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冤魂冤鬼襲網路

[複製鏈接]

318

主題

325

帖子

286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8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un288 發表於 2007-3-2 20:0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冤魂冤鬼襲網路






  離開北京半月有餘,回去前聽人說起,中國網路上流行的主角,正在從2006年的惡搞文化,轉變為時下的網路恐怖小說。新新網路作者原創的《明朝那些事兒》、恐怖靈異小說《鬼吹燈》,有「校園恐怖小說第一人」美稱的廣州女大學畢業生Tina的《冤鬼路四部曲》,都藉助網路無遠弗屆的傳播力,迷倒芸芸少男少女如痴如醉。

  毫無例外,當這些鬼怪故事的點擊率達到千萬以上,在網路世界紅極一時后,下一步就是順勢完成從網路到平面、載體從虛擬世界往現實世界的過渡。如Tina的《冤鬼路》一個月的銷量就達到了4萬餘冊,還出了系列。據說在一些城市的書店裡,恐怖玄幻鬼神類的小說已經有了自己的書架。

  「傳說對於大學校園來說,早已如家常便飯,或者說,是一個約定俗成的秘密。當一代又一代的天之驕子離去,它卻生了根似的生生不息,綿延不絕。怨恨,跟愛一樣,也可以無邊無際。因此才有了傳聞中永遠無法消失的噩夢——只屬於校園的噩夢。」

  《冤鬼路》開場白就這樣為一系列校園靈異愛情故事開了頭。從2000年寫起,在未經商業經驗和廣告宣傳的情況下,一個十八九歲大學生在網路讀者的支持下對寫作深入探索。看看Tina第四部曲《冤鬼路之魂祭》,作品長逾53萬字,儼然是長篇小說的格局。

  再看看一段陰氣更盛些、以中國獨有世俗宗教行業「陰宅風水師」以及作者原創構思出的盜墓文化為內容的《墓訣》:

  「陰宅風水師一般都掌握不傳的秘術,如果只是下葬定穴,那絕對是積累陰德的事,可是一旦把此種本領用到盜墓上可就大大地損了陰德。天地萬物都是由陰陽組成。人分生死,住所即分陰陽……」

  「少女把手指伸直,墨綠色的指甲又細又長,在葉有德的手脈上劃了一下,立時割開了一個大口子,鮮紅的血馬上流了出來。那血順著葉有德的手腕一直流到棺材蓋上,居然滲了進去。」

  各類魂異迷離原創中文小說如雨後春筍般冒起,對於這個陰風盛行的現象,社會評論自是褒貶不一。

  《廣州日報》報道說,首都師範大學教授陶東風則認為,裝神弄鬼已經成為當今中國文藝界的一個怪象,不獨玄幻文學是如此。它所表徵的恰恰是本時代藝術想象力的極度貧乏和受挫。

  也有學者質疑,恐怖小說的盛行究竟是社會思潮,還是文學思潮?支撐這股流行的文化心理是什麼?和嚴肅文學、純文學日益消沉的情況參照對比,中國文學難道是進入了「裝神弄鬼」的時代?

  不過,從文化發展的角度看,所謂水至清則無魚,既然是原創的,而非是將外國的流行文化進口仿製,就有可能為一方文化注入新意。

  近年全世界都在討論中國的崛起,事實上,除了GDP崛起和外交豐收以外,中國俗文化的世界也正在展現越來越斑斕多彩的景象。前年超女紅遍神州,上了美國《時代》周刊封面,去年冒起一個「非著名相聲演員」郭德綱和網路惡搞,這些非主流文化符號的此起彼伏,甚至可以說前撲後繼地湧現,都是中國崛起的另一個側面,是中國社會思潮多元化和社會富裕的另一種寫照。

  俗文化現象,不須引導和扶持,主流力量與其試圖影響它,不如任其「自生自滅」,交由民間社會做去蕪存菁的工作。

  可以想象,上述點滴的文化符號,絕大部分最終都將消失在歷史中。但是文化本來就只能在跌跌撞撞中前進。

  有誰能斷定,在這些恐怖靈異網路小說裡面,一定不會出現一個中文世界的J.K.羅琳或《哈利波特》呢?(韓詠紅 )

176

主題

4351

帖子

1333

積分

版主

倍可親資深會員(太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333
沙發
王五 發表於 2007-3-3 08:05 | 只看該作者
鬼文化的誕生又開闢和拓寬了文化領域,為人們更好的揭露社會弊端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社會場所!
把豪氣的大刀插入胸膛是我一生的願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6 06:4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