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新疆原國民黨十萬起義將士今何在

[複製鏈接]

1072

主題

3463

帖子

1873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4

積分
187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愛華 發表於 2007-2-8 06:4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今年7月22日,是師景岳先生92歲的生日,師老是黃埔12期的高材生,起義時是上校參謀長,在半個多世紀里,他親自參與了軍墾新城石河子的規劃、設計和建設,現在擔任新疆黃埔同學會的會長。他一米八幾的個頭,身板挺直,行走自如,眼不花、耳不聾,頭腦清醒,尤其記憶好的驚人,一言一行折射出軍人的氣魄和素質。新疆黃埔軍校同學近2000人,現在僅石河子健在的還有150多人。

  1949年冬,中國人民解放軍開進新疆省府迪化(今烏魯木齊市),受到起義官兵和各族人民的熱烈歡迎。

  回首往事,師老心平如境,無怨無悔地說:「跟隨陶峙岳將軍起義,這條路走對了。我們新疆和平起義的10萬將士在中國共產黨和陶峙岳將軍的領導下,屯墾戍邊,使萬古荒漠變綠洲,在戈壁灘上建起了軍墾新城??石河子,創造出了『屯墾戍邊』史上的人間奇迹。」我青壯年得志,事業有成,晚年衣、食、住、治病無憂,生活美滿幸福。真心感謝共產黨,感謝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師老說出了10萬起義將士的心裡話。

  一、起義后,陶峙岳將軍沒有解甲歸田,依然手握兵權統領10萬大軍屯墾戍邊

  陶峙岳將軍戎馬一生,曾帶領10萬將士駐守邊疆,征戰多年。新疆和平解放前,他和好友趙錫光將軍商定:要儘力保境安民,不讓國土在自己手中受到帝國主義勢力入侵;新疆一旦和平解放,他們將把國土和新疆10萬部隊交給共產黨和解放軍,解甲歸田,告老還鄉。

  部隊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圖為上世紀五十年代軍墾戰士們住的地窩子。
 
  起義前,陶峙岳將軍是新疆警備總司令,他是一個具有「袍澤情深」講究義氣的軍人,各人事小,眾人事大。部隊起義后,他經常思考的一個問題是:那些隨自己守衛邊疆,征戰多年的部下如何安置?不能讓他們無家可歸,遊離失所呀!然而在新疆安家落戶,困難很多,談何容易,他想得最多、最好的辦法是發點錢,給點路費,把大家遣散回老家。到底如何安置自己的部下好,陶將軍還沒理出個頭緒,他的10萬將士就被整體編入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22兵團,他任22兵團司令員,他的好友趙錫光任副司令兼第9軍軍長,部隊除番號改變外,原建制和官兵沒變,排、連、營、團、師的行政長官只有晉陞沒有降職調離,部隊沒有散,只有每個連、營、團從老部隊派去指導員、教導員、團政治委員。22兵團26師近萬名官兵,從解放軍抽派去的政工人員只有300來人。部隊改編後集中學習休整了3個多月,進行訴苦教育,通過訴苦對起義將士進行人民解放軍的宗旨、紀律和為人民服務的教育,宣傳官兵平等、官兵一致,反對軍閥作風。

  部隊轉入大生產後,軍墾戰士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精神,白手起家,鑄劍為犁,用人拉犁創造了軍墾第一犁的人間奇迹。圖為軍墾戰士靠人拉犁開荒造田。

  政工幹部言傳身教,示範帶動,不打人、不罵人,說話和氣,生產吃苦在前,享受在後,晚上查夜看士兵的被子蓋好了沒有,給沒文化的士兵教識字,學文化,尊重支持行政領導,自己做出好樣子,讓起義官兵跟著學,照著干,老部隊的好作風,好傳統通過政工幹部的播撒,在起義官兵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起義部隊很快成為新型的人民解放軍。

  部隊起義后,王震將軍代表共產黨向陶峙岳將軍表示:「起義部隊過去守土有責,立了功。起義以後,可以一起和我們轉向生產,妥善安置大批退伍官兵。」

  1950年3月,22兵團的10萬將士在陶峙岳將軍的率領下踏著積雪開赴北疆的瑪納斯河流域開荒地、辦農場、建城市。同年7月陶峙岳將軍帶人到石河子看地形,選擇城建位置,組建了城建處,趙錫光副司令兼城建處處長。1951年冬,26師官兵利用冬季積雪,把6000根8米長的原木從七十到一百多里的天山用人力拉到了石河子,1952年10月,第一座行政辦公大樓在石河子落成。1950年部隊開荒造田,1951年22兵團10萬官兵的糧油供應通過開荒造田,發展生產得到了供給有餘。
 
  二、起義將士爭做學習科學技術和生產建設的模範,忘我為國精神,驚天地泣鬼神
 
  陶峙岳將軍隨22兵團來到石河子,全身心地投入了新中國新新疆的建設。1951年成立的石河子機耕實習農場,是22兵團起義後生產建設中興建的第一個機械化的農場,前身是22兵團直屬生產大隊。機車組長袁作斌原是汽車營長,副組長洪濤是司令員的隨從副官。陶司令員一向把機耕組當作機械化農場的先頭部隊,要求帶好頭,先走一步做出榜樣,為全兵團起示範作用。他對機耕戰士要求很嚴,也很愛。1951年春第一次用拖拉機播種。剛調配的24行播種機大家都不懂,眼看播種期到了,大家心裡很著急。組長袁作斌決定用新疆農民的辦法??撒播。正在工作中,陶司令員來了,問這主意是誰出的,駕駛員告訴他是袁作斌。他找到袁作斌批評一通,「你這麼做要不得,深的深,淺的淺,怎麼能保住全苗,你們是機械化條件,二牛抬扛思想;掌握的是機器,用的是農民的耕作方法。同志們,這是不相適應的,要不得喲!」1952年國家調撥大批拖拉機給各軍墾農場。為了適應機械化大生產的需求,陶司令員責成機耕農場為各生產部隊代辦拖拉機培訓班,到1953年底共培訓拖拉機手1100多名,遍布天山南北。

  宣傳隊活躍在田間地頭。

  1950年,部隊開到瑪納斯流域開荒造田,種糧食,也種棉花,1952年大面積棉花單產籽棉只有100斤左右,不到50公斤,這年冬天兵團黨委批示瑪納斯流域的棉花單產籽棉1953年要達400斤,比1952年提高三倍。石河子地處瑪納斯河流域,北緯45度,歷史上從未種過棉花,1952年冬,蘇聯植棉專家迪托夫來到石河子,經對當地氣候、水源、土壤作了調查后,很有信心地說:「如果陶司令員能按照我的要求去做,我就可以保證達到畝產400斤籽棉的產量。」陶峙岳將軍說:「要得」,陶司令員就同迪托夫簽訂了植棉協作合同。1953年初迪托夫在石河子開辦了植棉培訓班,參加培訓班的全是連長、營長、團長,陶司令員也常去聽課。這一年陶司令員嚴格按照專家要求,在栽培技術、管理措施上不走樣,司令員和迪托夫還經常深入到田間地頭,把幹部集中起來親自教他們定苗、整枝、中耕、灌水。年底,瑪納斯河流域2萬畝棉花獲得大豐收,平均每畝籽棉近400斤,其中24團的4900多畝棉花、籽棉達到畝產416斤。

  1954年,八一農場上繳愛國糧。
 
  趙錫光將軍兼石河子城建處處長,吃住都和戰士們在一起,百業待興,一切都要從頭學起,趙副司令員常為學習和工作廢寢忘食,如饑似渴地學習城市建築知識,向專家請教,向有特長的師傅學習。1951年冬他去北京開會,回來時買了很多建築方面的書,一部分給工程處幹部使用,一部分留下自學。那時石河子新城還在紙上,工作環境和生活條件都很艱苦,工作不能按部就班,不分白天晚上都要干,生活沒保障,就是饃饃加鹹菜,沒有蔬菜沒有肉。馬文達工作師解放前是從上海請來搞營房修建的,後來隨軍起義,他適應不了艱苦的環境,不安心在石河子工作。趙副司令員知道這一情況后說:「這個問題我有責任,對待馬文達工程師,我們不能象對待一般幹部、戰士那樣,對他要生活上照顧,工作上支持,政治上關心,各方面尊重。我要去向他道歉,要跟他好好談談。」
 
  匪首烏斯滿被押赴刑場。

  趙副司令員對馬文達的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和表揚,並誠懇地對他說:「馬工程師,我們非常需要你,沒有你,我們工程部隊就會變成瞎子,過去,我們對你生活上照顧不周,責任在我身上,為了工作,從這個月開始,給你一個半中灶的生活津貼費。」馬文達聽了后連忙說:「趙副司令員,我不能要,我不能要。」他知道連趙副司令這樣的將軍也和大家一樣,除了吃飯穿衣外沒有任何額外的生活補貼,一個半中灶就是當時的60元人民幣,這是多麼高的待遇啊!
 
  「馬工程師,給你額外補貼,這是革命工作的需要,是為了保護你的健康,早就應該這樣。」從此馬文達暗下決心,就是累死也不離開石河子建設工地半步。

  趙錫光副司令員根據張仲瀚政委的意見,會同技術人員一起,研究修改了石河子規劃,並堅決按照新城規劃領導城市建設。石河子新城這部傑作浸透著趙錫光副司令、張仲瀚政委、工程技術人員和廣大軍墾戰士的心血。
    
  軍墾戰士們自娛自樂。
 
  在石河子新城初創的歲月里,趙副司令員每天深夜兩點鐘之前很少休息,第二天七點多鐘就起床,一天睡眠不足5個小時,哪裡有工作,哪裡有問題他就出現在哪裡。汗水澆開鮮艷的花,1952年9月底石河子第一座四層行政辦公大樓勝利竣工,接著青年館、招待所、農八師大院、工二師大院也相繼建成,1953年兵團醫院(現今的石河子醫學院附屬醫院)又要破土地工了,這時趙副司令員的胃病已相當嚴重,陶司令員和張仲瀚政委多次勸他住院治療,他總是說:「我的病不礙事,把醫院蓋好后再住也不遲。」那時按規定,他該吃小灶,但他一心想著工作,又生活在工程處的環境中,不願意去享受小灶的待遇,胃病就越來越嚴重。1954年兵團醫院從瑪納斯搬到石河子,他才帶著微笑去蘭州治病,但已經太晚了,臨終前他沒回雲南老家而又返回到石河子,他關心新城的建設事業和同志們的工作生活,他就在石河子這塊熱土上與世長辭了,至死還守衛著這片土地。
 
  部隊在創業初期,天當被、地當床,風餐露宿,用鐵鍬、石板當炊具。圖為軍墾戰士在野外青石板上烙大餅。
  
  26師師長羅汝正是黃埔4期的,是在通電起義上簽字的將軍,在生產建設中,認真學習,共寫學習筆記30多本。許多起義將士在干中學、學中干,成為農藝師、工程師、醫學專家、教授等專家學者。許多起義將士活到老並且學到老。在建設新中國和新疆的生產建設中,從司令員到士兵都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一生、一切無私地獻給了祖國的軍墾事業,他們忘我為國的精神驚天地泣鬼神。

  三、起義將士「有了老婆安下心,有了孩子紮下根」,晚年幸福兒孫滿堂
  
  1954年按照毛澤東同志和中央軍委的命令,成立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陶峙岳將軍的22兵團集體轉為生活部隊。原22兵團的二十五師、二十六師、二十七師依次改編為農業建設第七師、八師、九師,騎兵七師改編為農業建設第10師,騎八師編為工程建築第一師,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執行「生產隊、工作隊、戰鬥隊」的歷史使命,長期紮根邊疆,世代守衛和建設邊疆。

  王震同志對軍墾事業、軍墾戰士有濃厚的特殊感情。圖為王震同志接見軍墾勞動模範和軍墾戰士。

  陶峙岳得到成立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消息后,激動地說:「太好了,太好了,真是太好了。」他舒心地出了一口氣:「10萬將士有了歸宿,要得,要得。」陶司令員又帶領他的部下,從頭越,學習新知識,建設新新疆,保衛新新疆,屯墾戍邊,開農場,建城市,把祖國邊疆建設得美麗富強。

  十萬大軍轉眼間都成了大齡青年,可各個都是光桿司令,起義將士「家」的問題成了當時最緊迫的大問題。王震將軍對這個問題認識很到位,他說:「有了老婆安下心,有了孩子紮下根。」沒有家室軍墾事業就會一代而終。他向黨中央要求組織動員內地婦女來新疆工作。1950年?1952年先後從湖南、山東、上海等地接來大批女兵和女同志。他還指示各級黨委對部隊進行普遍調查,原來在家結了婚的要動員老婆前來,還有老少寡婦、小姨子、凡是女的來者不拒,呈請上級分批接來。僅陶峙岳司令員的湖南家鄉,就有8000湘女上天山。隨後又分期分批組織戰士回原籍找對象。同時命令部隊建好宿舍,辦好託兒所,子弟學校,解決來隊家屬的居住和子女入托入學問題,到1956年103起義將士的「老婆」問題基本得到解決。

  部隊就地轉業后,隨即投入大生產運動,部隊投稿生產後,部隊的戰鬥隊、工作隊、生產隊的作用沒變,保衛邊疆、建設邊疆,圖為軍墾戰士生產戍邊兩不誤的場面。
  
  部隊起義后,起義將士和老部隊的老紅軍、老八路、解放軍一視同仁,提拔使用重在現實表現。廣大起義將士在陶峙岳將軍的帶領下鑄劍為犁。黃埔時期的慈佰興起義時擔任排長,起義后升任連長,工作有思路,領導有能力,政績很顯著,先後擔任營長、團長、農八師顧問(副職級),黃埔學生王風雲1958年開發莫索灣,他的團創造了當年開荒、當年生產、當年有利潤上交的突出成績,參加了北京的群英會。1958年-1960年三年時間部隊在莫索灣開墾荒地90萬畝,播種面積達84萬畝,植樹造林5萬畝。陶司令員視察莫索灣時興趣盎然地即興賦詩:「紅旗播遍莫索灣,大地茫茫一手翻,喚起千年沉睡夢,永葆青春在人間。」起義士兵廉殿邦學習積極,工作踏實,善於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起義后先後擔任政治指導員、營教導員、團政治委員等職,50年代後期到60年代初期,各農場的團長80%是由起義將士擔任的,北疆各師機關主要部門的正職大多都是黃埔軍校的將士擔任。原來的各團團長,大都升任到師職崗位擔任副師長。

  起義時的排級幹部,現在一律享受副團級經濟和政治待遇,50年代到60年代擔任團級幹部的領導很多享受副師級待遇,起義士兵一律按建國前參加革命的老同志對待,月工資1000多元,醫療費用報銷。起義將士的遺孀、沒有工作的從2004年7月1日起每月發生活補貼費300元。現在許多起義將士已身老邊疆,埋骨天山。用他們的青春熱血和汗水染綠了戈壁,為建美麗的軍墾新城石河子獻出了自己的一切。石河子早在2000年已被聯合國授予「人類居住環境改善良好範例城市」的光榮稱號。他們的生命之樹在綠色中不斷延伸。

  軍墾戰士創業初期,用人拉犁開荒,馬拉播種機播種。

  現在當年起義的將士個個都立戶為祖了,膝下兒孫滿堂,有了軍墾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子子孫孫繁衍不息,軍墾事業興旺發達。

  陶峙岳將軍1955年授上將軍銜,1970年離職回原籍湖南長沙,80歲耄耋之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83年當選全國政協副主席,1988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勝利功勛榮譽章,終年96歲。

  陶峙岳將軍和他的10萬將士,起義有功,建設新中國有功,維護祖國統一和保衛邊疆、建設邊疆、屯墾戌邊有功。歷史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在石河子二十二兵團的舊址上,建起的軍墾博物館里,懸掛著陶峙岳將軍的大幅照片,供人們瞻仰學習。軍墾博物館作為愛國主義和艱苦奮鬥優良傳統的教育基地。供世世代代軍墾兒女和邊疆各族人民參觀學習,陶峙岳將軍永遠活在邊疆各族人民的心中,陶峙岳將軍和10萬起義將士開創的軍墾偉業永垂不朽。

[ 本帖最後由 一個中國人 於 2007-2-12 21:07 編輯 ]
一個需要謠言作為論據的論點是沒有說服力的。 一個經常被謠言攻擊的人應該是偉人。 一個經常散布謠言的人絕對是道德低下的人。

1

主題

840

帖子

174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74
沙發
朝暉 發表於 2007-2-8 14:31 | 只看該作者
陶峙岳將軍和10萬起義將士開創的軍墾偉業永垂不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19

主題

1508

帖子

480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80
3
b00918 發表於 2007-2-8 15:16 | 只看該作者
謝謝!!!!!!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548

帖子

113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13
4
renhaiguhong 發表於 2007-2-8 20:5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8

主題

126

帖子

60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60
5
liyiazhu 發表於 2007-2-8 21:0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1515

帖子

310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10
6
純爽 發表於 2007-2-8 21:08 | 只看該作者
辛苦了!謝謝分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主題

412

帖子

97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2

積分
97
7
白山寒水 發表於 2007-2-9 12:42 | 只看該作者
致敬!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7

帖子

2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2
8
露華 發表於 2007-2-10 09:12 | 只看該作者
可敬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25

帖子

79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79
9
rui74123 發表於 2007-2-11 04:5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19

帖子

27

積分

註冊會員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1

積分
27
10
wanlx 發表於 2007-2-11 18:31 | 只看該作者
一任將軍,穩定一方,生產建設兵團在
新疆對其能穩定在祖國的大懷抱是有大貢獻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

主題

401

帖子

89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2

積分
89
11
哭兒 發表於 2007-2-14 23:40 | 只看該作者
可敬!!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14:0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