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生活為何對一個老農民如此刻薄?

[複製鏈接]

2156

主題

2603

帖子

1939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4

積分
193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風雨瀟瀟 發表於 2007-2-2 05:1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站在我面前的是侯森強的爺爺,一個乾癟的鄉下老頭。他已經來了好幾次,而且一見面就像祥林嫂一樣,不停地和我重複一句話:「你給我寫得動人點,家裡的難處都寫上,要發表出來,要能感動人。感動了人家,人家才會來救我的小孫孫。只要能救了小孫孫,我不怕丑。」
  我知道,這個老實巴交的、這個已經失去了所有臉面的、60多歲的老農民說的是實話。這是他面對我、也是面對這個世界發出的凄慘哀鳴。但是,我卻不敢回答他。
  對於這個家庭來說,這是一場一天一天正在進行的災難,一個面臨枯萎的幼小生命。但對於這個世界呢?愜意的,或者失意的人們;幸福的,或者不幸的人們,願意聽他近乎絕望的求乞嗎?
  坐在電腦前,我敲擊鍵盤的手感到了僵硬。
  但願,上蒼垂憐,這篇流水帳一樣的文字能有媒體發表;
  但願,上蒼垂憐,有人能因為這個家庭所遭受的災難動容…… 一家6口,也曾平靜的生活
  今年四歲的侯森強是山西省左權縣石匣鄉高家莊村人。森強的爺爺侯仲義,今年62歲;奶奶曹改蘭,今年57歲。2002年農曆7月27日,小森強出世的時候,這個家庭雖然貧窮,但總算過著平靜的生活。
  當時,這家一共6口人。森強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還有森強的二叔——一個22歲的在外打工的年輕人。如果生活的軌跡不發生變化,這樣的家庭結構,小森強應該受到全家人的寵愛與呵護。他也應該像別的孩子一樣,有一個幸福的童年。

  但小森強沒有享受幾天幸福,惡運就冷冷的叩門,進了這個家庭。
  2004年正月,就在森強快一歲半的時候,他的母親忽然提出要離婚,父親卻不願意。接下來是離婚大戰,母親把父親告上了法庭。在吵鬧聲中,森強熬過了他的第二個生日。
  農曆7月17日,法院判決森強的父母離婚。母親將小森強留給了他的父親、爺爺、奶奶,獨自一人回到了百裡外的娘家。再以後,就像黃鶴一樣失去了蹤影。
  當然,單親家庭也不意味著一切都是灰顏色,因為有孩子就有希望。特別是森強的爺爺和奶奶,一對鄉下老人,每天晚上只要摟住小孫孫柔軟的身體,就不再覺得生活對他們有什麼特別的刻薄。
  然而,讓人難過的是,8月初2,森強開始發燒,爺爺奶奶還以為他跟上父母離婚受了罪,感冒了。可高燒幾天退不下來。到左權縣人民醫院看,在兒科方面頗有造詣的副院長白旭用各種手段檢查后,確診這孩子得的是白血病。
  這棍子打得很重,全家人懵了。
  就在這家人凄涼地迎接中秋節時,上天把一個更大的噩耗送給他們做中秋禮物。農曆8月11,榆次打回電話:森強的二叔侯旭光在一次事件中意外死亡。
  死了一個,走了一個,病了一個。一個月之內,侯家人的淚流幹了。

看病路上,心酸的祖孫
  森強的奶奶是個心臟病老病號,經不住死了兒子,走了媳婦,病了孫子的打擊,躺倒在床上;
  森強的父親經不住走了老婆,死了弟弟,病了兒子的折磨,一天到晚獃獃的坐著,不言不語。
  森強的爺爺,一家之長的侯仲義知道,這情況下,孫子一旦保不住,全家也就完了。中秋頭一天,他安葬了二兒子。中秋第二天,這個被命運擊打得雙腿發抖的老農民咬著牙將大兒子趕出家門,去打工掙錢。自己攙上老伴,背起小孫孫,踏上了心酸的看病之路。
  左權縣人民醫院、太原兒童醫院、北京兒童醫院,專家們的診斷意見基本一致:白血病,最好的治療辦法是換骨髓。專家們的看法也基本一致:像這樣貧困的家庭,有人得了白血病,結果只能是……
  但這個可憐的小男孩和他可憐的爺爺奶奶,又讓醫生們不忍袖手。他們以最低的收費標準讓森強住到醫院,有的還給孩子捐款。老兩口白天陪小孫孫,晚上就在醫院冰涼的樓道輪流休息,節約每一毛錢給小孫孫買葯吃。他們要求醫生開最好的葯。他們固執地認為,儘管換不起骨髓,但只要堅持吃藥,小孫孫的病就能好。但籌來的錢經不住這樣嘩嘩的花,很快一家人就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
  2004年11月,在太原兒童醫院住院的小森強一連幾天不大便,肚子憋得像鼓一樣,人幾乎一直在昏迷中。醫護人員和同病房的病人正在勸老兩口放棄這個孩子時,森強卻醒了過來。被病魔折騰怕了的孩子頭一句話就是:「爺爺,我不行拉。背回我哇,我想回咱家。」孩子這話讓在場的人無不下淚。醫院返聘回的一個老大夫哭著掏出100元錢,說:「不要治拉,不要讓孩子受罪拉。拿上這錢給孩子買點吃的、耍的,回家吧!」其他人你30、我50,當場湊了800多元。
  出院時,老大夫給了森強爺爺一支開塞露,讓他給孩子用上。老醫生想的是讓孩子減輕點痛苦,但這支開塞露奇迹般的讓小森強活了下來。連著拉了幾次,小森強在回左權的路上竟然開始問爺爺奶奶要東西吃。


「爺爺,不要哭,我能好了!」
有了這一線曙光,是否還要以淚水結尾?

   從太原回來后,爺爺奶奶沒有和森強回高家莊的家裡。小燕銜泥一樣苦苦經營了一輩子,家現在卻成了最令人心碎的地方。人生已近晚景,這兩個老人只能孤注一擲地和命運做最後一搏:只要孫子還能吃進肚裡葯,就砸鐵賣鍋治到底。
  左權縣人民醫院院長李連旭特批,小森強可以白天在醫院佔一張病床治療,晚上到外面租的房子住。兒科專家、副院長白旭搜腸刮肚,拿出幾十年積累的經驗、偏方,對孩子進行儘可能的治療。
  一次一次發作,又一次一次挺過,小森強以人們難以置信的生命力走過了2004年的冬天。
  2005年春天的時候,有人介紹小森強到石家莊平安醫院看病。3月去了一次,住了10來天;4月去了一次,又住了10來天;5月又去……十幾次下來,小森強的病出乎意料地好轉起來,這讓一家人看到了一絲曙光。
  到2006年夏天的時候,小森強各項檢驗指標一次比一次接近正常,個子也長高了一點,飯也能吃了。他並且開始像其他小孩一樣活蹦亂跳。聽著孩子「爺爺、奶奶」的叫聲,老兩口像黃連一樣苦的心裡擠出了一點點甜意。盡量往好處想,盡量忘記生活給予的磨難,老兩口常常互相安慰:「只要咱這孩子好了,咱家就完不了。」
  但醫學並不因為老兩口的願望而改變它的客觀規律。平安醫院的醫生儘管也為孩子感到高興,但也嚴肅地告訴他們:孩子的病雖然有很大希望,但像這種以藥物治療白血病的方法,必須堅持3到5年,才敢說能否治癒。
  然而,錢呢?
  小森強得病開始,花錢就一直如流水。其間,左權縣民政局想方設法給籌措了 8000多元,晉中市紅十字會給籌措了5000多元,石家莊平安醫院也減免了3萬多元醫藥費,中央電視台記者張思聰,左權縣芹泉鎮的張愛民、煤運公司的景蘭芳、馬家莊村的杜雪峰,晉中晚報的王懷兵等好心人也給捐了近萬元。可小森強的白血病就像個無底洞,前前後後已吞噬了15萬多元。到現在,這家人已負債纍纍。眼看著又該去治療,卻已石板上抓不起土來。
  「醫生說,再有4、5萬塊,再堅持一、二年,孩子就能好了。」這應該是一個好消息。但說這話的時候,小森強的爺爺卻抑不住流出了淚。
  也許,只有經歷過生活的苦難的人,才能夠理解,這個農民為什麼要流淚。
  看見了曙光,卻不一定能等到黎明。這是人間莫大的悲哀。


小森強家電話:013453243535 (該電話非手機,是村村通之固定電話)
凡事總須研究,才會明白。古來時常吃人,我也還記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葉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狂人日記》魯迅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07:5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