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歷史上最成功的改革:張居正的惶惶治國夢

[複製鏈接]

2萬

主題

6萬

帖子

4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4236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葉可兒 發表於 2007-3-16 12:0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一提張居正,馬上就會想到他在明代後期所推行的成功改革。

  同時,也會想起這位活著沒有挨整,威風一世,死後卻遭到清算,一敗塗地的命運,以及對他有人贊成,有人搖頭,是非不一,褒貶迥異的評斷。

  

  明代中後期,要是沒有張居正的改革,朱明王朝的氣數早就盡了。他的改革,等於給垂死的明帝國,打了一針強心劑,又多生存數十年之久。沖這一點,他實在是了不起的治國能手。對這個決心要做出一番事業,而且下定決心以後百折不撓地實現目標的人,我打心眼裡佩服他;但對他這個人,為達到目標而不擇手段,絕無任何好感。綜其一生,他這個人,沒有朋友,只有敵人;沒有真誠,只有謀算;沒有他人,只有自己。對這種唯我獨尊的個人至上主義者,你最好敬而遠之。

  張居正成功在這裡,他已經成「勢」,「勢」之所至,無堅不摧,無攻不克。然而,張居正失敗也在這裡,你的「勢」,上帝不買賬,你兩腿一伸,撒手歸天,就連一個臭蟲,一個耗子,都不放過你。

  一般來講,在中國,改革者取得成功,至少要具備下列三要素:

  支持他進行改革的力量,必須足夠強大,不至於輕易被扼殺;

  推行改革的過程中,會有阻難,不至於難到進行不下去,半路上夭折;

  改革者的道德品質即使有非議之處,不至於成為反對派使其落馬的借口。

  時下國產的電視連續劇,差不多以此為金科玉律來寫改革。其實,真實生活遠非如此,不是驚濤駭浪,艱難險阻,就是功虧一簣,全軍覆沒。哪像作家和編導所設想的,高峰護駕,破關斬將,美人青睞,春風得意,魚與熊掌兼得呢?中國歷史上的改革者,十有九個都很命苦,得好果子吃者不多。也許張居正是唯一的幸運者,至少在他活著時,他讓別人吃苦頭,自己從沒吃過任何苦頭。倒霉,是他進了棺材以後的事。

  他之沒吃苦頭,由於皇帝支持,而皇帝支持,又是皇太后和大內總管馮保聯手的結果。有這樣三位一體的後台,他有什麼怕的,願意怎麼干就怎麼干。當然,不可能沒有政敵,更不可能沒有政治上的小人,但張居正是縱橫捭闔的九段高手,在政壇上所向披靡。小人,他更不在乎,因為他也是相當程度上的小人。只有一次,他一生也就碰到這麼一次,坐了點蠟,有點尷尬。因為其父死後,他若奔喪回去,丁憂三年,不但改革大業要泡湯,連他自己的相位能否保住,都成問題。便諷示神宗下令「奪情」,所謂「奪情」,就是因工作需要,「奪」他作孝子的「情」。大家知道,不是皇帝不讓他回去守孝,而是他壓根不願意拋下權杖。而且在封建社會裡,孝是一個人的道德根本,大家拿住這個大題目,硬逼著下台,遂引發出來一場面折廷爭的軒然大波。使心虛理虧的他,多少有些招架不住。最後他急了,又借神宗的手,把這些帶頭搗亂的分子推出午朝門外,按在地上打屁股,用「廷杖」,強行鎮壓了下去。

  第一個屁股打得皮開肉綻,第二個屁股就會瑟縮顫抖,第三個屁股必然腳底板抹油開溜。他懂得,製造恐懼,從來是統治者最有效的威懾手段,「操切專擅」,也就是心毒手辣的張居正,把反對派整得老老實實,服服帖帖。他是個精通統治術的政治家,也是個冷麵無情的政治家,為了目的,他敢於不擇手段。他曾經私下裡自詡:我不是「輔」,而是「攝」,休看這一字之差,表明他深知自己所擁有的政治能量。


所以,張居正毫無顧忌,放開手腳,對從頭爛到腳的大明王朝,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他最為人稱道的大舉措,就是動員了朝野的大批人馬,撤掉了不力的辦事官員,鎮壓了反抗的地主豪強,剝奪了抵制的貴族特權,為推廣「一條鞭法」,在全國範圍內雷厲風行,一畝地一畝地的進行丈量。在一個效率奇低的封建社會裡,在一個因循守舊的官僚體制中,他鍥而不捨地調查了數年,立竿見影,收到實效,到底將繳賦納稅的大明王朝家底,摸得清清楚楚,實在是亘古未有的壯舉。

張居正一直清查到萬曆八年(1580),才得到了勘實的結果:天下田數為七百零一萬三千九百七十六頃,比弘治十五年(1502)增迦納稅田畝近三百萬頃。這數字實在太驚人了,約計為二億八千萬畝的田地,竟成了地主豪強,王公貴族所強佔隱漏,而逃避賦役的黑洞。經過這一次徹底清查,「小民稅存而產去,大戶有田而無糧」的現象,得以基本改變,整個國家的收入,陡增幾近一點五倍。

張居正推行的「一條鞭法」,從《明實錄》的太倉存銀數,可以清楚地看出改革成果:

上列表格雄辯地證明,改革是時代發展的必然,是統治集團自我完善的必然,推行改革勢必要帶來社會進步。

《廣陽雜記》載:「蔡岷瞻曰,『治天下必用申韓,守天下必用黃老,明則一帝,高皇帝是也,明只一相,張居正是也。』」可見世人對其評價之高。這項大清查運動,始終是史書肯定的大手筆。

改革是一柄雙刃劍,成功的同時,張居正開罪的特權階層,觸犯的既得利益集團,統統成了他不共戴天的對立面。因為封建社會的統治架構,猶如積木金字塔。塔尖坐著皇帝,下面則是層層疊疊支撐起來,保持相對穩定的各級官僚機構。任何觸動,就有可能打亂這座塔的上下牽繫,左右制約的平衡。所以,即使是不傷筋動骨的小改小革,也會受到求穩懼變的體制維護者的抵制。他們寧可這座金字塔嘩啦啦地一個早晨垮塌,也不肯在垮台之前,進行最起碼的修整和鞏固。

在中國,流血的激烈革命,要比不流血的溫和改良,更容易獲得成功,就在於這些因循守舊,冥頑不化,拒新抗變,抵制改革的既得利益者,聯起手來扼殺改良運動,簡直小菜一碟。而一旦革命者磨刀霍霍而來,以暴力,以鐵和血,以摧枯拉朽的極端手段來對付舊制度,舊格局,舊政權,舊人物時,嚇破了膽的他們,會比豬羊還要馴服得多地伸出脖子挨宰。然而,對歷代改革家,改良派來說,往遠看,秦國孝公變法,國家強大了,商鞅卻遭到被車裂的命運;往近看,清末百日維新,喚起民眾覺醒的同時,譚嗣同的腦袋,掉在了北京的菜市口。這些志士仁人,無一不為其改革的努力,付出生命的代價。

不過,幸運的是,張居正是在死後才受到清算的,他活著,卻是誰也扳不倒的超級強人。

唉!這也是許多強人,在興頭上,不懂得什麼叫留有餘地,什麼叫激流勇退的悲劇。這位活得太忐忑,太吃力的改革家,終於邁不過去萬曆十年(1582)這個門檻,二月,病發,六月,去世,享年57歲。他活得比同齡人都短命,王世貞64歲,耿定向72歲,李贄75歲。

他的死亡,標誌著中國歷史上一次最成功改革的徹底失敗。(李國文)
2009,我等你……

269

主題

2880

帖子

728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28
沙發
東海艦隊副政委 發表於 2007-3-16 12:17 | 只看該作者
可惜歷來改革者都沒有好的下場,從商鞅,王安石到張居正,興利除弊,國家強大了,自己卻因改革得罪既得利益集團而倒台
人在高潮時享受成就,人在低潮時享受人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6 10:3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