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聖帕垂克節和聖帕垂克其人

[複製鏈接]

15

主題

71

帖子

47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jidian 發表於 2007-3-19 08:3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昨天是「聖帕垂克節」(St. Patrick's Day)。

幾年前的聖帕垂克節,兒子從幼兒園帶回來一些儘是綠色的玩藝兒,那時候我對聖帕垂克節還不甚了解,只知道是一個愛爾蘭的節日,歐洲一些國家和美國都有不少人過;美國一些大城市--如我現在離得蠻近的紐約--每年的聖帕垂克節(3月17日)這一周的禮拜天都會有遊行,等等。那年因為兒子的關係對這個節產生了興趣,到圖書館去借了關於聖帕垂克節的書讀給兒子聽,又在網上瀏覽了一下關於St. Patrick是何許人也的一些網頁。看了才知道,原來這個對歐洲和西方歷史產生了重大深遠的影響的「聖帕垂克」竟是一個基督教的宣教士。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聖帕垂克這個人其實既非愛爾蘭人,也不是羅馬天主教徒[注]--雖然愛爾蘭以他為民族的驕傲,而羅馬天主教會給他「封聖」。帕垂克於公元390年生於羅馬統治下的不列顛。當他還是個十幾歲的少年時,他被愛爾蘭的入侵者擄掠到愛爾蘭,賣給愛爾蘭的國王為奴,為國王放羊。這羊一放就是數年,曠野中的牧羊生活非常困苦和孤單。帕垂克雖然出生在一個基督教的家庭,但是他並不真正相信上帝。在放羊的這段子日,在飢餓、孤獨、寒冷、懼怕的個人苦難之中,帕垂克開始真誠地尋求個人與上帝之間的關係,他找到了上帝,堅定了自己的基督教信仰。根據帕垂克自己在他的自傳中所述,「我每天都不斷的禱告」,「上帝的愛越來越多地把我環繞」(帕垂克的自傳跟奧古斯丁和盧梭的同名,也叫《懺悔錄》,"Confession")。

  六年以後,帕垂克在異象之中聽到上帝的呼召,「回家吧,你的船已經準備好」。這是一個非常難以順服的呼召,因為這等於是要帕垂克成為一個逃亡的奴隸,因而必須經歷被抓回並被嚴刑懲罰的危險。然而帕垂克順服了上帝的呼召,上帝也保守了他的性命。他徒步走過愛爾蘭海岸大約200哩的路程,終於登上等在那裡的一艘船回到自己的故鄉和親人團圓。這時的帕垂克已經完全變成另一個人,他已經徹底委身於他所信仰的耶穌基督。他完成了修道院的學習,被按立為神甫,後來升為主教。


  在上帝帶他逃離愛爾蘭30年之後,上帝的呼召再次臨到他--這一次,上帝要他回到愛爾蘭宣教。五世紀的愛爾蘭是一個充滿暴力、野蠻和殘忍的異教國家,甚至連人祭都是普遍的現象。帕垂克深知此去將要面臨的危險,他寫道:「縱使我將被殺害,背叛,奴役--無論我會遭遇什麼,我也在所不辭」。他義無反顧地回到那個曾經奴役他的國家,帶著聖經和福音,帶著寬恕和仁愛。他再次經歷了許多的危險、磨難、逼迫、挑戰,也再次經歷了上帝的同在和帶領。他把自己餘下的一生默默奉獻給了愛爾蘭,也有更多的宣教士受他的感召,跟隨他的腳蹤來到愛爾蘭。經年累月,春風化雨,福音所到之地,刀劍殘殺被聖經、學校和識字課「和平演變」,野蠻迷信被文明和教育改造更新。帕垂克把一生的關愛傾倒在愛爾蘭這個綠色島國。他不但熱愛愛爾蘭人的靈魂,也關懷愛爾蘭人的福利。他為愛爾蘭人民做了無數的好事。他的影響所至,更為愛爾蘭的文化譜寫了新的篇章。他去世以後,愛爾蘭人民沒有忘記他,一代又一代的愛爾蘭人紀念他對自己民族和國家的貢獻,把他去世的日子定為「聖帕垂克節」,他用來比喻「三位一體」的三葉草成為愛爾蘭的象徵。。。

                       

  跟很多傳統的基督教節日一樣,聖帕垂克節在今天也已經被商品化、世俗化和文化解構。要給兒子講述那些清一色綠色的聖帕垂克節「傳統」裝飾和玩具背後的真正的歷史和聖帕垂克節原始的紀念意義,真還得費一點精神。兒子也學到一些傳統的關於聖帕垂克的傳說,比如聖帕垂克曾經趕出愛爾蘭島上所有的蛇等等,不過我想告訴他,那些多半可能是「神話故事」(也許,如果我們用蛇來比喻撒旦和邪惡的話,這樣的「神話故事」仍然有喻表意義上的教育意義)。然而上帝曾經使用聖帕垂克這個上帝的僕人真正地把愛爾蘭人帶到上帝面前,並且更新他們的文化,卻不是「神話故事」,而是一段值得我們深思的真實歷史。


                       

  今天的中文網上,「基督教信仰與文化」是一個熱門的話題,當一批年輕的中國知識分子在熱烈討論「基督教信仰對文化可以有怎樣的影響」的時候,從以史為鑒的角度,溫習一下西方歷史中的這一段,也應該是有幫助的。
    
  [注]聖帕垂克所領導的愛爾蘭「本色化」的基督教被稱為「凱爾特基督教(Celtic Christian)」,區別於羅馬天主教(Roma Catholic)。
  

229

主題

2031

帖子

1232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32
沙發
Crossing 發表於 2007-3-19 10:11 | 只看該作者
受教了,謝謝。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3

主題

821

帖子

211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11
3
mapleave 發表於 2007-3-19 10:3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 jidian 的帖子

愛爾蘭本來就是一個歐洲移民國家,他們的文化傳統一脈相承,這和中國傳統文化完全不是一回事,所以中國的知識分子在討論基督教對中國文化的正面影響的時候,這個例子沒有價值。當然,如果你要研究對歐洲文化影響,另當別論。



ZT:愛爾蘭簡史:公元前3000年歐洲大陸移民開始定居愛爾蘭島。公元432年,聖帕垂克到此傳播基督教及羅馬文化。12

世紀進入封建社會。1169年遭英國入侵。1171年英王亨利二世確立對愛的統治權。1541年起英王成為愛爾蘭國王。1800年簽

訂愛英同盟條約,成立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被英國完全吞併。1845年~1849年發生愛爾蘭飢荒,大約有100萬愛爾蘭人不是

餓死,便是病死。還有100萬人逃到英格蘭、北美或澳大拉西亞(一般指澳大利亞、紐西蘭及附近南

太平洋諸島棗譯註)。這200萬人只佔1845年愛爾蘭人口的四分之一。1916年都柏林爆發抗英的「復活節起義」。隨著

愛爾蘭民族獨立運動的高漲,英國政府同愛爾蘭於1921年12月簽訂了英愛條約,允許愛南部26個郡成立「自由邦」,享有自治權。北

部6郡(現北愛爾蘭)仍歸英國。1937年,愛爾蘭憲法宣布「自由邦」為共和國,但仍留在英聯邦內。1948年12月21日,愛爾蘭

議會通過法律,宣布脫離英聯邦。1949年4月18日,英承認愛獨立,但拒絕歸還北部6郡。愛爾蘭獨立后,愛爾蘭歷屆政府均把實現南

北愛爾蘭統一作為既定政策。2005年9月,國際獨立委員會宣布,愛爾蘭共和軍已完全解除武裝,加入和平進程。

人口:392萬(2002年)。絕大部分為愛爾蘭人。官方語言為愛爾蘭語和英語。居民91.6%信奉羅馬天主教,其他居民信奉基督教新教等。

[ 本帖最後由 mapleave 於 2007-3-20 00:28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

主題

71

帖子

47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7
4
 樓主| jidian 發表於 2007-3-19 20:32 | 只看該作者
愛爾蘭本來就是一個歐洲移民國家,他們的文化傳統一脈相承,這和中國傳統文化完全不是一回事


這跟頂樓的文章有什麼關係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

主題

71

帖子

47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7
5
 樓主| jidian 發表於 2007-3-20 00:19 | 只看該作者
愛爾蘭文化跟中國文化當然不是一回事。但這跟頂樓的文章有啥關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3

主題

821

帖子

211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11
6
mapleave 發表於 2007-3-20 00:31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jidian 於 2007-3-20 00:19 發表
愛爾蘭文化跟中國文化當然不是一回事。但這跟頂樓的文章有啥關係?


再看一下3#的帖子,謝謝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

主題

71

帖子

47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7
7
 樓主| jidian 發表於 2007-3-20 00:35 | 只看該作者
再看一下頂樓的帖子,謝謝。

(你的轉帖跟頂樓我的文章並無衝突。其中只有一句話提到「公元432年,聖帕垂克到此傳播基督教及羅馬文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

主題

71

帖子

47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7
8
 樓主| jidian 發表於 2007-3-20 00:38 | 只看該作者
啊,你已經改了自己的帖子。原來你是想說:

「中國的知識分子在討論基督教對中國文化的正面影響的時候,這個例子沒有價值」。

這個,我不能苟同。不過我無意多說什麼。仁者見仁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

主題

71

帖子

47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7
9
 樓主| jidian 發表於 2007-3-20 00:42 | 只看該作者
今天中國人信主的已經很多,基督徒在中國的增長非常快。這裡面包括很多有文化的知識分子。回顧、討論基督教對西方文化的正面影響和負面影響,對中國知識分子來說,都不會「沒有價值」。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3

主題

821

帖子

211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11
10
mapleave 發表於 2007-3-20 11:56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jidian 於 2007-3-20 00:42 發表
今天中國人信主的已經很多,基督徒在中國的增長非常快。這裡面包括很多有文化的知識分子。回顧、討論基督教對西方文化的正面影響和負面影響,對中國知識分子來說,都不會「沒有價值」。


我覺得這篇放這比較好。  終於置頂了

中國需要一個上帝嗎?


發表日期:2006年4月1日   出處:《科學與無神論》06.1    作者:黃章晉   已經有919位讀者讀過此文
--------------------------------------------------------------------------------




    悄悄到來的基督教話語體系
    今天,一種全新的話語霸權已悄悄滲透到了各個領域,———這是一種流行而時髦的思潮,它試圖在中國今天出現的諸多問題中,抽象出這樣一種結論,中國引進西方現代一切思想成果都是不夠的,還得引進其文化,這文化不是別的,是基督教信仰。這種觀點認為,基督教是西方文化的母體,沒有基督教無法孕育出今天的西方文明,而不引進母體,便無法引進產兒。
    它來的比以往的任何話語體系都更有滲透性,———法學家們在討論憲政時反覆強調基督教對憲政的重要性;自由主義者們極力論證沒有基督教的基礎,就不會有真正的自由主義,就不會有真正的民主;而經濟學家也開始強調,沒有基督教,甚至市場經濟都不會有健全的發育土壤———青年經濟學者趙曉從美國短期考察回來后,認為中國市場經濟之不如美國,不在技術落後、不在資本薄弱、不在工廠沒有美國多,而在於沒有美國遍地林立的教堂。簡言之,中國若沒有基督教,便不會有自由,不會有民主,不會有憲政,不會有市場經濟,甚至,沒有基督教我們連真正的科學都不會有。

    被扭曲的馬克斯·韋伯
    今天,大陸民間自由主義知識分子,很大程度上竟是「文化基督徒」的代名詞。今天論證沒有基督教就沒有某某的理論文章是如此之多,對前沿科學領域莫名其妙的撻伐攻擊越來越多,連雜文家、時評家們的文章標題上也大量冠以「敬畏」一詞,不消說,跟上這股時髦的潮流,可令人享受到一種智力上升的錯覺快感。
    馬克斯·韋伯在中國大陸的信徒從來沒有今天這樣多。有趣的是,部分學者一方面在恍然大悟后努力擁抱英美保守主義和經驗主義的思想體系,另一方面卻撲到馬克斯·韋伯懷裡,而後者顯然是被他們大加批判的歐陸理性主義的典型代表之一。他在《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中僅是論述了歷史現象上新教與現代資本主義產生的聯繫,還不敢將歷史現象上的因果關係歸納為新教或基督教是現代西方社會制度誕生的必要條件。即使韋伯認為,惟有基督教文化才能產生資本主義,他也不會認為非基督教文化不能「學習」資本主義。而這點,儒家文化圈的日本、韓國和台灣以及伊斯蘭文化圈中的土耳其已經給出了現成答案,如果嫌例證的說服力不夠,我們可以舉亞洲基督教程度最深的菲律賓來做個反證。
    顯然,韋伯的那一點點道理在今天的中國已經放大誇張到了荒謬的地步。如果拿黃仁宇的《21世紀與資本主義》與《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對比來看,黃將資本主義概括解釋為具備一系列完備技術體系(專利、複式記賬、保險、銀行等)的工商社會,顯然來得要遠比韋伯高明。

    文化基督徒的悖論
    從西方文明中抽象出的諸如市場經濟、誠信、自由主義、憲政乃至科學等概念,是否基督教是其產生的必要條件?認為沒有基督教就不會在中國實現上述目的的文化基督徒,沒有一個人能證明這一點。
    看上去,基督教是今天中國可以包治百病的「速成大法」,但包治百病的「速成大法」在具體的領域上往往是很低效的藥方。譬如趙曉的沒有基督教中國不但孕育不出而且還無法學得健全的市場經濟論。如果從中國古代從來沒有民法,更無財產保護概念這個角度來論說市場經濟,來得要比基督教倫理角度效率高得多也直接得多。就做一道證明題來說,趙曉的解題思路是完全失敗的。他根本無法推理出基督教或其中的某一分支是實現市場經濟的必要條件。按照趙曉的思路,拿日本做總結對象,總結同樣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沒有東亞的人情倫理,就不會有資本主義,也不會有市場經濟。趙曉的思維方式,是透過一根麥管打量資本主義。
    也許,可以包治百病的「速成大法」是種無法抗拒的誘惑,然而,作為社會最主要智力貢獻者的知識分子,必須抵抗這種智力偷懶的誘惑。迷信上帝可以包治百病,不但是對自己的智力失去了信心,也是對自己內心向善的意志和操節失去了信心。

    如果上帝是必需的,我們還需要個國王
    英國憲政制度的發軔當前推到十三世紀的《大憲章》,看不出其與基督教有什麼關係,倒是可以推論,如果英國沒有國王和貴族,那《大憲章》便不會誕生。如果歷史催化因素是中國這樣的學習者必須一併引進的,那麼,中國要有真正的憲政,不但需要上帝,還需要一位國王,不但需要國王,還需要貴族。
    還不僅止於此,僅從現行的憲政制度架構來說,似乎英國制度也是最完美的。拿今天常被作為憲政典範的美國相比,英國有個兼聖公會領袖的國王,世襲的國王是最高象徵,最高大法官由國王任命並向國王宣誓。而美國中立超越的大法官則由政黨政治下的總統任命,他卻常碰到要裁斷事關總統的訴訟,如何保證法官的獨立性和不受政黨政治的影響?
    事實上,國王的重要性還不止於憲政,———公共知識分子在哀嘆中國轉型期道德淪喪、價值失序已非一日,總結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國比之歐洲,壓根就缺少精英文化和道德楷模的貴族傳統和精神。現在好了,2004年2月,新貴張朝陽、潘石屹們參加了一個被媒體報道為「尋找中斷的貴族記憶」的宴會———他們身著盛裝端著紅酒仰望夜空摩拳擦掌準備擔當這一偉大重任。但是,把這些有錢、有文化、有志向的人定期集合起來,一身名牌地在花枝招展的模特中站上四個小時,顯然不足以要他們日後始終保持「上了層次」的、率先垂範的貴族狀態。要使之名正言順、理直氣壯,最簡單的辦法當然是有個國王給他們授予爵位,再不濟,給個太平紳士的頭銜也不壞。
    是了,如果中國的現代化,上帝是個不可缺少的要件,憑什麼說,我們就不缺一個國王呢?
    (本文轉自《鳳凰周刊》2005年第30期,有刪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

主題

71

帖子

47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7
11
 樓主| jidian 發表於 2007-3-21 23:12 | 只看該作者
呵呵,長篇轉帖來了。(要轉帖呢,沒幾個人能轉得過我的,呵呵。看看我收集的十幾年來的存檔就知道了:http://www.godoor.net/jidianlinks/apologetics.html

我知道冷斑竹比較不喜歡「打廣告」(給鏈接)。不過如果已經有網頁是回應長篇轉貼的,我想我用紙給鏈接來對應長篇轉貼,(感興趣的網友可以自己去看,不感興趣的不點擊就是了,這樣也節約網路空間),應該不算過分吧。

「基督教與自由主義,基督教與中國」:
http://godoor.net/jidianlinks/cd/zyzy.htm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3

主題

821

帖子

211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11
12
mapleave 發表於 2007-3-21 23:1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1 jidian 的帖子

你能選出一篇文章貼到這來嗎?別告訴我,你只管收集呀,那和。。。沒區別 (不和嚴打對抗,在此省略3個字)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

主題

71

帖子

47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7
13
 樓主| jidian 發表於 2007-3-21 23:27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mapleave 於 2007-3-21 23:19 發表
你能選出一篇文章貼到這來嗎?別告訴我,你只管收集呀,那和。。。沒區別 (不和嚴打對抗,在此省略3個字)


好吧。抄一段我自己的舊帖,應該對得起楓葉兄了吧。:)

(相關文帖還有幾十篇呢。我當然不知收集——我自己也寫了很多帖子的。)

-----------------------------------------------------------------
。。。

網上批評把基督教信仰和自由主義「捆綁」在一起的帖子很多,批評者非基督徒和基督徒都有。

批評者提出批評的原因,其實有不少是我自己覺得很「可以理解」的。比如害怕擔心「政教不分」、

終極的宗教信仰被次級的政治理念所利用和挾持,或者害怕基督教的不寬容和暴戾會毀滅自由主

義的發展,等等。這些害怕和擔心不能說完全沒有道理,因為歷史上基督「教」的確曾有過「政

教合一」、「燒死異端」等等惡劣記錄。把基督教信仰跟任何一種世俗理念放在一起「捆綁銷售」,

也確實是對基督信仰的褻瀆。但是我對這樣的懼怕和擔心也有不能苟同的地方。



第一,基督教(信仰)是否真的已經在當今的中國(或中國知識分子當中)具有「話語霸權」、

「政教合一」和「神權專制」?答案明顯是否定的。凡是還有一點實事求是精神的人都不難看到,

今天的基督教在中國,在我們的「特殊國情」下,仍然是處於邊緣化、半地下、飽受限制、「管

理」、控制、缺乏信仰與言論等方面的自由的。即使在網上,把基督教視為「異端邪說」甚至

「邪教」的口誅筆伐和基督徒「護教」性的回應,自由度恐怕也是不對稱的。所以我相信「基督

教專制/霸權」的判斷至少是杞人憂天甚至有點痴人說夢的。



第二,那麼未來如何?今天中國知識分子中的基督徒的確是越來越多(儘管也還是很有限),如

果不對基督教的發展進行限制甚至打壓,基督教會不會有一天在中國「坐大」,甚至成為類似於

「國教」的「指導思想」,造成「政教合一」?我不認為會這樣。(儘管我也相信中國的未來、

歷史的進程在上帝的主權之下,不是你我這些在網上聊天的人可以「管」的。)宗教信仰跟功利

主義不同,基督教永遠是「橄欖越榨才越香」,越是逼迫,信仰越得磨練、越有活力。(有人也

許因此要說「那基督徒應該歡迎逼迫才對啊,你們還講什麼社會公義、信仰自由呢?」。這樣的

論辯是很典型的把上帝的主權和人的責任混淆了所致,就好像說猶大出賣耶穌成就了上帝的旨意,

所以猶大有福了一樣。)如果僅僅從「傳教」的角度來看,宗教信仰自由並不一定有利於「傳教」。

看看台灣和美國就知道。台灣的宗教信仰自由至少比大陸好,但是今天的台灣有多少基督徒?更

不用說基督徒人數的增長根本不能跟大陸比了。有些人認為基督教等於是美國的國教,這種看法

實際上大錯特錯。美國其實一方面有比較充分的信仰自由,一方面是非常宗教多元的國家。就算

在「基督教」裡面,也是教派林立。對很多自認為「正統」的中國基督徒來說,美國的「基督徒」

多半只是「基督教徒」,也許高興了上上教堂("church-goer"),但沒有多少是「真正的基督

徒」。



第三,萬一真有那麼一天,基督教成為中國的「國教」,代替「偽上帝/偽神學」的「主義」成

為「政教合一」中的「教」,基督徒是不是要歡呼喜樂?不是。至少我不會。我會為之傷心哀慟。

「政教合一」本身不但與自由的理念相違,也與真正的基督福音相違。那樣的被利用的「基督教」

將淪為另一個為「神棍」所操縱的「偽上帝」,跟我信仰的基督不但已經無關而且南轅北轍。真

有那一天,我絕對會第一個退出那樣的「基督教」,立馬成為「一個人的反對黨」(王怡語)。

(不過「萬一」是虛擬語氣,我不相信會有那麼一天。)



第四,中國知識分子信主的人越來越多(最近關天前斑竹南朵又宣布信主),是否完全是因為知

識分子把基督教當成時髦的「洋貨」(被「洋教」迷惑)所致?我想這種看法一方面是太小看了

中國知識分子的思辨能力,另一方面也是不符合事實的。儘管我不否認中國知識分子中有把基督

教當時髦的「崇基派」存在,但事實上基督教這幾十年在中國的傳播和發展卻並根本不是因為基

督教在中國知識分子當中「吃香」才這麼火熱(毫無疑問,中國知識分子有很堅強的反基督教的

傳統和巨大的抵制能量),而是在幾十年的打壓管制甚至迫害消滅中、在「宗教裁判」式的口誅

筆伐中、在底層弱勢群體的默默掙扎中發展出來的。近年來中國知識分子當中信主的人似乎增多,

有其深刻得多的原因,不是「趕時髦」這麼簡單的。知識分子也好,販夫走卒也好,在上帝眼裡

都是同樣寶貴的靈魂,上帝愛世人,並無偏待。



第五、基督教信仰是否本質上就是暴戾和不寬容的?不是。有人說基督教信仰的排他性決定了其

本質只能是暴戾和不寬容的。這一點我無法同意。除非我們徹底搞成絕對的相對主義/虛無主義,

真理本身就一定具有排他性(2+2=4就排斥2+2=5)。而且任何信仰和理念--包括宗教信仰和非宗

教的理念,都必然有排他性,否則一定變成反理性的東西。自由主義或自由的理念也一樣:自由

就排斥專制,寬容就排斥暴戾。所以,說「排他性就必然違反自由的原則」是不通的。信仰自由

不是不允許信仰有排他性,而是給每一種彼此排他的信仰的信仰者表達、實踐其信仰的自由。



第六、那麼歷史上基督教的種種不寬容和暴戾的惡劣記錄難道不證明基督教信仰在本質上就是排

斥自由、與寬容相悖的嗎?這也許是所有的批評和質疑中聽起來最有道理的。不錯,歷史上的基

督「教」確實有種種違背自由和寬容精神的行為。但是如果我們能夠區分信仰和信仰者的實踐,

我們就可以問自己作為宗教的基督「教」是否在任何時候都表現了真正的基督信仰(或者說基督

精神)?顯然不是。就是在今天的現實中,基督徒也同樣有很多時候不能實踐出真正的基督信仰。

真正的基督信仰的精髓難道不是上帝的赦免和聖愛,難道不是基督徒應該有寬容和愛心嗎?當我

們說歷史上基督「教」的那些惡行的是「惡」時候,我們是在做一個道德/價值的判斷,而不是

虛無主義地寬容一切,而對我來說,這個判斷的基礎恰恰是只能基督信仰的。實際上,這樣的

「理論與實踐的割裂」或「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在自由主義者身上也同樣存在。秦暉先生說自由

主義缺的不是理論,而是實踐,不是「神學家」,而是「聖徒」[4],我想就是這個意思。自由

主義者的實踐也不可能總是符合自由主義的精神的。我不相信自由主義者中有真正的「聖人」。

「立志為善由得我,行出來由不得我」,自由主義者也好,基督徒也好,都不例外。基督徒對此

並沒有自己的辦法,而只能仰望十字架上的上帝,依靠聖靈。那自由主義者能不能自己拔著自己

的頭髮「自我提升」呢?我跟懷疑「英明領袖」和「聖人」的存在一樣懷疑這一點。



所以自由主義者王怡兄說:



    面對無限之物,羞愧勝過了懺悔。但羞愧往往是放棄的開始,懺悔才是歸正的起頭。

    我們往往迷信自由意志。但如果你承認罪的存在,那麼其實誰都不是自己的主人。

    你要麼將肉身獻給罪,做罪的奴僕。要麼將靈魂獻給天上地下「自在永在」的那一

    位,跟隨祂,有力氣背自己的十字架,有力氣走義路。



基督徒、自由知識分子基甸說:「阿們!」。翻譯成非基督教語境的話,就是「誠哉斯言!」。



2005-8-15

全文及參考文帖:
http://www.godoor.net/jidianlinks/cd/jd-zy.htm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3

主題

821

帖子

211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11
14
mapleave 發表於 2007-3-22 01:5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3 jidian 的帖子

這世上有多少純正的基督信仰,假如能算你一個的話。當基督教向中國散播的時候,在基督的外衣下,又有多少基督的內容。無論所謂的中國知識分子,還是西方,灣灣,誰都想藉此推翻GCD或消弱中國的力量。這是一個事實,你能否認嗎?中國有那麼多的地下教會,為什麼不加入3自,政府不應許嗎?還是他們本來就不願意回到地上?所以,回到主題,聖帕垂克和愛爾蘭的例子對中國沒意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

主題

71

帖子

47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7
15
 樓主| jidian 發表於 2007-3-23 08:42 | 只看該作者
「為什麼不加入3自」?是因為信仰不同,無關政治,更跟「國外敵對勢力」無關。

「無論所謂的中國知識分子,還是西方,灣灣,誰都想藉此推翻GCD或消弱中國的力量」?錯。中國有更多的人信主,為什麼會「消弱中國的力量」。真的要中國垮掉,應該反基才對。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9 04:1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