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5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河南成吉思汗後裔達萬人 保留家譜會武功(圖)

[複製鏈接]

9777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禁止發言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積分
1200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dullbird 發表於 2007-2-6 18:1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村民向記者展示長3米、寬2.5米的巨幅家譜繪畫

為了證明這個事實,村民拿著家譜來到報社
核心提示
他們的身後,歷史拖著長長的影子,給予他們某種渴望;他們堅信,在自己體內流淌著先祖的血液,他們還帶有祖輩的習俗、思維和觀念。1月17日,內蒙古自治區民族事務委員會組織的論證會在宣布結果的一剎那,5位中原漢子竟然抱頭哭作一團,他們的萬里尋根路沒有白走,幾百年來的身世之謎終於揭開了——3位蒙古學權威專家認定:世代居住在河南省內黃縣及清豐縣的1萬多人不僅是蒙古族,而且還是成吉思汗黃金家族的直系後裔。
五姓始祖來自蒙古?
600多年來,內黃縣、清豐縣的許多人一直堅信自己的祖先來自內蒙古大草原。當地相傳,元朝末年天下大亂,為了躲避戰亂,蒙古族王爺鐵木黎領著5個兒子流落到中原,並讓他們各隨妻姓:鐵木清改名叫董清、鐵木明改名叫李明、鐵木能改名叫馬能、鐵木傑改名叫關傑、鐵木俊改名叫陳俊,並且分居5處。
可是,鐵木黎究竟是什麼人?他的故土又在哪裡?帶著這些疑問,關昌龍、關鐵鎚、李喜順、馬東堂、關憲策5人懷抱家譜、碑文等不遠千里,先後4次跑到內蒙古尋根問祖。第三次時,他們來到鄂爾多斯市,拜訪了最後一個蒙古王爺奇忠義的兒子沙若飛,通過沙若飛提供的元朝親王表,他們得知鐵木黎竟然是元世祖忽必烈的玄孫阿忒里納失里,元朝末年被賜封為河南行省豫王,謚號文貞公。
1月17日,內蒙古師範大學歷史學教授滿昌,內蒙古師範大學蒙古族哲學史教授武國驥,內蒙古科技出版社民俗學博士、研究員布林特古斯3位學者,對關昌龍他們提供的《五姓宗譜》等進行了考證,並給予了確認。
「論證會上,專家們可熱情了,武教授拉著我們的手,幾乎要熱淚盈眶。他說,在河南,我們是真正的成吉思汗皇親直系。」清豐縣韓村鄉關焦夫村的關鐵鎚激動地說,據老一輩人講,好些年前,居住在蒙古本土的成吉思汗後裔曾專門到河南尋找過他們,但因為當地的記載不清,並沒有找到五姓的真正居住地,最終無功而返。
「終於理清了!雖然家譜上都有記載,但因為一直沒有被確定,所以大夥的心裡總感覺有塊石頭懸著。」關昌龍雖已是70歲高齡,但奔走的熱情卻十分高昂,當聽證會宣布結果的時候,他額頭上爬滿的皺紋也綻放了笑容。
發黃家譜牽動皇族夢
2月2日,他們從內蒙古坐車返回老家,途經鄭州時,記者第一時間看到了他們懷揣的「寶貝」——一個包裹。正是這個包裹訴說了元帝國民族融合的過程,記載了五姓與「成吉思汗」皇族一脈相連的史料。正因為如此,5人把它看得比任何事情都要重要,走到哪裡都揣在懷裡,生怕有所閃失,無法面對託付的父老鄉親。
關昌龍把包裹小心翼翼地放在桌子上,乾瘦的手解開結頭,一層,一層,又一層,發了黃的家譜終於呈現在了大家的眼前,有《五姓宗譜》、《馬姓家譜》、《關氏家譜》、《李氏家譜》等,共七八本之多,年代都比較久遠,很多紙張都有殘缺,有乾隆十八年、乾隆三十年的,也有光緒三十年以及1969年、1985年後修的,古舊家譜後面蓋有時任縣令的大紅章印。
《五姓家譜》的首頁是元太祖成吉思汗的頭像,內容顯示了「蒙古族河南省內黃縣馬次范村一支系」,從內蒙世系一世孛兒貼赤那,到二十二世鐵木真,再到二十八世的豫王鐵木黎,順序排列清晰,一個不落。其他家譜則是接著鐵木黎往後續的,一直記到了現在。
正是這些家譜,讓關昌龍他們堅信自己就是成吉思汗後裔,是蒙古血緣皇親直系。「麟獻國吉昌,鳳鳴興家邦。清化傳繼廣,盛世慶宣揚。」打開家譜,關昌龍指著這行字說,他們根據家譜起名,無論離家多遠,只要一查家譜,就知道是不是一家,也知道誰長誰少了。
五姓墳及焦夫墓地
60歲的李喜順,是內黃縣卜城鄉馬次范村村民。他說,除了家譜證據之外,在馬次范村還有五姓墳遺址,關焦夫村也有10餘畝的焦夫墓地。
為證實起見,2月3日,記者直奔濮陽市清豐縣韓村鄉關焦夫村,村裡有村民1000多人,村子位於縣城西南方向25里。「這個方位也是有說法的。」關鐵鎚說,當年文貞公令5個兒子分居5處時,為了以後相認,他們選擇的地方都是距縣城西南方向25里。
通往村子的是一條土路,大風起時,塵土飛揚,讓人不由聯想到當時的紛亂年代。焦夫墓地就在村口,桐柏蒼翠中古墓依稀可見。2000年8月11日,墓地被濮陽市人民政府確立為濮陽市文物保護單位。墓地現存有3塊墓碑,分別是乾隆十五年、乾隆十八年立的。
「這些都是關傑的兒孫的墓碑。」65歲的關章留是村裡紅白喜事理事會會長,同時負責墓地的監管事宜。他說,關傑有5個兒子,現存的3個墓碑中,一個是他的二兒子的,一個是他的三兒子的,另一個是他的孫子的。雖然其他人的墓碑沒有保存下來,但他們的埋葬方位,關章留卻是瞭然於心:「老大在老三西南方50步,老五在老二東北方50步。」
那麼關傑和老四的墓地呢?見記者一臉的疑惑,關章留微笑著解釋說,他們一直有個傳統,就是老四守主(死後葬在老家),因為當年鐵木黎居住在馬次范村,而關傑又是排行老四,因此關傑和他的四兒子均葬在了馬次范村。據他介紹,「文化大革命」的時候,為防止墓碑遭破壞,村民曾經將它們都深埋在了地里,後來又重新挖起建立。
「原來一直有個傳統,只要是來墓地的,都是『文官下轎,武官下馬』。」關章留說,他記事那會兒,墓地比現在「氣派」很多,當時墓地比村子其他的地方要高出1米多,清一色的大柏樹。「有幾個柏樹,三四個人都抱不過來,足足有15米來高,在清豐縣城都可以看得到。」關章留說,1978年的時候興起了「拉土填坑建房」風,墓地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柏樹也被砍伐一空。不過後來村民反省了自己的「錯誤」,重新將墓地圈起來,又自覺地捐錢、捐物,購買了很多桐樹、楊樹栽種。
五姓墳位於內黃縣西南25里的馬次范村正北方向,於乾隆十八年三月立,墳前有一塊墓碑,碑文大字為「元御史中丞河南右丞謚文貞公墓」。墓誌上顯示:按,始祖元御史中丞,河南行省右丞謚文貞公鐵木黎,有子五人,分為五姓,曰董、李、馬、關、陳。迄今族姓發蕃衍,科第蟬聯,為黃池巨族。關姓徙至清豐縣焦夫村,陳姓徙至鄢陵縣,餘三姓俱住馬次范村。
五姓老墳墓碑右前側有「姓氏初更關姓始祖諱傑之墓」碑:「關傑,文貞公之四子也,董、李、馬三姓各遷新墳,陳姓徙居鄢陵陳化店,惟公獨歸斯墳,公有五子,長次三五俱葬清邑焦夫村,四子躬列邑庠,葬此墓前,謹志。」這也正好印證了關章留的解釋。
另外,記者查閱了一些新舊《清豐縣誌》、《史志資料選編》(內黃)、《內黃縣文物志》等,對五姓的來源均有簡明記載。據載,現在,董、李、馬三姓已傳26世,共有人口5000餘。大故縣、岳次范、太平、大流、馬庄等十幾個村的董、李、馬姓均源於馬次范村。
民俗證據與藏物
在關焦夫村,關章留將記者領到了一個老屋裡,說要讓記者再看一件「寶貝」。此時,聞訊而來的村民已經聚集了很多,3個村民從老屋的木樑上取下來一個4米多長的塑料管,搬出屋之後,他們又從裡面抽出來一個卷好的「布條」,隨著「布條」的展開,記者終於看到,那是一幅長3米、寬2.5米,在土布上繪製的巨幅家譜畫,畫的最源頭正是「一
代天驕」成吉思汗的牌位。「這個有20多年歷史了,原來還有一個更老的,因為年代太久,都已經腐爛了,用手摸著都會掉塊。」村裡的老人無不因此自豪,每年臘月二十到正月底,他們都會把畫掛在村裡,以供村民祭拜。
五姓被內蒙古有關專家確認為成吉思汗後裔的消息傳回老家,村裡「炸」開了鍋,大家紛紛奔走相告。為了證明五姓是蒙古人,關焦夫村70多歲的關進儒老人又講了幾個有關的故事。
一個是五姓人不看《元王失江山》的戲,因為該戲講的是蒙古人失去大好江山的事,他們覺得是個恥辱,不讓後代看;另一個是五姓人不殺「韃子」,民間流行「八月十五殺韃子」的遊戲,他們從來不玩,八月十五那天,他們要吃肉夾饃,但不吃月餅。
「其他村子都是正月初三上墳祭祖,而我們卻是正月初一凌晨上墳。」談到原因時,關進儒說,當時戰亂頻繁,蒙古人為了逃避明王朝的追殺,隱姓埋名四處逃難,「就連上墳也得趁著別人歡慶團圓不注意的時候,偷偷地跑出來」。
「一直以來,我們五姓都沿襲著這個傳統。」關進儒說,但是後來就不再是偷偷摸摸了,在他記憶里,每年到了祭祖時,村裡都是鞭炮轟鳴,鑼鼓喧天,相當壯觀,全村人都自發地趕到村口祭祀燒香。
村裡很多人會祖傳武功
對關焦夫村村民的印象是,淳樸、好客、爽朗,而其最大的特點是,很多家庭都有祖傳武功。「沒有進過任何武術學校,都是父輩傳下來的。」40多歲的關鐵鎚說話響亮,手掌寬大有力。提起年輕時,他一下子就渾身來勁,他說,原來自己頭上放七八塊磚頭,鎚子狠狠砸下去,磚碎了,頭一點事也沒有。「我練了近20年了。」
「村裡一直都有尚武的傳統,原來縣城每年都要舉行武術比賽,村裡至少有20多人參加。」53歲的關現波推測說,「這可能是當年為了避免殺戮而沿襲下來的。」
為了證明這個事實,村民拿著家譜來到報社
我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我可以增加它的深度,我不能左右天氣,但我可以掌握心情;

我不能改變容顏,但我可以展露笑容,我不能控制別人,但我可以主宰自己;

我不能預知明天,但我可以把握今天,我不能樣樣第一,但我可以事事儘力。

233

主題

510

帖子

314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新新移民(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14
沙發
antindonesia 發表於 2007-2-7 02:10 | 只看該作者
騙子的炒作而已。「鐵木」是姓氏嗎?

一個是五姓人不看《元王失江山》的戲,因為該戲講的是蒙古人失去大好江山的事,他們覺得是個恥辱,不讓後代看;-------------------------你以為像鴕鳥一樣把自己愚蠢的腦袋埋進沙子里就能視恥辱而不見了?!?!!!

另一個是五姓人不殺「韃子」,民間流行「八月十五殺韃子」的遊戲,他們從來不玩,;-------------------------你也有腦袋,也不想想善良的百姓為什麼要「八月十五殺韃子」,那是因為你無惡不作欠下的血債大多了.

「就連上墳也得趁著別人歡慶團圓不注意的時候,偷偷地跑出來」。
-------------------------同理,作惡多端+++++做賊心虛
人不能無恥到把屠殺自己父兄子女,姦淫母親妻女的野蠻人當成英明神武的先人崇拜.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3

主題

510

帖子

314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新新移民(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14
3
antindonesia 發表於 2007-2-7 10:34 | 只看該作者
從前,岳飛說................



從前,岳飛說「還我河山!」

現在,岳飛說「還我名譽!」

以後,我們說「誰是岳飛?」

--------------------------------------------------------------------------------
從前,國人說:「漢 奸可恥」

現在,國人說:「漢 奸可贊」

以後,國人說:「我是漢 奸」
人不能無恥到把屠殺自己父兄子女,姦淫母親妻女的野蠻人當成英明神武的先人崇拜.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
fuck.日貨 發表於 2007-2-7 11:13 | 只看該作者
太假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19

帖子

27

積分

註冊會員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1

積分
27
5
wanlx 發表於 2007-2-7 12:38 | 只看該作者
雜種吧,
真是愚昧.
成吉思汗從土裡爬出來,中國還能回到元代嗎?況且還是zz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36

帖子

12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2
6
lzhomepage 發表於 2007-2-8 06:14 | 只看該作者
河南的事不能信。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4 01:3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