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種菜和販菜都說不賺錢 菜價究竟高在哪兒了?

[複製鏈接]

318

主題

325

帖子

286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8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un288 發表於 2007-1-28 18:5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種菜和販菜都說不賺錢 菜價究竟高在哪兒了?




  
  蔬菜利潤的大頭都被流通環節賺去了,菜農並沒得到多大實惠



    據新華社《半月談》報道蔬菜價格的漲幅與天氣狀況密切相關,價格往往呈季節性波動。春、夏兩季是北方大田種菜的季節,這時的蔬菜一般產量高價格便宜,而每年農曆春節前都是蔬菜價格上漲的季節。

    市民感到菜價漲了,但實際上菜農掙不了幾個錢

    1月13日,記者來到在京城有蔬菜價格「晴雨表」之稱的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看到賣菜和買菜的車輛進進出出,絡繹不絕,討價聲還價聲匯成一片。在此交易的蔬菜不僅流向北京大大小小蔬菜市場,天津、張家口等北京周邊地區的人也來這裡批發各種蔬菜。

    新發地蔬菜批發市場平均每天蔬菜的交易量為900多萬公斤,是北京最大的菜籃子。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副總經理劉僧會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冬季北京市場的蔬菜大部分來自南方,今冬北京市場上的蔬菜80%以上來自海南、廣東和廣西。

    今年是暖冬,氣候有利於南方大田蔬菜生長,蔬菜喜獲豐收,但是蔬菜豐產,菜農並不「豐收」。因為蔬菜量多,賣不上好價錢,菜農並沒有得到多少實惠。今年冬季北京零售蔬菜市場價格雖然高,但是同比還是便宜的,批發價格同比下降20%左右,收購價格下降40%左右。

    海南省農業廳北京農產品流通辦事處的曹慧告訴記者:1月12日在海南收購的黃瓜每斤才0.5元。記者了解到,菜農從蔬菜育苗到收成,整個生長期在40天左右,大棚蔬菜的種植費用更高些,蓋大棚用的專用塑料膜、竹竿、草簾和所需的化肥、農藥等價格漲聲一片,雖然城裡冬天的零售菜價比夏天高一些,市民感到菜價漲了,但實際上菜農掙不了幾個錢。

  批發商稱風險大,基本上「靠天吃飯」

    記者當天在零售市場上看到黃瓜每斤賣價2.5元,而批發市場的黃瓜每斤1.1元,批發商告訴記者,他們在海南菜農田地的收購價是黃瓜每斤0.5元。為什麼從產地到零售市場的蔬菜價差那麼大?

    蔬菜批發商馬作停給記者算了一筆賬:「1月12日我從廣西菜地收購的西葫蘆每斤0.4元,入庫費每斤0.05元,一個紙箱2元,再加上裝卸費、包裝費,一汽車裝30噸西葫蘆,途經廣西、湖南、湖北、河南、河北五省區,行駛2天2夜,僅運費就17000多元,比去年漲4000多元,交攤位費500元,批發價賣到每斤0.8元,不賺錢」。一位姓劉的司機說,汽油價格一漲再漲,運費能不漲嗎?

    1月13日,北京的氣溫為零下6攝氏度。記者觀察到這些蔬菜批發商們在凜冽的寒風中一站就是幾小時,他們兩班倒,24小時交易。批發扁豆的趙洪義憨笑著說,搞蔬菜批發看的是運氣,靠量掙錢,天氣好我們就賠錢。他說:「如果遇到大雪、大霧天氣,拉蔬菜的汽車堵在路上過不來,菜少就能賣個好價錢。但是蔬菜水分大,堵在路上的時間過長有時菜都捂爛了,到北京又賣不上好價錢了。」

    趙洪義說:「批發蔬菜不但辛苦,而且風險很大。1月12日我從廣東菜地收購的扁豆每斤1.2元,一汽車裝25噸扁豆,運到北京光運費就花15400元,批發價賣到每斤1.5元,一斤賠2毛錢。不過,到春節前菜價如果一漲,就把賠的錢找回來了。」

  從批發市場到菜攤價格就翻一番

    記者在西草場蔬菜市場看到,從新發地以每斤0.3元批發的大白菜,拉到零售市場就賣到了0.6元;批發每斤1.1元的西紅柿賣到2.5元;批發價每斤1.5元的豆角也賣到3元。價格翻了一番。

    如果說南菜北運行程幾千里,運費加上入庫費、包裝費等成本,價格翻番可以理解。而同在北京市,從批發市場到菜攤價格就翻一番,不可思議!

    菜價追蹤採訪結束,記者在思考。雖說菜價隨行就市,起落漲跌本無可非議,但菜價無論如何變化,蔬菜利潤的大頭實際上都讓流通環節賺去了,辛辛苦苦種菜的菜農們並沒得到多大實惠。如何減少蔬菜在運輸和批發流通環節的成本,讓利農民,使廣大菜農增產也增收,無疑是新農村建設中值得關注的新課題。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6 04:5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