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人誤讀世界緣於信息不完整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803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kent 發表於 2007-2-1 10:1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國人誤讀世界緣於信息不完整
顧則徐


  《國際先驅導報》在1月5日推出報道《中國人誤讀的世界》引起強烈反響后,又於1月23日發表《中國人為何誤讀世界》系列報道,對誤讀原因作了四點歸總:偏激的民族情緒;媒體盲目跟隨西方;媒體選擇以偏概全;把幻想當真實。其中,第二、三點屬於新聞操作技術問題,第四點屬於思維方式問題,都屬於形而下的層次,主因其實就是第一點,民族情緒作怪。把中國人誤讀世界的主因歸結為民族情緒,我以為依然只是表象,而且流於狹隘。

  讀世界是信息接收過程及其結果,大致有兩個程序:一是做新聞的程序,一是讀新聞的程序。《國際先驅導報》的報道和分析並沒有分清這兩個程序,而是鼻子、眉毛一把抓,把關於世界的新聞本身與人們看這些新聞后的讀解混淆在了一起,把新聞人與讀新聞的人混淆為了一體。這兩個程序都是中國人讀世界的方式,但它們有時序先後的分別,讀新聞的人讀世界對新聞人讀世界有著總體上的依賴性,在信息接收方面受新聞人讀世界限制,自身的再分析只能在這種受限制的前提下進行。因此,從這個角度說,與其說是中國人誤讀世界,不如說是新聞人誤讀世界。誤讀世界的主因只能從這個環節上去找。

  既然是中國人讀世界,因此就不只是一個新聞或媒體的問題,而是一個全面的信息傳播過程,在新聞之外還涉及學術、教育與藝術。學術似乎與普通人沒有直接的關係,只是很小一部分人的事情,但學術乃一個國家、民族的精神所在、靈魂所在、智慧所在,它以陰柔的方式決定、影響著所有人的思想和觀念。學術傳播最重要的渠道是教育,通過教育,思想和觀念得到最廣泛、深入的繼承、傳播和發展。至於藝術,則天然就是思想和觀念的傳播方式。無論是學術、教育還是藝術,都是信息接收過程及其結果,在信息傳播上與新聞具有一定程度的同構性,都同樣是一個中國人讀世界的問題。討論中國人讀世界而不涉及學術、教育、藝術,自然流於狹隘,因狹隘而不能看到更深入的主因。

  本文是短文,不能予以展開,只能簡潔明確我的觀點:中國人誤讀世界的主因是在於信息的不完整及其體制,而不是民族情緒。我的這一觀點,不僅適用於新聞或媒體,而且也適用於對學術、教育、藝術的考察。

  因為世界上有民族之分,便有相應的民族情緒,這是自然的、正當的。如果說有民族情緒而誤讀世界,則全世界任何一個民族都在誤讀世界了,從而誤讀世界就屬於正當和自然,不能夠成為被批評的傾向和現象。這是荒唐的。因此,正當、自然的民族情緒並不能成為中國人誤讀世界的主因。但是,民族情緒又確實構成了一部分中國人誤讀世界的基礎,在這一基礎上,發揮出了狹隘的或過激的民族主義情緒。狹隘的民族主義情緒不是坐井觀天,而是看見了整個的天只當沒有看到,天下只有一我。過激的民族主義情緒是唯我獨尊,以自己的利益超越一切民族的利益,不知道尊重、談判、妥協,處於一種十分神經質的狀態。這兩種極端的民族主義情緒通常是互相依附的孿生子,在信息傳播上共同的特徵,都是以不完整信息為維持基礎。信息的完整性是人類理性基礎,而極端民族主義情緒則一定是非理性的,它的造就源於信息的不完整。

  不完整信息在中國是一種狀態,也是一種體制,貫穿在全部的學術、教育、藝術、新聞當中。這種體制雖然陳舊,並在慢慢改變,但也不是馬上能徹底改變的。在這種體制之下,不完整信息只能是中國的一種常態,並將繼續延續。由於處於不完整信息狀態下,中國人就難有完整的理性,包括新聞讀者就不能進行完全的理性分析。因此,由於不完整信息,中國人不僅看世界,即使看中國本身,也只能經常處於誤讀的狀態。至於所謂的「民族情緒」,即極端民族主義情緒,不過是所有誤讀狀態中的一種表現,比如同樣誤讀世界的「民族情緒」,也還有著跟極端民族主義相反的民族虛無主義,還有著民族自卑主義,它們同樣也是由信息不完整的理性缺損造就的,在很多方面甚至比極端民族主義更具有流傳性。

   
南方都市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16:1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