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兩兄弟的選擇(史正)

[複製鏈接]

21

主題

125

帖子

40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trans 發表於 2007-2-10 06:2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兩兄弟的選擇

史正


中國古書《列子》中,曾記載一位楊布和他哥哥楊朱的談話。楊布問說,有兩個人年齡像兄弟,面貌像兄弟,才幹也相似;但後來一個富貴長壽,另一個卻貧賤短命。他們的條件、背景都相同,為什麼結局卻那麼不同呢?楊朱對他弟弟的困惑無法解答,只能說:「隨所為,隨所不為,日去日來,孰能知其故?皆命也夫……"。



這段典故,令我想起1993年8月18日,美國華爾街日報曾報導一對親兄弟Alex和Glenn的真實故事。這兩位兄弟從小生長在同一個屋檐下,同樣受大學教育,年齡只差8歲。45歲的哥哥Alex二十多年來在非營利機構服務,協助體力勞動者工人改善生活和工作品質,但平均年薪不到二萬美金。而弟弟Glenn則是中型企業買賣專家,每年收入百萬美金以上,不僅名利雙收,也為總統助選。



長久以來,這兩兄弟常有矛盾。因為Alex一向對他弟弟的行業痛心疾首,認為他們不擇手段買進賣出,將周轉不靈的公司或工廠先合併再分割,造成許多工人失業,引發許多社會問題。身為社會工作者的Alex卻要替他弟弟所製造的問題收尾。Glenn則辯稱,他並非缺乏同情心,他常捐款給慈善機構,但在事業上為了提升國際競爭力,不能不「公事公辦」。他表示敬佩哥哥對理想的堅持與委身,但對兩人收入和想法的懸殊,表示遺憾。



華爾街日報這篇報導,以兩兄弟最後彼此諒解、擁抱而結束。但它讓我們看到在一個拚命「向錢看」的改革開放社會中,兩兄弟自己的「選擇」,才是導致他們步入中年後境況不同的主因。哥哥選擇了為理想而「隨所不為",弟弟選擇了為謀利而「隨所為"。他們的價值觀導至了不同的「選擇」和生活方式。然而目前兩人收入地位的不同,就必然決定他們一生的「命」嗎?二十年後,若有人再次採訪這對兄弟,究竟那一位會自認為較快樂呢?他們仍然會對自己的選擇無憾無悔嗎?而當時的社會又將如何看待這兩個兄弟的「成就」呢?這是一個耐人尋索的問題

561

主題

1萬

帖子

8420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420
沙發
同往錫安 發表於 2007-2-10 07:14 | 只看該作者
恩! 老實說我不知道他們誰會更快樂.

錢的多少與快樂的多少沒有太多關係. 大丈夫有所為, 有所不為. 最主要是有一顆清潔無愧的良心. 惟有在基督里才可以得到靈里的安息與喜樂.
To God in faith. To others in love.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paullian 發表於 2007-2-12 01:00 | 只看該作者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也。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解釋】
天下都知道美的就是美的, 就是因為有丑的了。都知道善的就是善的,就是因為有惡的了。所以,有和無互助產生,難和易互相形成,長和短互相包容,高和下互相包容,音和聲互助諧和,前和后互助跟從。因此,聖人以無為處理事務,實行無言的教導,萬物自己發生變化而不為它開頭兒。生長了萬物,而不據為己有,撫育了萬物而不自恃己能,成功了而不居功。正是因為不居功,所以功績不會失去。

我像。唯有在太上老君的道德之下,才能得到安息,喜樂。。。基督嘛。免了吧。
一天一蘋果~~~~~~~
上帝遠離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20:3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