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家攝影賞析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蝸牛的家 發表於 2004-4-12 12:1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c]初 晴



陳復禮(香港) 攝 
   雨過天晴,沉寂的海灘變得熱鬧起來。太陽透過薄薄的雲層,將淡淡的金黃色撒向海灘。

  這是一片充滿詩情畫意的海灘。那散開晾曬的大網像一條條遊動的魚兒,急切地盼望躍入海的懷抱;那織網的姑娘、修船的漢子,似正在演奏一支悅耳的豐收序曲。

  攝影的紀實特點,使攝影家在創作中不能像詩人和畫家那樣隨心所欲、信手拈來,但是,這並不等於說攝影就不具備創作的主動性,關鍵看你如何處理和把握。從香港著名攝影家陳復禮先生的這幅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善於從繽紛多彩的大千世界中選取那些最能喚起讀者美感的素材;他善於把握生活,並對生活進行巧妙的處理剪裁;他更善於以具有民族風格的畫面來打動人們的心靈。

  《初晴》的畫面色彩素雅,線條清秀,有一種如傳統的中國工筆淡彩畫一般的特點韻味。鋪展開的漁網在大片淺黃色沙灘里,給人一種如魚兒一般遊動的感覺;用俯視角度拍攝,既排除了天空對畫面完整性的干擾,又使正在忙碌的人物產生出一種靜態美。整個畫面,和諧又不乏生氣,對比又不傷統一,充分顯示出作者深厚的藝術功力。
[/c]


沙發
 樓主| 蝸牛的家 發表於 2004-4-12 12:17 | 只看該作者


[c]形影不離



李子青 攝 
  當你欣賞《形影不離》這幅作品時,難道沒有感到素來熟悉的大海變得陌生了嗎?藍色的海水增添了豐富的色彩,幽幽的波浪形成了如同銀花般的笑靨;在海天相接的空間里,在浪花的歡笑聲中,一隻勇敢的海鷗貼著水面低飛覓食,大海上留下了它那矯健的身影……平淡無奇的景物之所以變得如此美妙無比,都是由於光的作用。

  光是攝影藝術造型的基礎,沒有光,也就沒有攝影。光線的運用,是攝影家表在思想感情,實現藝術構思的重要手段之一作者可以藉助光線繪製出最新最美的圖畫,展現出一個光影交錯的世界。
陽光是美麗的,同時也是慷慨的,但是它的奧妙之處只會奉獻於那些勤勞的人們。據說《形影不離》的作者花了近5個小時,耐心等待著海水與陽光的最佳反光效果,並在不斷觀察中獲取了水的韻律、鳥的飛態、水中的倒影三者完美的結合。

  《形影不離》用光線展示了大海的多姿多彩,用光影歌頌了海鷗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精神。《形影不離》充分發揮了光線造型的特長,是它藝術上成軾的主要因素。
[/c]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樓主| 蝸牛的家 發表於 2004-4-12 12:23 | 只看該作者


[c]向太陽



張志瑞 攝 
  清晨,縷縷陽光擠過居民小區層層樓房的遮攔,懶懶地射進窗口。斗室內,我欣賞著張志瑞這幅表現自然的作品。突然我一掃身為城市居民的得意,備感陽光的珍貴,禁不住吟誦出艾青的詩作:「是的/太陽比一切都美麗/比處女/比含露的花朵/比白雪/比藍的海水……」

  這幅與艾青詩作同名的攝影作品,攝於作者的家鄉――青島海濱。為了完成它,作者付出了艱辛的勞動。他連續幾天背著三四十斤重的攝影包,踏著月光,早早來到海邊,選好拍攝角度,等待太陽升起……他等來了,一隻火紅的球體,慢慢爬出海面,升上天空……在絳紫色的海霧裡,一大群「晨練」的海鷗奮力翻飛,翅膀掠著細碎的波光。

  作品表現的是一種自然景象,但又絕不是純客觀的自然再現。小小的畫面中融進了作者濃厚的感情。那艷紅的太陽,那翱翔的海鷗,遼闊的大海,都具有了一定的象徵意義,啟人思緒飛動,心馳神往,給人追求、奮進的力量。
[/c]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
 樓主| 蝸牛的家 發表於 2004-4-12 12:25 | 只看該作者

[c]



胡黎明 攝 
   當我這個從不會喝酒的人靜靜地欣賞題名為《融》的靜物攝影作品時,不知怎麼突然生髮出一種急待想品嘗一下那杯中美酒的渴望。透過晶瑩剔透的玻璃杯,橙紅色的酒呈現了一種誘人的色彩;專用攝影光源把浸泡在酒中的冰塊勾勒出一條條優美的曲線;特別是露出酒杯的那半截冰塊上沾滿了濃濃的美酒,順勢緩緩流下,積結成珍珠般的水珠,更誘發觀者頓生一種饞涎欲滴之感。

  俗話說,功夫不負有心人。作者是我國較有成就的廣告攝影師之一,然而,他從不知滿足。他把(《融》的拍攝當成對自己的一次挑戰。因為他明明知道用光去勾畫出酒杯的整個曲線並不是很容易的事,但他卻有意識地找了一隻曲線多的酒杯。他說,這樣一是給自己增加拍攝的難度,二是為了構圖的美化。在實拍中,為了抓住那一滴酒落的時機,他認真練習了幾十次。第一次曝光后,他感到畫面中的環境氣氛還不夠濃郁,畫面構圖還不夠豐滿,於是他又用聚光燈在背景紙上打出一抹淡淡的窗影,進行了同一張底片上的二次曝光。

  攝影分為不同的門類。靜物攝影雖然不像紀實攝影那樣可以反映轟轟烈烈的時代變革,但它完全能夠用自己獨特的藝術魅力去美化人們的生活;廣告、靜物攝影師同樣應該具備心靈所及的眼光、與眾不同的藝術構思和高人一籌的表現能力,否則,那些酒杯和酒之類的物件,只配擺放在商店的櫃檯上,而沒有資格進入藝術的領地。
[/c]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樓主| 蝸牛的家 發表於 2004-4-12 12:27 | 只看該作者


[c]聊城少兒雜技學校


李楠 攝 
  《聊城兒雜技學校》的誕生,經歷了這樣的過程:當初,李楠是與幾個影友相約一起去拍攝的。兩天後,同伴們準備打道回府了,他卻覺得意猶未盡。於是,送走同伴后,他又返回雜技學校,給自己制定了更為嚴格的拍攝要求:細拍、精拍,拍出東方文化的獨特韻味。由於現場光線較弱,他支起三腳架拍攝,以求獲取更為紮實的影像。小學員們刻苦訓練的精神深深打動了李楠,他不停地撳動著快門,抓取著一個個精彩的瞬間。10天中,他競不知不覺地拍進去20隻「富士」彩色負片、6隻「柯達」彩色反轉片和10隻「柯達」400。黑白膠片,直到從心裡滿意為止。

  從畫面中我們可以看到,在一個中國人十分熟悉的練功房裡,兩個女孩正在練習「高車踢碗」的雜技節目。老式的壁燈、倚牆而立的打氣筒、破舊的板床、粗糙的牆壁和水泥地面都與女孩全身心投入的神情、優美的踢碗動作形成強烈的對照。還有那些空中飛舞的小碗,更造成人的懸念,增添了作品的趣味感。這張平實無華的作品無疑回答了許多外國人急切想得到的答案中國就是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培養出了在世界上拿金獎的一流雜技人才!

  《聊城少兒雜技學校》摘取了荷蘭第39屆世界新聞攝影比賽(簡稱「荷賽」)藝術類(單幅)一等獎的桂冠。這是繼1987年楊紹明的《退下來以後的鄧小平》(系列攝影)在第3l屆「荷賽」上獲得新聞人物系列三等獎,實現中國攝影記者在「荷賽」零的突破以後,又一位中國攝影記者獲取的最高獎次。李楠的成功得益於他這種「苦練」一般的鍥而不捨的精神,「把文章做透」的精神和勇於創新的精神。
[/c]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樓主| 蝸牛的家 發表於 2004-4-12 12:29 | 只看該作者


[c]歡樂頌


潘錫玉 攝 
  靜物攝影對美的形式有較為嚴格的要求。優秀的靜物攝影作品應能較好地體現均衡、和諧、質感、多樣統一等形式美的諸多法則,需要用光線、色彩、構圖等造型藝術的綜合技巧來充分展示某一主題並達到較為完美的境界。否則,任何一點的疏忽都會使你前功盡棄。

  潘錫玉在靜物攝影上不斷取得成功的關鍵是,敢於在挫折中探索,善於在失敗中抓住成功的希望。他為拍攝《歡樂頌》這幅作品,竟花費了4天的時間,用了4個膠捲。第一次拍攝用的是骨灰白瓷茶碗和碟,自然光。沖放后,全部報廢。原因是:快門速度慢的,濺起的咖啡被虛化掉了;速度快的又不同步,而且曝光不足,致使咖啡變深與背景混在了一起。第二次,改用閃光燈,拍完后發現頂光把茶碗的影子打在了碟子上,非常難看。同時因沒有輔助光,咖啡亮度不夠。第三次改換玻璃茶具,並加用了紅濾光片。沖洗后一看,紅色光與茶具及咖啡顏色不協調,又失敗了。3天來的一切努力化為泡影,幾百元的花費也付之東流。入夜,他躺在床上感到頭暈腦漲,左思右想,怎麼也睡不著,於是爬起來重新分析失敗原因,並寫出第四次拍攝方案:一、採用上下左右全方位閃光,用白色圍帳來柔和光線並增加咖啡亮度;二、標定方糖墜落高度,鎖定位置,使之準確無誤;三、反覆練習閃光與咖啡濺起的同步時間。最後,終於在第4卷膠片中換來了這張較為成功的作品。

  作者所拍攝的雖然都是身邊俯拾即是的普通物品,但能從這些最普通的物品中,挖掘出美好的內涵,並賦予它們嶄新的形象,實在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c]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
 樓主| 蝸牛的家 發表於 2004-4-12 12:30 | 只看該作者


[c]夕  照


梁軍 攝 
   列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
 樓主| 蝸牛的家 發表於 2004-4-12 12:33 | 只看該作者


[c]升  騰



趙承安 攝 
  夕陽西下,一抹濃濃的光線塗在了新疆阿爾欽溝的泥火山的陡峭山崖上;好像受到感染似的,原本輕輕飄浮的白雲,剎那間產生了一股向上的衝力,直上九天,融入蔚藍色的天空……當我初次近距離地觀賞中國攝影藝術最高獎――金像獎獲得者趙承安一組表現新疆地貌的風光照片時,真切地感到了心靈的震撼。

  對於風光攝影,有人存在一些偏見紅花、綠水、白雲、藍天,似化妝少女,如繡花枕頭,惹人愛,卻難以表現深邃的意境和重大的主題。其實真正的風光攝影家決不是客觀景物的簡單記錄者,他們拍攝自然風光都有一種主觀構想,這種構想是完全個性化和典型化的。並且,他們能夠利用攝影並通過創造性的和主觀的手段將自己內心的情感以自然風光這一媒介傳達出來,使讀者獲得一種源於自然,高於自然的審美感受。攝影家還需要集聚信息研究、直覺反應,運用科學和藝術技巧於按動快門的瞬間。我們從《升騰》這幅作品中可以看到,攝影家手中的相機和膠片如畫家的妙筆生花,勾勒出溝上的樹木、遠方的河流,讓荒原充滿一種向上的生命力,從而使自然風光具有了深邃的含義。豎長的構圖形式也起到強化「升騰」主題的作用。斜射的光線加大了受光部位和背光部位的冷暖反差,突出了這獨特景色的立體感。整幅作品瀰漫著一種莊嚴的氣氛和神秘色彩。




[/c]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
 樓主| 蝸牛的家 發表於 2004-4-12 12:34 | 只看該作者


[c]鵝池幻影



張書永 攝 
  浙江紹興渚山下的蘭亭,是處令人神往的地方,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曾在這兒揮毫寫下了流傳千古的書法名作《蘭亭序》。這兒茂林修竹,清流激湍,風影清幽。千百年來,蘭亭吸引了無數文人墨客來此吟詩作畫,抒發情懷。瞻仰書聖故地也是《鵝池幻影》的作者多年的願望。當他佇立池畔,望著天邊的落日,望著漸漸離去的遊人,望著悠閑自得的白鵝,一種神秘感油然而生。那些舉世罕見的書法珍品,伴隨著優美的民間傳說,彷彿變成一幅光彩熠熠的畫面,浮現在眼前――此時,作者對鵝池的「所知」作用於「所見」,產生了一種富有價值的幻覺,並作為一種藝術手段,表達自己的心境和意念,加強了作品的藝術效果。現場的光比很大,藍黑色的池水與雪白的鵝形成較強的影調反差。為此,作者在鏡頭前加用了柔光鏡。然後,他把鏡頭隨著白鵝的遊動不斷地移動著,當白鵝游到池水的暗處時,看到了奇特的現象;雪白的鵝在金色夕陽的照射下,周身發出了炫目的光暈……

  許多讀者對藝術觀賞的興趣,往往是以對象能不能喚起自己的美感和幻覺為條件的。能夠造成美的幻覺的攝影作品,令觀賞者有身臨其境之感。《鵝池幻影》雖然難以稱得上是什麼巨作或力作,但它確實是一幅把平常小景表現得疑假疑真且韻味十足的攝影作品。





[/c]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0

帖子

2

積分

註冊會員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1

積分
2
10
愛玩的人 發表於 2004-4-17 10:03 | 只看該作者
我比較喜歡第三四六張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4

帖子

1

積分

註冊會員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1

積分
1
11
oscars 發表於 2004-4-22 08:33 | 只看該作者
好棒啊,希望你繼續努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

主題

87

帖子

26

積分

註冊會員

新新移民(六級)

Rank: 1

積分
26
12
心腰的拴馬結 發表於 2004-4-29 01:22 | 只看該作者
鵝池幻影有點神奇。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11:3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