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新一代核聚變實驗裝置通過國家驗收

[複製鏈接]

17

主題

1087

帖子

229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2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中國科學院在此間宣布,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實驗裝置——位於合肥的全超導非圓截面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1日在合肥順利通過了國家發改委組織的國家竣工驗收。

  由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和中科院副院長白春禮帶領的驗收委員會宣布:該項目全面優質地完成了工程建設任務;該裝置具有完整的自主知識產權,目前處於國際同類裝置領先水平;為中國全面參與即將建設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驗收委員會認為,這一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新一代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率先在中國成功建成,整個實驗系統運行穩定可靠,裝置主機及其重要子系統均達到或超過設計指標,國家重大科學工程項目「EAST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已經全面、優質完成。

  能源問題是關乎世界各國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問題。面對日益嚴峻的能源危機,人們將希望的目光寄托在可控熱核聚變上。控制核聚變,就是讓核聚變產生的能量得到約束,像太陽一樣溫柔平和地長期釋放——實現核聚變發電,這就是EAST的終極目標。所以它被人們稱為「人造太陽」實驗裝置。

  該項工程於1998年7月由國家計委正式立項,2000年10月正式開工建設,國家投資1.65億元,由位於合肥的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所承擔。

  該項目工程在建設過程中自主發展了65項關鍵技術和新技術,創造了多個國內乃至國際第一。等離子體所自主生產了EAST所需的總長度達35公里的大電流鎧裝電纜超導導體(CICC),這不但使得中國的CICC製造技術處在世界先進行列,產量世界第一,同時創造性發展了一整套大型超導磁體製造工藝,全面提升了中國大型超導磁體設計、製造和綜合實驗測試能力。

  EAST的成功建設也得到國際聚變研究專家的高度極高評價。《科學》、《自然》雜誌的記者曾專程來訪,並對EAST進行了長篇報道。由29位國際聚變界權威人士組成的國際顧問委員在評價意見中指出:「EAST是全世界聚變工程的非凡業績,是全世界聚變能開發的傑出成就和重要里程碑」。與國際同類實驗裝置相比,EAST是使用資金最少,建設速度最快,投入運行最早,投入運行后最快獲得首次等離子體的先進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

  EAST是世界上第一個具有非圓截面的全超導托卡馬克,也是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新一代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團隊在大型超導磁體的設計、製造、超導磁體性能測試、精密加工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獨立自主加工製造了超導托卡馬克所有核心部件和絕大多數的關鍵設備,其自主研發部分大於90%,實現了EAST裝置的安裝調試運行放電一次成功。

  專家預計,從EAST到真正的「人造太陽」,至少還要有50年甚至更長時間。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19:3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