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7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國物價(轉帖)

[複製鏈接]

49

主題

372

帖子

150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5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hristing82 發表於 2007-1-13 06:4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很久以前,我曾經讀到過安妮寶貝的一段文字。她買了一盒哈根達斯,用乾冰包裹起來,坐在計程車里,小心翼翼的捧著,然後不停的流淚,悲傷的想:那個愛我的人到哪兒去了?那個愛我的人到哪兒去了?剩我獨自享用這美麗而昂貴的食物。
  
  彼時,我是一個靠家裡供錢讀書的窮學生,計程車都很少打,更不要說去買哈根達斯那樣「昂貴而美麗「的食物。但我的頭蓋骨下充滿了對於小資生活的仰慕與渴望。於是我覺得這篇東西寫的凄美傷感摧人五內,字裡行間都有飽含了那個階層的華麗與絕望。她那如同捧著十世單傳的嬰兒或人血饅頭的姿態深深地印在了我無邪的心靈上。
  
  若許年後,我輾轉到了美國,站在食品店的冷藏櫃前發獃。原來哈根達斯在這裡賣得如此便宜,三塊多一大桶,買倆桶的話還有優惠。即使換算成人民幣,它也稱不上昂貴。既然不昂貴,姿色也就大減。它與一堆雜七雜八的我沒有聽說過的牌子的冰淇淋推推搡搡的擠在櫥窗後面,在我的眼中如同遭遇戰亂流過風塵的宮女。而陪我購物的美國友人的一句話粉碎了我這最後的幻想:「哈根達斯?那是什麼東西?我從不吃這個牌子。」
  
  當然,我還是買了兩盒促銷裝的哈根達斯來滿足我當年心底隱秘的願望。平心而論,味道還是不錯的。只是,當某些東西變得太容易的時候,實在沒有什麼趣味。
  
  我在這種若有所失的感傷情緒中展開了在美國的生活,逐步接受了一連串的新的打擊。比如,有朋友托我買CK的內衣。然後我發現CK在這裡大約只相當於班尼路在國內的地位。不,準確地說,GAP才是班尼路,CK的品稍為高那麼一點。但也就那麼一點。再比如,有朋友托我買倩碧的黃油。倩碧一直以黃油的暢銷而引以為豪。果然,暢銷的象大寶,便宜的也象大寶。
  
  你看,我們用來作為生活品質的標誌的東西,其實都很廉價。
  
  我脆弱的心靈在倍受打擊之後終於痛定思痛。於是,我開始在鍵盤上敲這篇文章。而這篇文章,其實,無關與自我反省或小資批判。我想說的,是一個經濟問題,即,美國人的生活成本,為何這樣低?

[ 本帖最後由 christing82 於 2007-1-13 06:44 編輯 ]

49

主題

372

帖子

150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50
沙發
 樓主| christing82 發表於 2007-1-13 06:41 | 只看該作者
我們不妨先來看一看,他們的生活成本究竟有多低。根據今年勞動節時(當然是美國的勞動節,9月4號)國家統計局的統計,美國勞動者(注意不是全體國民)的人均年收入是4萬美元(沒有我想象的高,我本來以為會有10萬)。除去極少數大城市,如紐約、舊金山,一個大學剛畢業的學生,一個小時的工資一般在15塊(注意,咱探討的是最一般的情況。MBA或者PHD當然不會是一個小時15塊)。那麼,他一個月的工資就是15*8*7*4=3360塊。美國的稅打得相當厲害,個人所得稅加上社會保險,一般要打掉40%,所以拿到手的只有3360*60%=2016塊。當然,如果你給教堂或慈善組織捐錢,是可以得到退稅的。那麼,把這些技術性問題考慮進來,他最後的收入大約可以在3000塊。在北京,一個剛工作的年輕人,無論在公司還是在機關,月薪大概也就是3000塊,也許還要少,而且,是人民幣。
  
  那麼,同樣的收入水平,在不同的國家,可以維持什麼樣的生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9

主題

372

帖子

150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50
3
 樓主| christing82 發表於 2007-1-13 06:42 | 只看該作者
首先來看食物。美國的食品賣得很便宜。我昨天的購物清單,是芒果、蘋果、香蕉、生菜、小蘿蔔、酸奶、麥片、番茄醬、大米,一共是21塊美金(肉也很便宜,只是上次買得還沒吃光,所以這次的購物單里沒有)。假如是21塊人民幣,你在北京的超市裡可以買到什麼?也許只有兩個芒果。
  
  我詢問過很多朋友,單身或者夫婦二人的家庭,一個月的食物支出,包括下館子,大約也就200多塊。這隻佔個人月收入的6%左右。而在北京,你去一趟家樂福出來,恐怕就得200多塊。
  
  其次看衣服。這一點更讓人氣憤。同樣的牌子,居然在發達國家比在發展中國家貴,究竟孰富孰貧還真令人困惑。就以CK為例,一件白襯衣,大約40塊就買得到,即使折成人民幣,也比國內便宜許多,再同他們的收入相比,真是便宜得沒話說。而且彼酋之商場酷愛打折,動輒40%off,令人驚駭。一個國內來的MM深有感觸地對我說,在國內時逛一次街買一次衣服就要1000多塊;在美國,除非你買LV或ARMANI這樣一線的牌子,否則,若只是CK、DKNY之流,想一次花掉一千多塊還真是不容易。
  
  至於球鞋、化妝品、下館子、買機票之類,我就懶得再舉例。當然他們的房子還是很貴的。大家的花銷,基本都用在養車和供房子上。
  
  而我們的收入,在我們只有三千塊月新的時候,都花在什麼地方了?
  
  於是,我們現在就要來思考這個問題:為什麼他們的生活成本那麼低?
  
  在考慮這個問題的時候,我首先想到的是馬恩對於資本原始積累的血淋淋的描述:資本主義的發展,是建立在對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擄掠之上的。當然,現在我們要用一個比較溫情的名字,叫作,全球化。
  
  什麼叫做全球化?從弗里德曼到,每個學科都會給出自己的定義。不過這些宛若天書的術語都咱們小老百姓沒有多大意義。咱們看到的,只是美帝的人民花了更少的錢過了更好的生活。而這更好的生活是建立在廣大發展中國家亞非拉兄弟姐妹的血汗付出之上的。
  
  還以衣為例。CK、DKNY之流,全都不是美國生產的。當然也別以為這些都是「MADEIN CHINA」。服裝領域,中國的競爭對手多著呢。CK是香港造的。DKNY很多來自菲律賓。內衣,如JOCKEY,是拉美的撮爾小國如宏都拉斯之類生產。中國製造的,當然也相當多,而且比其他發展中國家的更便宜。一些小有名氣的牌子,除了MADE IN CHINA,你還會發現大批的MADE IN VIANAM或者MADE IN INDIA或者MADE IN TAILAND;但一些亂七八糟的價格較低的大眾成衣,基本都是我方出品了。誰叫我們人多呢?誰叫我們的人工費比這些國家更經濟呢?這大約也是美國政府死咬著紡織品貿易協定跟我們過不去的重要原因。
  
  當然也不是說美國人就不造衣服。當我剋制不住自己殘留的愛慕虛榮的小資遺毒在紐約第五大道東跑西逛上竄下跳的時候,還真發現了標有「MADE IN USA」標籤的衣服。BUBBERY。一件襯衣200多刀,大約是同檔次品牌但產自發展中國家的襯衣的三到四倍。這樣的衣服當然也是有人買的,但已遠非普通美國百姓所能接受。甚至於,當我詢問一位明顯屬於高薪階層的公司CEO是否對這樣的衣服有偏好時,他吃驚的說,「CHEN,DO YOU THINK I』M CRAZY?」
  
  事實上,近年來,美國的製造業(MANUFACTURE)在國外大量廉價勞動力的衝擊之下,早已搖搖欲墜。美國的人工太貴了。我朋友的導師,房頂破了個洞,找個工人修理了一下,居然花掉三千美金。我和朋友嘆息,三千美金足以從國內雇個工人來幹活,連帶解決他往返機票兼食宿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9

主題

372

帖子

150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50
4
 樓主| christing82 發表於 2007-1-13 06:43 | 只看該作者
假如你覺得這個例子有特殊之處,比如可能是維修使用的材料很貴,所以花了三千塊,那麼我們看看別的例子。比如,雇傭電腦工程師。當然這已經超出了製造業的範圍,但可以更好的說明全球化。雇傭電腦工程師。雇一個美國人,一個小時要50塊。雇一個同專業的印度人,只要15塊。假如你是老闆,你如何選擇?為什麼印度的軟體業近年發展的這樣迅猛?就是因為他們的人工便宜,所以美國大公司們作了大量的外包。而且來自印度的此類技術移民在美國相當多。你的電話有問題,找到電話公司,他的技術人員十有八九是個老印;你的有線電視有問題,找到有線電視公司,給你處理問題的又是個老印。美國的人均收入是四萬,而亞裔員工的收入則是六萬。切莫以為是我們華裔聰明勤奮賺得多。賺得多的亞裔,主要是印度人。沒辦法,阿三們的母語就是英語,進入工作比我們快,融入社會比我們快,沒辦法。
  
  需要明確的是,這批看起來賺得很多的技術移民,仍然屬於廉價勞動力。假如你想雇一個同水平的美國本土的YANKEE,決不是六萬能夠擺平的。說不定要十六萬。
  
  美國的人工就是這麼貴,貴到美國人不得不獨立,不得不自己動手捅馬桶、修草坪。一個朋友的老闆跟我們開玩笑,說美國男性的第一大疾病不是心臟病,而是骨折。因為房頂壞了要自己爬上去修,然後十個有四五個會摔下來,跌得斷手斷腳。他就是修房頂時摔斷了手,跑到醫院去就診,發展旁邊坐著另一個跌斷了手的人,他的鄰居,另一個大老闆。
  
  別以為美國人喜歡自己處理問題是自我價值的實踐或道德高尚的表現。絕大部分道德問題說到底其實是經濟問題。他們只是覺得花這樣多的錢不值得罷了。或者根本花不起。當然,這種起源於經濟的行為方式,做的人多了,流行開了,也就成了一種社會風氣和價值觀,即修房頂或捅馬桶是男人必須要做的事情,所以即使大老闆都要爬房頂。(ps:前面那個僱人的導師是女的,單身)
  
  好吧,讓我們離開道德討論,再回到經濟問題,我們不得不提到一個有些尷尬的事情。由於發展中國家的大量廉價勞動力的衝擊,特別是中國的龐大的隊伍的存在,結果是美國的工人不斷的失去飯碗。我們一直有一個美好的願望,就是全世界無產階級聯合起來。但毛主席提出這句口號的時候,大約怎麼也沒想到,最敵視社會主義中國的群體,是美國的工會。且慢,這好像不是經濟問題,是政治了。
  
  好吧。經濟,經濟。我們搶了一小部分美國人的飯碗,但給全體美國人帶來了低廉而舒適的生活。即使是失去了工作的工人兄弟,他還可以繼續用社會保險來享用發展中國家工人兄弟的勞動成果。當然,我們的對美貿易年年是順差。但這樣的順差是建立在怎樣的付出之上的呢?美國有一種商店叫DOLLAR TREE,裡面的商品琳琅滿目花樣百出,而每一件東西都只要1塊錢。這些1塊錢的東西,基本都是中國製造。你看,在最廉價的商品領域,即使發展中國家,也不是我們的對手。可是,這1塊錢的商品,我們能賺到多少?拋去它的成本、運費,它的勞動附加值才有多少?我們的工人能夠拿到多少?也許只有幾個美分。如果你想用幾個美分來雇一個美國人,結果會怎樣?他會掏出一把硬幣擲在你臉上叫你滾蛋。可我們的工人仍然日以繼夜的千辛百苦的工作。我們的順差就是建立在這樣的比美國人口還要多的幾個美分幾個美分的積累之上的。美國人信仰的上帝說,人是平等的。美國人製造的獨立宣言說,人是平等的。如果這個所謂的「人」不僅限於白人或者美國人,——正如美國在全世界推行其民政時常嘮叨的那樣,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那麼,為什麼中國的工人要比美國的工人賤那麼多?中國人的勞動付出要比美國人的勞動付出賤那麼多?朱鎔基作總理時,對美國政府說,我一個玩具才賺你多少錢?當我置身於DOLLAR TREE時,深深地感到了他話中的沉痛與無奈。是的,在這場不平等的交易中,我們唯一的優勢就是擁有大量的勞動力。我們不得不委屈自己,不得不貶低自己的價值來換取所謂的優勢。對美貿易順差的背後,實際上是無數中國工人對於自我價值的貶低和折損。假如沒有中國,沒有發展中國家,美國人還可以擁有這樣舒適的生活?
  
  我並不是想煽動仇美情緒。說實話,我對美國人很有好感,我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美國人也都十分可愛。但每當我看到國會有人為對華貿易問題跳腳的時候,我都忍不住想把電視機砸掉。前者是民間交往,後者則是國際政治,而且是典型的得便宜賣乖。
  
  所以,順差,對美也好,對法德也好,都不值得我們驕傲。我們的付出,遠遠大於我們的所得。而且,如果我們回顧歷史的話,如果我們留意一下他們曾經從中國擄掠的資本,你會更為憤懣。
  
  哦,也許我們不該算舊賬。這是不好的習慣。
  
  然而我們之所以處在這樣的劣勢,又與歷史分割不開。
  
  寫了這麼多、這麼多之後,我不知道我是否也在犯得便宜賣乖的錯誤。你知道,我現在在美國生活,也是這種貿易的受益者。我一個朋友的朋友,在廣州工作,人緣非常之好,因為她同Levi』s的生產工廠有若干聯繫,可以以出廠價買到牛仔若干。我那位友人曾極之興奮的向我展示她二百多塊買來的Levi』s,眉飛色舞的說,市價要六百八。我來美后,一直沒敢告訴她,這邊賣的有多便宜。原價並不十分低,大約四五十塊,可是商場天天做活動。我都是二十元一條買的,而且買兩條時還贈了我一箱可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4

主題

1876

帖子

929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29
5
winwinrich 發表於 2007-1-15 01:1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4

帖子

4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4
6
enkeiryu 發表於 2007-1-15 11:26 | 只看該作者

真正的美國高層社會的人是不會這樣消費的

真正的美國高層社會的人是不會這樣消費的

在中國3000元的收入是大學生, 在城市, 吃哈根達嘶的是小資.
在美國3000元的收入是大學生, 在城市, 吃哈根達嘶的是農民.在城市的大學生是不吃哈根達嘶這樣的垃圾食品的.

就是想講,
你拿在美國便宜的東西和在中國的東西比較價格, 沒有意義.
充其量就是一個在中國的城市裡長大的大學生在美國過中國式的農民的生活而已.
我要說的是真正的美國高層社會的人是不會象你這樣消費的.
你說的CEO只是與你開了個玩笑而已, 我也碰到過.他說他的衣服都是中國的產的, 但一看不是.
所以用心生活和留學, 仔細觀察和理解社會, 不要發這麼大個題目的網路文章, 容易給人造成誤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4

主題

1876

帖子

929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29
7
winwinrich 發表於 2007-1-15 12:03 | 只看該作者
"哈根達斯"英文是什麼?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46

帖子

38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2

積分
38
8
silencecd 發表於 2007-1-15 19:12 | 只看該作者
hagendas?貌似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

主題

44

帖子

16

積分

註冊會員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1

積分
16
9
czhorse 發表於 2007-1-15 21:25 | 只看該作者
您的貼子令吾更加猶豫不決
一個想愛國的卻不想拿低工資的IT中國工人



-------------------------------------------一個上海GG---------是否要出國-----------------猶豫不決中---------------------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7

主題

470

帖子

115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15
10
nick_martin 發表於 2007-1-18 12:21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cn2us 於 2007-1-17 04:08 發表




做IT的中國人在美國也很難的。不是太累,就是賺不到錢。



那怎麼樣可以不累又可以賺到錢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238

帖子

49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9
11
moon125 發表於 2007-1-18 22:29 | 只看該作者
其實在哪裡生活都一樣, 看你怎麼看待生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

主題

730

帖子

170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留學助教(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70
12
招財貓 發表於 2007-1-19 02:37 | 只看該作者
你忘了算上每個月的車貸款,房產貸款,車保險,有線電視,網路,行動電話的費用和電費.那些加起來,又是多少呢?國內的固定工資可能不比美國高,但是中國人有很多潛收入是你和我看不到的.不然的話,怎麼那麼多中國人能一次付款買車和房,而大多數美國人都要分期呢?
Quitters never win.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9

主題

372

帖子

150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50
13
 樓主| christing82 發表於 2007-1-20 10:24 | 只看該作者
看來KENEIRYU對用心生活和留學, 仔細觀察和理解社會。呵呵,帖子我是轉貼的。之所以轉帖,我是覺得有道理。

嘿嘿。。那麼我想問你?請問你在美國幾年了?經常回國嗎(一年幾次)?那麼你真正了解中國和美國嗎?
在中國3000元的收入是大學生,請問在中國有多少大學生收入是3000元?(國內基本說稅後)是說還在學校念書的大學生嗎?
真正的美國高層社會的人是怎麼樣消費的?能不能舉一些讓人信服的例子呢?


「你拿在美國便宜的東西和在中國的東西比較價格, 沒有意義。」那麼你知道你所謂的便宜的東西在中國的價格嗎?

那麼你聽好:LEE,LEVI『S一條褲子一般要800元(RMB)。CK一條牛仔褲一般要1000多。倩碧一瓶乳液在中國比美國貴100多元,GUESS在美國很普通的,在國內基本褲子一條也是1000多。還有TOMMY,WEST NINE 之類在美國普通的品牌,在中國都很貴。
如果消費LV的包——2000美金,那麼一個美國人賺的月工資2000,他一個月就能買到一個包了。
如果在國內賺2000人民幣一個月的,要8個月才能買一個包。(我只是說物價,杜絕說愚蠢買這樣的包之類的話)

我想文章的作者的比較,只是拿同樣的數目來比較,比如美國1000美金。中國1000人民幣。

[ 本帖最後由 christing82 於 2007-1-20 10:53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4

帖子

3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3
14
carlpilot 發表於 2007-1-22 11:43 | 只看該作者
我來美一年多,我覺得這些沒有什麼可比性,為什麼一定要在國內買這些國外的牌子呢,虛榮心把,既然想滿足虛榮心幹嗎還要在乎錢呢。國內不是有很多衣服質量要比這些牌子的做的好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主題

112

帖子

26

積分

註冊會員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1

積分
26
15
vegetarcat 發表於 2007-1-23 06:11 | 只看該作者
on economist magzine,they say more and more facotories moved to other countries cos Chinese labor are more and more expensive.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9

主題

372

帖子

150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50
16
 樓主| christing82 發表於 2007-1-24 03:5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4 carlpilot 的帖子

我想你一定沒仔細看完帖子。國內是有很多衣服質量比美國好,而且美國很大部分是中國製造的。但這裡可不是討論在這些。我舉例衣服,那麼你說:「既然想滿足虛榮心,幹嗎還要在乎錢呢。」那麼我舉例子食物呢?所以不要只看表面,麻煩你仔細看完帖子。

我想帖子的作者寫的很清楚。我的意思是:中國1000人民幣,在中國消費;美國1000美金,在美國消費,那麼在美國的購買能力比中國強很多。這個事實是不可否認的,美國GDP比中國的GDP高很多。在美國享受這些利益的同時,這背後又牽扯了多少發展中國家低廉的勞動力,所以這個作者說自己得了便宜又賣乖。

下面是我一個朋友在我其他空間里的留言,複製過來:
的確如此,曾去過法國的世界品牌大賣場,發現BOSS也不過100歐,ESPRIT也只有幾十歐,NIKE, 阿DA也都是貧民的消費品,滿街都是.曾和德國KOLON的一個胖司機聊起他們的月收入.平均的月收入為2000多,減去稅收,一般是2000歐.如此的月收入卻消費著低廉的物品.相對而言,中國的消費的確是個嚴重的問題.但是,從另一個方面說明國人盲目.一味追求外國的品牌.又有多少世界品牌都是MADE IN CHINA?說白了就是老外打著老外的品牌,享受著MADE IN P.R.C的廉價勞動力,然後架上中國各大商場的顯赫位置.於是乎:多少國人花著差不多一個月的工資去追隨著所謂的世界品牌?

[ 本帖最後由 christing82 於 2007-1-24 04:08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95

帖子

36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36
17
ameliyu 發表於 2007-1-31 03:11 | 只看該作者
啊,口水仗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9

主題

372

帖子

150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50
18
 樓主| christing82 發表於 2007-2-1 06:44 | 只看該作者
不是要吵架拉。只是有些朋友曲解了意思,所以我說一下看法拉。嘿嘿...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5 20:4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