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9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詳解國產殲八戰機 已具備精確攻擊能力(圖)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遺老級會員

Rank: 5Rank: 5

積分
170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白頭翁 發表於 2007-1-30 10:0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7年01月30日  現代兵器


[center]國產最新型殲八F戰鬥機[/center]

 江雨

  殲8是中國高性能戰鬥機由引進仿製向自行研製發展的過渡,也是中國航空武器裝備體系中的重點型號。殲8系列戰鬥機不但為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提供了性能較為先進的作戰機型,也為中國航空工業的科研系統培養了兩代航空技術人員。該機並不只是一個簡單的型號,而是中國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努力攀登航空技術高峰的證明。

  出 世

  殲8的具體方案設計在1964年秋季開始,目的就是為了發展一種性能超過米格一21、綜合作戰性能可以與國外同時期超音速戰鬥機相對抗的機型。殲8正式研製在1965年5月,作為自行發展超音速戰鬥機的第一步,主要用來鍛煉技術隊伍和積累先進戰鬥機的設計經驗,並且用來填補性能更加全面的殲9戰鬥機完成前的裝備空白。殲8的設計要求是儘可能快地完成研製,迅速裝備部隊以提高中國海空軍裝備水平,所以設計單位沒有採用過多的新技術和新設計,以參考和放大引進的米格一21戰鬥機為主,通過對其氣動設計和

發動機進行改進來提高綜合作戰性能。針對米格一21的弱點和中國對戰鬥機的性能需求,重點突出了高空、高速、大航程、強火力和大爬升率,並且要求採用比較先進的機載火控雷達和導彈武器以獲得全天候作戰能力。

  殲8的設計風險和難度雖然相對殲9要低得多,但是對於中國當時薄弱的航空科研系統仍然是個巨大的挑戰。雖然殲8原型機在1969年就進行了首飛,但是在設計過程中因為缺乏經驗和試驗手段不完善,以及在設計上所遺留的問題,給其試飛和定型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殲8從1969年開始試飛到1979年設計定型,花費了整整十年的時間來解決技術問題和完善設計。在長達十年的試飛過程中,科研人員先後攻克了跨音速和超音速抖振、發動機空中停車等重大技術問題。

  殲8到1979年已經基本上達到技術要求,但是為其配套研製的雷達和成品卻仍然沒有完成。這迫使原本作為全天候戰鬥機設計的殲8,只能首先裝備雷達測距儀。殲8基本型不具備設計要求中的夜間和複雜氣象條件下全天候作戰能力,也沒有達到空軍最初對其所提出的戰術和技術指標。隨著殲9的下馬,本來作為過渡產品發展的殲8最終成為了中國當時唯一符合國際第二代標準的白行研發戰鬥機。

  為了保證殲8具備全天候作戰的能力,在SL一4雷達性能基本上滿足裝機要求之後,殲8 I全天候型的研製在1978年開始進行。該機改裝了全新火控系統和航炮,並且進行了部分修改與完善,於1985年7月完成設計定型。雖然殲8 I其綜合作戰性能與國外同期戰鬥機之間存在明顯的差距,但它是中國第一個獨立完成全部設計過程的戰鬥機(殲8早期型只能算是殲8 I的過渡型號),其在技術上所取得的意義要明顯超過戰術上取得的成果。

  正當殲8的設計還處在刻苦攻關的困難時期時,國外航空武器裝備技術的發展已經完全改變了對戰鬥機的性能要求——曾經作為第二代戰鬥機標誌的高空、高速性能已經不再是設計要求的重點,提高中低空機動性能、採用可進行超視距空戰的先進雷達和導彈武器系統,已經成為了國外新一代戰鬥機的設計思想和戰術要求。潛在對手的技術發展迫使中國空軍必需裝備一種具有較好機動性能和超視距作戰能力的先進戰鬥機。

  殲8Ⅱ是中國空軍根據國土防空作戰的需要和國外戰鬥機技術的發展狀況,在殲8的基礎上進行改進設計的新型全天候戰鬥機。殲8Ⅱ通過改用兩側進氣道設計留出了安裝更大口徑雷達的空間,改裝推力增強WP—l 3AⅡ發動機以提高推力性能,並且對火控和飛控系統進行了有針對性的改進設計。殲8Ⅱ的戰術和技術性能比殲8 I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亞音速滾轉速率提高了45%,盤旋性能和爬升率也有了比較明顯的增強,而該機在雷達和航空電子設備上的性能改進則更加明顯,成為中國空軍裝備的第一種具備了全天候迎頭攔截超音速目標能力的戰鬥機。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遺老級會員

Rank: 5Rank: 5

積分
17031
沙發
 樓主| 白頭翁 發表於 2007-1-30 10:11 | 只看該作者
詳解中國自產殲八戰機6種主要系列改型


[center]早期型殲八I戰機機首特寫[/center]

  群 英

  殲8從1965年開始研製至今經歷了41年,漫長的發展過程和中國航空技術整體水平的不斷提高,使其在持續完善和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一系列改進型。這些改進型在中國國防安全和科研發展中都佔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殲8晝間型殲8晝間型是殲8系列飛機最初發展完成的型號。如果嚴格從設計性能指標上來講,殲8晝間型並沒有達到最初要求,在總體技術上只是一個降低了部分性能指標的過渡產品。中國空軍最初計劃中的殲8是一種兼顧防空攔截和空戰的超音速全天候戰鬥機,但是因為國內電子工業技術水平遠落後于軍事技術需求的客觀情況,原計劃為殲8戰鬥機研製的火控雷達到該機試飛完成時仍然沒有滿足設計要求。

  殲8的設計目標是用來對抗國外第二代戰鬥機和第一代

超音速轟炸機。雖然使用226雷達測距儀的殲8晝間型在航程和飛行性能上比殲7有明顯改善,但是該機作戰性能無法滿足要求確實是客觀存在的現實。面對蘇聯米格一23戰鬥機和圖一22M超音速轟炸機的威脅,為使部隊儘快熟悉先進戰鬥機的技術條件和提供戰術驗證平台,中國空軍少量採購了部分殲8晝問型以滿足緊迫的國防安全要求。殲8如果按照技術標準和使用條件可以分為三個不同的型號,第一個型號就是殲8的晝間型;第二個型號是在殲8晝間型機體上部分採用殲8 I的雷達和電子設備所生產的改進型戰鬥機,因為這個型號可以將226測距器和SL一4雷達互換,所以也被稱為「一殼兩用機」;最後一個型號是利用殲8晝問型改裝的殲8E超音速偵察機。

  殲8I 80年代初期,通過換裝性能較好的單脈衝雷達等電子設備和武器系統,改進后的殲8全天候戰鬥機被命名為殲8 I。該機改裝sL一4單脈衝雷達,原機身前油箱的部分位置改裝為航空電子設備艙。殲8 I的飛行性能和技術參數與殲8基本相同,但是因為增加的部分結構重量和內部油量略為減少,在航程上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格鬥空戰性能一直是中國戰鬥機所強調的要點,殲8 I在設計時將原殲8的2門30毫米炮更換為2門23毫米雙管航炮。23毫米炮的單發彈威力雖有所下降,但是因為該炮有更好的彈道性能和4倍單位炮彈發射量,在近戰火力性能上比殲8有了明顯提高。殲8 I配用了改進型「霹靂」一2乙近距空空導彈,基本解決了早期「霹靂」一2導彈性能不可靠的問題。不過,殲8 I沒有裝備雷達制導空空導彈,在航空電子設備上具備了全天候作戰的能力,但機載武器卻不能滿足全天候作戰要求。殲8 I的技戰術性能基本上達到了設計要求指標,但是該機在設計定型時已經有性能更加完善的殲8Ⅱ開始進行試飛,所以產量不高,生產時間也相對較短。

  殲8 Il 中國航空技術發展正在政治動蕩和技術困難中痛苦掙扎的時候,國外戰鬥機技術正是突飛猛進的「黃金時代」。70年代末期完成的殲8在整體技術水平上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現代化戰爭的要求,而殲9的研製卻因為技術難度過大而被迫下馬。為了提高國產戰鬥機適應現代化空戰的能力,航空部在1979年提出了《關於對殲8飛機進行全面技術改裝可行性論證的通知》,601所根據這個通知開始對殲8大幅度技術改進進行研究。當國家軍委在1980年開始下達研製對付米格一23的新型飛機研製任務時,殲8大改的技術方案已非常成熟完善。大改方案在1981年被命名為殲8Ⅱ,原型機於1984年首飛。殲8Ⅱ由此成為了中國研製成功的第一種符合現代戰爭要求的戰鬥機。

  殲8Ⅱ在設計上採用了兩側進氣道和推力增加的WP一13Ⅱ發動機,並且在設計中把提高全天候攔截和格鬥空戰性能作為改進的重點。改進后的殲8Ⅱ在中低空飛行性能上比殲8有明顯提高,綜合作戰性能完全達到了壓制米格一23戰鬥機的要求,並且在基礎設計條件上還具有很大的改進升級潛力。

  為了適應國防安全需要和提高戰鬥機部隊的遠程作戰能力,在完成了殲8增程型的研製任務之後,瀋陽飛機工業公司還在殲8 II的基礎上發展了可空中加油的改進型——殲8D。殲8D空中加油型戰鬥機採用了可拆卸固定加油管,作戰半徑提高到1000公里以上。如果降低作戰半徑要求,還可以取消機翼下的副油箱,提供全機6枚導彈的最大武器外掛量。空中加油技術的成功應用明顯改善了殲8Ⅱ的綜合作戰能力、擴展了戰鬥機部隊的作戰範圍,更好地保證了中國國家安全和日益增強的海上權益要求。

  殲8ACT/ll ACT殲8系列戰鬥機的機體空間和發展潛力都比較大,這就使其成為中國戰鬥機技術發展中最重要的驗證平台。中國新型戰鬥機的很多先進材料技術、動力、航空電子設備和機載武器,都是通過殲8系列作為基礎試驗平台發展完成的,其中兩型ACT技術驗證機在中國戰鬥機技術發展上所起到的促進作用是最為明顯。

  ACT(主動控制技術)是上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發展的一種先進飛行控制技術,採用該技術的戰鬥機可以明顯提高飛行性能。為了發展中國自己的航空飛行控制技術,為中國自行發展的第三代高性能戰鬥機進行技術儲備,在經過早期殲6改進型技術驗證機的初期試驗后,採用1架批生產的殲8 I戰鬥機改裝為殲8ACT技術驗證機,並且在這架殲8ACT上完成了中國電傳飛行控制系統由模擬到數字的技術進步。

  殲8ⅡACT利用性能更好的殲8Ⅱ戰鬥機的機體,應用了放寬靜安定度、無備份全電存在系統和火一飛一推一體化技術。在2000年珠海航展上首次公開的殲8ⅡACT技術驗證機,展現出了中國航空控制技術的發展水平,證明了中國航空科研單位已經有能力為自行發展的高性能多用途戰鬥機,提供完全符合技術和戰術要求的飛行控制系統。由殲8 11 ACT驗證和發展的一系列先進技術,目前已經開始廣泛應用到新一代國產高性能戰鬥機的研製之中。

  殲8 IIM殲8Ⅱ是作為中國空軍裝備更新的重點項目來進行發展的,但是80年代末期軍費緊縮政策和配套成品性能不穩定問題,使國家訂貨數量較少,生產該機的沈飛一度在經濟上面臨非常困難的情況。當時,多個來自國外的用戶開始對殲8Ⅱ的性能進行了解,並且在考察后對該機的性能給予了比較高的評價。為了提高中國飛機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並部分承擔飛機製造廠的維持費用,沈飛公司和飛機研究所聯合部內其他廠、所,在1993年開始正式發展殲8Ⅱ的出口型。殲8Ⅱ出口型在最初論證階段被命名為殲8ⅡB,最後被確定為殲8ⅡM。殲8ⅡM基本上保持了殲8Ⅱ的機體和大部分成品,採用了引進俄羅斯「甲蟲」雷達和R一27中距空空導彈,並且應用了推力增強的WP一13B發動機以抵消改裝后結構重量增加對飛行性能的影響。

  改裝設計后的殲8ⅡM具備了較好的迎頭攔截和下射攻擊低空目標的能力,並且在使用R77導彈時還擁有同時打擊2個目標的能力,在機載雷達和武器系統的整體性能上與國外第三代戰鬥機的中期型基本相當。殲8ⅡM還明顯提高了綜合作戰性能,在雷達和武器系統的維護上也可以和俄羅斯飛機相兼容。但是,因為俄羅斯航空武器系統在多次局部戰爭中的拙劣表現,導致殲8ⅡM的市場認同度較差,這也直接影響到了該機的出口前景。2004年珠海航展上公開展示的殲8ⅡM據說已經採用了國產雷達和高性能導彈武器,不但使該機擺脫了俄羅斯系統在國外應用口碑不佳的陰影,而且還使綜合作戰性能在原由基礎上有了進一步提高。不過,這一期間白白浪費的5年時間卻嚴重影響到了殲8ⅡM的出口前景。

  新一代殲8戰鬥機瀋陽飛機工業集團批量生產殲8系列戰鬥機已經長達25年,這個期間里國際戰鬥機技術已經獲得迅速發展,與殲8Ⅱ技術水平相當的二代戰鬥機大多從發達國家退役,三代戰鬥機也開始成為現代化空軍的主力裝備。如果把殲8Ⅱ按照三代機的標準來比較的話,可以說該機在技術上已明顯的落後於戰術使用要求。

  殲8Ⅱ雖然在戰術和技術性能上與第三代戰鬥機相比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但是中國目前戰鬥機裝備環境卻使該機仍然擁有發展空間。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面臨著很大的裝備更新壓力,戰鬥機部隊現役的大量過時戰鬥機需要替換,而中國引進和生產的三代戰鬥機又不能迅速滿足更新需要。現實的軍事形勢和裝備技術條件要求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部隊,必須採用高、低搭配的裝備形式,來迅速改善戰鬥機部隊的整體戰鬥力。殲8Ⅱ作為一種綜合技術水平較好又相對便宜可靠的機型,在批量生產和改進上完全可以國內自主。經過現代化改進的殲8Ⅱ系列戰鬥機在我軍裝備三代戰鬥機的同時,在特殊的國家安全條件和軍事體系下仍然存在重要的裝備和使用意義。

  在慶祝航空工業建立50周年的宣傳資料中,以及2004年珠海航展的宣傳片上,出現了一種新的殲8Ⅱ改進型戰鬥機。這種戰鬥機採用帶有防雷擊分流條的黑色雷達天線罩,在機翼外側增加了一片翼刀,機身上還增加了一些新的天線罩和探頭。根據這些外形上的變化,雖然沒有獲得這種新型號的確實資料,不過應該可以分析出是一種採用新型航空電子設備的現代化改進型。殲8Ⅱ的飛行性能在二代戰鬥機中處於較高水平,與三代機的差距並不明顯。如果能夠適當採用改進的航空電子設備和機載武器系統,殲8Ⅱ完全有能力與三代戰鬥機的中期改進型相對抗,而且其低廉的成本價格和維護費用也比較適合中國國防安全的需要。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遺老級會員

Rank: 5Rank: 5

積分
17031
3
 樓主| 白頭翁 發表於 2007-1-30 10:12 | 只看該作者
國產殲八戰機戰鬥力點評


[center]夜幕下的中國空軍殲八II型戰機[/center]

  威 力

  殲8和殲8I在機載設備和飛行性能上無法滿足現代化戰場環境的要求,所以目前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裝備的殲8系列戰鬥機中,只有殲8Ⅱ才真正能夠在高科技戰場上有效使用。

  防空攔截殲8Ⅱ可以在高技術局部戰爭的戰場環境下,有效完成全天候攔截超音速目標的任務。殲8Ⅱ的雷達和導彈武器性能較好,機載設備也可以保證與地面指揮控制系統的配合。殲8Ⅱ的高空、高速性能好,航程和留空時間也比較大,採用半主動雷達和新型主動雷達制導空空導彈后,完全可以作為國土防空作戰的中堅力量來使用。殲8Ⅱ在國土防空作戰中的效率基本接近同規格的三代戰鬥機,不需要完全依賴地面指揮系統的引導,在作戰效能上明顯超過腿短、近視的殲7系列戰鬥機。

  由殲8Ⅱ為核心組成的防空體系不但能夠滿足攔截轟炸機和攻擊機的要求,並且可以擔負攔截和驅逐敵方護航戰鬥機的空戰任務。如果利用殲8Ⅱ來完成大部分國土防空作戰任務,那麼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就能夠將所裝備的大部分第三代高性能戰鬥機投入攻勢作戰,提高戰鬥機部隊在現代化高科技戰場環境下的整體作戰效率。

  爭奪制空權 以對空作戰為主的殲8體積明顯的要比殲7大,細長的機身和三角機翼設計使該機看起來就是依據追求高空高速的第二代戰鬥機思想設計的產品,即使是殲8Ⅱ在外形上也沒有擺脫這一概念。

  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的戰鬥機部隊一直是同時完成防空和爭奪制卒權的任務,並沒有發展過純粹的防空攔截戰鬥機。殲8預想的對手是F一104和F一4,所針對目標也是壓制米格一23。以戰鬥機為主要作戰目標的設計思想,使殲8系列戰鬥機在設計中始終強調對戰鬥機作戰的性能要求。殲8的尺寸規格要比殲7大得多。為了保證殲8能夠在加強航程、速度等指標的同時,還可以在空戰格鬥性能上超過當時中國空軍最好的殲7,科研人員在幾個方面重點進行了改進設計:首先採用了增加推力的渦噴一7甲發動機,並且依靠採用雙發動機布局設計來提高殲8的整機推重比。雖然殲8為了平衡兩台發動機的重量而延長了前機身,但是在正常起飛狀態下的整機推重比還是由殲7的0.78增加到O.89,到殲8Ⅱ戰鬥機時更是進一步提高到0.95。殲8系列戰鬥機的動力性能有明顯改善,在加速性、爬升率等方面已經達到二代戰鬥機的前列,甚至在一些性能指標上與部分第三代戰鬥機相當。其次,通過增加機翼面積來降低機翼單位面積載荷。殲8的正常起飛重量比殲7提高了6480公斤,但是單位面積機翼載荷只從殲7的320公斤/平方米提高到328.2公斤/平方米,增加的起飛重量基本上沒有對殲8的飛行性能造成什麼影響(以上殲8和殲7技術數據主要根據《世界飛機手冊*的公開數據計算)。

  增加整機推重比和降低機翼面積載荷保證了殲8的機動性能指標,而對提高該機機動性能影響最大的技術手段,則是將殲7的對稱機翼改進為帶有固定彎扭的非對稱機翼。通過機翼上、下表面之間曲度差所產生的氣動效果,明顯改善了殲8的升力和大迎角飛行性能。推重比更大的殲8Ⅱ通過在氣動設計和控制上所進行的改進,在機動性和敏捷性上又比殲8有了進一步提高,在整體機動性能上超越殲7改進型,在部分性能接近第三代戰鬥機。

  殲8Ⅱ戰鬥機較好的機動性、較大的航程和相對完善的機載設備,可以保證其在地面防空指揮系統外層執行爭奪制空權的任務,依靠飛機本身的雷達和導航系統執行攻勢空戰。殲8Ⅱ也是中國戰鬥機部隊現役裝備中除第三代戰鬥機外,唯一具備符合攻勢防禦作戰能力要求的機型。雖然殲8Ⅱ在飛行機動性能上與第三代戰鬥機存在差距,但是依靠比較完善的機載設備和高性能格鬥導彈武器系統,在戰鬥中充分發揮瞬間機動性能好的技術特點,完全有能力與之放手一搏。

  對地(海)攻擊早期的殲8和殲8 I型戰鬥機仍然按照蘇式設計思想,最初沒有考慮到執行對地攻擊任務的要求。但是在設計殲8Ⅱ的時候,科研人員開始接受國外多用途戰鬥機設計思想,使其具備一定的對地攻擊能力。殲8Ⅱ憑藉較好的飛行性能以及較大的載彈量,成為「飛豹」正式裝備之前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對地攻擊能力最強的機型。

  殲8Ⅱ配備了較好多用途作戰能力的平顯火控系統,在使用常規炸彈執行對地攻擊任務的投彈精度上超過強5攻擊機,並且可以依靠較大的內部空間增裝必要設備,以進一步提高對地攻擊能力。早期生產的殲8 II雖以對空作戰為主要,但是仍然可以在掛載兩個800升副油箱和2枚近距空空導彈的同時,攜帶8枚250公斤航空炸彈,在對地攻擊火力強度上相當於4架殲7Ⅱ和2架強5攻擊機。如果需要進一步加對地攻擊能力,那麼只要增加機翼中央外掛點的結構強度,就可以使其攜帶大載荷的外掛點由1個增加到3個。改進后殲8Ⅱ多用途戰鬥機在執行對地攻擊任務時,完全能夠保證掛載2~3枚1000公斤激光制導炸彈,或者是單件重量低於1000公斤的YJ8、Kh一31等戰術空面導彈。殲8Ⅱ改進型多用途戰鬥機依靠較好的飛行性能和適當的載彈量,可與「飛豹」戰鬥轟炸機有效配合作戰,在攻勢防禦國防戰略體系中起到重要作用。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遺老級會員

Rank: 5Rank: 5

積分
17031
4
 樓主| 白頭翁 發表於 2007-1-30 10:13 | 只看該作者
在三代戰機全面裝備成軍前殲8Ⅱ將仍是空軍主力


[center]國產最新型殲八F戰鬥機側視圖[/center]

  風 雲

  中國空軍在建立初始時就是以國土防空為主,戰鬥機作為國土防空的核心戰鬥力,在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的裝備體系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中國空軍在60年代初期開始大批量裝備殲6戰鬥機,但該機在與國外先進戰鬥機如F一104、F一105交戰中存在追不上、打不遠、看不清的弱點,而有限的作戰半徑使該機連提前升空去守株待兔也辦不到。尤其是沒有全天候作戰能力的弱點,使殲6基本上不具備夜間攔截敵機的能力(殲6全天候型也缺乏攔截超音速目標的能力)。殲7(米格一21)戰鬥機雖然飛行速度達到了兩倍音速,但是火力弱和航程短的缺陷使該機的防空效果也非常有限。中國航空科研單位在50年代末期曾經開始發展性能超過殲6的「東風」107/113等新式戰鬥機,最後皆因為設計思想和技術上存在的問題而下馬。殲8設計方案就是在這個裝備需求背景下提出的。

  原本殲8技術要求是一種性能超過殲6的全天候戰鬥機,而殲7的仿製使殲8的性能指標進一步調整為綜合作戰性能超越米格一21、能夠在全天候條件下攔截B一58

超音速轟炸機、可以與F一104和F一4「鬼怪」進行空戰的超音速戰鬥機。殲8在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的裝備體系是一種中程戰鬥機,主要用來在全天候條件下攔截向中國領土突防的超音速轟炸機,並且可以在戰役範圍內完成與敵方戰鬥機爭奪戰區制空權的任務。

  從技術發展上看,殲8/8 I可以說剛剛完成就已經落後。現代化的空中戰場上,航空電子設備和機載武器的性能比飛機本身性能有更加重要的作用。在無法迅速得到符合要求的先進戰鬥機之前,對平台性能較好的殲8進行改進是當時最好也是唯一的選擇。殲8Ⅱ就是根據這個思想而發展的。殲8Ⅱ戰鬥機的研製目的就是在加強飛機的中空格鬥能力之外,還配備足以與對手對抗的完善航空電子設備和武器系統。

  殲8Ⅱ是中國自己發展的第一種較先進的防空戰鬥機。因為安裝了性能較好的通訊系統和慣性導航裝置,殲8Ⅱ也是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裝備的第一種可以在南沙海域進行作戰巡邏的戰鬥機。該機在引進的蘇一27系列戰鬥機形成戰鬥力之前,一直是中國戰鬥機部隊最重要的作戰機型,也是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唯一有能力進行全天候作戰的機型。殲8 II的機身體積和內部空間較大,這意味著該機可以裝載更多和更完善的成品和電子設備,能夠通過對機載航空電子設備的改進而提高綜合戰。術和技術性能。殲8Ⅱ的後期改進型不但增加了空中受油管,並且裝備有先進的脈衝多普勒雷達系統和主動雷達制導空空導彈,新發展的改進型在加強了對空作戰能力的同時,還具備了採用精確制導武器進行對地攻擊的能力,已經成為一種基本符合現代化戰爭要求的多用途戰鬥機。

  殲8Ⅱ系列改進型因為受到基礎設計的限制,確實已經無法完全滿足與國外高性能戰鬥機對抗的要求,但是在中國空軍目前整體裝備技術水平比較落後,而裝備更新又受到經濟和技術兩方面因素影響的情況下,殲8Ⅱ這種性能適中也相對成熟可靠的機型,仍然可以在國產第三代戰鬥機全面裝備和形成戰鬥力之前,作為戰鬥機部隊作戰力量的核心來使用。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1

主題

35

帖子

18

積分

註冊會員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1

積分
18
5
求學 發表於 2007-1-30 11:00 | 只看該作者
作為一愛國者,都應該關心國家的安全。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

主題

1087

帖子

229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29
6
解放台灣! 發表於 2007-1-30 13:3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14

主題

769

帖子

310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留學助教(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10
7
求真務實 發表於 2007-1-30 17:56 | 只看該作者
以下圖片均來自新浪網易(照片上有表明)等門戶網站


呵呵看上去倒是挺光鮮,不過請注意飛行員的手套



我黨軍先進的su 27座艙和頭盔







霉軍的破機


F-117座艙


F-35座艙


F-15座艙






F-16座艙


殲8IIM


殲8IIE






殲7座艙 真不知道飛行員是怎麼座下去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815

帖子

168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68
8
暗戰 發表於 2007-1-31 00:4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290

帖子

62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62
9
sswolf 發表於 2007-1-31 09:36 | 只看該作者
夠詳細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14

主題

769

帖子

310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留學助教(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10
10
求真務實 發表於 2007-1-31 10:53 | 只看該作者
關於J-10給憤青掃掃盲

1、J-10掛不了俄式導彈
兵工科技J-10增刊第41頁,試飛團長張景亭:「殲-10現在還掛載不了俄式導彈」

2、J-10發動機
(1)J-10的發動機不是國產的
兵工科技J-10增刊第45頁,試飛團長張景亭:「(J-10)除了發動機,基本上都是國產的」
(2)J-10用的是俄羅斯的發動機AL-31F
兵工科技J-10增刊第42頁,試飛團長張景亭:「原來前五架殲-10裝的是WS-10發動機,比較大,後來裝上了AL-31F,這個比較小」
(3)WS-10比AL-31F要差
兵工科技J-10增刊第55頁,試飛團前副團長李存寶:「目前還是AL-31FN好一些,其加速性、空中啟動包線和地面啟動時間都要好一些「
(4)那AL-31F又是什麼水平呢?《軍事力量》第3期"玄天九變―蘇-30大傳"一文中,對比AL-31F更為先進的售給印度使用的蘇-30MKI的AL-31FP作了如此有趣的描寫:
"(蘇-30MKI)飛機累計飛行時間不到120小時就必須回廠大修,剛剛換上的發動機葉片很快就發生破損"
"讓飛行員駕駛著發動機葉片上有裂痕的飛機執行訓練和戰鬥任務簡直是拿他們的生命在開一個'血淋淋'的玩笑!"
"俄國人曾聲稱AL-31FP上使用的這種噴管的壽命在250小時,並將最終延長到500小時。而實際上這一相當複雜的技術並未達到可大量使用狀態,一般在使用20多個小時后將必須更換,而且極易出故障"
最後終於導致印度所有的蘇-30MKI飛機因為質量原因而停飛,"到本文截稿為止,印度空軍所有的蘇-30MKI飛機依然沒有恢復飛行的消息"
(5)比AL-31F更先進的AL-31FP尚且如此,那AL-31F?

3、J-10機內油箱2900千克
兵工科技J-10增刊第55頁,試飛團前副團長李存寶:「(J-10)機內2900千克的油箱裝滿還可以向三個副油箱加油」
天吶!J-10載油量只有2900千克,那豈不是比載油量只有4200升的米-29腿更短?米-29是蘇聯只用來維持戰線300公里內製空權的防禦性質的跋噠交?所以航程短一點還可以接受,難道J-10也是只有這種功能?


4、J-10沒有頭盔瞄準鏡
兵工科技J-10增刊第44頁,試飛團長張景亭:「先期的殲-10還沒有頭盔瞄準鏡,這需要系統支持。現在殲-10上的數據投影在飛機擋風玻璃後面的一塊投影玻璃上成一個虛像,數據全都在上面」


5、J-10的材料、工藝、強度等與國外三代機比較有問題:
兵工科技J-10增刊第51頁,試飛團前副團長李存寶:「當然我們的飛機造得沒有人家的好,這包括材料、工藝、強度等方面的問題」


6、J-10的雷達不如蘇-27看得遠
兵工科技J-10增刊第56頁,試飛團前副團長李存寶:「蘇-27的推重比(比J-10)大,雷達看得遠」


7、J-10發動機有問題或者飛行阻力太大
在2007年1月15日,CCTV-4的今日關注節目中,J-10試飛總師周自全在解釋李中華為什麼要通過俯衝來飛「低空大錶速」這個科目時說:「如果飛機的發動機推力很足,氣動阻力很小,它不一定要通過俯衝就能達到很大的速度,但如果說飛機的發動機推力不足或者阻力太大,達不到最大速度怎麼辦?它就必須從很高的高度俯衝,比如說中華他俯衝的高度是一萬多往下沖」


8、J-10大勝蘇-27有其他因素
兵工科技J-10增刊第56頁,試飛團前副團長李存寶:「殲-10曾取得對蘇-27的絕對優勢!當然這裡面也有其他因素,不能絕對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02:5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