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古文,諸子百家之莊子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paullian 發表於 2007-1-24 13:2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莊子·內篇·逍遙遊第一》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
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
,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
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
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
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
無力。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後乃今培風;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
者,而後乃今將圖南。

  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搶榆枋,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
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適百
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
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
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
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

  湯之問棘也是已:窮髮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
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為鯤。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泰山,翼
若垂天之雲,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絕雲氣,負青天,然後圖南
,且適南冥也。

  斥囗(左「安」右「鳥」音yan4)笑之曰:「彼且奚適也?我
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
適也?」此小大之辯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其自視也,亦
若此矣。而宋榮子猶然笑之。且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
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彼其於世,未數數
然也。雖然,猶有未樹也。

  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後反。彼於致福者,未數
數然也。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
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堯讓天下於許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於光也,不亦
難乎!時雨降矣,而猶浸灌,其於澤也,不亦勞乎!夫子立而天下治
,而我猶屍之,吾自視缺然。請致天下。」許由曰:「子治天下,天
下既已治也,而我猶代子,吾將為名乎?名者,實之賓也,吾將為賓
乎?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歸休乎君,予
無所用天下為!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肩吾問於連叔曰:「吾聞言於接輿,大而無當,往而不返。吾驚怖
其言猶河漢而無極也,大有徑庭,不近人情焉。」連叔曰:「其言謂
何哉?」「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
;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
,使物不疵癘而年穀熟。』吾以是狂而不信也。」連叔曰:「然,瞽
者無以與乎文章之觀,聾者無以與乎鐘鼓之聲。豈唯形骸有聾盲哉?
夫知亦有之。是其言也,猶時女也。之人也,之德也,將旁礴萬物以
為一,世蘄乎亂,孰弊弊焉以天下為事!之人也,物莫之傷,大浸稽
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熱。是其塵垢囗(左「米」右「比
」)糠,將猶陶鑄堯舜者也,孰肯以物為事!」

  宋人次章甫而適越,越人斷髮文身,無所用之。

  堯治天下之民,平海內之政。往見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陽,杳
然喪其天下焉。

  惠子謂莊子曰:「魏王貽我大瓠之種,我樹之成而實五石。以盛水
漿,其堅不能自舉也。剖之以為瓢,則瓠落無所容。非不囗(左「口
」右「號」音xiao1)然大也,吾為其無用而掊之。」莊子曰:
「夫子固拙於用大矣。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葯者,世世以囗(左「氵
」右「並」音ping2)囗(左「氵」右「辟」音pi4)囗(左
「糹」右「光」音kuang4)為事。客聞之,請買其方百金。聚
族而謀之曰:『我世世為ping2pi4kuang4,不過數金
。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請與之。』客得之,以說吳王。越有難,吳王
使之將。冬,與越人水戰,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龜手一也,
或以封,或不免於ping2pi4kuang4,則所用之異也。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憂其瓠落無所容?
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

  惠子謂莊子曰:「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臃腫而不中繩墨,
其小枝捲曲而不中規矩。立之塗,匠者不顧。今子之言,大而無用,
眾所同去也。」莊子曰:「子獨不見狸囗(左「犭」右「生」即黃鼠
狼)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東西跳梁,不避高下;中於機辟,死
於罔罟。今夫嫠牛,其大若垂天之雲。此能為大矣,而不能執鼠。今
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於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彷徨乎無
為其側,逍遙乎寢卧其下。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
苦哉!


《莊子·內篇·齊物論第二》


  南郭子綦隱機而坐,仰天而噓,苔焉似喪其耦。顏成子游立侍乎前
,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隱機
者,非昔之隱機者也?」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問之也!今者吾
喪我,汝知之乎?女聞人籟而未聞地籟,女聞地籟而不聞天籟夫!」

  子游曰:「敢問其方。」子綦曰:「夫大塊噫氣,其名為風。是唯
無作,作則萬竅怒囗(左「口」右「號」)。而獨不聞之囗囗(「戮
去「戈」音liu4)乎?山林之畏佳,大木百圍之竅穴,似鼻,似
口,似耳,似笄,似圈,似臼,似窪者,似污者。激者、囗(左「訁
」右「高」音xiao4)者、叱者、吸者、叫者、囗(左「訁」右
「豪」音hao2)者、囗(上「宀」下「夭」音yao1)者,咬
者,前者唱於而隨者唱喁,泠風則小和,飄風則大和,厲風濟則眾竅
為虛。而獨不見之調調之刁刁乎?」

  子游曰:「地籟則眾竅是已,人籟則比竹是已,敢問天籟。」子綦
曰:「夫吹萬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誰邪?」

  大知閑閑,小知間間。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其寐也魂交,其覺也
形開。與接為構,日以心斗。縵者、窖者、密者。小恐惴惴,大恐縵
縵。其發若機栝,其司是非之謂也;其留如詛盟,其守勝之謂也;其
殺如秋冬,以言其日消也;其溺之所為之,不可使復之也;其厭也如
緘,以言其老洫也;近死之心,莫使復陽也。喜怒哀樂,慮嘆變蜇,
姚佚啟態——樂出虛,蒸成菌。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已乎,
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

  非彼無我,非我無所取。是亦近矣,而不知其所為使。若有真宰,
而特不得其囗(左「目」右「關」借為朕)。可行己信,而不見其形
,有情而無形。百骸、九竅、六藏、賅而存焉,吾誰與為親?汝皆說
之乎?其有私焉?如是皆有為臣妾乎?其臣妾不足以相治乎?其遞相
為君臣乎?其有真君存焉!如求得其情與不得,無益損乎其真。一受
其成形,不亡以待盡。與物相刃相靡,其行盡如馳而莫之能止,不亦
悲乎!終身役役而不見其成功,囗(上「艹」中「人」下「小」音n
ie2)然疲役而不知其所歸,可不哀邪!人謂之不死,奚益!其形
化,其心與之然,可不謂大哀乎?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獨芒
,而人亦有不芒者乎?

  夫隨其成心而師之,誰獨且無師乎?奚必知代而自取者有之?愚者
與有焉!未成乎心而有是非,是今日適越而昔至也。是以無有為有。
無有為有,雖有神禹且不能知,吾獨且奈何哉!

  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其所言者特未定也。果有言邪?其未嘗有
言邪?其以為異於囗(「彀」字以「鳥」代「弓」音kou4)音,
亦有辯乎?其無辯乎?道惡乎隱而有真偽?言惡乎隱而有是非?道惡
乎往而不存?言惡乎存而不可?道隱於小成,言隱於榮華。故有儒墨
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則莫若以
明。

  物無非彼,物無非是。自彼則不見,自知則知之。故曰:彼出於是
,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說也。雖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
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聖人不由而照之於天
,亦因是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
有彼是乎哉?果且無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謂之道樞。樞始得其
環中,以應無窮。是亦一無窮,非亦一無窮也。故曰:莫若以明。

  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馬喻馬之非馬,不
若以非馬喻馬之非馬也。天地一指也,萬物一馬也。

  可乎可,不可乎不可。道行之而成,物謂之而然。惡乎然?然於然
。惡乎不然?不然於不然。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無物不然,無
物不可。故為是舉莛與楹,厲與西施,恢詭譎怪,道通為一。

  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毀也。凡物無成與毀,復通為一。唯達者
知通為一,為是不用而寓諸庸。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
者,得也。適得而幾矣。因是已,已而不知其然謂之道。勞神明為一
而不知其同也,謂之「朝三」。何謂「朝三」?狙公賦囗(上「艹」
下「予」音xu4),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
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名實未虧而喜怒為用,亦因是也。是以聖
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鈞,是之謂兩行。

  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惡乎至?有以為未始有物者,至矣,盡矣
,不可以加矣!其次以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其次以為有封焉,
而未始有是非也。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虧也。道之所以虧,愛之所
以成。果且有成與虧乎哉?果且無成與虧乎哉?有成與虧,故昭氏之
鼓琴也;無成與虧,故昭氏之不鼓琴也。昭文之鼓琴也,師曠之枝策
也,惠子之據梧也,三子之知幾乎皆其盛者也,故載之末年。唯其好
之也以異於彼,其好之也欲以明之。彼非所明而明之,故以堅白之昧
終。而其子又以文之綸終,終身無成。若是而可謂成乎,雖我亦成也
;若是而不可謂成乎,物與我無成也。是故滑疑之耀,聖人之所圖也
。為是不用而寓諸庸,此之謂「以明」。

  今且有言於此,不知其與是類乎?其與是不類乎?類與不類,相與
為類,則與彼無以異矣。雖然,請嘗言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
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有有也者,有無也者,有未始有無也
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無也者。俄而有無矣,而未知有無之果孰有孰
無也。今我則已有有謂矣,而未知吾所謂之其果有謂乎?其果無謂乎


  夫天下莫大於秋豪之末,而太山為小;莫壽乎殤子,而彭祖為夭。
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既已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謂
之一矣,且得無言乎?一與言為二,二與一為三。自此以往,巧曆不
能得,而況其凡乎!故自無適有,以至於三,而況自有適有乎!無適
焉,因是已!

  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為是而有畛也。請言其畛:有左有右
,有倫有義,有分有辯,有競有爭,此之謂八德。六合之外,聖人存
而不論;六合之內,聖人論而不議;春秋經世先王之志,聖人議而不
辯。

  故分也者,有不分也;辯也者,有不辯也。曰:「何也?」「聖人
懷之,眾人辯之以相示也。故曰:辯也者,有不見也。」夫大道不稱
,大辯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謙,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辯而
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五者圓而幾向方矣!
故知止其所不知,至矣。孰知不言之辯,不道之道?若有能知,此之
謂天府。注焉而不滿,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來,此之謂葆光。

  故昔者堯問於舜曰:「我欲伐宗膾、胥、敖,南面而不釋然。其故
何也?」舜曰:「夫三子者,猶存乎蓬艾之間。若不釋然何哉!昔者
十日並出,萬物皆照,而況德之進乎日者乎!」

  嚙缺問乎王倪曰:「子知物之所同是乎?」曰:「吾惡乎知之!」
「子知子之所不知邪?」曰:「吾惡乎知之!」「然則物無知邪?」
曰:「吾惡乎知之!雖然,嘗試言之:庸詎知吾所謂知之非不知邪?
庸詎知吾所謂不知之非知邪?且吾嘗試問乎女:民濕寢則腰疾偏死,
鰍然乎哉?木處則惴慄恂懼,囗(「緩」字以「犭」代「糹」)猴然
乎哉?三者孰知正處?民食芻豢,麋鹿食薦,囗(左「蟲」右「即」
)蛆甘帶,鴟鴉耆鼠,四者孰知正味?猿囗(左「犭」右「扁」)狙
以為雌,麋與鹿交,鰍與魚游。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
,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自我觀之,
仁義之端,是非之塗,樊然淆亂,吾惡能知其辯!」嚙缺曰:「子不
利害,則至人固不知利害乎?」王倪曰:「至人神矣!大澤焚而不能
熱,河漢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飄風振海而不能驚。若然者,乘雲
氣,騎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無變於己,而況利害之端乎!」

  瞿鵲子問乎長梧子曰:「吾聞諸夫子:聖人不從事於務,不就利,
不違害,不喜求,不緣道,無謂有謂,有謂無謂,而游乎塵垢之外。
夫子以為孟浪之言,而我以為妙道之行也。吾子以為奚若?」

  長梧子曰:「是皇帝之所聽熒也,而丘也何足以知之!且女亦大早
計,見卵而求時夜,見彈而求囗(左「號」右「鳥」音xiao1)
炙。予嘗為女妄言之,女以妄聽之。奚旁日月,挾宇宙,為其吻合,
置其滑囗(左「氵」右「昏」音hun1),以隸相尊?眾人役役,
聖人愚鈍,參萬歲而一成純。萬物盡然,而以是相蘊。予惡乎知說生
之非惑邪!予惡乎知惡死之非弱喪而不知歸者邪!

  麗之姬,艾封人之子也。晉國之始得之也,涕泣沾襟。及其至於王
所,與王同筐床,食芻豢,而後悔其泣也。予惡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
之蘄生乎?夢飲酒者,旦而哭泣;夢哭泣者,旦而田獵。方其夢也,
不知其夢也。夢之中又占其夢焉,覺而後知其夢也。且有大覺而後知
此其大夢也,而愚者自以為覺,竊竊然知之。「君乎!牧乎!」固哉
!丘也與女皆夢也,予謂女夢亦夢也。是其言也,其名為弔詭。萬世
之後而一遇大聖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

  既使我與若辯矣,若勝我,我不若勝,若果是也?我果非也邪?我
勝若,若不吾勝,我果是也?而果非也邪?其或是也?其或非也邪?
其俱是也?其俱非也邪?我與若不能相知也。則人固受其囗(左「黑
右「甚」音tan3)囗(外「門」內「音」音an4),吾誰使正
之?使同乎若者正之,既與若同矣,惡能正之?使同乎我者正之,既
同乎我矣,惡能正之?使異乎我與若者正之,既異乎我與若矣,惡能
正之?使同乎我與若者正之,既同乎我與若矣,惡能正之?然則我與
若與人俱不能相知也,而待彼也邪?」

  「何謂和之以天倪?」曰:「是不是,然不然。是若果是也,則是
之異乎不是也亦無辯;然若果然也,則然之異乎不然也亦無辯。化聲
之相待,若其不相待。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所以窮年也。忘年
忘義,振於無竟,故寓諸無竟。」

  罔兩問景曰:「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無特操與
?」景曰:「吾有待而然者邪?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吾待蛇囗(
左「蟲」右「付」音fu4)蜩翼邪?惡識所以然?惡識所以不然?


  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
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
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一天一蘋果~~~~~~~
上帝遠離我~~~~~~~~
沙發
 樓主| paullian 發表於 2007-1-24 13:29 | 只看該作者
《莊子·內篇·養生主第三》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
而已矣!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
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倚,
囗(上「豐」下「石」音hua4)然響然,奏刀囗(左「馬」右上
「豐」右下「石」音huo1)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
經首之會。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蓋至此乎?」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
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全牛者;三年之後
,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
。依乎天理,批大囗(左「谷」右「阝」),導大囗(上「穴」下「
款」音kuan3),因其固然。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囗(左「
車」右「瓜」音gu3)乎!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彼節者有
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餘地矣。是以
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雖然,每至於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
,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囗(左「訁」右「桀」音huo4)
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為之而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
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公文軒見右師而驚曰:「是何人也?惡乎介也?天與?其人與?」
曰:「天也,非人也。天之生是使獨也,人之貌有與也。以是知其天
也,非人也。」

  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飲,不蘄畜乎樊中。神雖王,不善也。

  老聃死,秦失吊之,三號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
「然。」「然則吊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為其人也,而
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
母。彼其所以會之,必有不蘄言而言,不蘄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
忘其所受,古者謂之遁天之刑。適來,夫子時也;適去,夫子順也。
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古者謂是帝之縣解。」

  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莊子·內篇·人間世第四》

  顏回見仲尼,請行。曰:「奚之?」曰:「將之衛。」曰:「奚為
焉?」曰:「回聞衛君,其年壯,其行獨。輕用其國而不見其過。輕
用民死,死者以國量,乎澤若蕉,民其無如矣!回嘗聞之夫子曰:『
治國去之,亂國就之。醫門多疾。』願以所聞思其則,庶幾其國有瘳
乎!」

  仲尼曰:「嘻,若殆往而刑耳!夫道不欲雜,雜則多,多則擾,擾
則憂,憂而不救。古之至人,先存諸己而後存諸人。所存於己者未定
,何暇至於暴人之所行!且若亦知夫德之所盪而知之所為出乎哉?德
盪乎名,知出乎爭。名也者,相札也;知也者爭之器也。二者兇器,
非所以盡行也。

  且德厚信囗(左「石」右「工」音qiang1),未達人氣;名
聞不爭,未達人心。而強以仁義繩墨之言囗(左「彳」中「術」右「
亍」音shu4)暴人之前者,是以人惡有其美也,命之曰災人。災
人者,人必反災之。若殆為人災夫。

  且苟為人悅賢而惡不肖,惡用而求有以異?若唯無詔,王公必將乘
人而斗其捷。而目將熒之,而色將平之,口將營之,容將形之,心且
成之。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順始無窮,若殆以不信
厚言,必死於暴人之前矣!

  且昔者桀殺關龍逢,紂殺王子比干,是皆修其身以下傴拊人之民,
以下拂其上者也,故其君因其修以擠之。是好名者也。

  昔者堯攻叢枝、胥、敖,禹攻有扈。國為虛厲,身為刑戮。其用兵
不止,其求實無已,是皆求名實者也,而獨不聞之乎?名實者,聖人
之所不能勝也,而況若乎!雖然,若必有以也,嘗以語我來。」

  顏回曰:「端而虛,勉而一,則可乎?」曰:「惡!惡可!夫以陽
為充孔揚,采色不定,常人之所不違,因案人之所感,以求容與其心
,名之曰日漸之德不成,而況大德乎!將執而不化,外合而內不訾,
其庸詎可乎!」

  「然則我內直而外曲,成而上比。內直者,與天為徒。與天為徒者
,知天子之與己,皆天之所子,而獨以己言蘄乎而人善之,蘄乎而人
不善之邪?若然者,人謂之童子,是之謂與天為徒。外曲者,與人之
為徒也。擎跽曲拳,人臣之禮也。人皆為之,吾敢不為邪?為人之所
為者,人亦無疵焉,是之謂與人為徒。成而上比者,與古為徒。其言
雖教,謫之實也,古之有也,非吾有也。若然者,雖直而不病,是之
謂與古為徒。若是則可乎?」仲尼曰:「惡!惡可!大多政法而不諜
。雖固,亦無罪。雖然,止是耳矣,夫胡可以及化!猶師心者也。」

  顏回曰:「吾無以進矣,敢問其方。」仲尼曰:「齋,吾將語若。
有心而為之,其易邪?易之者,囗(左「白」右上「白」右下「本」
音hao4)天不宜。」顏回曰:「回之家貧,唯不飲酒不茹葷者數
月矣。如此則可以為齋乎?」曰:「是祭祀之齋,非心齋也。」

  回曰:「敢問心齋。」仲尼曰:「若一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
;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聽止於耳,心止於符。氣也者,虛而待物
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

  顏回曰:「回之未始得使,實自回也;得使之也,未始有回也,可
謂虛乎?」夫子曰:「盡矣!吾語若:若能入游其樊而無感其名,入
則鳴,不入則止。無門無毒,一宅而寓於不得已則幾矣。絕跡易,無
行地難。為人使易以偽,為天使難以偽。聞以有翼飛者矣,未聞以無
翼飛者也;聞以有知知者矣,未聞以無知知者也。瞻彼闋者,虛室生
白,吉祥止止。夫且不止,是之謂坐馳。夫徇耳目內通而外於心知,
鬼神將來舍,而況人乎!是萬物之化也,禹、舜之所紐也,伏戲、幾
蘧之所行終,而況散焉者乎!」

  葉公子高將使於齊,問於仲尼曰:「王使諸梁也甚重。齊之待使者
,蓋將甚敬而不急。匹夫猶未可動也,而況諸侯乎!吾甚栗之。子常
語諸梁也曰:『凡事若小若大,寡不道以歡成。事若不成,則必有人
道之患;事若成,則必有陰陽之患。若成若不成而後無患者,唯有德
者能之。』吾食也執粗而不臧,爨無欲清之人。今吾朝受命而夕飲冰
,我其內熱與!吾未至乎事之情而既有陰陽之患矣!事若不成,必有
人道之患,是兩也。為人臣者不足以任之,子其有以語我來!」

  仲尼曰:「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義也。子之愛親,命也
,不可解於心;臣之事君,義也,無適而非君也,無所逃於天地之間
。是之謂大戒。是以夫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夫事其
君者,不擇事而安之,忠之盛也;自事其心者,哀樂不易施乎前,知
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為人臣子者,固有所不得已。行
事之情而忘其身,何暇至於悅生而惡死!夫子其行可矣!

  丘請復以所聞:凡交近則必相靡以信,遠則必忠之以言。言必或傳
之。夫傳兩喜兩怒之言,天下之難者也。夫兩喜必多溢美之言,兩怒
必多溢惡之言。凡溢之類妄,妄則其信之也莫,莫則傳言者殃。故法
言曰:『傳其常情,無傳其溢言,則幾乎全。』

  且以巧鬥力者,始乎陽,常卒乎陰,泰至則多奇巧;以禮飲酒者,
始乎治,常卒乎亂,泰至則多奇樂。凡事亦然,始乎諒,常卒乎鄙;
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言者,風波也;行者,實喪也。夫風波
易以動,實喪易以危。故忿設無由,巧言偏辭。獸死不擇音,氣息勃
然於是並生心厲。囗(左「克」右「刂」音ke4)核太至,則必有
不肖之心應之而不知其然也。苟為不知其然也,孰知其所終!故法言
曰:『無遷令,無勸成。過度益也。』遷令勸成殆事。美成在久,惡
成不及改,可不慎與!且夫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養中,至矣。何
作為報也!莫若為致命,此其難者?」
  
  顏闔將傅衛靈公大子,而問於蘧伯玉曰;「有人於此,其德天殺。
與之為無方則危吾國,與之為有方則危吾身。其知適足以知人之過,
而不知其所以過。若然者,吾奈之何?」蘧伯玉曰:「善哉問乎!戒
之,慎之,正女身哉!形莫若就,心莫若和。雖然,之二者有患。就
不欲入,和不欲出。形就而入,且為顛為滅,為崩為蹶;心和而出,
且為聲為名,為妖為孽。彼且為嬰兒,亦與之為嬰兒;彼且為無町畦
,亦與之為無町畦;彼且為無崖,亦與之為無崖;達之,入於無疵。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當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是其才之美
者也。戒之,慎之,積伐而美者以犯之,幾矣!

  汝不知夫養虎者乎?不敢以生物與之,為其殺之之怒也;不敢以全
物與之,為其決之之怒也。時其饑飽,達其怒心。虎之與人異類,而
媚養己者,順也;故其殺者,逆也。

  夫愛馬者,以筐盛矢,以蜃盛溺。適有蚊虻仆緣,而拊之不時,則
缺銜毀首碎胸。意有所至而愛有所亡。可不慎邪?」

  匠石之齊,至於曲轅,見櫟社樹。其大蔽牛,囗(「契」字以「系
」代「大」,音xie2)之百圍,其高臨山十仞而後有枝,其可以
舟者旁十數。觀者如市,匠伯不顧,遂行不輟。弟子厭觀之,走及匠
石,曰:『自吾執斧斤以隨夫子,未嘗見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視
,行不輟,何邪?」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為舟則沉,
以為棺槨則速腐,以為器則速毀,以為門戶則液囗(「瞞」字以「木
」代「目」,音man2),以為柱則蠹,是不材之木也。無所可用
,故能若是之壽。」

  匠石歸,櫟社見夢曰:「女將惡乎比予哉?若將比予於文木邪?夫
楂梨橘柚果囗(上「艹」下「瓜瓜」,音luo3)之屬,實熟則剝
,剝則辱。大枝折,小枝泄。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故不終其天年而
中道夭,自掊擊於世俗者也。物莫不若是。且予求無所可用久矣!幾
死,乃今得之,為予大用。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且也若
與予也皆物也,奈何哉其相物也?而幾死之散人,又惡知散木!」匠
石覺而診其夢。弟子曰:「趣取無用,則為社何邪?」曰:「密!若
無言!彼亦直寄焉!以為不知己者詬厲也。不為社者,且幾有翦乎!
且也彼其所保與眾異,而以義喻之,不亦遠乎!」

  南伯子綦游乎商之丘,見大木焉,有異:結駟千乘,隱,將芘其所
囗(上「艹」下「賴」音lai4)。子綦曰:「此何木也哉!此必
有異材夫!」仰而視其細枝,則拳曲而不可以為棟樑;俯而視其大根
,則軸解而不可以為棺槨;舐其葉,則口爛而為傷;嗅之,則使人狂
醒三日而不已。子綦曰「此果不材之木也,以至於此其大也。嗟乎,
醒三日而不已。子綦曰:「此果不材之木也,以至於此其大也。嗟乎
,神人以此不材。」

  宋有荊氏者,宜楸柏桑。其拱把而上者,求狙猴之囗(左「木」右
「弋」音yi4)斬之;三圍四圍,求高名之麗者斬之;七圍八圍,
貴人富商之家求禪傍者斬之。故未終其天年而中道之夭於斧斤,此材
之患也。故解之以牛之白顙者,與豚之亢鼻者,與人有痔病者,不可
以適河。此皆巫祝以知之矣,所以為不祥也。此乃神人之所以為大祥
也。

  支離疏者,頤隱於齊,肩高於頂,會撮指天,五管在上,兩髀為脅
。挫針治囗(左「糹」右「解」音xie4),足以囗(左「飠」右
「胡」)口;鼓莢播精,足以食十人。上征武士,則支離攘臂於其間
;上有大役,則支離以有常疾不受功;上與病者粟,則受三鍾與十束
薪。夫支離者其形者,猶足以養其身,終其天年,又況支離其德者乎


  孔子適楚,楚狂接輿游其門曰:「鳳兮鳳兮,何如德之衰也。來世
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聖人成焉;天下無道,聖人生焉
。方今之時,僅免刑焉!福輕乎羽,莫之知載;禍重乎地,莫之知避
。已乎,已乎!臨人以德。殆乎,殆乎!畫地而趨。迷陽迷陽,無傷
吾行。吾行囗(左「谷」右「阝」)曲,無傷吾足。」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

《莊子·內篇·德充符第五》


  魯有兀者王駘,從之游者與仲尼相若。常季問於仲尼曰:「王駘,
兀者也,從之游者與夫子中分魯。立不教,坐不議。虛而往,實而歸
。固有不言之教,無形而心成者邪?是何人也?」仲尼曰:「夫子,
聖人也,丘也直后而未往耳!丘將以為師,而況不若丘者乎!奚假魯
國,丘將引天下而與從之。」

  常季曰:「彼兀者也,而王先生,其與庸亦遠矣。若然者,其用心
也,獨若之何?」仲尼曰:「死生亦大矣,而不得與之變;雖天地覆
墜,亦將不與之遺;審乎無假而不與物遷,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

  常季曰:「何謂也?」仲尼曰:「自其異者視之,肝膽楚越也;自
其同者視之,萬物皆一也。夫若然者,且不知耳目之所宜,而游心乎
德之和。物視其所一而不見其所喪,視喪其足猶遺土也。」

  常季曰:「彼為己,以其知得其心,以其心得其常心。物何為最之
哉?」仲尼曰:「人莫鑒於流水而鑒於止水。唯止能止眾止。受命於
地,唯松柏獨也正,在冬夏青青;受命於天,唯堯、舜獨也正,在萬
物之首。幸能正生,以正眾生。夫保始之徵,不懼之實,勇士一人,
雄入於九軍。將求名而能自要者而猶若是,而況官天地、府萬物、直
寓六骸、象耳目、一知之所知而心未嘗死者乎!彼且擇日而登假,人
則從是也。彼且何肯以物為事乎!」

  申徒嘉,兀者也,而與鄭子產同師於伯昏無人。子產謂申徒嘉曰:
「我先出則子止,子先出則我止。」其明日,又與合堂同席而坐。子
產謂申徒嘉曰:「我先出則子止,子先出則我止。今我將出,子可以
止乎?其未邪?且子見執政而不違,子齊執政乎?」申徒嘉曰:「先
生之門固有執政焉如此哉?子而說子之執政而後人者也。聞之曰:『
鑒明則塵垢不止,止則不明也。久與賢人處則無過。』今子之所取大
者,先生也,而猶出言若是,不亦過乎!」

  子產曰:「子既若是矣,猶與堯爭善。計子之德,不足以自反邪?
」申徒嘉曰:「自狀其過以不當亡者眾;不狀其過以不當存者寡。知
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游於羿之彀中。中央者,中地
也;然而不中者,命也。人以其全足笑吾不全足者眾矣,我怫然而怒
,而適先生之所,則廢然而反。不知先生之洗我以善邪?吾之自寐邪
?吾與夫子游十九年,而未嘗知吾兀者也。今子與我游於形骸之內,
而子索我於形骸之外,不亦過乎!」子產蹴然改容更貌曰:「子無乃
稱!」

  魯有兀者叔山無趾,踵見仲尼。仲尼曰:「子不謹,前既犯患若是
矣。雖今來,何及矣!」無趾曰:「吾唯不知務而輕用吾身,吾是以
亡足。今吾來也,猶有尊足者存,吾是以務全之也。夫天無不覆,地
無不載,吾以夫子為天地,安知夫子之猶若是也!」孔子曰:「丘則
陋矣!夫子胡不入乎?請講以所聞。」無趾出。孔子曰:「弟子勉之
!夫無趾,兀者也,猶務學以復補前行之惡,而況全德之人乎!」

  無趾語老聃曰:「孔丘之於至人,其未邪?彼何賓賓以學子為?彼
且以蘄以囗(左「訁」右「叔」音chu4)詭幻怪之名聞,不知至
人之以是為己桎梏邪?」老聃曰:「胡不直使彼以死生為一條,以可
不可為一貫者,解其桎梏,其可乎?」無趾曰:「天刑之,安可解!


  魯哀公問於仲尼曰:「衛有惡人焉,曰哀駘它。丈夫與之處者,思
而不能去也;婦人見之,請於父母曰:『與為人妻,寧為夫子妾』者
,數十而未止也。未嘗有聞其唱者也,常和人而已矣。無君人之位以
濟乎人之死,無聚祿以望人之腹,又以惡駭天下,和而不唱,知不出
乎四域,且而雌雄合乎前,是必有異乎人者也。寡人召而觀之,果以
惡駭天下。與寡人處,不至以月數,而寡人有意乎其為人也;不至乎
期年,而寡人信之。國無宰,而寡人傳國焉。悶然而後應,囗(「犯
」字以「氵」代「犭」)而若辭。寡人丑乎,卒授之國。無幾何也,
去寡人而行。寡人恤焉若有亡也,若無與樂是國也。是何人者也!」

  仲尼曰:「丘也嘗使於楚矣,適見豚子食於其死母者。少焉囗(左
「目」右「旬」音shun4)若,皆棄之而走。不見己焉爾,不得
其類焉爾。所愛其母者,非愛其形也,愛使其形者也。戰而死者,其
人之葬也不以囗(上「羽」下「妾」音sha4)資;刖者之屢,無
為愛之。皆無其本矣。為天子之諸御:不爪翦,不穿耳;取妻者止於
外,不得復使。形全猶足以為爾,而況全德之人乎!今哀駘它未言而
信,無功而親,使人授己國,唯恐其不受也,是必才全而德不形者也
。」

  哀公曰:「何謂才全?」仲尼曰:「死生、存亡、窮達、貧富、賢
與不肖、毀譽、饑渴、寒暑,是事之變、命之行也。日夜相代乎前,
而知不能規乎其始者也。故不足以滑和,不可入於靈府。使之和豫,
通而不失於兌。使日夜無隙,而與物為春,是接而生時於心者也。是
之謂才全。」「何謂德不形?」曰:「平者,水停之盛也。其可以為
法也,內保之而外不盪也。德者,成和之修也。德不形者,物不能離
也。」

  哀公異日以告閔子曰:「始也吾以南面而君天下,執民之紀而憂其
死,吾自以為至通矣。今吾聞至人之言,恐吾無其實,輕用吾身而亡
吾國。吾與孔丘非君臣也,德友而已矣!」

  囗(「堙」字去「土」,外加「門」音yin1)囗(左「足」右
「支」)支離無囗(上「辰」下「月」音chun2)說衛靈公,靈
公說之,而視全人:其囗(左「月」右「豆」)肩肩。囗(上「雍」
下「瓦」音weng4)囗(上「央」下「瓦」音ang4)大癭說
齊桓公,桓公說之,而視全人:其囗(左「月」右「豆」)肩肩。故
德有所長而形有所忘。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謂誠忘。

  故聖人有所游,而知為孽,約為膠,德為接,工為商。聖人不謀,
惡用知?不囗(左上「貿」字去「貝」,左下「亞」,右「斤」音z
huo2),惡用膠?無喪,惡用德?不貨,惡用商?四者,天鬻也
。天鬻者,天食也。既受食於天,又惡用人!

  有人之形,無人之情。有人之形,故群於人;無人之情,故是非不
得於身。眇乎小哉,所以屬於人也;囗(上「敖」下「言」音ao2
)乎大哉,獨成其天。

  惠子謂莊子曰:「人故無情乎?」莊子曰:「然。」惠子曰:「人
而無情,何以謂之人?」莊子曰:「道與之貌,天與之形,惡得不謂
之人?」惠子曰:「既謂之人,惡得無情?」莊子曰:「是非吾所謂
情也。吾所謂無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惡內傷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
也。」惠子曰:「不益生,何以有其身?」莊子曰:「道與之貌,天
與之形,無以好惡內傷其身。今子外乎子之神,勞乎子之精,倚樹而
吟,據槁梧而瞑。天選子之形,子以堅白鳴。」
一天一蘋果~~~~~~~
上帝遠離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樓主| paullian 發表於 2007-1-24 13:30 | 只看該作者
《莊子·內篇·大宗師第六》


  知天之所為,知人之所為者,至矣!知天之所為者,天而生也;知
人之所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養其知之所不知,終其天年而不中道夭
者,是知之盛也。雖然,有患:夫知有所待而後當,其所待者特未定
也。庸詎知吾所謂天之非人乎?所謂人之非天乎?且有真人而後有真
知。

  何謂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謨士。若然者,過而弗
悔,當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熱,是知
之能登假於道者也若此。

  古之真人,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
以踵,眾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耆欲深者,其天機淺


  古之真人,不知說生,不知惡死。其出不欣,其入不距。囗(「修
」字以「羽」代「彡」音xiao1)然而往,xiao1然而來而
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終。受而喜之,忘而復之。是之謂不以
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謂真人。若然者,其心志,其容寂,其顙
囗(左上「月」左下「廾」右「頁」音qiu2)。凄然似秋,暖然
似春,喜怒通四時,與物有宜而莫知其極。故聖人之用兵也,亡國而
不失人心。利澤施乎萬世,不為愛人。故樂通物,非聖人也;有親,
非仁也;天時,非賢也;利害不通,非君子也;行名失己,非士也;
亡身不真,非役人也。若狐不偕、務光、伯夷、叔齊、箕子、胥余、
紀他、申徒狄,是役人之役,適人之適,而不自適其適者也。

  古之真人,其狀義而不朋,若不足而不承;與乎其觚而不堅也,張
乎其虛而不華也;邴邴乎其似喜也,崔崔乎其不得已也,囗(左「氵
」右「畜」音chu4)乎進我色也,與乎止我德也,廣乎其似世也
,囗(上「敖」下「言」)乎其未可制也,連乎其似好閉也,囗(左
「忄」右「免」音men4)乎忘其言也。以刑為體,以禮為翼,以
知為時,以德為循。以刑為體者,綽乎其殺也;以禮為翼者,所以行
於世也;以知為時者,不得已於事也;以德為循者,言其與有足者至
於丘也,而人真以為勤行者也。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其一
也一,其不一也一。其一與天為徒,其不一與人為徒,天與人不相勝
也,是之謂真人。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與,皆物之情也
。彼特以天為父,而身猶愛之,而況其卓乎!人特以有君為愈乎己,
而身猶死之,而況其真乎!

  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囗(左「口」右「句」音xu1)以濕,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與其譽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


  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
乃所以善吾死也。夫藏舟於壑,藏山於澤,謂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
者負之而走,昧者不知也。藏小大有宜,猶有所循。若夫藏天下於天
下而不得所循,是恆物之大情也。特犯人之形而猶喜之。若人之形者
,萬化而未始有極也,其為樂可勝計邪?故聖人將游於物之所不得循
而皆存。善妖善老,善始善終,人猶效之,而況萬物之所系而一化之
所待乎!

  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自本自
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極之先而不
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
。囗(左「豕」右「希」音xi1)韋氏得之,以挈天地;伏戲氏得
之,以襲氣母;維斗得之,終古不忒;日月得之,終古不息;勘壞得
之,以襲崑崙;馮夷得之,以游大川;肩吾得之,以處大山;黃帝得
之,以登雲天;顓頊得之,以處玄宮;禺強得之,立乎北極;西王母
得之,坐乎少廣,莫知其始,莫知其終;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
及五伯;傅說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東維、騎箕尾而比於列
星。

  南伯子葵問乎女囗(左「亻」右「禹」音yu3)曰:「子之年長
矣,而色若孺子,何也?」曰:「吾聞道矣。」南伯子葵曰:「道可
得學邪?」曰:「惡!惡可!子非其人也。夫卜梁倚有聖人之才而無
聖人之道,我有聖人之道而無聖人之才。吾欲以教之,庶幾其果為聖
人乎?不然,以聖人之道告聖人之才,亦易矣。吾猶守而告之,參日
而後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後能外物;已外物矣
,吾又守之,九日而後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後能朝徹;朝徹而後能
見獨;見獨而後能無古今;無古今而後能入於不死不生。殺生者不死
,生生者不生。其為物無不將也,無不迎也,無不毀也,無不成也。
其名為攖寧。攖寧也者,攖而後成者也。。」

  南伯子葵曰:「子獨惡乎聞之?」曰:「聞諸副墨之子,副墨之子
聞諸洛誦之孫,洛誦之孫聞之瞻明,瞻明聞之聶許,聶許聞之需役,
需役聞之於謳,於謳聞之玄冥,玄冥聞之參寥,參寥聞之疑始。」

  子祀、子輿、子犁、子來四人相與語曰:「孰能以無為首,以生為
脊,以死為尻;孰知死生存亡之一體者,吾與之友矣!」四人相視而
笑,莫逆於心,遂相與為友。俄而子輿有病,子祀往問之。曰:「偉
哉,夫造物者將以予為此拘拘也。」曲僂發背,上有五管,頤隱於齊
,肩高於頂,句贅指天,陰陽之氣有囗(「診」字以「氵」代「訁」
音li4),其心閑而無事,胼囗(左「足」右「鮮」音xian1
)而鑒於井,曰:「嗟乎!夫造物者又將以予為此拘拘也。」

  子祀曰:「女惡之乎?」曰:「亡,予何惡!浸假而化予之左臂以
為雞,予因以求時夜;浸假而化予之右臂以為彈,予因以求囗(左「
號」右「鳥」音xiao1)炙;浸假而化予之尻以為輪,以神為馬
,予因以乘之,豈更駕哉!且夫得者,時也;失者,順也。安時而處
順,哀樂不能入也,此古之所謂縣解也,而不能自解者,物有結之。
且夫物不勝天久矣,吾又何惡焉!」

  俄而子來有病,喘喘然將死。其妻子環而泣之。子犁往問之,曰:
「叱!避!無怛化!」倚其戶與之語曰:「偉哉造化!又將奚以汝為
?將奚以汝適?以汝為鼠肝乎?以汝為蟲臂乎?」子來曰:「父母於
子,東西南北,唯命之從。陰陽於人,不翅於父母。彼近吾死而我不
聽,我則悍矣,彼何罪焉?夫大塊以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
,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今大冶鑄金,金踴躍曰
:『我且必為鏌鋣!』大冶必以為不祥之金。今一犯人之形而曰:『
人耳!人耳!』夫造化者必以為不祥之人。今一以天地為大爐,以造
化為大冶,惡乎往而不可哉!」成然寐,蘧然覺。

  子桑戶、孟子反、子琴張三人相與友曰:「孰能相與於無相與,相
為於無相為;孰能登天游霧,撓挑無極,相忘以生,無所窮終!」三
人相視而笑,莫逆於心,遂相與友。

  莫然有間,而子桑戶死,未葬。孔子聞之,使子貢往侍事焉。或編
曲,或鼓琴,相和而歌曰:「嗟來桑戶乎!嗟來桑戶乎!而已反其真
,而我猶為人猗!」子貢趨而進曰:「敢問臨屍而歌,禮乎?」二人
相視而笑曰:「是惡知禮意!」子貢反,以告孔子曰:「彼何人者邪
?修行無有而外其形骸,臨屍而歌,顏色不變,無以命之。彼何人者
邪?」孔子曰:「彼遊方之外者也,而丘遊方之內者也。外內不相及
,而丘使女往吊之,丘則陋矣!彼方且與造物者為人,而游乎天地之
一氣。彼以生為附贅縣疣,以死為決囗(「病」字以「丸」代「丙」
音huan4)潰癰。夫若然者,又惡知死生先後之所在!假於異物
,托於同體;忘其肝膽,遺其耳目;反覆終始,不知端倪;芒然仿徨
乎塵垢之外,逍遙乎無為之業。彼又惡能囗囗(左「忄」右「貴」音
kui4)然為世俗之禮,以觀眾人之耳目哉!」

  子貢曰:「然則夫子何方之依?」孔子曰:「丘,天之戮民也。雖
然,吾與汝共之。」子貢曰:「敢問其方?」孔子曰:「魚相造乎水
,人相造乎道。相造乎水者,穿池而養給;相造乎道者,無事而生定
。故曰:魚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術。」子貢曰:「敢問畸人?」
曰:「畸人者,畸於人而侔於天。故曰:天之小人,人之君子;人之
君子,天之小人也。」

  顏回問仲尼曰:「孟孫才,其母死,哭泣無涕,中心不戚,居喪不
哀。無是三者,以善處喪蓋魯國,固有無其實而得其名者乎?回壹怪
之。」仲尼曰:「夫孟孫氏盡之矣,進於知矣,唯簡之而不得,夫已
有所簡矣。孟孫氏不知所以生,不知所以死。不知就先,不知就后。
若化為物,以待其所不知之化已乎。且方將化,惡知不化哉?方將不
化,惡知已化哉?吾特與汝,其夢未始覺者邪!且彼有駭形而無損心
,有旦宅而無情死。孟孫氏特覺,人哭亦哭,是自其所以乃。且也相
與『吾之』耳矣,庸詎知吾所謂『吾之』乎?且汝夢為鳥而厲乎天,
夢為魚而沒於淵。不識今之言者,其覺者乎?其夢者乎?造適不及笑
,獻笑不及排,安排而去化,乃入於寥天一。」

  意而子見許由,許由曰:「堯何以資汝?」意而子曰:「堯謂我:
汝必躬服仁義而明言是非。」許由曰:「而奚來為軹?夫堯既已黥汝
以仁義,而劓汝以是非矣。汝將何以游夫遙盪恣睢轉徙之塗乎?」

意而子曰:「雖然,吾願游於其藩。」許由曰:「不然。夫盲者無
以與乎眉目顏色之好,瞽者無以與乎青黃黼黻之觀。」意而子曰:「
夫無庄之失其美,據梁之失其力,黃帝之亡其知,皆在爐捶之間耳。
庸詎知夫造物者之不息我黥而補我劓,使我乘成以隨先生邪?」許由
曰:「噫!未可知也。我為汝言其大略:吾師乎!吾師乎!齎萬物而
不為義,澤及萬世而不為仁,長於上古而不為老,覆載天地、刻雕眾
形而不為巧。此所游已!

  顏回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謂也?」曰:「回忘仁義矣。
」曰:「可矣,猶未也。」他日復見,曰:「回益矣。」曰:「何謂
也?」曰:「回忘禮樂矣!」曰:「可矣,猶未也。」他日復見,曰
:「回益矣!」曰:「何謂也?」曰:「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
「何謂坐忘?」顏回曰:「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
此謂坐忘。」仲尼曰:「同則無好也,化則無常也。而果其賢乎!丘
也請從而後也。」

  子輿與子桑友。而霖雨十日,子輿曰:「子桑殆病矣!」裹飯而往
食之。至子桑之門,則若歌若哭,鼓琴曰:「父邪!母邪!天乎!人
乎!」有不任其聲而趨舉其詩焉。子輿入,曰:「子之歌詩,何故若
是?」曰:「吾思夫使我至此極者而弗得也。父母豈欲吾貧哉?天無
私覆,地無私載,天地豈私貧我哉?求其為之者而不得也!然而至此
極者,命也夫!」


《莊子·內篇·應帝王第七》


  嚙缺問於王倪,四問而四不知。嚙缺因躍而大喜,行以告蒲衣子。
蒲衣子曰:「而乃今知之乎?有虞氏不及泰氏。有虞氏其猶藏仁以要
人,亦得人矣,而未始出於非人。泰氏其卧徐徐,其覺于于。一以己
為馬,一以己為牛。其知情信,其德甚真,而未始入於非人。」

  肩吾見狂接輿。狂接輿曰:「日中始何以語女?」肩吾曰:「告我
:君人者以己出經式義度,人孰敢不聽而化諸!」狂接輿曰:「是欺
德也。其於治天下也,猶涉海鑿河而使蚊負山也。夫聖人之治也,治
外夫?正而後行,確乎能其事者而已矣。且鳥高飛以避囗(左「矢」
右「曾」音zeng1)弋之害,鼷鼠深穴乎神丘之下以避熏鑿之患
,而曾二蟲之無知?」

  天根游於殷陽,至蓼水之上,適遭無名人而問焉,曰:「請問為天
下。」無名人曰:「去!汝鄙人也,何問之不豫也!予方將與造物者
為人,厭則又乘夫莽眇之鳥,以出六極之外,而游無何有之鄉,以處
壙囗(左「土」右「良」音lang4)之野。汝又何帛以治天下感
予之心為?」又復問,無名人曰:「汝游心於淡,合氣於漠,順物自
然而無容私焉,而天下治矣。」

  陽子居見老聃,曰:「有人於此,向疾強梁,物徹疏明,學道不倦
,如是者,可比明王乎?」老聃曰:「是於聖人也,胥易技系,勞形
怵心者也。且也虎豹之文來田,囗(「緩」字以「犭」代「糹」)狙
之便執嫠之狗來藉。如是者,可比明王乎?」陽子居蹴然曰:「敢問
明王之治。」老聃曰:「明王之治:功蓋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貸萬物
而民弗恃。有莫舉名,使物自喜。立乎不測,而游於無有者也。」

  鄭有神巫曰季咸,知人之死生、存亡、禍福、壽夭,期以歲月旬日
若神。鄭人見之,皆棄而走。列子見之而心醉,歸,以告壺子,曰:
「始吾以夫子之道為至矣,則又有至焉者矣。」壺子曰:「吾與汝既
其文,未既其實。而固得道與?眾雌而無雄,而又奚卵焉!而以道與
世亢,必信,夫故使人得而相汝。嘗試與來,以予示之。」

  明日,列子與之見壺子。出而謂列子曰:「嘻!子之先生死矣!弗
活矣!不以旬數矣!吾見怪焉,見濕灰焉。」列子入,泣涕沾襟以告
壺子。壺子曰:「鄉吾示之以地文,萌乎不震不正,是殆見吾杜德機
也。嘗又與來。」明日,又與之見壺子。出而謂列子曰:「幸矣!子
之先生遇我也,有瘳矣!全然有生矣!吾見其杜權矣!」列子入,以
告壺子。壺子曰:「鄉吾示之以天壤,名實不入,而機發於踵。是殆
見吾善者機也。嘗又與來。」明日,又與之見壺子。出而謂列子曰:
「子之先生不齊,吾無得而相焉。試齊,且復相之。」列子入,以告
壺子。壺子曰:「吾鄉示之以以太沖莫勝,是殆見吾衡氣機也。鯢桓
之審為淵,止水之審為淵,流水之審為淵。淵有九名,此處三焉。嘗
又與來。」明日,又與之見壺子。立未定,自失而走。壺子曰:「追
之!」列子追之不及。反,以報壺子曰:「已滅矣,已失矣,吾弗及
已。」壺子曰:「鄉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與之虛而委蛇,不知其
誰何,因以為弟靡,因以為波流,故逃也。」然後列子自以為未始學
而歸。三年不出,為其妻爨,食豕如食人,於事無與親。雕琢復朴,
塊然獨以其形立。紛而封哉,一以是終。

  無為名屍,無為謀府,無為事任,無為知主。體盡無窮,而游無朕
。盡其所受乎天而無見得,亦虛而已!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逆,
應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

  南海之帝為囗(「修」字以「黑」代「彡」音shu1)北海之帝
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shu1與忽時相與遇於渾沌之地,渾沌待
之甚善。shu1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
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

《莊子·外篇·駢拇第八》


  駢拇枝指出乎性哉,而侈於德;附贅縣疣出乎形哉,而侈於性;多
方乎仁義而用之者,列於五藏哉,而非道德之正也。是故駢於足者,
連無用之肉也;枝於手者,樹無用之指也;多方駢枝於五藏之情者,
淫僻於仁義之行,而多方於聰明之用也。

  是故駢於明者,亂五色,淫文章,青黃黼黻之煌煌非乎?而離朱是
已!多於聰者,亂五聲,淫六律,金石絲竹黃鐘大呂之聲非乎?而師
曠是已!枝於仁者,擢德塞性以收名聲,使天下簧鼓以奉不及之法非
乎?而曾、史是已!駢於辯者,纍瓦結繩竄句,游心於堅白同異之間
,而敝跬譽無用之言非乎?而楊、墨是已!故此皆多駢旁枝之道,非
天下之至正也。

  彼正正者,不失其性命之情。故合者不為駢,而枝者不為囗(左「
足」右「支」);長者不為有餘,短者不為不足。是故鳧脛雖短,續
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故性長非所斷,性短非所續,無所去
憂也。

  意仁義其非人情乎!彼仁人何其多憂也。且夫駢於拇者,決之則泣
;枝於手者,囗(左「齒」右「乞」音he2)之則啼。二者或有餘
於數,或不足於數,其於憂一也。今世之仁人,蒿目而憂世之患;不
仁之人,決性命之情而饕貴富。故意仁義其非人情乎!自三代以下者
,天下何其囂囂也。

  且夫待鉤繩規矩而正者,是削其性者也;待繩約膠漆而固者,是侵
其德者也;屈折禮樂,囗(左「口」右「句」)俞仁義,以慰天下之
心者,此失其常然也。天下有常然。常然者,曲者不以鉤,直者不以
繩,圓者不以規,方者不以矩,附離不以膠漆,約束不以囗(左「糹
」右「墨」音mo4)索。故天下誘然皆生,而不知其所以生;同焉
皆得,而不知其所以得。故古今不二,不可虧也。則仁義又奚連連如
膠漆mo4索而游乎道德之間為哉!使天下惑也!

  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何以知其然邪?自虞氏招仁義以撓天下也
,天下莫不奔命於仁義。是非以仁義易其性與?

  故嘗試論之: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小人則以身
殉利;士則以身殉名;大夫則以身殉家;聖人則以身殉天下。故此數
子者,事業不同,名聲異號,其於傷性以身為殉,一也。

  臧與谷,二人相與牧羊而俱亡其羊。問臧奚事,則挾策讀書;問谷
奚事,則博塞以游。二人者,事業不同,其於亡羊均也。

  伯夷死名於首陽之下,盜跖死利於東陵之上。二人者,所死不同,
其於殘生傷性均也。奚必伯夷之是而盜跖之非乎?

  天下盡殉也:彼其所殉仁義也,則俗謂之君子;其所殉貨財也,則
俗謂之小人。其殉一也,則有君子焉,有小人焉。若其殘生損性,則
盜跖亦伯夷已,又惡取君子小人於其間哉!

  且夫屬其性乎仁義者,雖通如曾、史,非吾所謂臧也;屬其性於五
味,雖通如俞兒,非吾所謂臧也;屬其性乎五聲,雖通如師曠,非吾
所謂聰也;屬其性乎五色,雖通如離朱,非吾所謂明也。吾所謂臧者
,非所謂仁義之謂也,臧於其德而已矣;吾所謂臧者,非所謂仁義之
謂也,任其性命之情而已矣;吾所謂聰者,非謂其聞彼也,自聞而已
矣;吾所謂明者,非謂其見彼也,自見而已矣。夫不自見而見彼,不
自得而得彼者,是得人之得而不自得其得者也,適人之適而不自適其
適者也。夫適人之適而不自適其適,雖盜跖與伯夷,是同為淫僻也。
余愧乎道德,是以上不敢為仁義之操,而下不敢為淫僻之行也。

《莊子·外篇·馬蹄第九》


  馬,蹄可以踐霜雪,毛可以御風寒。囗(左「齒」右「乞」)草飲
水,翹足而陸,此馬之真性也。雖有義台路寢,無所用之。及至伯樂
,曰:「我善治馬。」燒之,剔之,刻之,雒之。連之以羈縶,編之
以皂棧,馬之死者十二三矣!飢之渴之,馳之驟之,整之齊之,前有
橛飾之患,而後有鞭囗(上「竹」下「夾」)之威,而馬之死者已過
半矣!陶者曰:「我善治埴。」圓者中規,方者中矩。匠人曰:「我
善治木。」曲者中鉤,直者應繩。夫埴木之性,豈欲中規矩鉤繩哉!
然且世世稱之曰:「伯樂善治馬,而陶匠善治埴木。」此亦治天下者
之過也。

  吾意善治天下者不然。彼民有常性,織而衣,耕而食,是謂同德。
一而不黨,命曰天放。故至德之世,其行填填,其視顛顛。當是時也
,山無蹊隧,澤無舟梁;萬物群生,連屬其鄉;禽獸成群,草木遂長
。是故禽獸可系羈而游,鳥鵲之巢可攀援而窺。夫至德之世,同與禽
獸居,族與萬物並。惡乎知君子小人哉!同乎無知,其德不離;同乎
無欲,是謂素樸。素樸而民性得矣。及至聖人,蹩囗(上「薛」下「
足」音xie4)為仁,囗(左「足」右「是」音zhi4)囗(左
足」右「支」音qi3)為義,而天下始疑矣。澶漫為樂,摘僻為禮
,而天下始分矣。故純樸不殘,孰為犧尊!白玉不毀,孰為囗(左「
王」右「圭」音gui1)璋!道德不廢,安取仁義!性情不離,安
用禮樂!五色不亂,孰為文采!五聲不亂,孰應六律!

  夫殘朴以為器,工匠之罪也;毀道德以為仁義,聖人之過也。夫馬
陸居則食草飲水,喜則交頸相靡,怒則分背相踢。馬知已此矣!夫加
之以衡扼,齊之以月題,而馬知介倪囗(外「門」內「鄄」去「阝」
音yin1)扼鷙曼詭銜竊轡。故馬之知而能至盜者,伯樂之罪也。
夫赫胥氏之時,民居不知所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
民能已此矣!及至聖人,屈折禮樂以匡天下之形,縣囗(左「足」右
「支」)仁義以慰天下之心,而民乃始囗(左「足」右「是」)囗(
左「足」右「支」)好知,爭歸於利,不可止也。此亦聖人之過也。
一天一蘋果~~~~~~~
上帝遠離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
 樓主| paullian 發表於 2007-1-24 13:31 | 只看該作者
暈倒。。。太長了。。。。如果大家又興趣,還是自己去這個網址看吧。。諸子百家的主要文典都有
http://www.yifan.net/yihe/novels/mulu/baijia.html
一天一蘋果~~~~~~~
上帝遠離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2

主題

8149

帖子

3302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302
5
溫和寶 發表於 2007-1-25 01:17 | 只看該作者
謝PAULLIAN如此盡心儘力傳播祖國珍貴的古老文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4 07:0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