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讀賣新聞》連續六天頭版登北韓核襲擊日本的虛構故事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07-2-13 17:0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
日本《讀賣新聞》上月曾連續六天在頭版刊登了一個關於北韓以核彈襲擊日本的虛構故事。一些日本和香港媒體學者都對亞洲時報在線表示,以此方式「把事實和虛構混為一體」,是「極不負責」和「危言聳聽」的行為。更有學者指出,最令人難過的是,雖然這次《讀賣》處理手法極具問題,在日本國內卻一直沒有引起任何討論,人們視之為平常。

Image1月17日《讀賣新聞》頭版,「核之威脅」位於正中央「以下為虛構故事。不過,也並非空想。」──驟眼看,這似乎是小說的開端,但事實是,這是一個新聞專題的開筆。這文章出現在日本《讀賣新聞》頭版正中央,題目是「核之威脅」,文中「虛擬」了北韓一旦成功進行高水平核試,日本安全將如何不保。

這連續六天的頭版系列,每天描寫一個虛擬北韓威脅的情景。系列從1月17日開始、除星期天外一連六日刊載,全部安排在頭版刊登。頭炮文章除了佔據頭版最中心最大的位置,更擁有伸延至第三版的超長篇幅,佔去第三版社論欄以外的所有版面。

縱觀整個系列,文中描寫的危機級級遞進,包括:北韓成功進行更高水平的核試、北韓特工炸毀日本某地供電網、北韓警告可能向敵國率先使用核武、北韓導彈發射台有異動、北韓大浦洞二型導彈越過日本上空、北韓四枚導彈同時襲向東京西部、北韓兵變奪取核武器、金正日政權瓦解引發亂局,等等。

系列中的每篇文章,都極盡現場感地仔細描寫「危機」的發展,「首相府」和「大臣們」如何緊急應變。雖然每篇都在開初寫道:「20XX年X月X日,北韓……」,但如果一位速讀的讀者略去了這句沒看,單從文章的所佔篇幅、圖片和標題的使用,都難免收到這樣的信息──這是個「真實」的危機。

日本同志社大學傳媒學教授淺野健一說:「恐怕99%的日本讀者都會被誤導,以為這是真的。整個系列都放在頭版。這種處理方法是《讀賣》首見的,也是瘋狂的、不負責任的。」

淺野批評,《讀賣》這個系列「把事實和虛構(facts and fiction)混為一體」,處理手法極為「偏鋒」。文章在開首聲明「以下為虛構故事,但也並非空想」之說法,可說自相矛盾,「虛構就是空想,怎麽能說並非空想?」

Image整個系統都圖文並茂,頭炮大題是「發現異動.連番緊張」。這個系列刻意營造逼真感,不斷述及現實中存在的基地或偵測設施、部隊編製等,但令淺野不安的是,文中也不時插入一些沒法證實的傳言。「系列有一處提到,北韓有不少特工長期潛伏日本,然後引述政府消息說,神戶大地震時,當局曾在瓦礫中找到迫擊炮等武器,相信為北韓特工所有云云。我從來沒聽過這個說法!這樣把駭人聽聞的傳言,混入鋪陳得有如事實的文章中,真的非常危險。」

淺草又道,這個系列從文章篇幅、圖片運用到標題內容,都予人十分誇張的迫在眼前感覺。即使撇除頭炮文章,系列中的每篇字數都超過1500字。雖然是虛擬情景,但都伴以資料圖片。頭炮文章所附的資料圖片,更是整個頭版的中心大相。當中暗示的「隱性」信息就是,這是十分重要的文章(即使內容是虛構的),起碼不下於同日的新聞頭條(其篇幅相對還要小)。

也有傳播原理學者指出,印刷傳媒最能吸引讀者的訊息,每每是視覺上最起眼的元素,包括主題圖標(logo)、標題、相片內容和相片說明等。這個系列以「核之威脅」作為每天主題圖標,伴以每天的大題。例如頭炮的大題是「發現異動.連番緊張」,旁邊的大相是從日本長崎眺望遠岸的朝鮮半島,相片上面卻以黑體反白字的中型題寫道:「開發搭載蘆洞導彈的彈頭」。

雖然文章上也不忘附有「第1部:20XX年北韓……」的小標題,但在眾標題中是最小的。如果不看內文,最矚目的信息很可能是虛偽情景中的「威脅性事態」,而不是有關事態「純屬假想」這個前提。這不禁教人想起,近年香港出現一些「幾可亂真」的「假新聞」廣告,報道內容是某個產品如何如何,整個版面從排版風格到標題到用相,卻與讀者平日接觸的新聞報道無異,只是在版面一角,用極細的字型大小印上「(廣告)」二字。

雖然《讀賣》已在小標題中提醒讀者,這是在「20XX年」可能發生的事。但淺野健一教授指出:「這不過是掩眼法。人們是不會理會這個提醒的。要知道,這是每天銷量達1000萬份的全國最大報章,還是放在頭版,圖文並茂。」

淺野還表示:「有一點非常重要的,就是《讀賣》這個系列從頭到尾都沒有註明誰是作者;那即是說,沒有人會為個假報道系列負責任。換了是平日的專題系列或報道,都會有作者名稱的。」

Image頭炮文章伸延至第三版,佔去社論以外整版篇幅。中文大學日本研究學系的吳偉明助理教授也認為:「《讀賣》這個系列如此明目張膽地誇張北韓威脅,實在太過分。它甚至還把文章放在社論版。無法令人接受。」他同時覺得,整個系列背後的右翼意識可謂呼之欲出。

專攻日本媒體流行文化的吳偉明指出,右翼意識近年已明顯入侵日本電影、漫畫、暢銷小說等流行文化領域,例如去年的電影《亡國之盾》就充滿了修憲擴軍的思想。一些渲染鄰國威脅(包括中國)的報道,也常見諸二線的小報式周刊。「但今次不同,今次是號稱大報的《讀賣新聞》。可以說,這是標誌主流傳媒放棄傳統操守界線的一次重大改變。」

淺野指出,《讀賣新聞》是一份支持建制和政府政策的報章。它的主席兼主筆,是保守派政論家、前首相中曾根康弘的密友渡邊_?砥A「自從渡邊入主之後,《讀賣》就由原來的相對中間路線愈走愈右(儘管目前未算最右)」。基本上,《讀賣》支持自民黨政府意欲修改和平憲法、引領國家走向「正常化」、加強自衛隊角色、強硬對待北韓的思維。

值得指出的是,這個系列出現的背景是,近年日本社會有右傾化的趨勢,並漸漸成為主導聲音。其中,主流社會普遍視北韓為國家安全最大威脅,而這亦是鷹派主張加強軍備、包括與美國合作發展導彈防衛的主要理據。去年十月北韓進行核試后,執政自民黨政調會長中川昭一和外相麻生太郎等,更提出日本必須討論是否需要發展核武。北韓威脅論在日本有相當市場,現任首相安倍幾年前就是憑著力主強硬對待北韓而嶄露頭角,最後挾人氣登上首相寶座。

近期安倍因國內政績有限和內閣醜聞頻傳而聲望大跌,面對將於七月舉行的參院選舉,他提出以修改和平憲法作為主要選舉議題,希望再次把國民的視線帶到國防和自衛隊角色方面。在此氛圍下,有關北韓威脅的討論自是派上用場。

事實上,《讀賣》在所有虛擬情景中,都不斷穿插同一個信息──要是發生這些情況,受制於現有法規,自衛隊將如何「縛手縛腳」;宣布日本「周邊有事」的限制條件很多,日本不能隨心所欲地作出應變;國家重要設施只能由警察守護,不能隨便出動自衛隊戒備;日本不是常任理事,在安理會不夠影響力;日本神盾艦的截擊導彈能力仍有限……

Image同志社大學傳媒學教授淺野健一淺野教授說:「我會形容《讀賣》的做法是lapdog journalism(哈巴狗新聞),比起yellow journalism(煽情新聞)還要不濟。日本新聞界大都受官方聲音主導,不僅不能發揮監察政府的watchdog角色,反而淪為附和政府的lapdog。」

雖然也許性質不盡相同,但《讀賣》這個系列仍不禁令人想起1890年代美國和西班牙之間爆發的「美西戰爭」一事:當年位於美國後院的古巴力爭從西班牙手上獨立,傳媒富豪赫斯特(W. R. Hearst)旗下的《紐約日報》(New York Journal)等報章,為增銷量而繪聲繪影地大事報道戰場慘況,指責西班牙軍如何殘酷不仁。當時部份美國媒體對西班牙軍如何殘暴的渲染,令不少不明真相的美國人產生反西班牙的情緒。碰巧,一艘停泊在古巴哈瓦那的美國軍艦「緬因」號突然爆炸沉沒,不少美國官兵喪生;在沒有任何真憑實據的情況下,赫斯特旗下的報章都一口咬實是西班牙的陰謀。其後古巴局勢不斷升級,美國向西班牙發出通牒,兩國月後美西戰爭終於爆發,赫斯特果然「供應了戰爭」。因此,曾有人形容,「美西戰爭」是「史上首場由傳媒煽動的戰爭」。

當然,美西戰爭是一個很極端的例子,事件中的傳媒人蓄意捏造事實,以假作真欺騙讀者;這跟《讀賣》在專題一開頭就聲明「以下為虛構故事」有所不同。

但是,香港浸會大學新聞學系助理教授李月蓮指出,新聞表達的形式是不容濫用的。1938年,美國新澤西州一個電台以H.G.Wells寫於1898年的小說《The War of the Worlds》為藍本編寫了一?廣播劇,以新聞報道的形式講述火星人襲地球的故事。值得留意的是,在1小時長的廣播中,故事中的播報員曾先後三次強調「整個故事是虛構的」,但人們的恐懼令他們接受不到這個信息。據普林斯頓大學事後調查,整個國家約有170萬人相信這是真正的新聞廣播,約有120萬人嚴重恐慌,馬上逃難。

李月蓮指出,大眾傳媒歷史中有一宗「火星人襲地球」事件,至今被奉為傳媒界的深刻教訓,這個教訓就是:把虛構的內容以新聞方式作表達,可以引起很大的後果。

淺野教授指出,「最令人難過的是,日本民眾長期受『哈巴狗新聞』洗腦,變得毫無批判能力。以這次《讀賣》系列為例,雖然其處理手法極具問題,在日本國內卻一直沒有引起任何討論,人們視之為平常。」「如果換作美國的《紐約時報》、英國的《泰晤士報》作這樣的報道,一定會引起極大爭議」。他認為:「這也反映了日本新聞水平之低。」

他也曾就這個報道致電代表日本國內北韓人的「朝鮮人總連合會」,其會長對他說,《讀賣》這個系列會令日本人更加憎恨北韓人,該會對此十分失望。但他們在日本社會中毫無地位,無力就此提出抗議。事實上,即使淺野本人撰文作出批判,根據他過往的經驗,有關文章也只會石沉大海,永遠不會得到主流傳媒採用。
  

亞洲時報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95

主題

1376

帖子

863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63
沙發
zhjtwc 發表於 2007-2-13 22:46 | 只看該作者
狼在喊「狼來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7 03:3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