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也許性質不盡相同,但《讀賣》這個系列仍不禁令人想起1890年代美國和西班牙之間爆發的「美西戰爭」一事:當年位於美國後院的古巴力爭從西班牙手上獨立,傳媒富豪赫斯特(W. R. Hearst)旗下的《紐約日報》(New York Journal)等報章,為增銷量而繪聲繪影地大事報道戰場慘況,指責西班牙軍如何殘酷不仁。當時部份美國媒體對西班牙軍如何殘暴的渲染,令不少不明真相的美國人產生反西班牙的情緒。碰巧,一艘停泊在古巴哈瓦那的美國軍艦「緬因」號突然爆炸沉沒,不少美國官兵喪生;在沒有任何真憑實據的情況下,赫斯特旗下的報章都一口咬實是西班牙的陰謀。其後古巴局勢不斷升級,美國向西班牙發出通牒,兩國月後美西戰爭終於爆發,赫斯特果然「供應了戰爭」。因此,曾有人形容,「美西戰爭」是「史上首場由傳媒煽動的戰爭」。
但是,香港浸會大學新聞學系助理教授李月蓮指出,新聞表達的形式是不容濫用的。1938年,美國新澤西州一個電台以H.G.Wells寫於1898年的小說《The War of the Worlds》為藍本編寫了一?廣播劇,以新聞報道的形式講述火星人襲地球的故事。值得留意的是,在1小時長的廣播中,故事中的播報員曾先後三次強調「整個故事是虛構的」,但人們的恐懼令他們接受不到這個信息。據普林斯頓大學事後調查,整個國家約有170萬人相信這是真正的新聞廣播,約有120萬人嚴重恐慌,馬上逃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