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國新富如何理財?

[複製鏈接]

784

主題

3601

帖子

1617

積分

禁止訪問

倍可親高級會員(十七級)

積分
161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wjjzhou 發表於 2007-3-16 08:1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英國《金融時報》記者喬納森•伯查爾(Jonathan Birchall)報道/金融服務業已經認識到致富於20世紀末商業與創業活動繁榮時期的新一代美國富人的重要性。

  不過,哈里森集團(Harrison Group)對美國最富有家庭中的500家進行的最新調查表明,銀行和經紀公司可能錯誤判斷了至少部分最富有客戶的需求和期望,尤其是在它們試圖確定這些富人真正希望從金錢中獲得什麼的時候。

  「其中一個人告訴我們,以前,他每次步入銀行,就有10個產品經理冒出來,開始告訴他應該購買什麼……而他自己就會談談自己的實際情況。」聯手組織此次調查的吉姆•泰勒(Jim Taylor)表示,「這是一個真正不斷成熟的過程,他們(指富人們)不得不了解所有這些銷售伎倆。」泰勒曾擔任市場調研公司揚科洛維奇(Yankelovich)的首席執行官。

  與泰勒共同組織此次調查的道格•哈里森(Doug Harrison)表示:「周圍的人都對他們的交易以及做法了如指掌。但一旦他們開始有錢,就感到了迷茫,也感到了害怕。他們告訴自己:『我習慣了賽跑,但當我到達終點線時,我該做什麼呢?』他們中大多數人都沒有意識到他們正在終點線上。」

  此次調查是由泰勒和哈里森與科爾特柯出版公司(CurtCo Publishing)旗下的《worth》雜誌聯合組織的,包括兩個小時的採訪,還有半個小時由受訪者自己填寫調查問卷。大部分調查活動是在500個受訪家庭的家中進行。這些家庭的平均凈資產高達2800萬美元。從受訪群體向外延伸,兩人估計,其調查結果反映了全美75萬戶家庭的觀點,這些家庭平均凈資產為2800萬美元,總資產則達到驚人的21萬億美元。

  哈里森稱:「我們不是僅僅詢問購物情況,我們問的是,在錢的問題上他們如何教育孩子,以及他們之間如何相處。這確實令他們意識到,金錢在他們生活中扮演了類似貼身管家的角色。」

  「在訪問中,當他們談到對自己重要的事物時,有人哭了,丈夫和妻子會說,『我不知道你是這麼想的』。」

  對於金融服務業而言,此次調查對於金融服務業與其最重要的一些客戶打交道的有效性提出了一些棘手問題。受訪對象中,富裕史不足5年的佔38%,平均資產凈值為890萬美元,其中25%來自於投資所得;富裕史超過15年的佔19%,在其平均7400萬美元的財富中,投資所得佔30%。

  然而,有27%的受訪者沒用過經紀公司的服務。而在那些使用這些服務的受訪者中,有70%的人僅僅是利用經紀公司處理交易,只有16%的受訪者利用經紀公司為自己管理投資。泰勒表示,那些使用經紀公司服務的客戶並不感到滿意。

  「他們對經紀業務的態度是,89%的人感到滿意,但只有49%的人在『非常滿意』的選擇框中打勾。在汽車業務中,如果你僅僅得到49%的非常滿意,你會氣得火冒三丈。」

  此外,僅44%的受訪者使用私人銀行、信託銀行或財富管理公司的服務,其中59%的人(佔多數但非絕大多數)表示「非常滿意」。

  泰勒和哈里森認為,(富人)在財富管理服務中的參與度明顯處於低水平,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們對這些服務缺乏了解,原因是這些富人絕大多數具有中產階級的背景。72%的受訪者表示,他們來自中產階級、中產階級底層或貧困家庭,而81%的受訪者只是在過去的14年中才突破了資產規模500萬美元的門檻。但哈里森表示,金融服務方面的數據同樣也反映出他們中很多人是自己創業的背景。

  「這些人非常自信,他們信任自己超過信任其他任何人;實際上,由於放棄太多屬於自己的權力,他們過去屢屢受害。」

  《Worth》-泰勒-哈里森的聯合調查同時也發現,有證據顯示,許多受訪者依然青睞那些在過去給他們提供財務支持的商業銀行,而不是那些知名的華爾街(投資)銀行。泰勒表示,「原因是這些銀行貸款給他們。這些銀行是在他們貧窮時所使用的銀行。這些銀行曾經傳授給他們關於錢的知識。」

  儘管理財顧問們努力遊說,但約有一半的受訪者表示,在財務方面,他們僅有一份「粗略的、未確定下來的財務計劃」。這與他們在如何將財產轉交給下一代方面存在的大量不確定性有關。

  「人們不願提及財產繼承的問題……我們注意到,人們在接受採訪時願意討論的其中一個問題是,是否需要或何時應該告訴子女(有關繼承財產的問題)。」哈里森表示。

  波士頓學院(Boston College)財富和慈善中心(Center on Wealth and Philanthropy)主任保羅•舍維什(Paul Schervish)表示,處理遺產(包括子女繼承和慈善捐款)問題是新富人群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

  「那些最善於理財的人都是依靠自己致富的。即便如此,他們也難以處理子女繼承和慈善捐款的目標問題,」他表示。「整個金融行業就是圍繞這些方面成長起來的,即幫助人們評估所謂財富的人生尺度──使他們的目標合乎自身經歷和歷史。」

  值得關注的是,29%的受訪家庭表示,他們沒有計劃告訴子女他們將繼承多少財產。根據他們估算的數據,泰勒稱,這可能代表約6萬億美元的現有資產。

  在有子女的家庭中,80%的家庭表示,他們「已經採取行動教授其子女關於財務決策方面的知識了」。儘管從摩根大通(JPMorgan)10年前推出名為「下一代(NextGen)」的子女理財課程開始,私人銀行和顧問為孩子們推出了越來越多的教育計劃,但只有39%的家庭聘用財務顧問來幫助處理這件事情。42%的家庭自己管理其子女接觸金錢的問題。

  但調查亦顯示,隨著時間的推移,富有家庭對子女和財產問題的態度越來越成熟了。「起初,他們非常擔心金錢會損害其子女的成長環境,」泰勒表示。「15年後,他們懂得,孩子們的經驗足以能夠讓他們按照這些規則來生活了。」

  泰勒和哈里森將富裕史達到或超過15年的富有家庭所持有的態度描述為「大膽的保守」,而在他們成為富人的前5年中,他們的態度為「謹慎的保守」甚至是焦慮。現在,多數家庭對其投資策略和希望留下的遺產數目頗為自信。

  「他們在保守的同時非常大膽,對他們而言,保護這份幸福的重要程度令人驚訝。在做出維持其投資組合和維持現狀的決定方面,他們表現得非常老道。他們現在正在考慮下一代的問題。」
多一絲快樂, 少一些煩惱;
不論鈔票多少, 只要開心就好;
累了就睡, 醒來就微笑;
生活是什麼滋味, 還得自己放調料;
一切隨緣, 童心到老, 快樂一生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08:2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