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精確射擊的密位知識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遺老級會員

Rank: 5Rank: 5

積分
170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白頭翁 發表於 2007-1-30 23:3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鼎盛軍事 錄入時間:2007-1-30 來源:鼎盛王朝 馬拖騾拉


  測量距離,在戰場上的用處最大,在簡易測繪中最為重要,方法也最多。在這裡,我們只能揀些最簡單實用的講一講。

1. 步測

??每人都有一副靈便的尺子,隨時帶在身邊,使用起來十分方便。這副尺子就是我們的雙腳。

??用雙腳測量距離,首先要知道自己的步子有多大?走的快慢有個譜。不然,也是測不準確的。

?《隊列條令》上對步子的大小有個規定,齊步走時,一單步長七十五厘米,走兩單步為一復步,一復步長一米五;行進速度每分鐘一百二十單步。

??為啥規定步長一米五,步速每分鐘一百二十單步呢?這是根據經驗得來的。無數次測驗的結果說明:一個成年人的步長,大約等於他眼睛距離地面高度的一半,例如某人從腳根到眼睛的高度是150厘米,他的步長就是75厘米。如果你有興趣的話,不妨自己量量看。

??還有一個經驗:我們每小時能走的公里數,恰與每三秒鐘內所邁的步數相同。例如,你平均三秒鐘能走五單步,那每小時你就可以走五公里。不信,也可以試一試。

??這兩個經驗,只是個大概數,對每個人來說,不會一點不差,這裡有個步長是否均勻,快慢能否保持一致的問題。要想準確地測定距離,就要經常練習自己的步長和步速。

??怎麼練習呢?連隊不是天天出操、練步法嗎?這就是練習步長和步速的極好機會。

??還有個練習的辦法,在公路上,每隔一公里就有一塊里程碑,你可以經常用步子走一走,算算步數,看看時間,反覆體會自己的步長和速度。

??掌握了自己的步長和步速,步測就算學會了。步測時,只要記清復步數或時間,就能算出距離。例如,知道自己的復步長1.5米,數得某段距離是540復步,這段距離就是:540×1.5米=810米。若知道自己的步速是每分鐘走54復步,走了10分鐘,也可以算出這段距離是:54×10=540復步,540×1.5米=810米。根據復步與米數的關係,我們把這個計算方法簡化為一句話:「復步數加復步數之半,等於距離。」就能很快地算出距離來。

  2. 目測

??人的眼睛是天生的測量「儀器」,它既可以看近,近到自己的鼻子尖,又能看遠,遠到宇宙太空的天體。用眼睛測量距離,雖然不能測出非常準確的數值,但是,只要經過勤學苦練,還是可以測得比較準確的。在我軍炮兵部隊中,有許多同志練出了一手過硬的目測本領,他們能在幾秒鐘內,準確地目測出幾千米以內的距離,活象是一部測距機。

??怎樣用眼睛測量物體的距離呢?

??人的視力是相對穩定的,隨著物體的遠近不同,視覺也不斷地起變化,物體的距離近,視覺清楚,物體的距離遠,視覺就模糊。

??而物體的形狀都有一定規律的,各種不同物體的遠近不同,它們的清晰程度也不一樣。我們練習目測,就是要注意觀察、體會各種物體在不同距離上的清晰程度。觀察的多了,印象深了,就可以根據所觀察到的物體形態,目測出它的距離來。例如當一個人從遠處走來,離你2000米時,你看他只是一個黑點;離你1000米時,你看他身體上下一般粗;500米時,能分辨出頭、肩和四肢;離200米時,能分辯出他們的面孔、衣服顏色和裝具。

??這種目測距離的本領,主要得靠自己親身去體會才能學到手。別人的經驗,對你並不是完全適用的,下面這個表裡列的數據,是在一般情況下,正常人眼力觀察的經驗,只能供同志們參考。

  不同距離上不同目標的清晰程度 距離(米) 分 辨 目 標 清 晰 程 度100?

??人臉特徵、手關節、步兵火器外部零件。150—170?

  ?衣服的紐扣、水壺、裝備的細小部分。200?

??房頂上的瓦片、樹葉、鐵絲。250—300

??牆可見縫,瓦能數溝;人臉五官不清;衣服、輕機槍、步槍的顏色可分。400?

??人臉不清,頭肩可分。500?

??門見開關,窗見格,瓦溝條條分不清;人頭肩不清,男女可分。700?

??瓦面成絲;窗見襯;行人邁腿分左右,手肘分不清。1000?

??房屋輪廓清楚,瓦片亂,門成方塊窗襯消;人體上下一般粗。1500

??瓦面平光,窗成洞;行人似蠕動,動作分不清。2000?

??窗是黑影,門成洞;人成小黑點,停、動分不清。3000?

??房屋模糊,門難辨,房上煙囪還可見。

??你覺得根據目標的清晰程度判斷距離沒有把握時,還可以利用與現地的已知距離,相互進行比較,有比較才能判定。比如,兩電線桿之間的距離,一般為五十米,如果觀測目標附近有電線桿,就可以將觀測的物體與電引桿間隔比較,然後再判定。現地沒有距離比較時,就用平時自己較熟悉的50米、100米、200米、500米等基本距離,經過反覆回憶比較后再判定。如果要測的距離較長,可以分段比較,爾後推算全長。



    由於天候、陽光、物體顏色和觀察位置、角度的不同,眼睛的分辨力常會受到影響,目測的距離就會產生誤差。 ??晴天:面向陽光觀測,眼睛受到光線的刺激,視力會減弱,容易把物體測遠了;如背向陽光觀測,眼睛不受光線刺激,物體被陽光照射得清晰明亮,容易把物體測近了。

? 陰天或早晚天色較暗時:能見度減弱,物體顯得模糊,容易把目標測遠了。

??雨後:空氣清新,物體顏色鮮明,又容易把目標測近了。在開闊地形上目測,或隔著水面、溝谷觀察,或從高處往低處觀察,都容易把目標測近了。

??應根據各種具體情況,經過艱苦練習,反覆體會,摸出自己的經驗。俗話說:「熟能生巧」,練得多,體會深,經驗豐富了,就能比較準確地目測出物體的距離來。

  3. 用步槍測

??我們手中的半自動步槍、衝鋒槍、輕機槍等,都是消滅敵人的武器;可是在簡易測繪上又有它的新用途,它既是武器又是一具出色的測距「儀器」,使用起來迅速方便。在你對敵人射擊,進行瞄準的同時,就能測出距離來,這對於選定標尺分划和瞄準點來說,是非常及時適用的。

??武器怎麼還能測量距離呢?

??這是根據準星的寬度能遮蓋目標的情況計算出來的,所以叫準星覆蓋法。工廠里製造武器,都是有一定尺寸的,如準星的寬度是2毫米,瞄準時眼睛到準星的距離,各種武器都可以直接量出(如半自動步槍為74厘米)。目標(主要是人體)的寬度一般是50厘米。這樣,根據相似三角形成比例的道理,就可以計算出各種武器在不同距離上準星寬度與目標(人體)寬度的關係。根據計算,當準星寬度恰好能遮住一個人體時,各咱武器的距離分別是:半自動步槍200米,衝鋒槍160米,輕機槍170米;若遮住半個人體,就是它們距離的一半,即100米、80米和85米;若準星的一半就能遮住一個人體,那就是它們距離的一倍,即400米、320米和340米了。所以,只要記住準星遮蓋目標的情況,就能立即估出距離來。

  4. 用指北針測

??指北針不但能給東西南北方向,還能告訴你到目標的距離。

??工廠在設計製造指北針時,就已經考慮到用它測量距離的問題了。打開指北針,你馬上就能發現有準星、照門。準星座兩側尖端的寬度恰好是準星座到照門距離的十分之一。準星座就是估計判定距離的,所以叫「距離估定器」。

??測量距離時,將指北針放平,用右眼通過照門、準星觀察目標,記住距離估定器照準現地的寬度,然後目測現地的寬度,並將該寬度乘以10,就是到目標的距離。若目標太窄也可以用估定器的一半照準,則應乘以20。 例如,測得敵坦克約為估定器的一半,已知敵坦克長約7米,則可以算出到坦克的距離為:7米×20=140米。

  5. 用臂長尺測

??人都有一雙胳臂,如果問他:你的臂有多長?他可能搖頭說沒量過。若要再問「臂長尺」是怎麼回事?恐怕就更無法回答了。這是因為他還不知道自己的胳臂還能測距離。其實,說開了,臂長尺就是一支刻有分划的鉛筆(或木條)。可是和手臂一結合起來,就變成一具非常靈活方便的測距「儀器」了。 ??鉛筆上的分划,是按每個人臂長(手臂向前平伸,從眼睛到拇指虎口的距離)的百分之一為一個分划刻畫的,所以叫臂長尺。比如,某人的臂長是60厘米,那麼臂長尺上的一個分划就是6毫米。有了臂長尺,只要事先知道目標的大小,就可以用臂長尺測出距離。

??那麼距離是怎樣計算的呢?前面已經說過,臂長尺上的每個分划是臂長的百分之一,如果目標的高度(或寬度)佔一個分划時,也正好是距離的百分之一,佔兩個分划,就是百分之二。這樣,根據相似三角形成比例的道理,距離:目標高度(間隔)=100(臂長)∶分划數(臂長尺),就可以得出求距離的公式: ??距離=高度(間隔)×100分划數??例如:測得前方電話線桿的一個間隔,約5個分划,我們知道一般電話線桿間隔是50米,那麼到電線桿的距離是:??50米×100=1000米。

??如果不知道物體的寬度(或高度),能不能用臂長尺來測量距離呢?也可以,但是要先創造一個已知距離條件,才能計算出所求距離。

??當你用臂長尺觀測各種物體的分划時,會發現這樣一種情況:觀測某物體的間隔(或高度0時,離物體越近,測的分划數越多;反之,離物體越遠,測的分划數越少。根據這個情況,我們就可以在前後兩個位置上對同一個目標測出大小兩個分划數,並測出前後兩個觀測位置間的距離,有了這三個已知數,就可以按下列公式計算出距離了。 距離=前進(或後退)距離×小分划 大分划-小分划。

??例如,某工兵部隊,為了完成架橋任務,先派出偵察員測量河寬,這個偵察員先在河岸用臂長尺測得河對岸兩地物的間隔為8個分划,然後照直後退30米處又測得該兩地物的間隔是5個分划。把這些數值代入公式,計算出河寬是: 30×5=50米。8-5

6. 用望遠鏡測

??望遠鏡是指揮員的重要裝備器材之一。它不僅能夠幫助我們看得清、望得遠,還能幫助我們測量距離和角度。

??用望遠鏡測量距離的方法是:

??拿起望遠鏡,先調整一下目鏡的間隔和焦距,便能清晰地看到:在右鏡筒的玻璃片上,刻有十字分划。從十字交點起,左右的叫方向分划,上下的叫高低分划。每一個大分划是十密位,每一個小分划是五密位。

??測量方向角時用方向分划,測量垂直角時就用高低分划。測量時,要持平望遠鏡,用任一方向分划(或高低分划)對準目標的一端,讀出到目標另一端間的密位數,即為該目標的方向角(或高低角)。如果所測兩目標間的方向角,大於望遠鏡的全部方向分划數,可在兩示間選一輔助點分段測量,再將各段的密位數相加。

??測出方向角(或高低角)后再根據已知目標的寬度(或高度),按下面的密位公式就可以計算出距離。

??距離=目標寬度(或高度)×1000/密位數

??例如,已知某目標的寬度是100米,測得其方向角為70密位,到該目標的距離則為:

  ?100米×1000/70=1429米

??為什麼密位公式能計算距離呢?

??只要弄清密位是怎麼回事,這個問題也就自然明白了。

??直角90度、平角180度、圓周角是360度,這誰都知道。如果說1500密位、3000密位,有些同志可能就陌生些,可是炮兵的同志就熟悉。其實「度」和「密位」,都是表示角度的兩種不同單位。把一個圓周分成360等份,每一等份弧長所對的圓心角稱為1度角;如果把圓周分成6000等份,每一等份弧長所對的圓心角叫1密位。換句話說,1密位所對弧長,則等於圓周長比六千,若寫成比式,就是:弧長=圓周長。密位=6000

??如果根據圓周長與半徑的關係,把圓周長換成半徑,這個比式又可以寫成:弧長/密位=6半徑/6000。這樣變換的結果,每1密位所對弧長恰好等於半徑的1/1000。因此,就可以寫成:弧長/密位=半徑/1000。

??在實地測量中,當角度不大於300密位時,弧長與弦長很接近,可以把弦長當成弧長。這個弦長就是觀測的目標寬度(或高度),半徑就是實地距離,這樣,就可以列出密位公式。

??寬度(高度)/密位=距離/1000,寬度(高度)×1000/密位數=距離

??這就是密位公式的來源和它為什麼能夠求算距離的道理。

??從密位公式可以看出距離、目標寬(高)度和角度值三者之間的關係,所以,知道目標寬(高)度能求出距離;同樣,知道了距離也能求出目標寬(高)度。為了便於記憶公式,根據實踐經驗,下面的圖形和口訣是幫助我們記憶的一種好形式,這個口訣是:

??上間隔,下一千,距離、密位在兩邊,要想求得那一個,對面相乘除鄰邊。

??上面介紹的用指北針、臂長尺和望遠鏡測量距離的方法,都要先知道目標的尺寸(寬度或高度)才能測量。

[ 本帖最後由 白頭翁 於 2007-1-30 23:41 編輯 ]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遺老級會員

Rank: 5Rank: 5

積分
17031
沙發
 樓主| 白頭翁 發表於 2007-1-30 23:42 | 只看該作者
距離=目標寬度(或高度)×1000/密位數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02

主題

3990

帖子

1915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4

積分
1915
3
xwsxws 發表於 2007-1-31 11:0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13:2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