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俄羅斯人離不開中國貨 俄承認新政策存在問題zz

[複製鏈接]

34

主題

82

帖子

43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guanjian_00 發表於 2007-2-1 14:0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從事日貿商品批發零售的俄羅斯人米羅諾夫和中國商人打交道已經有幾年了。他最常去的是莫斯科集裝箱大市場(俗稱「露天市場」),那裡銷售的日貿商品基本都是來自中國。預定4月份「全面禁止不具俄國籍的外國人在零售市場(主要針對露天市場)工作」的規定發布后,米羅諾夫的生意習慣可能也會因此而被打破。

  市場出現貨源短缺現象

    米羅諾夫住在離莫斯科不遠的衛星城,按照集裝箱市場的習慣,每天清晨6點商人們就開門做生意,所以他都要趕早搭車去莫斯科。

    「原來熟悉的客戶,現在已經越來越少了。」米羅諾夫擔憂地說,雖然現在市場的中國商人都急於甩貨,暫時能買到便宜的商品。但是中國商人不進新貨,貨源就要斷檔,自己的生意也支撐不了多久。「現在中國人都忙著出售攤位,誰也沒心思和我談以後的生意。如果中國人離開了,才是個大麻煩。」

    在莫斯科一家大型超市,一群排隊等候付款的俄羅斯老太太,被身旁堆積的中國茶杯吸引。「他們真的很精美,價格也不貴。」老太太瓦倫吉娜指著售價說,每個茶杯售49盧布(1元中國人民幣約合3.4盧布)。「同樣的做工,歐洲產的可能要更貴。」

    「我們的杯子就是從集裝箱市場進的,一天貨架上就銷售出50%。」超市經理告訴《國際先驅導報》,他現在正為貨源的不穩定擔憂。「中國造的打蛋器我們這裡沒貨了,已經有客戶抱怨了。」

  「對低收入者是一場災難」

    新移民法實施后,外界普遍質疑新法的實施過於倉促,缺乏事前的通盤考量。

    一位退休的俄羅斯老人說:「價格低廉的中國商品對我們這些沒有勞動能力的人來說是不可缺少的。把他們都趕走,物價勢必上漲,這對於俄羅斯的低收入家庭來說,無疑是一場災難。」

    要知道中國商品早已滲透俄羅斯人的日常生活。「你能幫我翻譯一下使用說明嗎?」奧麗佳把一冊產品說明書遞給記者。奧麗佳是俄羅斯某大學的行政工作人員,她不知道從哪裡買來一款中國製造的減肥瘦身腰帶,卻苦於看不懂中文說明書。她告訴記者,對於收入一般的她來說,中國商品可以說是物美價廉的好選擇。但是她又擔心露天市場的整頓,會給普通人的生活帶來不便。「以前也在露天市場買過中國的日用品。」

    某公司的技術人員尤拉負責給客戶維護網際網路,「我使用的網線就是中國產的,價格便宜,質量也不錯。」尤拉從箱子中扯出印有「中國製造」字樣的網線給記者看。「在莫斯科上網,一個月要花費幾十美金,計算機硬體也比較貴,但是這幾年有便宜的中國產品可以選擇了。」尤拉說,「俄羅斯政府整頓露天市場,對中國商人的衝擊只是暫時的,俄羅斯人離不開中國貨。」

    俄承認新政策存在問題

    俄羅斯濱海邊疆區行政長官達里金認為,整頓市場秩序並不是打擊外國人,而是打擊露天市場中滋生出來的不文明的商業行為。更多的大型日用品商貿中心的興建,正逐步取代原始的露天市場。

    莫斯科大學法律系一位教授告訴《國際先驅導報》,俄羅斯的露天零售市場,是上世紀90年代俄羅斯在體制改革過程中不得已而為之的經濟產物,隨著俄羅斯經濟的復甦,對露天市場的整頓是必然的,「不過這個法令可不太好,太著急了,會給普通居民造成麻煩。」

    據俄羅斯《新聞時報》18日的消息報道,俄政府已公開承認,本月15日正式生效的新移民法實施后,由於其中增列對外國人在俄零售市場工作的比例限制,它可能引發嚴重的全國性問題。俄副總理茹科夫17日在一個會議上重申,新移民法施行后,自今年1月起,在俄零售市場工作的外國人將被限制在40%以內;自4月1日起,將全面禁止不具俄國籍的外國人在零售市場工作。茹科夫表示,政府將設法防範可能由此衍生的貨品短缺、市場關閉及物價上漲等情況。(特約撰稿劉左元發自莫斯科)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19:0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