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愛國,就得嚴格要求政府和官員

[複製鏈接]

1093

主題

4185

帖子

6753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75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goodoctor 發表於 2007-3-15 12:4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黎明

      北京開「兩會」,熱點大散發。冷靜分析近幾天發布的消息,可以看出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大陸媒體「素質低」。素質低的一個重要表現是:他們擺不正自身和政府及官員的關係。
  大家知道,一年一度花納稅人很多錢開兩會,不是為了給政府和官員評功擺好,也不是為了製造一次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機會。無論政府提到什麼民生問題,無論代表、委員提交什麼為民的議案、提案,都在本分之內。政府、公權本來就是用來做好事的,不是用來歌頌的,而現在參加兩會的人員和報道兩會的媒體,均熱衷於鼓掌,熱衷於傳達「振奮人心」的表情和讚譽之辭,這是對政府和官員的要求標準太低了--這不利於中國百姓的民意上達,不利於政府工作的改進。

  兩會之前,有評論人撰文呼籲「請少在掌聲上做文章」。石飛先生指出:兩會鼓掌過濫的現象,一年比一年嚴重.....在一些兩會的重點報道中,對政府工作報告過程中的掌聲作了繁瑣的描述,又是多少多少次,又是每次潮起於什麼章節語句,又是持續多少分多少秒,又是聲高多少分貝……這樣的記者,根本就不具備一個新聞工作者的最起碼的職業素質。

  今年的兩會,還是「外甥打燈籠--照舅(舊)」,代表們精神抖擻地面向煽情的記者們,「在約兩個小時的報告中,人民大會堂里共響起了36次掌聲」。

  似乎鼓掌成了人大代表的任務。他們本是在那裡審議政府工作報告的,卻成了為國家領導人「演講」的喝彩者。難道他們是在用頻繁的掌聲來「逐段通過」政府工作報告嗎?顯然這些「審議人」成見在先,對內容複雜、廣泛的政府工作報告,根本沒有研究過,甚至尚未通讀就「通過」了。這就不是要求標準低的問題了,而是根本就不要求,放棄了「審議權」。其實,鼓掌毫無作用,報告的質量,鼓掌也是那樣,不鼓掌還是那樣。公眾對代表們的喝彩應該大喝倒彩,因為這捧場掌聲的成本,實在是太高了。

  況且,有些熱烈的掌聲,本身就讓人覺得不倫不類。比如「在總理談到關於加快教育發展的部分時,先後響起了7次掌聲」。為什麼說到「教育公平」就有這麼多掌聲?道理很簡單,是由於長期不公平,實在不像話,所以一旦要糾偏改錯連代表們也覺得是個「亮點」了。這掌聲的熱烈程度,其實是靠錯誤「積累」下來的。義務教育本來就是政府義務,本來就是免費的,在義務教育法頒布之時就施行全民免費義務教育本屬正常、合法,可如今過了二十多年才落實農村義務教育,難道不是已經誤了大事嗎?

  長期以來,我們中國社會有個造成極大惡果的認識誤區:讚美、歌頌公權,和權力保持高度一致就是愛國的;反之批評公權、挑剔權力就是「思想有問題」,就不利於「安定團結」,就降低「凝聚力」....一大串帽子就給人扣上了。其實這不是百姓自生的糊塗認識,而是「官本位」既得利益者蓄意「惡搞」、強力引導的結果。形成這種惡劣的社會風氣,帶動社會道德水準日益下墜,慫恿公權系統不斷擴大侵佔範圍,不斷降低公權的社會公共服務效率。

  人民不能感謝公權。集中體現於政府的公權力(也可以簡單的說是「政府」這東西),是決定社會狀況的最重要因素了,它是最大的真善美與假惡丑的策源地和總閘門,社會的「技術中心」和「能量中心」;同時,普天下沒有一個政府會靠「理論的先進性」去自覺善待自己的國民。公權天性是惡棍,要公權能夠低耗高效不作孽,只有「把統治者關進籠子里」。像中國這樣的大國,如果國民對自己的政府採用最嚴格的高標準,就會成為世界上最強的國家。標準決定命運,對政府對公僕的標準決定人民和國家的命運。

  中國的精英人士的公民意識極為淡漠,尤其是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他們還不知道什麼才是真愛國,即使有了報國機會也不知道怎樣去愛國。他們的當務之急應該是:接受「公民教育」。

來源:作者賜稿  
日期:2007-3-15
正常生活的意思, 是指除了一個人的勇氣,品格,和能力之外,不需要依靠出賣自己的人格尊嚴,來達到人生的目的,尤其是不必依靠權力。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4 10:2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