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國資深記者透露:美國軍方正在策劃轟炸伊朗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05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張行行 發表於 2007-3-1 10:3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英、俄、中、法、德六國代表26日在英國倫敦舉行會議,尋求應對伊朗未能遵守安理會決議要求的方案。解決方法尚未出台,伊朗卻繼續發出強硬的聲音,拒絕西方「非法且不合理的核要求」,並將球拋向西方。伊朗副外長26日宣稱,「伊朗是否後退,結束核僵局,一切取決於西方」。首席核談判代表拉里賈尼表示,伊朗準備與美國談判,「但不能以停止鈾濃縮為前提」。伊朗看似佔主動,然而,外界透露的消息卻認為,美國正暗自行動,目標就是伊朗。

    「切尼主導對伊秘密行動」

      
伊朗稱其核開發不會因西方壓力而後退

就在六國會議在倫敦舉行的前一天,美國《紐約客》雜誌25日在網路版上提前發表了著名資深調查記者西摩·赫什的一篇報道,稱布希政府已秘密在參謀長聯席會議內成立了一個特別計劃小組,其目的是制定一份可行的對伊作戰計劃,只要布希一聲令下,美軍就能在24小時之內轟炸伊朗。這份被認為「可信度極高」的報道迅速被西方各大媒體引用。26日,美國官員再次將矛頭指向伊朗,稱美國和伊拉克部隊在伊拉克查獲包括精良的路邊炸彈在內的大批武器儲備,「軍方相信這批武器來自伊朗」。

    赫什援引多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高級情報人員、政府和五角大樓高官的話說,布希政府正秘密開展針對伊朗、敘利亞和黎巴嫩真主黨的軍事行動。為收集情報,美特種部隊加強了在伊朗的活動力度,並進入伊朗境內追捕當地武裝力量。這些秘密行動得到了沙烏地阿拉伯政府的支持,主要由美國副總統切尼、國家安全委員會成員阿伯拉姆斯、前美國駐伊拉克大使哈利勒扎德、沙特王子班達本等人共同策劃。為了避開美國國會的審查,秘密行動的資金由沙特方面提供,國會則被蒙在了鼓裡。不僅如此,最近幾個月來美軍還接到命令,在伊拉克逮捕並審訊了數百名伊朗人,一位高級情報官員表示,「白宮想營造一種氛圍,讓人們相信是伊朗在為伊拉克反美武裝提供武器,是伊朗在支持恐怖分子殺死美國人。」

    赫什認為,布希政府近期在中東戰略問題上的巨大轉變「把美國進一步推向了與伊朗公開對抗的邊緣」。他把布希在沙特政府幫助下,瞞著國會對伊朗採取秘密軍事行動的做法與里根執政期間轟動世界的 「伊朗門」相提並論,並披露說,前國家情報局長內格羅蓬特就是因為不願看到歷史悲劇重演才辭去了原來的職務。

  「伊朗領導人躲入地下掩體」

     這篇調查報道刊登后,立即成了美國各大電視台訪談節目的熱門話題。法新社、英國《衛報》等外國媒體也紛紛對此進行了追蹤,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甚至派人對遠在埃及的赫什進行了專訪。赫什還透露不少小細節,稱伊朗也在為防美軍的轟炸做準備:挖地洞,將領導人轉入地下掩體,「做最壞的打算」。

     五角大樓發言人惠特曼23日曾在一份正式書面聲明中表示:「美國不準備同伊朗交戰。任何提出相反觀點的報道都是完全錯誤的。」美國議員、國會軍事委員會前主席亨特似乎沒有被赫什的報道嚇倒。他26日表示,美也曾有對蘇聯的交戰計劃,甚至有確切的打擊目標,但「這並不意味著美國要打蘇聯」。

     然而,考慮到赫什是最先披露越戰期間美軍米萊村大屠殺和伊戰期間「黑獄」醜聞的普利策新聞獎獲得者,許多讀者對他的信任遠遠超過了美國政府。何況此前切尼也曾表示,「像伊朗這樣的國家如果成為有核國家,那將是巨大的錯誤。我們的談判桌上仍然擺著所有的選擇。」也就是說,美國不排除對伊朗動武的可能。

    美稱「不會開打」

     如果說《紐約客》的報道再次激起了人們對美伊開戰的恐懼,伊朗總統內賈德在同一天發表的一番言論更加深了這份憂慮。他對一群宗教領袖表示,「伊朗已達到了生產核燃料所需的技術水平,就像一列風馳電掣的火車,在通往擁核之路的單向軌道上飛駛著,既沒有足夠的空間讓它停下來,也沒有剎車和倒車擋。」

     聽到這番話后,賴斯25日不客氣地回應道:「他們的確不需要倒車擋,而是需要一個停車按鈕。然後我們才能回到談判桌上,討論接下來如何前進的問題。」不過,她同時對美國福克斯電視台的記者表示,「我們還像以前一樣敞開談判的渠道,因為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就是讓伊朗回到談判桌上。」

     美駐保加利亞大使26日否認美軍在駐保基地集結準備用於「攻擊伊朗」的B-2戰機。《紐約客》報道稱,今年1月,民主黨議員貝登直截了當地在國會向賴斯發問:政府是否計劃越過伊朗或敘利亞邊界去追捕伊朗軍事力量?賴斯回答說:「為了保護我們的軍隊,布希總統當然不會排除任何可能的選擇,不過這項計劃是為了消滅伊朗恐怖分子在伊拉克建立的網路。」這種含糊其辭的回答並沒有讓美國議員和民眾放心。參議員威頓表示,「布希常常不讓情報委員會全面了解政府的最新舉動,違背了自己應盡的法律義務。他總是一次又一次地說:『請相信我們』,可讓我相信這屆政府實在太難。」(《環球時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4 14:3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