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北大校長:科研不端行為的成因是基本訓練不夠

[複製鏈接]

1093

主題

4185

帖子

6753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75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goodoctor 發表於 2007-2-11 11:5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7年02月05日
來源:中國青年報  
  

資料圖片:北京大學校長許智宏。

    我們需要怎樣的學術誠信


    主持人

    本報記者 文靜

    嘉賓

    許智宏 中國科學院科學道德建設委員會主任、北京大學校長

    苗德歲 《科研道德:倡導負責行為》中文版譯者、現供職於美國堪薩斯大學

    郜元寶 《誠實做學問:從大一到教授》中文版譯者、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

    對於科學技術,現代人都持肯定態度,一件消費品一旦經過「科學檢驗」或「被科學所證實」,那麼公眾對它的信心就會大大增強。但是,公眾的支持並不是無條件的。當諸如「漢芯一號」等一些事件被披露出來后,公眾會驚訝、懷疑繼而憤怒。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大多數人說,是才智造就了偉大的科學家。他們錯了,是人格。」

    近日,出版界推出了兩本有關學術規範、科研道德方面的書。一本是由北京大學出版社推出的《科研道德:倡導負責行為》;另一本是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名為《誠實做學問:從大一到教授》的學術規範工具書。

    周光召院士在《科研道德:倡導負責行為》的序言中說,中國科學院決定將該書贈送給每一位院士,要求中國科學院院士帶頭從自身做起,潔身自好,嚴以律己,求真務實,淡泊名利,堅持發揚優秀的科學道德與學風,共同杜絕個別違法和有損道德的行為。

    這兩本來自美國的學術規範圖書,是否能成為我國科技界端正學術之風所亟須的他山之石?我們請來幾位專家共同探討這一問題。

    「他山之石」為中國學術規範提供實用範例

    記者:關於學術規範方面的圖書,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曾出版的《怎樣當一名科學家》,清華大學出版社也出版《科研倫理入門》和《科學家的不端行為:捏造、篡改、剽竊》等圖書。請苗博士介紹一下《科研道德:倡導負責行為》有哪些特點。

    苗德歲:《科研道德:倡導負責行為》是美國醫學科學院和美國科學三院(美國科學院、工程科學院和醫學科學院)國家科研委員會撰寫的一份研究報告,中國科學院受贈版權后組織了包括多位院士在內的大量人員對該書進行翻譯和審訂。美國科技界經過20多年的摸索和努力,在科研道德建設方面已初步建立了一整套教育、管理和監督的機制、體制。這本書可以說是美國科研道德建設的經驗總結,同時也有不少建設性的建議。

    如果說《怎樣當一名科學家》重在講述科研人員自身科研道德建設的話,本書則聚焦於科研環境上,並試圖界定及描述促成和鼓勵特殊人才具有良好道德行為的一些因素。本書不僅為科研人員從事研究提供了一個道德規範的參照,更為科研和教育機構在科研道德建設方面提供了一個極為實用的運作框架。

    記者:那麼,《誠實做學問:從大一到教授》又是怎樣的一本書?

    郜元寶:《誠實做學問——從大一到教授》是一本學術規範工具書。該書是美國芝加哥大學政治學系查爾斯·利普森教授的專著,2004年10月由芝加哥大學出版社出版。目前,美國芝加哥大學、加拿大蒙特利爾的麥克基爾大學以及美國和加拿大其他多所大專院校目前均已向新入學的學生推薦,列入他們的必讀書目。

    《誠實做學問》的主題很簡單,就是指導研究者,包括從大一學生到教授如何合法而有效地準備「引注」,以避免剽竊和學術欺詐,取得真正的學術成就。但實事求是地說,書中所述內容不算新,但是很多做學問的人往往缺乏其中的常識。此書恰好細緻、清晰地講述了各領域學者做學問的通用規則,是學風建設的好材料。

    科研不端行為的成因是基本訓練不夠

    記者:在當下社會,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都出現了很多科研不端行為,以中國首款自主知識產權高端晶元——「漢芯一號」為例,所謂的發明人陳進弄虛作假,將從美國進口來的晶元加上了漢芯字樣的標誌,騙取國家上億元無償撥款,再比如韓國首爾大學前教授黃禹錫在論文中造假等。出現這些問題的根源究竟在哪裡?

    許智宏:目前,科研人員在申請經費、發表論文、就業機會、崗位升遷、工資待遇、同事競爭等方面所面臨的壓力日益增大,這是導致科研不端行為和「不規矩行為」的誘因。

    而其根本原因是,許多科研人員甚至是廣泛領域內的學者,對於學術規範的基本訓練不夠。在很多情況下,並不是研究者故意觸犯學術道德或科研行為不端,而是缺乏基本訓練和常識。據了解,學術界的一些人認為,在論文中不規範的引述別人觀點或是別人的數據不成為問題。所以,我們應該一開始就要對青年人,特別是大學生進行基礎訓練,告訴他們怎樣的「引注格式」是正確的,怎樣的引述是不能做的。

    比如在自然科學領域,理科生做實驗是有嚴格記錄的,如果出現一個錯誤的實驗結果也應該記錄在案,而不是發現做出錯誤結果,就把這些記錄撕掉。這就是培養大學生基本學術規範和嚴謹科學態度的辦法。

    在社會科學領域,教會青年人如何寫論文,如何引用文獻,都亟須規範。特別是隨著網路的發展,一個作者可能引用了很多其他人的觀點和內容,但在電腦敲出的文章里,就都變成了他自己的內容。所以,做學問要有做學問的態度。比如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孟二冬,坐冷板凳十幾年才寫一本書,而我們現在的年輕人,一年炮製幾十篇文章,實際都是些垃圾內容,東拼西湊沒有什麼思想。

    郜元寶:在我國,涉及具體學者聲譽和權益的學術誠信事件大家都很關心,不時可以聽到某學者「落馬」,某教授「醜聞」。但學術誠信作為一個概念還不甚明晰,許多人把學術誠信和學術規範、學院體制、學術研究的方法論混淆起來,這樣,「引注格式」就降為君子不為的小道,它作為「學術誠信」的實質性內容無法彰顯,嚴肅的學者不會像查爾斯·利普森教授那樣願意來整理這個看似簡單實則異常重要而繁難的問題。

    此外,在我國,學術誠信目前似乎主要還是教授教員的事,無關普通學生,雖然對學生論文作弊偶爾也有處罰,但學生論文作弊和教授教員剽竊行為是否屬於有機聯繫的整體,還沒有清醒認識。

    因此,雖然有不少學者勇於「學術打假」,但有不少大學科研機關和教務領導層一再要求建立學術規範,但規範的要害,具體可遵循的方法,都不清楚。這種情況下,呼籲學術誠信只停留在泛泛的口號上,並不是和每個學者都有關係的學術道德與治學方法的統一體。

    青年人切莫「虛名終自誤」

    記者:其實,倡導學術誠信不只是在科學界,在整個社會上也大力提倡誠信做人、誠信辦事。但是,現在一些高校的大學生還是出現了很多不誠信的行為,比如論文寫作是剪刀加糨糊等。請你們對青年人講幾句關於誠信做人方面中肯的話。

    許智宏:誠信是一個人的基本素質,不管國內還是國外,一個人誠信與否對他的一生有重要影響。

    舉個例子,現在有些學生想到美國去留學,他們自己就用我國一些受到國際認可的知名教授的名字給國外的高校寫推薦信,這是一種非常惡劣的行為。現在外國很多導師已經很聰明,當他們收到推薦信以後,就會用電子郵件方式向國內的教授求證是否有這回事,如果沒有,那個學生的誠信就成了非常嚴重的問題,而且有可能成為他自己一生的污點。此外,一些學生為了出國,擅自修改成績單、申報材料弄虛作假等都是不誠信的行為,而更糟糕的是,我們很多學生並不把這當一回事。

    年輕人,要培養真正的實事求是原則,不僅要在學術上誠信,對人、對社會也要有信譽,誠信是思想境界的一個基本規則。如果沒有了誠信,思想境界也就不存在了。

    苗德歲:科學研究是求真的事業,具備高尚的道德操守應是科研人員本質的關鍵的一面,也應是其傾心竭力所試圖達到的。在科學研究成為一種職業之後,除了豐富人類知識寶庫、服務於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及和平事業外,對科研人員本身來說,也提供了職業晉陞、個人獲益和自我滿足的機會——這些只要是取之有道,則完全是合情合理的。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只有自己問心無愧,才能算是取之有道,否則,只能落得如王安石所說的:「虛名終自誤」。 (記者 文靜)
正常生活的意思, 是指除了一個人的勇氣,品格,和能力之外,不需要依靠出賣自己的人格尊嚴,來達到人生的目的,尤其是不必依靠權力。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12:3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