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正面戰場的真面貌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2007年3月4日

「壞東西,壞東西,囤積居奇,抬高物價,擾亂金融,破壞抗戰,都是你。
你的罪名和漢奸一樣的。
別人在抗戰里,出錢又出力。
只有你,整天地在錢上打主意。
……
你這個壞東西!真是該槍斃!」


這首抗戰後期流行於大後方的歌曲《你這個壞東西》,以罵奸商之口反映出廣大人民對當權者貪污腐化的憤恨。從1938年秋武漢失守至1944年春,國民黨正面戰場與日軍長期處於對峙狀態,太平洋戰爭爆發后又得到美國大量援助,然而除印緬遠征軍外的多數軍隊戰鬥能力卻在下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在望之際,國民黨正面戰場卻出現了震驚世界的大潰敗,甚至造成重慶震動,國民政府準備遷都到昆明或偏遠的西昌。雖然戰場形勢在1945年春得到穩定,然而國民黨軍卻始終未能進行反攻,在國際力量的援助下等到了抗戰勝利。

怎樣看待正面戰場

歷史是一面多稜鏡,歪曲它的最好辦法便是只講一面。改革開放前講到抗戰時國民黨正面戰場,有人只講一潰千里,這就不能解釋為何畢竟還堅持了八年抗戰直至勝利。通過思想解放廣開言路,有人又只談正面戰場戰果如何輝煌,這也不能解釋為何屢戰屢敗。何況抗戰初期戰敗尚可用武器落後辯解,抗戰後期中美聯合空軍已掌握制空權,國民黨軍得到美援后裝備也較日軍為優,兵力更一直居於絕對優勢,為什麼竟出現豫、湘、桂大潰敗?

公正客觀地看待正面戰場,人們應敬重眾多將士的英勇奮戰,也應看到存在著嚴重的腐敗無能現象(這主要由統帥和將領負責)。國民黨改組之初還出現過革命朝氣,後來「軍事北伐,政治南伐」,在國內掌大權后浸染了惡劣傳統。國民政府代總統李宗仁在廣州與蔣介石最後一次見面時曾總結說:「你主政二十年,貪贓枉法之風甚於北洋政府時代!」國民黨正面戰場在抗戰後期部分陷入消極抵抗狀態,並出現豫湘桂大潰敗,根本原因正在於此。

1937年全面抗戰開始之初,面對大敵當前,國內多數人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還形成同仇敵愾之勢,貪贓枉法的官員也不得有所收斂。武漢失守前,戰場上雖一再出現敗退,多數官兵表現還好,裝備劣於敵的中國軍隊仍能給日軍以許多意外重創。

自1938年末以後的近六年間,日軍因戰線太長、兵力不足而停止戰略進攻,只在局部地段進行一攻一撤的「活塞式攻勢」,正面戰場的中國軍隊則進行一次次防禦性會戰。1939年內,國民黨軍在南昌附近進行了南潯路會戰、在鄂西北進行了隨、棗會戰,又進行了第一次長沙會戰、桂南會戰,其中在湘北和廣西崑崙關還取得過全國矚目的戰績。1940年內,國民黨軍除在桂南繼續作戰並在部分地段進行過戰術攻擊外,又在鄂西進行了棗、宜會戰。1941年內,正面戰場進行了江西的上高會戰,豫北的中條山會戰,以及第二次、第三次長沙會戰。第三次長沙會戰擊敗了日軍,取得了不錯戰績。中條山一戰日軍以10萬兵力用兩周使擊潰第一戰區主力15萬人,聲稱「獲得事變以來罕見的戰果」,當時蔣介石則認為該役是「抗戰史最大之恥辱」。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正面戰場作戰積極性反而降低,依靠美國坐等勝利成為當權者的指望。1942年內,國民黨軍只組織了遠征軍入緬並出現悲慘敗局,還進行了消極抵禦日軍進攻的浙贛會戰。1943年內正面戰場僅有防禦性的鄂西會戰和常德會戰。1944年被蔣介石稱為「抗戰以來憂患最深的一年」,除了在滇緬攻勢成功,正面戰場出現了大潰敗。1945年春以後戰局穩定,再經過打退敵攻湘西芷江的雪峰山會戰,便迎來了日本投降。
   
軍民關係如何決定著會戰結局

當年大而弱的中國要抵抗小而強的日本,以多而不精之兵同少而強悍之敵交戰,想取勝就要發揮自己本土內線作戰、便於得到人民群眾支援的長處。國民黨政府始終害怕武裝人民,長期只依靠政府軍作戰。只讓民眾出力出糧支援,戰區軍民關係的好壞便直接影響戰況。

據抗戰前期奔赴前線的各軍官兵回憶,所到之處常遇民眾夾道歡呼,送茶送水,使官兵們能激發起殺敵熱情。當時還有不少青年主動要求投軍,部隊缺額還易於補充。進入抗戰後期,隨著政治沉悶和腐化加劇,民心士氣日益消沉,逃避兵役成普遍現象(這與政府無社會保障措施也有關)。當時補充兵員靠抓壯丁,被抓者因家小無人照顧大都尋機逃跑。1944年11月兵役部部長鹿鍾麟在國民政府紀念周上報告,抗戰七年來前後征壯丁共1100萬人(其中會有重複統計),實際到達戰場者不及500萬人,其餘都逃亡或病故。這裡所說「病故」實際多指抓捕捆綁時虐待至死,至於多數壯丁的損失還是開小差。國民黨軍隊形成一個士兵「抓-逃-再抓」的惡性循環(遠征印緬的軍隊無法開小差除外),戰鬥力可想而知。

在相持階段的湖南戰場上,六年間進行了六次大會戰,日軍傷亡達20萬人,是正面戰場表現最好的戰區。當地最高指揮官、第九戰區司令薛岳雖然也飽私囊(後來蔣經國「打虎」時便查出其有大量違法藏金),治軍卻相對較嚴,湖南境內民眾擁軍情緒也頗高。自近代起湘人又有勇悍傳統,面對日寇入侵蹂躪城鄉無惡不作,省內先後參加救護隊、運輸隊、偵察隊等抗敵組織的民眾近百萬,三次長沙會戰都擊退日軍與群眾大力支援密不可分。1944年國民黨軍在省內敗退後,湖南群眾還組織了幾百支游擊隊和6萬人自衛隊堅持奮戰。

抗戰期間軍民關係最糟之地,當屬湯恩伯統轄下的河南,民謠有「河南四殃:水、旱、蝗、湯」之稱,豫籍參政員在國民參政會又稱以「湯」害民最甚。任五戰區司令的李宗仁回憶,他接到控告湯恩伯部掠奪民財、民田、民女的狀紙都厚達盈尺,請其下令制止,卻因其系蔣介石心腹愛將,「我再下千百道命令也無益」!日軍以15萬兵力進攻時,湯部40萬軍隊一月內全部崩潰。最可悲的是,據當時第一戰區《會戰之檢討》中承認,敗退時「豫西民眾到處截擊軍隊」,結寨自保的鄉紳百姓怕敗兵滋擾還沿途將其包圍繳械,「湯恩伯親自帶領的直屬部隊,損失得更慘」。1944年春的中原之戰,日軍傷亡僅4000人,便將平漢線被打通並造成河南大部淪陷。事後蔣介石雖下令將湯恩伯撤職以平民憤,接著又安排易地當官。李宗仁對此評論蔣介石說:「他喜歡的常是『國人皆曰可殺』的人。其人聲名愈狼籍,愈得蔣先生的歡心,因為他愈不敢脫離蔣先生的左右」。如何任官之道,豈能不失天下人心?

1944年秋冬日軍進攻廣西、貴州時,又出現了抗戰史上最可恥的一幕慘劇。地方政府事先不組織民眾,遇敵先跑,黔桂公路上竟有數十萬軍民混雜在一起奔逃,寒冬中又缺衣無食,屍填溝壑,當事者回憶起來無不痛心疾首!日軍以3000先頭部隊窮追數百里,直抵距貴陽不遠的獨山。四川派出援兵時,沿途千里竟出現了百姓緊關房門店鋪,官兵飲食難尋的窘境。當時日軍因無寒衣且擔心孤軍深入而退回黔桂邊界,重慶的全城震驚才平緩下來。

此時日本敗局已定的形勢其實很明顯,戰爭潛力也挖掘殆盡。日軍戰史和當事者回憶都稱,在華日軍多數部隊僅於1944年春最後一次發放新軍衣,此後大本營便要求「自活」。第一線師團經幾個月作戰,服裝就磨損得破爛不堪,許多人只好穿著掠獲的國民黨軍服裝或老百姓便衣,只有靠每人頭上戴著日本尖頂「戰鬥帽」辨別。由於武器接濟不上,不少日軍扛上了「一號作戰」中繳獲的大量捷克式輕機械和多種型號的步槍。侵華戰爭初期以黃呢子軍裝整潔和武器劃一奪目的「皇軍」,此時已是一副衣裝雜亂和襤褸之像。然而由於當時國民黨當局腐敗及有意保存實力,面對已是強駑之末的日軍仍沒有進行過反攻戰役。

不掃除腐敗便不能有效抗敵強國

在有著千年封建積澱的舊中國,腐敗是一種社會歷史頑症。在抗戰期間特別是後期,國民黨當局大失人心的表現,主要是當權者發國難財,重用私人,一心利己不管民生。抗戰期間蔣介石一直提倡「新生活運動」,號召不抽煙、不喝酒,力戒貪污,然而己不正焉能正人!他的親屬和心腹的極度腐化作為,必然造成上行下效,從而嚴重影響了軍心士氣。

抗戰前期中國處於相對被封鎖狀態,國民黨高官的貪贓枉法便駭人聽聞。1940年春,毛澤東在延安討汪大會上譴責任第一戰區司令的貪官蔣鼎文等人時便說:「抗戰以來,有發國難財至一萬萬元之多者,有討小老婆至八九個之多者。」「國家有此一群虎狼,無怪乎國事不可收拾。」華僑領袖陳嘉庚回國考察,在國統區到處看到腐化氣氛而義憤填膺,在陝甘寧邊區卻為清廉奮鬥所感動。隨後他到處宣傳,中國只有一個地方沒有貪污,那就是延安。

抗戰後期國民黨當局搭上美英戰車並得到外援,腐化之風更急劇滋長。蔣介石的連襟孔祥熙、內兄宋子文相繼主管國家財政,藉機成了以美元計的億萬富翁。1942年美國批准了2.5億美元對華貸款,馬上有0.8億轉存到孔氏家族在美私人賬號上。至於「孔二小姐」(孔祥熙、宋藹齡之女)走私暴富,賣官鬻爵,連孫連仲升任上將軍銜也要向她疏通,更是天下皆知。中國四大家族官僚資本的主要積累,正是在抗戰後期完成的。著名經濟學者馬寅初公開譴責蔣介石:「我看他不是民族英雄,而是家族英雄」。馬寅初因此言被關進了上饒集中營,然而箝民之口卻無法辦到,這一點在當時的美國政府文件和私人報告都不諱言。

1944年美國副總統華萊士曾來過重慶,感觀是:「來華前所聞很壞,來後方知所見比所聞更壞。」艱難的「駝峰空運」送到大後方的物資,很多被投入黑市,甚至中日兩軍前線都成為交易市場。美國派到中國戰區的參謀長史迪威得知后怒不可遏,他在報告中稱讚共產黨廉潔,譴責國民黨貪污、腐化及「與敵通商」。羅斯福總統得到報告,曾提出要國民黨結束一黨專制建立聯合政府,蔣介石卻把史迪威驅逐。美國出於自身戰略利益雖繼續援蔣,卻十分失望,原定裝備90個美械師的計劃至1945年春裝備了36個師便中止。當時羅斯福還估計中國戰場有崩潰可能,急於將蘇聯拉入戰爭,為此在雅爾塔會議上以中國的領土主權作了交易,對中華民族的利益造成了長遠的嚴重損害。

抗戰期間正面戰場共有22次會戰,除了為取得外援反攻滇緬是主動進攻,其餘都是被動防禦。到了抗戰後期,裝備好的部隊又多數放在後方,明顯是保存實力準備內戰。看一下1944年春的軍隊配置圖,國民政府的10個戰區、4個方面軍100個軍、285個師另20個獨立旅共250萬正規陸軍(另有後方機關和地方部隊200多萬人),只有不到三分之一即80萬人在前線,同當面40萬日軍對峙,而且有很多還處於靜坐狀態。蔣介石的嫡系胡宗南部三個集團軍,八年抗戰中有六年多用來封鎖和監視陝甘寧邊區。對此,1949年7月美國國務院公布的白皮書便解釋說:「美國參戰後,國民黨顯然就認定日本最後必將戰敗,以為可以有機會來改進它的地位,和中共作最後的決鬥。……戰爭後期中國抵抗力的部分癱瘓,主要就是這種爭權造成的。」 

蔣介石為首的國民政府堅持了八年抗戰沒有對日本妥協,對此中國人民還一直給予肯定,當年包括中共和各民族黨派都承認國民政府為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而堅決不承認汪精衛的偽「國民政府」和溥儀為首的偽「滿洲國」政府。不過國民黨當局在抗戰中的表現特別是正面戰場後期的慘敗,又令全國人民痛心和失望,大後方民眾對政府的怒罵指責無日無之,蔣介石則一味以軍警和以美援建立的軍統等特務組織進行鎮壓,這隻能更失民心。

當年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馮玉祥曾感嘆,政府視民眾如草芥,民眾便視政府如仇讎。抗戰勝利后僅四年,不可避免的歷史事件終於發生了,那便是剛享受過勝利者榮耀的國民黨政府被人民推翻。1950年1月12日,美國國務卿艾奇遜在全國新聞俱樂部發表的講話也承認:「蔣介石並不是為軍事優勢所擊敗,而是為中國人民所拋棄。」看看抗戰期間正面戰場和大後方的情況,便可知道被「拋棄」的原因是什麼。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23:1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