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火星共和國」的國旗出爐 1000年後移民火星

[複製鏈接]

9777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禁止發言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積分
1200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dullbird 發表於 2007-3-22 10:4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火星化工廠

帶穹頂的火星城市
隨著人類對火星的了解越來越多,不少科學家,甚至美國宇航局(NASA)都已經開始進行移民火星的科學探索。在這些「火星發燒友」中,最熱心的要算美國著名的「火星協會」了。該協會目前已經制定出一套詳細的改造火星計劃,而且計劃如「愚公移山」一般地逐步實施這個驚世駭俗的移民計劃,也許1000年後,當溫室效應最終摧毀我們的家園的時候,這一移民計劃會成為人類的「諾亞方舟」。
對於火星來說,最重要的是要讓火星上生成人類賴以生存的氧氣。對於這一目標,很多科學家認為需要2萬至10萬年的時間,因而是遙不可及的。但火星協會的創始人、科學家羅伯特·祖柏林認為,這個過程只要大約1000年時間就可以完成。
火星是除金星之外離地球最近的行星,由於運行軌道的變化,它與地球的距離在5570萬公里~12000萬公里之間。夜間天空中的火星熒熒如火,亮度常變,令人迷惑,所以中國古代稱火星為「熒惑」。而在古羅馬神話中,它被想象為身披盔甲、渾身是血的戰神「馬爾斯」(Mars),這也是火星英文名字的由來。
這顆讓古代人類充滿幻想的星球,如今又成為人類的希望所在,因為火星是目前科學家勘探到的環境最接近地球的星球。如果要尋找另外一個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火星肯定是第一候選。
美俄都探火星
雖然人類至今還沒有親自到過火星,只派出過探測器登上了這顆紅色星球,但是,人類的幻想卻是無止境的。現在美國宇航局(NASA)的火星登陸計劃已經開始逐步實施,根據白宮的計劃,美國人將在2030年登陸火星;而俄羅斯更是提出,要在2015年將宇航員送上火星。這些大膽的航天計劃,將是人類移民火星的第一步。
隨著人類對火星的了解越來越多,不少科學家,甚至美國宇航局都已經開始進行移民火星的科學探索。在這些「火星發燒友」中,最熱心的要算美國著名的「火星協會」了。總部位於美國科羅拉多州的火星協會是一個非營利性科研組織,有5000名付費會員,他們來自世界29個國家,既有來自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美國宇航局的頂尖科學家,也有來自世界各地的火星探險「發燒友」,他們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爭取實現人類移居火星。
千年計劃驚世駭俗
要想移居火星,先要了解一個概念——(外星)環境地球化,這個詞的意思是「改變外星的環境,如大氣層里的氣體,使之接近地球的自然環境」。對於火星來說,最重要的是要讓火星上生成人類賴以生存的氧氣。對於這一目標,很多科學家認為需要2萬至10萬年的時間,因而是遙不可及的。但火星協會的創始人、科學家羅伯特·祖柏林認為,這個過程只要大約1000年時間就可以完成。
祖柏林把自己的工作跟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相提並論,如今他已經制定出一套詳細的改造火星計劃,而他領導的火星協會則將如「愚公移山」般逐步實施這個驚世駭俗的移民計劃,也許1000年後,當溫室效應最終摧毀我們的家園的時候,祖柏林的移民計劃會成為人類的「諾亞方舟」。
祖柏林宏大的改造計劃共分5步,這些性急的「火星人」甚至設計好了未來火星共和國的國旗,這面好似法國國旗的旗幟,顏色不是法蘭西的藍白紅,而是紅綠藍。

「火星共和國」的國旗
第一步:
達到「環境地球化」的臨界點
完成自給自足的定居點從而移民火星具體計劃的第一步,則是先讓火星達到「環境地球化」的臨界點——使這個寒冷的星球變暖。現在火星赤道附近的溫度有時可以達到0℃以上,要使火星的冰凍物質完全融化,至少需要使火星的外層大氣達到40℃左右。與地球正在努力遏制溫室效應不同,祖柏林表示人類將要在火星上製造一場「巨大的溫室效應」。在祖柏林的計劃中,完成這一步的時間為2150年左右。祖柏林提出了三個讓火星變暖的方案,其中第三種方案得到許多科學家的贊同。
第一方案:太空鏡
祖柏林給火星加熱的第一個方案是一面大鏡子,這面鏡子的直徑將超過120公里,在火星表面21公里以上的軌道運行。這面鏡子將把太陽光反射到火星指定區域,以釋放出冷凍地表下面的大氣和水。
不過,這面太空鏡子太大了,人類目前的科學水平還造不出這樣的太空鏡。

用於撞擊火星的小行星
第二方案:小行星撞擊
太空中很多小行星都是由冷凍的氨氣構成的,而氨氣則是重要的溫室氣體。祖柏林的計劃是,讓一顆直徑2.5公里左右的小行星去撞擊火星,撞擊產生的巨大能量將使火星上的1萬億噸冰融化成水,而小行星撞擊后釋放的氨氣也可以讓火星大幅升溫。他估計,40次這樣的撞擊就可以使火星達到適合人類居住的水平。不過,實現這一方案的科學難度也很大。
第三方案:製造溫室氣體
祖柏林的第三種方案是在火星上人工製造溫室氣體,這是被認為最為可行的方案。和許多科學家一樣,祖柏林認為四氟化碳是最有效的溫室氣體,他計劃在火星上建幾處化工廠,不停地製造四氟化碳。根據計算,如果每小時排放1000噸這種氣體,30年內火星的平均溫度將升高27.8℃。這項過程預計耗能5000兆瓦,5個核電站就可以滿足這些能量需求。
第二步:
釋放火星土壤中的大氣
現在的火星上只有稀薄的大氣,但在30億年前,火星的表面包圍著厚厚的二氧化碳大氣層。由於火星變冷,大部分二氧化碳都被土壤吸收冰冷凍起來。當人類完成改造火星第一步后,溫暖的氣候將使這些二氧化碳釋放出來。祖柏林表示,「土壤中釋放出來的二氧化碳可以在20年內讓火星溫度再升高5.6℃,這時候一些冰開始融化成水,水也開始蒸發,並形成雨雪等天氣現象。」根據他的計算,到2200年,火星表面將擁有0.1個大氣壓的二氧化碳。
第三步:
種植植物
隨著土壤中二氧化碳的不斷釋放,到2250年,火星上的大氣含量將達到0.21個大氣壓,相當於地球的五分之一,其中大部分是二氧化碳。此時的火星居民不用穿太空服就可以走出戶外,當然他們還需要氧氣袋;普通飛機可以在火星上起降;人們還將建設一個帶有穹頂的封閉型城市。
一旦火星赤道附近的溫度長年保持在0℃以上,火星上就可以有穩定的液態水供應,到2250年,火星已經可以生長植物,不過祖柏林表示,「最先考慮培育的,應該是能夠促進光合作用的菌類和苔蘚。」
第四步:
收穫氧氣
植物的生長,意味著氧氣的產生,光合作用使二氧化碳逐漸變成氧氣。
為了加快製造氧氣的速度,火星居民將大規模種植各種植物,並小心處理各種垃圾,因為垃圾腐敗會製造大量二氧化碳。此外,基因工程將幫上大忙,祖柏林預計,屆時科學家將培育出能釋放更多氧氣的「超級植物」。
第五步:
再等1000年
前面的規劃看起來似乎很順利,50年就可以製造大氣,再過50年可以在火星上散步,但接下來的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為要使火星植物釋放出足夠人類自由呼吸的氧氣,大概需要1000年。在這1000年裡,火星居民要不停地種植、收穫,努力「生產」更多的氧氣。

千年間火星的轉變過程
火星檔案
火星比地球小一些,半徑為地球的53%,體積為地球的15%,質量為地球的11%,表面重力為地球的38%。火星有稀薄的大氣,95%是二氧化碳,還有3%的氮,大氣密度約為地球大氣的1%。火星每24.63小時自轉一圈,並在一條橢圓軌道上以25.2度的傾斜角繞太陽公轉,周期為687天,因而與地球一樣,有四季分明的氣候,冬季最低溫度為零下125℃,夏季最高22℃,平均氣溫-63℃。這樣的自然狀態雖然仍不適合人居住,但與月球相比,可說有天壤之別。雖然目前在火星上還看不到液態水,但迄今探測發現的大量水流痕迹,至少說明火星上曾經有過滔滔大水,而且科學家們也發現火星兩極有大量的冰存在。
此外,火星上的綠黏土和火山灰,有利於植物生長;火星大氣中有足夠的二氧化碳氣體,可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效能,使農作物獲得比地球上更大的豐收。火星上到處都是氧化鐵等氧化物質,可還原出氧氣來。火星上有豐富的能源。如風能比地球上要豐富得多;火星上有地熱能;還可利用二氧化碳和氫製造甲烷燃料;也可用重氫進行核發電等等。火星上有火山活動和水流衝擊形成的各種金屬富礦,這比散布在土石中的月球金屬元素優越得多。
我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我可以增加它的深度,我不能左右天氣,但我可以掌握心情;

我不能改變容顏,但我可以展露笑容,我不能控制別人,但我可以主宰自己;

我不能預知明天,但我可以把握今天,我不能樣樣第一,但我可以事事儘力。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6 20:5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