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評社香港2月22日電/到今年中才結束的全國各省市自治區領導幹部換屆工作正在加緊進行,且日益顯示出其廣泛深遠的影響。香港《文匯報》援引內地政制問題專家的觀點稱,種種跡象表明,這次換屆工作將與機構改革并行,貫穿著中央一系列精簡、改革幹部制度的新舉措。有關專家估計,本次換屆可能最終導致多達10萬名以上的官員需要重新安置甚至退出官員行列,規模之大前所未見。
據統計,截至去年下半年,全國已有14個省份完成了省市縣鄉(鎮)四級黨委換屆。據悉,另外17個省份的換屆工作,將在今年上半年全部完成。這次換屆中幹部年輕化的指標之硬超過以往任何一次,中央明確要求省級黨委班子中,50歲以下的要有3名,45歲左右的要有1名。已經完成黨委換屆的省份,在領導班子配備上呈現出「4、5、6」的三級梯次格局:既有上世紀40年代出生的,也有50年代出生的,還有60年代出生的,形成老中青搭配的格局。
隨著胡春華、孫政才、周強的履新,一批上世紀60年代出生的官員,已開始進入省部級決策層。
一正兩副 已成定式
從較早換屆的遼寧到較晚換屆的江西,新一屆黨委班子「一正兩副」的模式已成定式。目前全國已換屆的省、市、縣三級黨委內部,除民族地區外,書記、副書記基本上都按照「一正兩副」的要求配備,常委人數基本控制在11至13人。據《南風窗》雜誌報導,年輕化和削減副職使得領導班子人數銳減,不久前中央組織部又專門發出通報,要求各地繼續整體推進領導班子配備改革,加強對領導班子配備改革后新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的探索。這表明,這些改革只是中央為優化地方黨委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而走出的第一步,後面還將有一系列後繼配套運作。該刊估計,這次換屆完成後,約有10多萬幹部要離開原有崗位,數量之大前所未有。
數量之大 前所未有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強調:「這不是簡單的幹部數量減少,而是要進行體制改革。」另有專家稱,中央「這次機構改革是動真格的」,幹部制度改革成為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環節,並且最有可能成為深化政治體制改革的新突破口。
消息指,在這次地方黨委換屆和十七大黨代表選舉中,有很多擴大民主和黨內民主的舉措,如對新領導班子人選進行全額定向民主推薦,對現任領導班子成員進行民主測評,適當擴大會議推薦範圍,擴大差額選舉的比例,確定代表候選人預備人選之前,要向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通報並聽取意見等,力度非常大。
地方換屆涉及十萬官員轉移 黨建專家稱有兩去處
對於預計會有大約十多萬幹部要在最近的換屆后離開原有崗位,著名黨建專家、中央黨校教授葉篤初認為,地方換屆的幹部轉移調整,是一個相當複雜的問題,涉及到編製、待遇、安置乃至培養等多項工作,相信中央將本著以人為本的精神來進行。
文匯報報導,葉篤初還認為,香港特區政府的服務品質高,行政成本低,值得內地在改革過程中借鑒。他表示,通過換屆,提高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是人員調整的方向之一,這是一項細緻的工作,不是簡單劃一地減少人數,而是要各得其所,人盡其才。
葉篤初認為,地方人員調整的方向有兩個,一是充實到下層乃至基層,另外則是充實到社會工作人員隊伍,後者正是目前建設和諧社會所急需的。 具體而言,一些省級的人員可以充實到下層乃至基層的市縣鄉(鎮)中工作,加強基層的力量。
此外,葉篤初指出,在一些地方幹部人數膨脹過快的同時,也存在缺少人才的現象,根據建設和諧社會的要求,目前缺少大量的社會工作人才進行各種社情調查、群眾心理狀況調查等工作。在換屆中被調整轉移的地方幹部可充實到這個隊伍中來。不過,他指出社會工作人才不同於公務員編製,所以說上述兩個方向的調整都涉及到補償等問題,是一項複雜的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