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軍報:進攻在網路戰時代未必是「最好的防禦」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遺老級會員

Rank: 5Rank: 5

積分
170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白頭翁 發表於 2007-3-13 10:5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7年03月13日  解放軍報


                                                  網路戰中,傳統的進攻未必就是「最好的防禦」

  -進攻和防禦是對立統一的矛盾體,存在著相互依存和相互轉化的辯證統一關係。在網路攻防作戰中,這樣的關係依然存在嗎?

  -必須樹立「積極防禦」的網路戰指導思想,因為在網路戰中「進攻未必就是最好的防禦」。「網路防禦作戰」的成熟研究,是網路戰儘早達致「攻防平衡」的前提和基礎。

  -攻防能力的大致平衡,即意味著防禦的輝煌。防禦網路攻擊的較好對策,是不斷完善對「網路防禦作戰」的理論研究和系統建設。

  以布希5年前簽署的「國家安全第16號總統令」為肇始,美軍已只爭朝夕地完成了從《國防戰略報告》到網路戰部隊組建的系統建設。緊隨其後,各世界強軍的網路戰部隊也紛紛組建。面對「山雨已來滿樓風」的網路戰,本文力圖探討在戰爭條件下實施的有組織、有計劃、大規模、高強度的計算機網路戰中,如何確立「積極防禦」的指導思想。

  辨析傳統戰爭的攻防關係,探求防禦的成本本質

  一部文字記載的戰爭史,進攻和防禦一直作為對立統一的矛盾體而存在。從《孫子兵法》中的「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到《李衛公問對》中的「攻是守之機,守是攻之策」;從《戰爭論》中的「防禦戰中不能沒有攻擊,就像進攻戰中不能沒有防禦一樣」,到《戰爭藝術概論》中的「沒有純粹的進攻,也沒有純粹的防禦」;從馬克思的「防禦戰爭並不排斥『戰爭事變的進程』所要求採取的攻勢行動」,到毛澤東的「反攻是一個長過程,是防禦戰的最精彩最活躍的階段」等,所有這些通過實踐得出的論斷,無不說明進攻和防禦之間體現的是一種相互對立、相互依存並相互轉化的辯證統一關係。

  矛盾的對立和統一,是一切事物發展的源泉。單就防禦而言,不管戰爭發生於哪個時代,出現攻防的大致平衡,則意味著防禦的輝煌;無論戰爭形式如何發展,積極防禦都更具有真正的現實意義。也許正由於此,積極防禦成為古今中外軍事家的一個共識:若米尼認為,「積極防禦,即同時也要實施突然進攻的防禦……無論在戰略或戰術上,都是有利的」;恩格斯指出,「消極的防禦,即使有良好的武器,也必敗無疑」;而毛澤東的積極防禦戰略思想則與人民戰爭思想一起,並成為其偉大軍事理論的兩大基石。甚至就連向來崇尚進攻的美軍,也強調「進攻精神必須貫穿於一切防禦作戰行動之中」。

  在純理論研究中,選擇進攻還是防禦,除了相關於作戰雙方的實力對比和其它條件,其實也還取決於進攻和防禦的效費比:當某種新技術、新武器或新思想運用於戰爭使得效費比發生變化時,一般總會出現攻防之間的更替;因為防禦能力的加強而使攻擊的成本提高,攻擊的收益小於或等於防禦的收益時,攻防的大致平衡也就事實上出現了。如:拿破崙時期到一戰時期所體現出的進攻的輝煌,是源於近代火器特別是對火炮的機動運用。隨後,土木工程技術在防禦中得到廣泛應用,使得攻擊的成本不斷增加,防禦同樣表現了一度的輝煌。再后,隨著

二戰中各種大型作戰平台的廣泛應用,使得攻擊的效費比顯著提高,便再次體現出機械化戰爭的進攻的輝煌。不難理解,防禦的輝煌是以防禦與攻擊能力的相對平衡為基礎的,而攻擊的輝煌則在於不斷地打破這種平衡。

  在發展至目前的網路戰中,這些基本的判斷還仍然存在嗎?

  審視網路攻擊特點,樹立「網路積極防禦」作戰思想

  由於網路作戰的瞬時性、交互性、脆弱性和複雜性等,網路攻擊也具有著自己的鮮明特點。

  一是作戰行動的無時空限制性。網路戰幾乎不受自然時間和天候的影響,具有全天候、全時域等特性,使得網路攻擊更加主動、突然,只要能進入對方網路併發出指令,哪怕萬里之遙,也能一擊中的。此外,網路及其空間的大小隨計算機網路的延伸而拓展,只要計算機網路可及的地方,就是網路作戰空間的延伸之處。

  二是作戰手段的多樣性。計算機網路系統的複雜性,使得網路攻擊的作戰手段還具有超越網路的多樣性。既可以利用電磁壓制、病毒攻擊、木馬植入、網路滲透、拒絕服務等進行「軟癱瘓」,也可以利用電子武器攻擊、特種兵力破壞、火力打擊等實施「硬摧毀」。

  三是作戰的效費比畸高。網路攻擊的範圍廣、速度快、破壞力強,攻擊本身的成本卻相對較低:研製一種新型病毒進行網路攻擊,費用遠比研製其它高技術武器裝備低得多。

  當前網路戰中普遍存在的「重攻輕防」思想,可能也主要是基於網路攻擊的這些特點而產生的。這樣的考慮也許有一定道理,但其偏頗之處也在於過分誇大了主動網路攻擊的可操作性。

  第一,無法確保己方能夠首先對對方實施網路攻擊作戰。通常,主動的網路攻擊應基於「敵對雙方明確開戰」這一條件,但歷史上不宣而戰的戰例比比皆是,誰能保證對方也不會不宣而戰呢?即便是敵對雙方同時宣戰,由於網路戰的瞬時性等特點,誰又能保證己方的網路攻擊一定會比對方早那麼「一個瞬間」呢?

  第二,即便佔有先機,也難以確保對方不會進行有效的反擊。如果對方的網路防禦能力稍強,己方的首次網路攻擊便未必能全部摧毀對方的網路反擊能力,因而也就無法確保對方不會進行有效的反擊並被一擊「致命」。

  所以,「進攻是最好的防禦」這一經典論斷,在網路戰中的合理表述就應修改為:當對方還沒有發動網路進攻時,己方的網路進攻可能是最好的防禦。之所以只是「可能」,是因為當己方第一波次網路攻擊完畢或在己方發起第一波次網路攻擊的同時,對方就可以憑藉稍強的防禦能力啟動應急方案施以精確反擊;此時,如果己方自身的網路防禦能力跟不上,則必會遭受對方的網路反擊而損失較大。因此,任何時候都不能因為網路防禦太難就忽視防禦,更不能因為網路防禦的建設成本較高就將網路作戰主要寄望於進攻,只有積極防禦下的進攻才可能真正握有主動。

  所以,越是在網路防禦很難的情況下,越要加大對網路防禦的研究,建設和保持一支符合足夠原則的網路戰反擊力量,保證在遭受對方首次網路攻擊時仍能實時進行網路反擊,這正是積極防禦的網路戰作戰思想,即必須強調在網路總體防禦的態勢下,寓攻於防,攻防結合,以積極的攻勢作戰達成防禦目的,使網路戰在開局上是防禦,但在作戰過程中卻又不局限於防禦。

  創新理論研究,加強系統建設,追求新的攻防平衡

  除少數強國的軍隊之外,當前的網路防禦作戰研究,還大多徘徊在重技術、輕管理,重平時建設、輕實戰運用的初始階段;對網路防禦作戰的指揮控制、戰法謀略、訓練保障等一系列重要問題,還沒有一套科學實用的理論指導。隨著網路技術的迅猛發展和

信息化戰爭對網路依存度的飛速提高,必須適時地提出「網路防禦作戰」概念,深刻認識並把握計算機網路防禦作戰的發展規律。

  網路防禦作戰是以積極防禦的作戰思想為指導,為保護和增強己方實時、準確、可靠的收集、處理及利用信息的能力,而採取的一系列連續性軍事行動。網路防禦作戰應可分為評估偵查、擬制計劃、應急處置和精確反制等必須的階段。作為從實戰視角提出的網路防禦作戰,其研究內容除了應科學地界定網路防禦作戰的概念、系統地分析網路防禦作戰的特點、合理地提出網路防禦作戰的指導思想和作戰原則、實用地區分網路防禦作戰的作戰階段,更應系統地研究網路防禦作戰的指揮活動,有效牽引網路防禦作戰的技術開發,不斷創新網路防禦作戰的戰法和謀略,積極探索網路防禦作戰的訓練模式和保障思路。

  儘管目前網路防禦作戰方面的研究還很不成熟,但隨著網路戰能力和社會對網路依存度的不斷提高,已經出現了一定程度的網路戰威懾。消除信息網路霸權國家的網路戰威懾,不僅要注意提高網路戰攻擊作戰能力,更要注重提高網路戰的防禦作戰能力。因為按照一般的理論推斷,只有網路防禦作戰能力的提高,網路攻防作戰能力大致相對平衡,才有可能帶來網路攻防雙方的相互遏制。因此,在「無網不在」的信息社會,只有紮實地搞好積極防禦,才能確保在網路戰中贏得主動。而從網路技術和系統建設及相應的網路防禦作戰研究和應用上不懈地追求先機,才有可能儘快實現網路戰攻防的新的平衡態勢,創造信息社會的新的相對和平。(張志斌)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7 21:1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