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被擊落後蘇軍飛行員巧奪德國飛機返航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2007-03-01       人民網

庫茲涅佐夫瞅準時機,沖向那架還沒有熄火的德軍飛機,跳進了座艙。那個德軍飛行員被這突如其來的情況驚呆了,慌亂之中立即開槍射擊,而此時,庫茲涅佐夫已經從容地關上座艙蓋,駕駛著這架德軍飛機,向莫斯科方向飛去了。

1942年1月21日,蘇聯飛行員庫茲涅佐夫駕駛著他的伊爾-2攻擊機,經歷了他最艱難的一次出航……

庫茲涅佐夫駕駛一架伊爾-2攻擊機執行偵察任務。當飛到德軍佔領區上空時,他突然發現前方來了幾架德軍飛機。伊爾-2火力強勁,有兩挺7.62毫米機槍、兩門20毫米航炮,機翼下還掛著8枚當時最新式火箭彈;最大飛行速度可達470公里/小時;機身防護裝甲有12.7毫米厚,完全可以抵禦小口徑機關炮的直接命中。想到這些,雖然以一對多,庫茲涅佐夫卻不覺畏懼。「『黑死神』的綽號還是你們德國人給伊爾-2起的呢!不怕死就來吧!」

然而,就在庫茲涅佐夫沉著應戰時,他的後上方突然又飛來了一個德軍機群,並向他發起了猛烈攻擊。伊爾-2最大的弱點就是沒有后射防禦能力!儘管庫茲涅佐夫使出渾身解數,仍然無法擺脫德軍龐大機群的圍追堵截。伊爾-2被擊中了。幸運的是,憑著高超的駕駛技術,庫茲涅佐夫勉強控制著嚴重受損的飛機,迫降在了一處叢林的邊緣。

當庫茲涅佐夫從座艙中爬出來時發現,德軍的大隊機群已經離去,但仍有一架飛機在空中盤旋,幾乎是貼著樹梢飛行,好像在找什麼東西。庫茲涅佐夫急忙躲在彈孔累累的伊爾-2機身下。就在這時,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這架德軍飛機放下起落架,在距伊爾-2幾十米遠的地方著陸了。只見飛行員跳下來,手持手槍,來到了伊爾-2戰機跟前。他拿出一把刀子,開始挖伊爾-2的機徽。原來,他是為了追崇當時德軍流行的一種風氣,挖下他擊落的飛機的標記以備炫耀。

庫茲涅佐夫瞅準時機,沖向那架還沒有熄火的德軍飛機,跳進了座艙。那個德軍飛行員被這突如其來的情況驚呆了,慌亂之中立即開槍射擊,而此時,庫茲涅佐夫已經從容地關上座艙蓋,駕駛著這架德軍飛機,向莫斯科方向飛去了。

庫茲涅佐夫駕駛著這架陌生的德軍飛機,經過一段時間的艱難飛行,終於看到了莫斯科空軍基地。他長長地舒了一口氣,懸著的心也放了下來。他調整航向,對準機場跑道準備降落。突然,他聽到機翼兩側響起了爆炸聲,又見幾架伊爾-2戰機迅速升空向自己撲來。

「該死,忘了這是一架德軍飛機!」庫茲涅佐夫這才恍然大悟。他趕緊拉起已經降下的機頭,迅速急轉彎,避開了地面炮火的攻擊。庫茲涅佐夫既不能回擊,又不熟悉德軍機型,無法用機載通信工具與機場的蘇軍取得聯繫,因此他只能艱難地規避著戰友的攻擊,險象環生。好在他對蘇軍飛機非常了解,能準確及時地判斷出同伴的攻擊,因而能一次次躲過伊爾-2戰機的攻擊。他高超的技術與靈活的戰術讓攻擊的蘇軍飛行員驚呆了。過了一會,戰友們終於發現有些「蹊蹺」:這架德機既不還擊,也不逃跑,只是在機場周圍躲避攻擊,表現得十分友好。於是他們趕緊調整隊形,在確保能夠對該機實施有效控制的前提下,將這架德機迫降在機場一個安全的地方,而此時這架德機的油表指針已經歸零。

當庫茲涅佐夫高舉著雙手從座艙里出來時,地面上一枝枝瞄向他的槍一齊收了回去,繼而爆發出一陣陣的歡呼。原來這些戰友們此前已經獲知庫茲涅佐夫的飛機被擊落的消息,而萬萬沒想到,他現在竟然從這架德國飛機里走出來。聽到同伴們的歡呼,庫茲涅佐夫卻怎麼也興奮不起來。他疲憊地跌坐回座艙駕駛椅上。經歷了這次艱難的出航,他的精力和體力已經如同那架飛機的燃油一樣消耗殆盡了。

相關鏈接 飛行坦克伊爾-2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伊爾-2強擊機創下了輝煌戰績:亞歷山大·邦達里大尉駕駛伊爾-2摧毀敵軍坦克70餘輛,亞歷山大·葉菲莫夫大尉消滅敵機93架,尤蘇普·阿卡耶夫大尉擊沉德寇軍艦18艘……

華沙-波茲南戰役一開始,惡劣的天氣就打亂了第16空軍集團軍的作戰計劃。l945年1月14日,位於馬格努謝夫登陸場的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第5突擊集團軍的作戰地帶大霧瀰漫,能見度極差,對航空兵的空中支援行動十分不利。但是,第16空軍集團軍司令員一聲令下,第805強擊機團的伊爾-2強擊機群立即升空。伊萬·蘇霍魯科夫上尉發現,敵軍約20輛坦克和2個多營的步兵正準備由側翼向蘇軍發起衝擊。蘇霍魯科夫一面向軍長報告敵情,一面命令屬下的4機編隊排成環形,投入戰鬥。首次突擊,準確投彈,數輛敵坦克中彈起火,德軍陣地立即陷入一片慌亂之中。只見伊爾戰機時而用航炮射擊,時而發射火箭,時而投下數百公斤重的炸彈。在蘇軍強大的火力突擊下,法西斯德寇陣地變成一片火海。第805強擊機團的伊爾-2戰機在這次戰鬥中共實施了7次空中突擊,消滅了大量敵有生力量,摧毀其戰鬥技術裝備不計其數,有力地配合了第5突擊集團軍在登陸場地區的作戰行動。

1943年夏,戰局發生了根本性轉變。希特勒決定發動大規模夏季攻勢,奪取戰略主動權。為達到此目的,德軍統帥部調集了在蘇德戰場上作戰的「中央」集團軍群和「南方」集團軍群70%以上的坦克師,同時大量投入了「虎」式坦克。「豹」式坦克。「象」式反坦克自行火炮等新一代裝甲車輛。幾經交戰,德國人已經摸清,伊爾-2強擊機攜帶的普通殺傷炸彈只有直接命中或在目標近處爆炸才能阻止新型坦克的進攻。每架伊爾-2隻能攜帶4枚百公斤重的炸彈,根本無力對付大規模的坦克進攻。不過,這一次希特勒又錯誤地估計了形勢,無論如何他也沒有想到,早在1942年年中,列寧格勒人伊萬·拉里奧諾夫就已經為伊爾-2準備好了一種輕型聚能炸彈。多次試驗證明,這種超小型(長30厘米,重1.5公斤)新式反坦克航空炸彈對付大規模的坦克進攻效果極佳。蘇聯武器裝備人民委員鮑里斯·萬尼科夫在1943年5月15日之前已為伊爾故機準備了80萬顆聚能航空炸彈。

為達到突然襲擊的目的,最高統帥斯大林下令,在未收到特別命令之前,部隊嚴格禁止使用這種新型炸彈。庫爾斯克坦克大會戰一開始,滿載新型炸彈的伊爾-2強擊機機群(每架飛機攜帶320顆輕型炸彈)立即飛赴戰場,成千上萬顆反坦克航空炸彈一下子傾瀉到德軍裝甲部隊頭上。落到戰車上的炸彈就如粘在上邊一般,定向聚能爆炸燒穿裝甲,炸碎車身,德軍陣地立即燃起熊熊大火,新式「虎」式。「豹」式坦克全部成了廢鐵。僅庫爾斯克一戰,德軍就損失新型坦克數百輛,官兵被擊斃1萬餘人,從而使戰略主動權完全轉入蘇軍統帥部手中。伊爾-2強擊機也因此得到「飛行坦克」的美譽。

莫斯科會戰期間,德國人初嘗「飛行坦克」的厲害;德軍官兵把伊爾-2強擊機比作「黑色死亡」,同它打過交道的人無不為它的強大火力聞風喪膽。德國空軍司令戈林元帥下令不惜一切代價消滅伊爾-2;同時要求將擊落的伊爾-2飛機立即從前線送往「漢舍爾」工廠進行研究。

德國專家們經過反覆研究確認,在要害部位加裝堅固的裝甲乃是伊爾-2強擊機的突出特點。於是,德國空軍組建了一支特殊的殲擊機部隊,專門訓練飛行員與伊爾-2飛機作戰,反覆進行由上方和後方實施編隊攻擊訓練。對此,伊爾-2強擊機的總設計師伊柳申立即採取了相應的對策:為伊爾-2增設射擊員座艙,加強該機的突擊和防護能力。

德國的飛行員們感到,戰場上空的伊爾-2變得越來越難對付。為此,柏林決定也研製類似伊爾-2的飛機。1942年年底,德國成立了所謂的強擊機監督機構,專門負責研製德國的「伊爾-2」。飛機製造廠的專家們絞盡腦汁,對被擊落的伊爾一2強擊機進行了反覆研究。但是,德國式的「伊爾-2」始終未能問世。他們研製的一種代號HS-129的飛機不僅時速低,而且戰場生存能力極差。。

面對伊柳申的「飛行坦克」,戈林這位納粹德國不可一世的空軍元帥簡直有點無可奈何。最後,只好命令將FW-190型殲擊機進行改裝,充當攻擊機使用。 FW-190殲擊機原本是一種性能還不錯的飛機。但是,裝上附加裝甲的FW-190殲擊機卻重量大為增加,機動性能明顯下降,其作戰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研製過程

伊爾-2強擊機誕生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1938年年初,原蘇聯航空工業總局局長謝爾蓋·伊柳申向蘇聯政府提出建議:面對敵人現代化的縱深防禦。強大的火力和高度機動能力,蘇聯必須儘快研製新一代攻擊機。他在寫給蘇聯政府的信中指出:「目前,我國現有的各種強擊機都存在著致命弱點:所有要害部位,包括乘員艙、發動機、油料系統、潤滑系統、武器裝備系統等,都沒有可靠的防護設備,這將大大降低飛機的突擊能力和戰場生存能力。因此,急需研製一種裝甲強擊機。換句話說,就是要製造一種『飛行坦克』,把飛機所有要害部位都加上裝甲保護裝置。」伊柳申請求政府解除他航空工業總局局長的職務,讓他去領導研製新型作戰飛機。蘇聯政府滿足了他的要求。於是,伊柳辛開始了他的飛機總設計師生涯。

製造「飛行坦克」是一項十分艱苦而又複雜的任務。要把飛機各要害部位全都安上裝甲,勢必大大增加飛機本身的重量,這對設計一種集可靠防護。強大火力和良好的機動性能幹一身的新型飛機來說,是一個大的障礙。但總設計師伊柳申成功地解決了這些矛盾:他巧妙地把設計成流線形的裝甲作為飛機骨架,馬達、座艙、發動機等要害部位全都安裝于堅固可靠的裝甲機體之內。БШ-2試驗型裝甲強擊機於1939年問世。機上裝一台亞歷山大·米庫林АМ-35型水冷發動機(功率993千瓦)和ВИШ-22Т型三葉螺槳,這是一架雙座飛機。

為了增加油料儲備,軍方堅持要改成單座飛機。他們認為,裝甲本身就是良好的防禦手段,幹嘛還要一名射手呢?儘管伊柳申再三強調雙座飛機的優越性,但定貨人依然固執已見。不得已,伊爾-2強擊機只好改成單座飛機投產。1941年3月,試飛員康斯但丁·雷科夫試飛該機成功。5月18日,在沃羅涅日工廠投入批量生產,當月即出廠84架;6月份出廠轉移159架,7月份出廠310架,在工廠撤退之前總共生產了1134架。

1941年10月,德軍轟炸沃羅涅日,伊爾-2強擊機生產廠一向東部轉移。第一輛軍列抵達新廠址不到一個月,即組裝完成了第一架戰機。在偉大的衛國戰爭年代,領導「飛行坦克」生產的古比雪夫飛機製造廠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伊爾-2強擊機在蘇德戰場上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輝煌勝利。但是,前線也不時傳來令人痛心的消息:狡猾的德國鬼子已經漸漸掌握了「飛行坦克」後部防護較差的弱點,因此,常從飛機後方發起攻擊,將其擊落。

1942年2月,總設計師謝爾蓋·伊柳申被召到莫斯科,斯大林對原來決定生產單座飛機一事表示遺憾,爾後他命令說:「無論如何你要立即向前線提供雙座飛機!」

設計人員們晝夜奮戰,為改裝革座飛機絞盡了腦汁。最後決定先衝壓出射擊員座艙骨架,然後由工廠派出工作隊,將停在莫斯科近郊機場上的單座飛機進行改裝。不久,首批雙座戰機問世。1942年年中,工廠開始批量投產。此時的「飛行坦克」不僅增加了射擊員座艙,而且以АМ-38Ф型更大動力的發動機取代了原來的АМ-35型發動機,單台發動機功率由950千瓦增加到1200千瓦。此外,為了加大空中突擊能力,又以能夠摧毀敵新式坦克裝甲的37毫米航炮取代了原來的23毫米航炮。飛赴前線的雙座伊爾一2強擊機既增強了自身防護能力,又加大了動力和突擊能力,為衛國戰爭的勝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勛。

伊爾一2強擊機火力強大,防護可靠、機動性能良好,素有「二戰精英」之稱。其主要戰術技術數據如下:

裝甲厚度6-12毫米不等,動力裝置為一台功率1200千瓦的АМ-38Ф型發動機,機身長11.65米,機高2.95米,翼展14.6米,機翼面積38.8平方米,正常起飛重量6.06噸,超載起飛重量6.36噸,空機重量4.53噸,正常載彈量400公斤,超載載彈量600公斤,最大航程800公里,最大速度400公里/小時,實用升限5440米,額定乘員2人。武器裝備:機翼上裝有機槍兩挺,ШВАК航炮兩門, 12.7毫米У6旋轉式機槍一挺,炸彈400-600公斤,РС-82型火箭彈8顆或РС-132型火箭彈4顆。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7

主題

1296

帖子

273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73
沙發
定軍山321 發表於 2007-4-1 17:2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18:0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