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豪華的上海藝術中心建給誰用?

[複製鏈接]

6195

主題

6540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留學海龜(十四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002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DDT001 發表於 2007-2-13 23:1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星島環球網
   據報道,投資11.4億的上海東方藝術中心由於開支巨大而讓經營者有苦難言,外觀保潔一次就得4萬餘元,而每天維護費則高達9萬元,投資過億的冰上舞台由於啟用價格昂貴,去年僅使用一次。這樣豪華高貴的藝術中心、劇院在全國各大城市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正成為一道令人尷尬而痛心的「藝術風景」。
  
    我們要問的是,這樣的藝術中心建起來之前,有沒有經過專家充分的評估或論證?像上海東方藝術中心,聘請的是法國建築設計師,法國與中國一樣是文化大國,而其藝術管理的市場化運作也有著成功的經驗與制度,可惜,我們似乎只用了它國的建築外觀的硬體設計,而沒有將其制度性的管理軟體一併引入。究其原因,我們的大劇院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法國或我們傳統文化中的劇院卻是「地上長出來的」。
  
    「天上掉下來的」劇院是預算與計劃出來的,通過行政申請與審批,一座藝術中心或劇院就會破土動工,並驕傲地作為城市新景觀而屹立起來。
  
    申請者與審批者們並不用過多考量藝術中心落成之後是否能與藝術市場接軌,是否真正會改善市民文化生活。而「地上長出來的」劇院卻不同,中共建政前的北京天橋地區七八處影劇院,就是從「地上長出來的」,它是投資者根據市民需要建成的,是當地文化生態的結果,並適應當時當地的文化生態。
  
    我們的文化國粹「京劇」的源頭,是兩百年前的徽劇徽班,也就是安徽懷寧當地草台班子,他們當年進京演出動因是給皇帝賀壽。「主題活動」完成之後,宮廷並沒有將他們養起來,而是讓他們班師回鄉。如果他們回到懷寧鄉下,也便沒有了我們今天偉大的京劇,他們留了下來,用草台班子的方式搭台唱戲。簡陋的設施,十來個人的組合,靠著自己的唱技養活了自己,通過兼學其他戲劇唱腔、技巧,在京城創造出了京劇這樣瑰麗的劇種。慢慢地,他們也就有了自己的名角,有了自己的劇團,最終有了屬於自己的「劇院」。
  
    這就是在土地上、在歲月里長成的藝術,它的生命力與社會影響力、文化價值是在成長中獲得的。現在經濟儘管發展了,懷寧縣的地方小戲班子仍然非常活躍。一輛汽車,開動時是他們的交通工具,停下來就成了他們的臨時「小舞台」。
  
    他們的劇場設在天地之間,十來個人一組,有時一曲戲里一個人要擔任幾個角色。就是這樣的戲劇班子,一年下來能為全國各地老百姓演出一百多場,最多時達兩百多場,觀眾有時一場多達數千人。
  
    鄉村有戲可演,卻無像樣的場地,城市一些劇院建得讓人看不起戲,也演不起戲。如此悖反的文化現狀不能不令人深思。我們在一些文化大項目建設上,一沒有遵照文化規律,二沒有遵從市場規律,三沒有以廣大百姓觀眾為中心,使藝術建築成為表面風景,讓納稅人痛心。
  
    我們還未進入發達國家行列,但我們的藝術中心與文化設施有些卻與發達國家相媲美。法國的各大城市中的大劇院多是在傳統劇院基礎上改建而成,無論是投資還是改建,都是在尊重傳統的基礎上,遵守藝術規則。不僅建築風格與城市傳統建築一樣和諧,藝術建築背後的演出團體、藝術教育、演出規劃都有著完整的體系,也就是說,它的劇院不是孤立的,而是文化生態中的一環。而且資金的國家補貼、社會基金資助、市場運作都嫻熟得當,藝術因此有尊嚴地生長在城市空間里。
  
    因此,要讓我們的藝術與劇院回到真實的百姓生活之中,建設好劇院背後的演出機制、市場機制和文化生態,不要讓熱愛藝術的人們須仰視還難得見其面目。
一個內心陰暗的人是容不得任何光明的,因為光明讓他們原型畢露,嘲笑正義、調侃崇高是他們的心理需要。

0

主題

1294

帖子

263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63
沙發
yzlcss0103 發表於 2007-2-14 09:16 | 只看該作者
上海人一向超前嘛!呵呵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

主題

328

帖子

70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2

積分
70
3
hyz46 發表於 2007-2-15 08:30 | 只看該作者
媽的又浪費納稅人的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
fuck.日貨 發表於 2007-2-15 08:32 | 只看該作者
這得感謝小宋,周朝最後一個王為博得美人一笑,放了烽火。為得小宋床上配得,這不,建了這麼多「藝術」場館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7 21:2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