與朝鮮的經濟利益並不怎麽大,實際上,中國與韓國之間的經濟利益反而是大得多。中國應了解到與韓國或其他亞洲國家之間的貿易,比起保護與朝鮮的經濟利益要更為重要,此外,中國應拋開某些與朝鮮或與台灣之間的「包袱」,將目光放在更廣的層面上,與美國合作,建立戰略同盟。

  我認為中國應該有興趣與美國合作,因為中國目前能源的來源是一些??破壞與這些國家的關係,或是認為靠自己便能夠維持現狀或解決目前問題,在不久的將來,他們便會發現,這樣做是無法持久的。

    對於中國與美國之間尚未建立同盟關係,我認為這是因為雙方在協調上有個盲點,使得中美關係的發展,以及亞洲的軍事或經濟同盟無法催生,因此中國不應為了與朝鮮之間的微小利益,就放棄與美國合作后將帶來的極大優勢,這對中國來說是個冒險的行為。不過,我覺得中國目前已看出了結盟后的優勢,且具有與美國合作的意願,只是不論是經濟或是軍事方面,中國的心態皆尚未成熟;結盟后,中國勢必將承擔更多的責任,但中國還不到能夠接受這樣的責任;中國還不夠有自信、還未準備好要負起穩定朝鮮的使命。

  實際上對於朝鮮問題,美國所需負的責任沒有中國來的大,因為中國雖然沒有支持朝鮮的核武試驗,但卻在某方面被外界視為代表了朝鮮。因此朝鮮除了給中國帶來利益外,卻也對中國造成負面影響。其實放棄朝鮮對中國來說不難,若中國與韓國皆持續對朝鮮進口貿易,當這兩國經濟蓬勃發展時,朝鮮的經濟情況卻無法得到改善,此時朝鮮反而可能心生不滿,對亞洲或世界產生不良影響。

中國有能力與大國競爭

    記者:中國不久前以導彈摧毀了一顆舊氣象衛星,引發國際間的緊張,紛紛猜測中國此舉的真正意圖,您認為中國發射導彈一事,是否會使得擴大「功能核心」 的目標變得更加困難?您也提到,如果美國將中國視為朋友,中國很可能會成為美國的朋友:如果美國將中國看成敵人,中國將會成為敵人,在中國與美國對朝鮮問題上並無全面共識,以及中國試射導彈等情況下,目前美國與中國的關係如何?

  巴奈特:中國的行動給了美國一個信息,那便是作為美國的軍事夥伴,中國已變得更強大。中國已有能力在航太科技上與大國競爭,不僅能夠發射衛星,還能夠摧毀衛星,不過,中國若認為在進行這項動作前,不需要遵守太空武器協議與他國事先協商,如此的想法絕對是錯的,因為中國測試反衛星導彈一事,在事後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冷戰結束后,美國及其他國家皆有共識,應防止太空武器競賽,中國目前應該坐下來,表現出想與美國好好談論太空武器協議的態度,因為即使對中國來說摧毀衛星並不是一件難事,但摧毀的衛星碎片,卻會產生危害,未來將耗費許多心力去清除,而如果中國想要漠視太空武器協議的話,只會讓別國對中國更失望。中國在摧毀衛星后需承受來自國際間的壓力,因此,中國與其將開發重點放在摧毀衛星上,還不如將心力放在發展出和平的航太科技,否則只會讓中國的政治經濟受到影響。

  不過,我也擔心一旦美國想對中國提出協商,反使中國因不願將此議題嚴重化而不想多做回應,中國的沉默反而讓國際間懷疑中國摧毀衛星的動機為負面的、危險的——如此將造成中國國際關係的惡化。

    中美之間目前的關係,我認為在經濟與科技方面的關係極為緊密,不論在經濟貿易或是能源依賴上,當美國在尋找同盟對象時,很自然的想到中國,如此相互聯繫,比政治、軍事的關係要強得多。所以對美國來說,目前與中國建立軍事政治上的聯繫,以平衡對中國的整體關係,至為重要,如果經濟聯繫緊密而軍事政治關係疏遠,則會讓兩國之間互相猜疑。

更擔心外界給予美國的壓力

  記者:若以美國在冷戰結束后的對外軍事行動來看,會發現這些行動絕大多數是與「裂縫」地區重合的,美國近十年的軍事行動依照您的理論,正朝縮小「裂縫」地區的目標邁進,目前美國發動的縮小「裂縫」戰爭,便是伊拉克戰爭。伊拉克總理馬利基在1月31日接受CNN採訪時指出,伊拉克戰爭正變成一場美國與伊朗之間的「代理戰」(a proxy war),目前美國媒體都在議論,美國的下一場戰爭會將苗頭轉向伊朗,您認為已陷於伊戰困境的布希政府,是否會對伊朗發動戰爭?

  巴奈特:目前在伊拉克的混亂局面,說是「內戰」,也就是什葉派和遜尼派之間的紛爭,不如說是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之間的代理戰爭。由伊朗支持的什葉派若持續壯大,必會嚴重威脅到沙烏地阿拉伯等遜尼派國家。

    但是,我更擔心外界給予美國的壓力。現在不論是美國境內的民眾或是共和黨員,甚至是國際間,都認為美國的下一個目標將對準伊朗,若布希政府最後真的將伊朗視為下個進攻的目標,且在布希卸任前開戰,則將會形成非常危險的局面;此情況將對美國造成極大的傷害,尤其是中美之間的關係,因為中國與伊朗之間石油依存度很高。

  不過,對於布希增兵伊拉克,我首先要譴責的對象是俄國、中國與印度,此三國才是應該對伊拉克派兵的國家,並協助伊拉克重建境內秩序,因為一旦爆發能源危機,影響的將不是美國,而是中、俄、印三國。美國並不依賴伊拉克地區的能源,真正極度依賴的是中、俄、印;這三國應該了解到:不應是拿我們(美國)的血,去換取你們的石油。中、俄、印三國應負起解決中東問題的責任,了解到未來自己也將是主導世界的國家之一,最好的方式,就是每個國家各派5萬人軍隊前往伊拉克,若能如此,連同美軍便將有20萬軍隊,穩定中東局勢。

  只是目前伊拉克境內的紛爭有擴散的趨勢,中國應往遠處看,適時地加入,否則將在未來波及到中國的利益。在國際安全事務中,中國作為一個美國前副國務卿佐立克提出的「負責任的利益相關者」,所抱持的態度應是追求雙蠃局面,例如在伊朗的核武問題上,中國也可做為美國與伊朗進行外交談判的中間人。

第五代領導人給了我鼓舞

  記者:您長期研究軍事戰略,又曾擔任美國國防部高參,與美國政界和軍界有許多聯繫,您認為美國軍方與官方認同您觀點的人有多少?此外,您與中國官方或相關人士的接觸也很頻繁,中國方面是否認同您?

    當我與美國高層人員談論自己的理論時,與我同世代、約四十幾歲的人士、以及較自己年輕的人,非常能夠接受我的觀點,他們理智且願意接受不同聲音,但比我年長的人,不論目前局勢顯示中國已做了多少改變,這些人仍很難改變本身固有的觀點,他們多半抱持懷疑態度而且拒絕接受其他說法。

  相較於美國官員,我與中國方面的聯繫較少,不過我自己花了許多時間,安排了一系列前往中國的旅程,在這些旅程中,我與中國戰略策劃、國家安全、外國政策、軍事行動等方面的專家顧問談論自己的理論。我覺得,這些人對我的觀點抱持開放的態度,不過大多數持開放態度的人都較年輕。我也藉由與這些人的交流,來影響在中國即將接班的第五代領導人。

  相較之下,反而是目前的第四代領導人對我的理論較無法接受,他們保守且恐懼,他們較希望關注內部的事務,避免在國際間做出太多的回應。相反的是,第五代領導人認為中國應對世界局勢負責,也有想要做些改變的企圖心。第五代領導人同時認為與美國之間的關係是重要的,是中國進入世界核心的一個依據。

  在中國,第五代領導人給了我很大的鼓舞,這是中國未來加速邁向世界強國的一大契機。

12

主題

5949

帖子

1248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留學海龜(十四級)

Rank: 4

積分
1248
沙發
關愛 發表於 2007-3-26 10:0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7 18:2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