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專家詳解制導彈藥種類威力特點及改造方案(圖)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05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張行行 發表於 2007-2-22 02:1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炸彈表面都如樹皮般粗糙
    主持人:藍白
作客專家:雷霆 張保田
  記:加裝制導組件改為制導彈藥,被普遍認為是庫存常規彈藥的最好出路。但是,拿美國來講,其庫存常規彈藥大多仍為普通航彈、炮彈等,並未全部改為制導化,是否說明這種改裝的效費比存在問題?用遠比彈藥昂貴的制導組件去搭配彈藥,提升其效果,是否明智?
  雷霆(以下簡稱雷):是否將庫存彈藥全都改裝,這是決策問題。1991年海灣戰爭中,美國總共投了20萬顆炸彈,制導彈藥在8%左右。這8% 中,70%是制導炸彈,其它為空地導彈、反輻射導彈等。1999年科索沃戰爭中.98%為制導彈藥。這98%中,仍是70%為制導炸彈,其它為空地導彈、反輻射導彈等。美國是否把更大比例的庫存彈藥改為制導,完全看戰爭前的計劃和戰爭中的進展情況。之所以不全部改裝,原因一是制導組件的壽命一般比炸彈本身短得多,一般普通炸彈庫存壽命為20~30年甚至更長.因為它就是一殼體和裝葯.比較可靠。而制導組件是機電產品,壽命一般在10年左右。如果將全部庫存都改完,若這10年中用不完,就要將制導組件全部作廢,浪費太大。第二是制導技術更新較快,過幾年,後續彈藥會有更好的改進技術。
  比如美國一開始把常規炸彈加裝衛星制導組件改為JDAM,這是20世紀90年代末的事。到2004年左右,美國引進了歐洲的「
鑽石背」制導組件來改造常規炸彈,高空投放距離達到60.70千米,遠超過JDAM。所以庫存的改裝數量還是要看需求、經濟承受能力和技術發展情況來綜合決策。如果說一個國家庫存彈藥數量不是太大,作戰又急需,也可以一下全部改完。
  美國制導組件大批量生產以後.價格基本不超過2萬美元。像現在「寶石路」Ⅲ的激光制導組件約1.8萬美元,JDAM的衛星制導組件(含一個慣性測量裝置、GPS組件及任務計算機、電池及控制舵機等)是1-3萬美元,而其常規炸彈本身一般僅為2000美元左右。另外要注意的是,不同技術水平的國家改裝起來的成本概念是不同的。比如我們國家可能炸彈比美國便宜.但制導組件的價格要比之貴很多,原因就是基礎工業的技術水平難以研製出低成本的組件.所以改裝多少要視你的國情而定。
  上面談的是改裝本身的效費比.而軍方關注更多的是使用上的效費比。各國普通航彈的命中精度約為CEP 40~50米,這還是在中低空,由水平較高的飛行員投放的。制導航彈的命中精度隨制導體制不同而不同。衛星制導的JDAM為CEP 13米左右(即50%的概率要落在半徑13米的圈內。根據公式同時可算出99%的概率要落在半徑33米的圈內)。激光制導以前在CEP 6-7米.現在約CEP 3米左右。為摧毀一個目標,普通彈藥的投放量一般要為制導彈藥的50倍以上。制導彈藥更重要的優點是使出動飛機架次大幅減少,可降低飛機戰損率及航材油料的保障費。損失一架飛機,多少炸彈也換不回來.所以制導航彈的效費比是非常高的。現代戰爭中對設防嚴密的敵防空系統進行攻擊,機群出動一次.回來損失 30%很正常,你要出動50次,飛機的戰損就難以承受。從這可看出制導航彈的作用.美國在戰爭前都是按計劃需求將其全部配齊。
  記:一般適合航彈改裝的制導方式是什麼?
  雷:一般有光電成像(電視或紅外)、半主動激光、慣性制導、慣性衛星制導(衛星制導必須附加在慣性制導之上,否則衛星給了炸彈坐標信號,而炸彈自身卻沒有坐標系來供對照)四種。
  記:為什麼不像防空導彈那樣用半主動雷達制導?
  雷:雷達對地探測雜波太多,難以分辨目標反射信號。JDAM III準備裝合成孔徑導引頭,但它的中制導仍然是慣性衛星制導,加裝導引頭只能提高命中精度,但作用距離近,不能作為全程制導。比如說合成孔徑導引頭只提供製導組件中的控制系統視線角偏差量.具體修正偏差還是由控制系統控制舵面來進行,合成孔徑導引頭不能控制。任何制導武器都有一個穩定迴路和控制迴路,穩定迴路是控制姿態的,控制迴路是根據感測器信息制導的,普通炸彈這兩者都沒有,甚至沒有尾翼,扔下去姿態完全不受控。
  張保田(以下簡稱張):制導炸彈的穩定性是保證其正常工作的前提,但過於穩定就會降低操縱能力.所以要處理好這兩者的關係。
  記:電視制導比之激光制導誰更適合航彈改裝?如果說電視制導在天氣不良及濃霧等情況下效果很差,那麼激光制導在這些條件下同樣穿透力很差,但為什麼各國大多數制導航彈都用激光制導,只有俄羅斯KAP一1500KP、KAP一500KP等採用電視制導?
  雷:至於為什麼激光制導比電視制導在炸彈上應用廣泛,第一個原因是由作戰來的。美國在越戰中首先用的是電視制導的「白星眼」炸彈,但效果不理想,因為那時電視制導技術尚不完善。後來用激光制導炸彈效果較好,包括攻擊清化大橋行動中都體現出這點,所以美軍形成了這種先入為主的概念.認為激光制導比電視制導好。現在美空軍的炸彈改進基本不用電視制導。美海軍有GBU一15電視制導炸彈,美空軍不用,它自己搞了AGM一130空地導彈.是電視制導的,這是作戰體會和觀念不同導致的。
  第二個原因,電視制導是激光制導價格的2~3倍。半主動激光制導,彈上設備只有一個激光接收測角器和陀螺,而電視制導則要有電視攝像機、高精度穩定平台及電視跟蹤處理器等。尤其是電視跟蹤處理器比較貴,因為它需要大規模圖像處理計算。第三個原因是半主動激光比電視制導精度稍高,所以在炸彈改裝上用得廣泛。不良天氣對兩種方式確實都有影Ⅱ向,但對電視制導影響更大。因為如果天氣原因導致難以發現和鎖定目標時,將構不成電視制導發射條件,導彈禁止發射。而激光制導炸彈此時仍可以發射.只不過會因雲層、霧、水汽等吸收和折射而造成偏差量增大。電視制導也有優點.它用在炸彈和近程空地導彈上可以發射后不管.但用在中遠程導彈上還是需要通過數據鏈,由人工遙控指令制導。
  張:電視制導的炸彈一般只能在晝夜能見度不小於9千米、目標有良好對比度的情況下用。投彈時戰鬥機要順著陽光方向進入,對飛機俯衝角、速度也有要求。
常規炸彈改制導彈藥人工組裝是省不了的工作


GBU-12的中部很粗糙像是蒙了一層毯子
  記:制導航彈好像美國和歐洲習慣用庫存彈大量改裝,俄羅斯好像都是重新設計生產的,什麼原因?
  雷:俄羅斯的情況不太清楚。但俄羅斯很多老式炸彈沒有尾艙,沒有可供新尾艙與彈體連接的部位,難以安裝。另外老式炸彈製造精度低,質量、質心散布大.同軸度和對接面精度較低,難以改造成制導炸彈。
  歐洲的常規炸彈基本都是採購美國的制式系列,所以都可以改成制導炸彈。
  記:如要對庫存的彈藥都改裝,是否都要一枚一枚拿出來改?如果這樣那工作量就太大,成本也很高。
  雷:為作戰需要,工作量再大也值得,不是部隊的人干就是工廠的人干。從頭造新彈也省不了人工組裝這一步。
  記:制導航彈和近程空地導彈的效能和成本對比?一般的近程空地導彈射程也就幾十千米,而像「
鑽石背」射程已達70餘千米,制導航彈是否能取代近程空地導彈?

  雷:制導航彈結構更簡單,成本通常為近程空地導彈的1,3~1/2,有效載荷通常可達全彈重量的80%以上,毀傷威力比近程空地導彈(此指標只有30%~40%)大。近程空地導彈更適合打機動目標.如坦克裝甲車輛等,因為它帶動力,機動性好。制導航彈控制響應慢,適合打擊固定目標或低速機動目標。隨新的制導增程技術發展,制導航彈打活動目標能力在增強,射程在增加,從技術上說有取代近程空地導彈的趨勢,但能否取代還要實戰驗證。
  記:一次性空投的機載撒布器和以前的集束炸彈有何區別?似乎只是換了個名稱,此外無非就是外形一個像箱子,一個像炸彈。如英國的lP233叫機載撒布器,美國的CBU87/B叫集束炸彈,而CBU97/B改名叫感測器引爆武器,這些換名有何意義?
  雷:「撒布器」和「集束炸彈」的名稱容易引起歧義,學名還應該是「子母炸彈」。現在的子母炸彈做成方箱形(如JP233)或圓柱形(如 CBU97/B、CBU87/B).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母艙空間,放置拋撒機構和子彈藥。做成方箱形后,前面還是尖的,迎風阻力沒增加。「集束炸彈」的概念其實是
二戰時把一些小炸彈捆紮在一起(直接暴露在掛架下)而得名的,後來子母炸彈也經常被叫做了「集束炸彈」。CBU97/B的全稱仍然叫感測器引爆子母炸彈。
  記:子母炸彈在子彈藥拋撒結構設計上有時過於複雜。比如CBU97/B沒像CBU87/B那樣直接把子彈藥放入母彈艙內,當CBU97/B從飛機上拋出來時,先分裂出很多BLU一108/B子彈藥,BLU一108/B在飛行中再分裂齣子彈藥,搞這麼複雜有必要麼?
  雷:是子彈藥的特性不同決定了它們的拋撒方式。CBU87/B裝的是綜合效應(殺傷、爆破、燃燒)子彈藥,它沒有末制導.可以直接拋撒出去。CBU97/B裝的是BLU一108/B子彈藥,它帶有紅外探測器,拋撒后要探測到目標以後再發射4個射彈攻擊坦克頂部。
  記:CBU97的BLU一108/B子彈藥是用小傘減阻,而CBU87的子彈藥像是用氣囊減阻,有何區別?
  張:CBU87的子彈藥是在母彈艙旋轉時甩出來的,白色物體不是氣囊,三角形是用於保持子彈藥飛行姿態的穩定,減阻不是它的主要目的,而且這種子彈藥速度不高,沒必要減阻。它是破甲彈,彈筒長度即為炸高,落到坦克項部即引爆射流。BLU一108/B是為了探測目標,所以要用小傘減阻。
  記:機栽撒布器多為反覆使用的,這樣拋撒的子彈藥射程很近,栽機很危險,而且撒布器始終留在掛架上會加大載機阻力及反射面積,為何不搞成一次性空投的?
  雷:類似於JP233這種撒布器在子彈藥拋撒后可以帶回,也可以根據需要拋棄。沒有遇到威脅的情況下就不用拋掉,從而節約了成本。載機危險的問題確實存在,不過不是你說的掛著箱子增大反射面積和影響機動性的原因。1991年海灣戰爭時英國「狂風」戰鬥機掛載JP233攻擊
伊拉克機場時.在6天里損失了6架。因為JP233裝的是反跑道子彈藥,攻擊時需要低空通過機場上空(飛高了子彈藥撒布面太廣),所以受高炮和低空近程導彈威脅很大。
  記:美軍絕大部分制導航彈和炮彈如GBU38、39等都將加裝數據鏈,以便在飛行途中隨時攻擊時效性活動目標。這些數據鏈部件在外觀上是什麼形態?是一塊電路板還是別的什麼零部件?別的國家是否可以跨過美國的兩步發展階段,將數據鏈和制導組件統一安裝?
  雷:數據鏈設備有單向和雙向之分。一般作為一個設備組件存在.包括電源、電路板、外殼和收發天線等。全部裝在彈體尾艙內,天線一般和彈體表面共形。GPS的接收天線也是和彈體表面共形,這兩種天線一般人從外觀上看不出來。
  從技術上說,數據鏈和制導組件統一安裝是可行的。但是數據鏈設備的加裝不僅僅是彈本身的事.還涉及到載機顯控和火控系統的更改,更根本的是還涉及到全軍數據鏈的統一規劃和考慮。加裝數據鏈后對信息的實時保障和傳送要求很高,一般的國家做不到。它需要有大量;隹確的戰場信息來源,如各種偵察衛星和無人機等戰場實時監控系統。數據鏈好比一條高速公路,它本身不提供信息,只負責傳送,相當於電話線或網線,只不過是高速無線傳輸的。

制導彈藥有局限今後戰場還需要無制導彈藥


英國的JP233機載撒布器
  記:二戰時戰鬥機之間的話機通話與現在的數據鏈有什麼本質區別?
  雷:數據鏈的實質是把全軍作戰裝備緊密聯繫在一起,實現信息的集中控制和傳輸。二戰時戰鬥機之間的語音傳輸只能算一種兩點之間的信息交流。比如原來的坦克和戰鬥機之間,和艦艇之間不可能實現聯繫.現在的數據鏈就有一個統一的信息介面要求,按此要求研製的信息終端設備可實現互聯.傳送語音、指令、數據等各種數字化信息.並實現集中控制。這是網路中心戰的基礎。
  記:以前地面引導戰鬥機進行空戰也是將指令傳輸給戰鬥機,是否也算是一種數據鏈?
  雷:可算是一種專用數據鏈.就像一條等級不高的公路一樣,只能跑低層次的非標準的數據,而且只能實現它們兩者之間的聯繫。現在的數據鏈完全是體系化和標;隹化的,實現廣泛的互聯互通。
  回到剛才說的,一般國家都沒有大量的準確的信息保障能力,也沒有實現全體系的互聯互通,具體到打擊目標的實時信息,很難實現實時偵察和傳送.也就沒必要在彈上加裝數據鏈設備了。應說明的是,數據鏈對於作戰的影響是廣泛而深遠的,改裝制導彈藥僅是其應用的很小一部分。
  張:雙機作戰時,有時雙座機是掛裝數據鏈吊艙。數據鏈吊艙的作用距離可達100千米以上,遠大於激光吊艙的作用距離(一般在10千米左右).所以可在防區外遠距離攻擊,安全性好。
  記:發達國家今後生產的彈藥是否全部為制導彈藥?普通非制導彈藥是否還有必要生產?今後戰場上是否還需要大量投放無制導彈藥?
  雷:目前各國常規炸彈仍在生產。還沒一個國家從今往後只生產制導彈藥。常規彈藥在今後戰場的用處還是很多的。像打擊兵力集結地、後勤設施等面目標時,同時投放大量非制導武器,效果芝制導彈藥差別不大,甚至更好。如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美軍在空襲中仍使用大量常規炸彈。另一方面,制導炸彈也難以完全替代常規炸彈。戰場情況複雜多變,尤其是近距空中支援和召喚打擊時,航彈、
火箭、航炮依然有一定優勢,因為很多情況下來不及也得不到信息保障。像衛星制導炸彈必須獲取目標準確坐標,否則就難以使用,那麼當你得不到目標準確坐標時,攻擊難道還就不能進行了?又如電視制導炸彈,比如飛機上掛了4個,但一次進入只能控制發射一個,打擊一個目標,絕不能同時把4個都發射出去。因為目前的電視制導是靠飛行員搜索、識別和鎖定目標,電視制導只能去跟蹤目標。所以飛機若還想打這個集群目標中的其它目標,則需再次進入,再次瞄準,很多時候可能就錯過機會。而非制導武器就可抓住這些機會,進行齊射齊投。此外,在大規模戰場對抗中,地毯式轟炸的心理震撼效果比精確打擊好得多。
  記:最後談談戰鬥部的問題。我感覺現在的炸彈威力比二戰下降了。二戰紀錄片中,遭襲的無論蘇聯城市還是德國、英國城市,其建築群最後都只剩一排排的骨架或山牆。反觀1990年底以來的各次戰爭,伊拉克建築的受損程度絕無二戰嚴重(伊拉克的建築強度不可能超過二戰時的蘇聯、德國、英國建築強度,從唐山大地震中唯一未塌的是一座英國建築可見一斑)。其實美英對伊某些地區某些時段的空襲強度絕不亞於二戰,但給人感覺是一枚枚導彈和炸彈只不過給樓房穿了大洞,很難見到建築整體倒塌的場面。這是什麼原因?
  雷:這應該是錯覺。彈藥威力是在提高的。但同時隨著文明的發展.對城市的狂轟濫炸已越來越少。二戰時對城市的反覆地毯式轟炸是司空見慣的.造成建築破壞嚴重。原來的轟炸都是一兩百架遮天蔽日,如越戰中對河內也是地毯式轟炸。海灣戰爭以後的戰爭.對城市的空襲都是對重點目標的精確打擊,只是在戰場上有反覆轟炸的情況。
  目前的空襲模式,首先是中遠程精確打擊和隱身飛機突擊.摧毀和癱瘓敵方的指揮和防空系統,而後是用較廉價的制導炸彈有重點地摧毀軍事目標,再后是用制導炸彈或非制導彈藥打擊重要的能源、電力和工業目標、交通設施(如橋樑等),達到其政治目的。

圖文:美製CBU87集束炸彈剖析圖



美製CBU87集束炸彈剖析圖
  加裝制導組件改為制導彈藥,被普遍認為是庫存常規彈藥的最好出路。

圖文:未加組件的CBU87集束炸彈剖析圖



未加組件的CBU87集束炸彈剖析圖



  圖文:CBU87子彈藥白色裝置可保持飛行穩定



CBU87子彈藥尾后的白色三角形裝置主要不是為減阻,而是為了保持飛行的穩定姿態

圖文:CBU97比CBU87複雜裝很多的BLU-108B



CBU97比CBU87複雜裝很多的BLU-108B
  加裝制導組件改為制導彈藥,被普遍認為是庫存常規彈藥的最好出路。

圖文:BLU-108B展開4個子彈藥時的結構



BLU-108B展開4個子彈藥時的結構

圖文:CBU87子彈的投放較簡單可以直接撒布


CBU87子彈的投放較簡單可以直接撒布

圖文:CBU97子彈藥的投放多了一道程序


CBU97子彈藥的投放多了一道手,先分裂出很多BLU-108B,BLU-108B再分裂齣子彈藥
  加裝制導組件改為制導彈藥,被普遍認為是庫存常規彈藥的最好出路。

圖文:美製CBU97感測器引爆武器


美製CBU97感測器引爆武器
  加裝制導組件改為制導彈藥,被普遍認為是庫存常規彈藥的最好出路

[ 本帖最後由 張行行 於 2007-2-22 02:22 編輯 ]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052
沙發
 樓主| 張行行 發表於 2007-2-22 02:25 | 只看該作者

制導彈藥地照方式要比空照方式命中精度略高


WCMD風偏修正彈藥尾部控制組件
  記:航彈採用激光制導存在問題。戰鬥機的目的就是遠程前出打擊,如果再派地面先遣人員到達目標區進行照射,將很危險也不太可能,用戰鬥機照射又有被擊落的危險。以色列打巴勒斯坦時收買了不少巴奸並派了特務,讓他們將以軍空投的引導器材放置目標附近,但這種方法也不是很可靠。對此如何看?
  雷:在大規模高強度戰爭中,用戰鬥機照射(術語叫空照空投)方式較多,因為你不好派人去從地面接近目標。但在小規模特種作戰中,應用地面照射 (術語叫地照空投)方式較多。地照空投方式要比空照空投方式命中精度略高,因為地面照射在目標上的光斑較穩定,戰鬥機照射在目標上的光斑會來回晃動。
  記:一般用本機照射還是友機照射?
  雷:都有,用得多的是友機照射。因為投彈時要俯衝接近目標,要做反高炮及脫離規避導彈跟蹤動作等,兼顧照射不方便.還是任務單一好,這樣照射機可在中空盤旋,安全一些。
  張:本機照射一般只有雙座機才能完成。投彈時飛行員看不到目標,投彈后.飛機拉起並側向轉彎才看到目標.激光指示吊艙這時才開始跟蹤和照射目標。地照空投方式適合高性能單座飛機。
  記:TDAM用慣性加GPS制導的原因是什麼?美國為何對其制導彈藥有選擇地採用不同制導方式?
  雷:慣性加GPS制導的優勢是同時具有三個優點:投放高度高,全天候使用.發射后不管。別的制導方式可能具有其中某點優勢,而慣性加GPS是同時具有.而且便宜。適合大量改裝。所以是最新的一種炸彈制導體制。但缺點是命中精度低些。為什麼要對炸彈改裝不同的制導方式?因為每種制導體制都有不同的使用條件和優缺點,比如激光制導炸彈,精度高,但只能中低空投放,載機風險大.所以一般在完全奪取制空權以後使用,或者由隱身飛機投放。電視或紅外製導的炸彈可以在中高空投放,但對能見度要求高。純慣性制導的炸彈可以中高空投放,但精度更差。
  記:航彈的制導組件可能已包含了引信,所以在改裝時是否要把原有引信取下?炸藥是否也要先取出來以便改裝?
  雷:對於航彈改裝,還用原來的引信和戰鬥部。一般是用新的制導組件尾艙替換原來的尾艙,頭部再加裝導引組件。有的像衛星制導炸彈就不用加裝頭部導引組件。然後在彈的中部捆綁一些彈箍或滑翔翼,經測試后就可以使用。組裝過程都可以在部隊完成。
  記:航彈裝控制舵面時是否要在彈體表面開口?施工時鑽孔是否易引爆炸藥?彈體內有無安裝控制機構及彈翼摺疊空間?卡在彈體表面的彈箍是否結實?
  雷:彈翼和控制舵面一般都在新的尾艙內.舊的尾艙不再用.所以不存在在彈體表面開口施工的問題。電動控制機構也都在做好的尾艙內。卡箍像馬鞍一樣套在彈體上,一般是通過兩點以上的環狀固定裝置.就像幾根皮帶一樣在彈體表面走一圈.然後把介面處擰緊,彈體一般不是圓柱形的,都有弧度,所以卡住后不會前後滑動。大量試驗和實戰證明這種固定方式是可靠的。
  有的卡箍上帶有摺疊彈翼,用於增加升力,提高射程,如歐洲的「
鑽石背」制導組件。
  記:「鑽石背」用的是菱形展開彈翼,有的炸彈及導彈增程組件用的是格柵翼,它們有什麼區別?
  張:格柵翼相當於將一組並列薄板安裝在一個框架內.它能產生較大的法向力,而且馬赫數越大效果越好。菱形彈翼收縮時位於炸彈腹下,展開時可使彈翼的壓力中心位於炸彈的重心處,並在高速狀態下提供擾動阻力。這種彈翼具有較大的升阻比,提高了炸彈的射程和橫向機動能力。
  炸彈加裝這種彈翼后要經過計算分析、吹風試驗及結構強度校核,實彈飛行驗證等,等於重新設計一個飛行器。
  記:順便問一下,美國很多制導航彈表面如樹皮般粗糙,有的好像蒙了一層毯子,有什麼用?
  雷:各國對炸彈表面處理的要求都不高.有的國家的炸彈表面還有銹跡,都不影響使用。沒必要花代價做表面處理。但是空地導彈等都需要做相關處理。
  張:以前的炸彈外殼都是鑄鋼的,做噴砂或投丸等表面處理后就是這個樣子.就像59坦克炮塔表面那樣。它沒必要再做進一步處理。空地導彈則要保持飛行精度,表面光潔度必須高。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

主題

1087

帖子

229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29
3
解放台灣! 發表於 2007-2-22 03:5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07:1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