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孩子愛上網就是「網癮」嗎

[複製鏈接]

2萬

主題

6萬

帖子

4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4236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葉可兒 發表於 2007-2-25 15:1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周末,本市中小學校學生寒假生活剛開始,就有不少家長帶著孩子往醫院跑。記者從上海市心理諮詢中心、中山醫院、同濟醫院等處了解到,期末考過後,一些孩子的「網癮」又犯了:有的12小時泡在網吧,不食三餐;有的甚至夜宿網吧,害得家長到處找。對此,家長們打的打、關的關,但似乎缺少真正解決問題的辦法。更有家長發現,孩子沉湎網路后,整個精神都頹廢了,於是擔心孩子精神出問題,趕快向心理醫生求援。

  一位家有小學三年級男孩的家長對心理醫生說:自從前年孩子迷上網路以後,已經是連著暑假、寒假兩次帶他看「心病」了。他是「網癮」嗎?我們家長該如何看待這種現象?需要做的什麼?本期周刊請心理諮詢專家談談。

  案例:父母常年奔波少年網吧為家

  他才讀初三14歲,卻已有兩年「網癮」。男孩王冪的父母常年從商奔波於外地,由爺爺奶奶照顧他和妹妹的生活。剛上初中時,王冪的學習成績在班級中還處於中等偏上,可自從迷上網路,他就常常放學后直奔網吧。由於沒有父母的管束,他的行為越來越肆無忌憚,最後常常夜宿網吧。沉溺於網路的同時,他的學習成績也一落千丈,而且與周圍同學的交流越來越少,對班主任和任課老師則是避而遠之。

  點評:問題出在家庭教育上

  ■上海市心橋教育中心心理諮詢師張華:

  在這個案例中,王冪的問題出在家庭教育上。由於缺乏父母的管束,加之祖父母年紀大,對他的管教不嚴,平時和父母交流溝通又很少,無法得到適當的關懷和引導,因此內心很容易產生孤獨感。另一方面,進入初三后,由於學業緊張,頻繁的考試,他很容易失去學習的積極性,轉向虛擬世界尋求安慰,因為在網路中他沒那麼「失敗」。

  這個案例留給所有青春期孩子父母們思考的是,一定要加強與孩子的有效溝通和交流。有效是指要把握孩子的思想狀況,注意傾聽他們的想法,給他們提供自己的建議,而不是引起他們反感的一再要求和訓誡。另外,青春期的孩子自控能力有限,因此家長對他們適當的管束仍然必不可少,尤其是在他們的時間規劃和任務執行方面。最後,家長在孩子取得成績后要多加讚揚,在他們受挫后也要及時給予鼓勵,青春期的自信多是源於他人的鼓勵和肯定。

  案例:父親暴力阻止兒子對抗成「癮」

  今年讀初一的李明在考上重點初中后,獲得了父母的獎勵———一台電腦。然而,李明對電腦的喜愛引起了父母的不安。父母看到他經常上網,害怕兒子會染上網癮。從此,父親只要一看到孩子坐在電腦前就開始緊張不安,想方設法阻止他玩電腦。由於父子意見不合,多次發生衝突。後來,父親乾脆在電腦上設置了密碼,甚至拔掉了網線。李明非常氣憤,於是省下零用錢,偷偷到外面的網吧去上網。父母找到他后,從開始一個耳光,到一頓暴打。漸漸地,李明為對抗父母,許多次故意躲在各種場所,卻對父母說在網吧上網。

  點評:盲目封殺適得其反

  ■上海知音心理諮詢中心心理諮詢師孫嘉儀:

  寒假剛至,中心接到的預約諮詢電話明顯增多,他們大多是初、高中學生的家長。特別值得關注的是,有很大一部分家長是為治療孩子的「網路成癮」而來。可是,從我接觸的幾個案例來看,卻沒有一例是真正的「網癮」。

  這個案例中李明就不是的。對他來說,開始拿到電腦是一種獎勵,網路在他青少年生活中已經不是可有可無的,而即使他喜歡上網,時間長些也並不等於成癮。父母由此採取封殺態度,效果適得其反。可見,在某些青少年網路依賴的表象下,絕大部分是家庭和社會出現了問題。家長、老師們過早地給孩子貼上「網癮」的標籤,這樣反而催生他們的逆反心理,不利於他們的成長。

  網路成癮分為五類

  根據不同的網上活動及其滿足的需要,大體可以將網路成癮分為五類:1.網路性成癮,這類網路成癮者主要活動是下載、觀看色情作品;2.網路關係成癮,這類網路成癮者主要通過網上聊天形成網友關係,並把這類關係看得比現實的親友、家庭關係更重;3.網路遊戲成癮,這類網路成癮者把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錢財花在遊戲中,並從遊戲中獲得成就感;4.信息收集成癮,這類成癮者花費大量時間在網上查找和收集信息,伴隨有強迫性衝動傾向和下降的工作效率;5.計算機成癮,此類成癮者沉迷於電腦程序性遊戲以致影響了正常的學習和工作。大部分網路成癮的青少年屬於前三類。

  青少年迷戀網路三種原因

  孩子放假在家無人看管,稍不留心,萬一陷入網路的深淵可怎麼辦呀?父母的擔憂也是可以理解的。

  先讓我們分析一下導致青少年迷戀網路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幾種情形:第一是學習成績至上的評價體系,不良的學業成績很容易受到老師的批評和父母的責備,由此產生的挫敗感,促使青少年轉而尋求各種緩解學習壓力,而網路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他們的內心需要。第二是同伴關係不良。沉重的學業壓力和家長的過分保護,使得獨生子女往往沒有時間和機會去發展同伴關係,因此他們內心的苦惱常常無人分擔。第三是現在很多孩子不是生活在單親家庭,就是父母太忙,根本沒時間和孩子相處,很少從心理上真正關心孩子,認為滿足孩子物質上的需求就是愛,殊不知,孩子會逐漸產生孤獨感,將注意力轉向虛擬世界,從中尋求成就感和歸屬感。

  沒有必要完全阻止孩子上網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家長把青少年正常的上網行為都看成是網癮。網路本身不是洪水猛獸,我們沒有必要逃避;更何況,在現代社會中,網路無處不在,逃也是無處可逃。阻止孩子上網既無必要也無可能,正確的做法是正確地引導和科學地監督。家長可與孩子約法三章,允許他上網,但必須遵守一些規定。比如,限制上網時間;未成年人若無成人陪同不得與網友見面等。家長還應經常檢查孩子上網的內容,如發現孩子上一些不健康的網站要及時溝通,進行引導。

  專家詳解「網路成癮」

  什麼是網路成癮?1994年,美國精神病醫生伊萬·戈德堡(IvanGoldber)聲稱發現了一種新的心理疾病,並將它命名為網路成癮症。

  網路成癮又稱病態網路使用,是一種衝動性地過度使用網路,並因此導致明顯的社會、心理功能損害的現象,指的是因重複對網路使用所導致的一種慢性的、周期性的、無法自拔、無力控制的著迷狀態。患者常常表現為自我封閉、情感淡漠、人際交往能力顯著下降、嚴重依賴虛擬世界、厭惡現實世界,並程度不同的存在抑鬱、強迫、偏執等不良心理狀態。真正的網癮患者是喪失學習、工作的社會功能的,他們需要長期的藥物和心理治療。

  網路成癮雖然表現為長時間的上網行為,但上網時間的長短不能作為網路成癮的一個判斷標準。有很多人長時間泡在網上是因為工作需要,如軟體工程師等,而不是由於對某種網上活動不可控制的內在衝動。而網路成癮的後果基本是消極的。
2009,我等你……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7 07:2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