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央媒體披露解放軍高炮艦艇二炮部隊報靶兵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05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張行行 發表於 2007-3-3 01:1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國產炮彈合一系統發射陣地
  提到靶子,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那些由一個個圓圈組成的手槍、步槍、機關槍靶子。但是,對於艦艇、高炮和戰略導彈部隊來說,它們的靶子可就沒這麼簡單了。在每個軍兵種里,都有一批人專門在和靶子打交道。千萬不要小瞧了他們的作用,因為對於全世界各國的軍隊而言,只有樹立起一批堅強有力的靶子,才能練就一支戰無不勝的部隊。
  作高炮的靶子
  丁勇華
  前不久,一場實兵實裝空地對抗演習在福建某地進行。演習中,模擬「藍軍」敵機的某型航模在南京軍區某部航模組長郭善義的遙控下,一會兒低空飛行,一會兒俯衝攻擊,一會又在空中盤旋翻滾,詭異的飛行動作,讓地面的高炮指揮員感到十分頭痛。在這支部隊,由於郭善義在扮演「藍軍」角色時狠、嚴,官兵們愛他又怕他,稱他為:狡猾的「藍軍司令」。
  16年前,郭善義從山東參軍入伍,新兵下連時,老航模組長看他勤快,學東西用心,將他挖了過來。從此,他就和航模結下了不解之緣。
  世界上第一架遙控航模飛機於1909年在美國成功試飛。此後,航模就被廣泛運用到軍事領域。由於航模的造價大大低於真正的飛機,所以航模主要充當高炮、導彈部隊訓練、打靶的目標。而操縱軍事航模的官兵就叫航模兵。
  航模兵在部隊中人員所佔比例極少,但扮演的角色卻很重要。如果說防空兵部隊是「紅軍」的話,那麼航模兵則是對手「藍軍」。因此,航模兵的訓練水平、保障能力如何,將直接影響到防空兵部隊的戰鬥力提升。
  當兵第七年,老航模組長轉業,上級讓他接替航模組長一職,這讓郭善義陡然感到了肩上的壓力。
  別小看一個架次的航模飛行,它涉及航模自動駕駛、遙控、遙測、
發動機、機體這5個專業的協同,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航模都不可能上天,有的甚至能導致航模墜毀。老航模組長在的時候,郭善義只要確保自己負責的這個專業不出問題就可以了,可當了航模組長就不一樣了,必須每個專業都要懂、都要精。
  在航模放飛過程中,一般都由航模組長、航模班長擔任航模遙控操縱手。航模遙控器比成年男人的巴掌稍大一點,有鍵盤、方向操縱桿32個,航模遙控操縱手要在瞬息萬變的空地對抗中,根據空情,及時準確給出航模正確的遙控指令,要做到這一點,航模操縱手不熟悉遙控器的按鍵、操縱桿的位置是不行的。
  為了練好這個專業,白天郭善義手裡拿著操縱盒不停地按按鍵,熟悉按鍵、操縱桿的具體位置。晚上就寢后,他就躺在床上回憶白天訓練的情況,尋找人與遙控器之間的一種默契。經過兩個多月的苦練,郭善義終於通過了考核,拿到了操縱航模飛行的資格證書。
  1998年9月,郭善義接到上級通知,參加集團軍組織的航模專業大比武,7個單位派出了精兵強將參加角逐,最後郭善義帶領的航模組拿到了定航線飛行、S型航線飛行、俯衝飛行、定點降落等7個比武項目的第一名、團體總分第一的好成績。上級在經過全面考評,認為郭善義已經具備了單放能力,能夠勝任航模組長一職,能夠完成單放任務。
  相關鏈接
  中國是人類探索飛行奧秘最早的國家,2000多年前魯班就曾用竹木模仿飛鳥飛行。但最早真正實現飛天夢的卻是西方國家。1903年12月17 日,美國萊特兄弟駕駛「飛行者1號」成功地飛行了4次,最後一次飛行59秒,距離260米,它標誌著人類飛天夢的實現。第一架遙控航模飛機於1909年在美國試飛;1917年,英國和德國也先後研製成功無人駕駛遙控飛機。
  美國早在1913年以前就建立了地方民間的航模團體,開始組織航模比賽。1936年成立了全國性的「美國航空模型學會」。全國有1000多個基層俱樂部,10萬多會員。從1923年舉辦第一屆全美比賽起,一般每年一次,很少間斷。在美國,全國航模比賽是一件大事。空軍無償提供設施,高級將領出席和主持大會,甚至總統也要親自祝賀。1985年全美第59屆航模比賽大會收到了美國總統里根的賀信,信中說:「我完全相信,參加比賽的許多年輕人,今後將會成為飛行員、航空工程師或其他專業人員中的佼佼者。他們將使美國航空科學和技術方面保持領先地位。」
  俄國於1910年1月在莫斯科舉辦了航模比賽。發起人與組織者是後來被譽為俄羅斯航空之父的儒考夫斯基。十月革命后蘇聯政府大力提倡航空模型運動,把它視為「訓練飛行員、飛機製造人員的最初環節」。到1933年全蘇聯有500萬少年參加航模活動。著名飛機設計家雅可福烈夫和蘇聯空軍英雄闊日杜布等就是從模型飛機走上航空道路的。
  德國人特別重視早期航空教育。對幼兒,他們提倡穿飛行式服裝,玩航空玩具,提倡父母抱孩子去機場看飛機,以養成對航空的興趣和敬仰的心理。少年兒童則主要進行航空模型活動。德國從小學5年級開始設置模型製作的手工課,連續進行5年。
  日本完全效仿德國的做法,收到了同樣的效果。
  國外航模運動興起初期,我國還處於半封建半殖民地地位。辛亥革命后,上海《東方雜誌》等刊物曾介紹並呼籲在國內開展航模運動。可惜這些意見沒有引起重視,錯過了早期發展的機會。
  20世紀前期,隨著第一次
世界大戰的爆發,交戰國紛紛將飛機用到了戰爭中,殘酷的戰火帶動了航空業的迅速發展。上世紀30年代初,不少有識之士再次呼籲在我國開展航空模型運動。可這些呼籲還是沒有引起當局的重視。航模運動已經落後了其他國家20多年。
  上世紀30年代後期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日軍仗著其空中優勢對我前後方軍民狂轟濫炸,造成巨大的傷亡和破壞。血的教訓,人們驚醒了!再次掀起發展民族航空事業和早期航空教育的呼聲。1941年4月成立了中國滑翔總會,總會和其他一些部門組織了一些航模宣傳、展覽和表演。1943年和1944年兩次組織渝蓉阜際航空模型比賽和一次渝蓉粵桂航模賽。1947年和1948年兩次組織全國航空模型比賽。航空模型運動才在我國有了初步的開展,產生了第一批航模愛好者,其中有些人後來為我國航空事業作出了貢獻,如著名飛機設計師顧誦芬。
  新中國成立后,黨和國家領導人朱德、劉少奇於1951年提出開展航空運動培養航空後備力量的構想,1951年成立了中央國防體育俱樂部,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航空模型運動和其他軍事技術運動。上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前期,我國航空模型運動發展迅速,其群眾活動的廣度方面達到和超過了一些發達國家的水平。「文化大革命」中斷10年之後,1975年恢復活動,成立了25個航模專業隊,技術水平迅速提高,有些項目躋身於世界先進行列。
  20世紀後半期,我國航空模型運動在普及和提高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戰略導彈也需「報靶」
  張顯秋 特約記者 王永孝
  他們不是冒險家,卻常年在冒險。
  他們不是數學家,卻終年在萬千數據中論證苦算,生怕出現絲毫的馬虎和閃失。
  他們就是我軍戰略導彈部隊的報靶兵——第二炮兵某訓練基地末區(導彈落區)測量連,承擔著第二炮兵部隊所有在役型號導彈發射的落區爆心測量任務。
  戰略導彈發射后,導彈會落到預定的區域。報靶兵就需要到預定的區域去測量爆心的各種數據,並將這些數據提供給發射導彈的部隊,作為修改發射部隊訓練方法的依據。這支常年在人跡罕至的生命禁區中穿梭遊走的「野戰軍」和「游擊隊」,至今已七闖「死亡之海」塔克拉瑪干大沙漠,九進「荒草連天、豺狼出沒」的內蒙古大草原,累計行程20多萬公里,相當於繞地球5圈之多,等於完成了9次二萬五千里長征。
  「讓導彈飛得出、打得准,是
火箭兵應盡的義務,而判定導彈是否打得准就是我們末區測量兵的職責。」副營長馬志達告訴記者,激動地講述了一段測量兵的感人故事。那是5年前的一天,正值夏日,馬志達作為測量連長,帶著8名戰士從內蒙古北部的烏拉特中旗川井鎮開拔,第一次向草原深處進發。
  「走馬穿行草海邊,荒草莽莽連入天。」沉寂的內蒙古大草原迎來了戰略導彈部隊的第一批報靶人。它並沒有展露出寬廣的胸懷,而是像個恐怖的魔鬼,在勁風中張牙舞爪,彷彿要吞噬這些追逐爆心的測量官兵。導彈落區選擇在草原深處,由於荒草連天的影響,他們走偏了方向,水盡糧絕。
  夜幕低垂,隊員你看看我,我瞧瞧你,不約而同地轉過頭來,滿臉困惑地看著馬志達。馬志達也好像從隊員的眼神中看懂了什麼。於是,他高舉右手,在半空中停駐良久,旋即用力一揮,在荒草叢中深一腳、淺一腳地奔波了一天的官兵蜂擁著衝上不遠處的高地上「安營紮寨」。那天夜裡氣溫低達-4℃,官兵們只好背靠背地躺著,軍大衣成了掩體取暖的「寶貝」。
  禍不單行。凌晨時分,一陣嚎叫聲把官兵驚醒,十來只飢餓的野狼圍聚著他們。情急之下,馬志達命令大家點燃大衣、敲響臉盆、吼起號子。對峙良久,野狼才逐漸散退。少頃,兩名新戰士無力地癱倒在地,面如煙灰、腿似顫簧。如此生活,馬志達和他的戰友們整整持續了兩天兩夜。「那時我們特喜歡白天,而夜幕稍降我們就開始提著心、吊著膽了,兼之又渴又餓,真是怕極了、餓極了。若不是宿營地來人解救,我們早就成了野狼果腹的『美味大餐』了」。如今,每每提起這段恐怖的經歷,馬志達仍然心有餘悸。
  這次落點的測定,意味著走進了一個新的開端——第二炮兵部隊從此有了自己的報靶人。
  末區測量兵常年穿荒漠、涉草海、走戈壁,威脅他們生命的,又豈止是自然環境和野獸蚊蟲。還有讓官兵說來更加后怕的事:那次到塔克拉瑪干沙漠執行任務,為更快測量爆點精度,官兵們把觀測點從距靶心5公里前移到距靶心1公里左右的位置上。正當大家機警的眼睛全神貫注地盯著前方時,一道白光從頭頂疾馳閃過,頓時前方百米開外煙塵騰起,導彈就在官兵身邊落爆。事後,大家互相「逗趣」:我們經常跟死神打交道,到「閻王殿」辦事都能走後門了。其實大家都知道,如果觀測點在稍作前移,他們就可能葬身沙海。
  「都說末區測量兵苦,還隨時面對生死,這話一點都不假。但怕苦就當不了測量兵,怕死就完不成測量任務。」馬臻誠如是說。

 遙控靶船誕生記
  李德 黃彬彬
  說起陸地打靶,可能很多人並不陌生。但在浩瀚的大洋上如何打靶,也許你就不一定了解了。最近,筆者跟隨海軍北海艦隊某驅逐艦出海訓練,實地請教了執行海上打靶訓練任務的艦艇官兵。
  熟悉海軍的讀者朋友也許會了解,海上打靶是和平時期檢驗海軍戰鬥力水平的重要方法之一,靶船是海軍不可或缺的裝備。電影《甲午風雲》中清政府檢閱北洋水師時,威遠號管帶鄧世昌指揮艦艇一舉擊中靶船,受到了李鴻章的褒獎。這裡的靶船就是個「固定靶」。海上武器射擊固定靶的歷史延續了很長一段時間。後來,也有實彈射擊由艦艇拖帶拖靶的情況。但是,這樣特別危險,彈著點稍有偏差就會危及艦艇的安全。
  而且,固定靶船的移動只能靠風向、水流等外界因素促成。而在現代海戰中,驅護艦艇編隊的機動性能高,突防能力強,導彈打擊固定靶目標可能性幾乎為零。
  隨著電子技術等高科技手段運用到軍事領域,遙控靶船也應運而生。外軍對靶船要求很高,如美軍的靶船不僅能模擬假想敵艦的機動特性和電子特性,還能釋放電子干擾源。它正好解決了困擾「海上武器射擊移動靶」的難題,推進了軍事訓練由機械化向
信息化的轉變。
  新型遙控靶船的外觀很別緻,遠看桅杆上像是掛著多個大喇叭,其實是多個巨型的角反射體。遙控靶船通過改變角反射體和反射網的大小、數量,可以模擬出各類艦艇的雷達反射面積,從而變成驅護艦艇的「替身」。數字信號像坐鎮指揮的「舵手」,遙控距離最大可達到上百海里。
  那麼,遙控靶船是如何實現遙控的?
  遙控靶船涉及了機電、無線電、計算機、自動化控制等多個專業。遙控靶船的執行機構由兩部分組成,它是通過岸基或控靶船進行無線電遙控實現的。在控靶船上的計算機上把指令由編碼裝置編碼后,信號由無線電傳輸到靶船上的單邊帶接收機,解碼器將接收到的編碼信息解調為機器可執行的指令。
  早期的遙控靶船在自動化控制方面比較簡單,它是利用繼電器裝置來實現控制的,運動起來不那麼靈活自如,其各種工作信息不能及時回傳。後來,有關部門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了改裝,加強了自動化控制方面的功能。
  不久后,該遙控靶船就參加了一場實兵對抗演練。演練正值夏季,由於船體是密閉設計的,計算機在高溫下出現死機,又不能重新啟動。該遙控靶船被迫退出了演練。
  後來,科研人員又對其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造,如安裝了死機重啟程序。而後,為了對其進行實時監控,現在的靶船上又安裝了一個全球定位儀。它通過無線電技術向控靶船傳輸回來主機是高中低轉速工作狀態,實時掌握靶船的位置、速度、航向,這樣就達到了像指揮員親自在船上一樣的效果。
  新型遙控靶船投入使用后,逼著打慣了「固定靶」的艦艇部隊不得不下大氣力來對付變得十分狡猾的對手,海上攻防演練立刻活了起來。據介紹,儘管一艘無人駕駛靶船價格昂貴,但每次海上打靶時部隊領導總是鼓勵大家,有能耐把靶船給我打沉就給你們記功!因為這個緣故,新靶船成為戰鬥艦艇部隊官兵的欲除之而後快的「眼中釘」。
  每次執行海上打靶任務時,他們先將靶船開至預定海域,把各操縱控制裝置改為自動遙控狀態后,全體人員再撤離靶船。此後,靶船的「船老大」便是一台計算機。在控靶船上,操縱人員輕點觸摸屏,靶船的位置、狀態、航向、速度等便一目了然。通過數字信號遙控靶船,時而滿舵轉向,時而進行蛇形機動。
  據了解,遙控靶船的發展方向是能夠記錄導彈的高度、航向等相關的一系列彈道數據,供指揮員分析使用。以往,記錄彈道數據以往是由直升機完成的。而由於直升機起飛、飛行受天氣的因素影響較多,很多時候不能完全保障。假如這些功能由遙控靶船來完成的話,遙控靶船的功能就強大了。

292

主題

3015

帖子

931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31
沙發
mengxxy 發表於 2007-3-3 10:3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

主題

5949

帖子

1248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留學海龜(十四級)

Rank: 4

積分
1248
3
關愛 發表於 2007-3-3 10:41 | 只看該作者
這才是英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遺老級會員

Rank: 5Rank: 5

積分
17031
4
白頭翁 發表於 2007-3-3 10:43 | 只看該作者
「都說末區測量兵苦,還隨時面對生死,這話一點都不假。但怕苦就當不了測量兵,怕死就完不成測量任務。」——向辛苦的報靶兵致敬!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12:4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