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解放軍奉行"反區域控制"戰略,戰力暴增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05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張行行 發表於 2007-2-6 23:3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據中國台灣地區《東森新聞報》1月25日報道,台灣地區軍事專家、淡江大學國際與戰略研究所教授林中斌宣稱,台軍當局目前首要考慮的是如何解決兩岸軍力失衡的問題。
  曾經在美國駐台辦事處任職的美國傳統基金研究會亞洲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約翰·譚慎格近日也頻頻向美國媒體強調,「根據目前解放軍發展態勢,如果美國不想對台灣這顆重要戰略棋子失去控制的話,那麼就有必要向台灣方面出售更先進的攻擊性武器」。
  此外,已經有媒體透露,美國在裝備雷達、導彈關鍵技術和太空軍事信息上,開始逐漸對台解禁。
  台灣地區淡江大學「國際與戰略研究所」的林中斌教授聲稱,從2005年開始,台海兩岸軍力已經開始失衡,向大陸方面傾斜。林中斌認為,「解放軍已經在海軍方面牢牢控制主動權,而解放軍目前在配備殲—10、蘇—27、蘇—30等先進的第三代戰機后,如果台空軍還不努力——比如引進F—16C/D與其相關配套措施,以及提升指管通情監偵(C4ISR)能力,那麼空軍方面也將很快被大陸空軍超過」。
  林中斌還指出,美方在2005年公布的中國軍力年度報告書即曾提到,美方海軍情報人員對於解放軍的發展速度感到驚訝,這其實就反映出美方原本就低估了解放軍的能力。
  可以看得出,台軍方面目前也很清楚,空軍已經成為他們唯一可以與解放軍進行抗衡的武裝力量。但自從今年年初,大陸方面公開殲—10戰鬥機生產和部署情況后,台灣地區軍方和一些海外軍事評論專家就意識到,台空軍在某些方面的現存優勢正在受到挑戰。
  美國國際戰略評估中心副主任理查德·費舍爾認為,對於解放軍殲—10戰鬥機的公開,可以讓外界清楚地了解到以下四個方面的重要性:第一,殲—10戰鬥機目前已經進入生產階段,並正在投入到解放軍空軍進行部署;第二,中國目前已經擁有第三代多用途戰鬥機,其性能很快將接近洛克西德·馬丁公司生產的F— 16 Block 40型戰鬥機;第三,殲—10戰鬥機配備了現代化的武器系統,並且能夠實施空中加油;第四,中國正在熟悉掌握先進的大功率推進技術,並正在生產WS—10A型「太行」渦輪風扇發動機。很快,殲—10戰鬥機作為一種完全自主生產的中國第三代戰鬥機進入國際市場。
  而且,理查德·費舍爾還提到,殲—10戰鬥機公開的背後還潛藏著幾個未知的且影響更加巨大的發展方向:首先,殲—10戰鬥機升級為殲—10A型雙座對地攻擊性戰鬥機的進程尚未公開,該機型的戰鬥力將更加強大;其次,殲—10戰鬥機還將升級為殲—10B型艦載戰鬥機,該機型則有可能成為解放軍航空母艦上的主力艦載戰鬥機;最後,殲—10戰鬥機的研製和生產過程已經為解放軍的下一代戰機積累了大量的實踐經驗,在殲—10戰鬥機的基礎上,解放軍的下一代戰機的性能可能會更加接近歐美同級別戰機的水平。
  美國國會下屬的「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發布的年度報告也聲稱,如果解放軍在2010年到2020年期間還能夠持續目前的軍事現代化步伐,那麼解放軍就有可能擁有更大數量的、噪音更小的、更致命的核潛艇和常規潛艇;解放軍還將擁有更先進的戰鬥機、對地攻擊戰鬥機、空中預警機、空中加油機以及重型運輸機;此外,還會擁有末端制導的彈道導彈,以及1到2艘航空母艦或攜帶艦載機的大型戰艦。最值得注意的是,解放軍也有可能發展一整套綜合的C4ISR體系結構,並擁有執行「聯合瞄準」(多兵種同時打擊同一個目標)的能力。
  「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報告的結論是:許多解放軍的現代化項目都集中在解決台灣問題上,例如潛艇、驅逐艦、巡航導彈和機動性彈道導彈,都將在 2008年左右部署。而針對中國的「反區域控制」戰略,美軍的一些必要作戰能力,例如彈道導彈防禦、瀕海作戰武器、一體化的反潛戰網路,可能要到2015 年左右才能部署完成。
  針對這種狀況,「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建議,美國國會應該催促美國政府鼓動台灣地區「立法院」,儘快通過2001年4月美國政府核准的美台軍售交易剩餘部分內容(包括常規動力潛艇、愛國者導彈等),或者選擇購買一些其他武器系統以加強台灣地區的防禦能力。
  由此不難看出,美台近階段渲染「兩岸軍力對比失衡」的主要目的還是軍購問題。
  其實,恢復美台軍購也只是一個台灣地區方面的第一階段目標,其更深層次的目標是從美方那裡採購攻擊性武器。
  美國傳統基金研究會亞洲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約翰·譚慎格曾經擔任過美國駐台辦事處的官員,譚慎格一直與台灣地區當局高層關係密切,是「加大美台軍售」論調的鼓吹者。
  近日,譚慎格就發表文章稱,美國應該重新考慮台灣地區的進攻性軍事能力的問題,因為目前台灣地區軍方的戰略計劃都是基於純粹的防禦性武器系統上,而且這些防禦性武器的日常維護費用高昂,缺乏有效的、堅實的二次打擊能力和反擊能力作為遏制手段。譚慎格宣稱,五角大樓應該與台灣軍方商量,在防禦戰略的基礎上提供一些「攻擊能力有限」的武器系統,例如JDAM(聯合直接攻擊炸彈)、巡航導彈、高速反輻射導彈以及潛艇發射的魚叉導彈。而且還應該在暗中鼓勵台灣軍方發展一支進攻性戰術導彈部隊,這樣就可以為保持台海兩岸軍力平衡起到槓桿作用。
  除了在武器系統這一「硬體」方面加大合作外,美台雙方還提高了在作戰信息交流、共享等「軟體」方面的合作,這一趨勢也是值得外界關注的。據香港《亞洲周刊》1月26日報道,美國在裝備雷達、導彈關鍵技術和太空軍事信息上,開始逐漸對台解禁。
  據台灣地區軍方高層將領指出,在台灣地區新竹市的基地,正在籌建遠程預警雷達「鋪路爪」系統(Pave Paws),這是台灣地區購自美方、可以監控遠達大陸新疆地區的雷達系統。當時,台灣地區買這套系統,對本身的防衛而言並不太必要,主要還是替美國監控中國大陸的活動。台灣地區軍方更希望能將「鋪路爪」雷達系統的使用角度調高12度仰角,這樣就可以針對外太空進行偵測,以進一步掌握外太空的電波信號及軍事衛星信息。但這是美方此前一直不願意對台灣地區開放的禁區,以免台灣地區將相關信息使用到彈道導彈的精確定位技術上。
  此外,有台將領表示,台灣地區原本預計在今年8月試射「雄風2—E」巡航導彈,雖然該型導彈的射程達到2000公里,但在打擊精確度的關鍵性技術和衛星導航校正上的難題,前幾次試射都無法獲得突破。
  可是,以上兩種情況目前出現了微妙變化。據台「國防部」內部透露,美方不排除向台方提供更大的協助,包括相關關鍵性技術軟體和零部件可能通過民間廠商轉賣給台軍方,替台灣地區組建第一批真正具有遠程攻擊能力的武力。另據台軍方人士指出,「雄風2—E」巡航導彈的衛星導航能力突破,提高了該巡航導彈精確打擊能力,也意味著美方將在軍事、間諜衛星,導航、定位衛星等太空軍事設施上向台灣地區開放使用,這已經讓台美現階段的「准軍事同盟」層級,提升到「軍事同盟」層級。更重要的是,「雄風2—E」巡航導彈精準度的突破,也會連帶提高另一種台軍自行研發的「天弓二號」地對地導彈的精確打擊能力。
  那麼台軍具體依靠什麼方法來提高其導彈的打擊精確度呢?根據台灣地區媒體報道,2006年台方與美國海軍合作發射「華南四號」定位衛星系統,在今年還有 7枚衛星也將都進入預計的軌道運行。美方可能就是利用「華南四號」衛星定位導航能力的進一步提升,將衛星信號開放給台軍方使用,從而提高台軍導彈的精確打擊能力。
  《亞洲周刊》認為,儘管台美「聯合作戰」一直處於秘密準備狀態,但實際上,台美軍方的作戰指揮控制系統早已經實現了隱性對接。台陸、海、空三軍指揮、管制、通信、情報系統可直接與美軍相銜接,並在戰時可分享美方提供的部分衛星預警信息。
  《華盛頓郵報》曾經分析指出,美國軍事偵察、導航、武器制導系統、反導彈防禦等都極大依賴於美國的軍事衛星,因此一旦美軍介入台海衝突,天基武器和軍事衛星將成為勝敗的關鍵。目前,美國的很多先進武器作戰平台都依靠衛星採集目標位置信息,然後傳送到C4ISR系統,再通過數據鏈分送給各個武器系統。因此,太空中的軍事間諜衛星已經擔當起美軍「天眼」的作用。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2 15:1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