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如何入佛境界

[複製鏈接]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7-1-24 08:0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990228早餐)
《無量壽經》中,有三句重要的開示,包括了我們對自己,以及對一切眾生的態度。對自己,佛教我們『住真實慧』;對待別人,佛教我們『惠以眾生真實之利』。也就是說,自行方面,真實智慧是最重要的,決不能離開;對別人一定要幫助,給予真實利益。這個真實利益是什麼?『開化顯示真實之際』,開是開示、開導,化是變化,真實之際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佛為一切眾生開示,經過佛的教導,眾生明白、覺悟了,能轉凡成聖、轉迷成悟,這就是化。這三句是一切諸佛如來教化眾生的總綱領,其他經很少有這麼簡單、透徹、圓滿的說法。而我們學習之後,自然會產生一種使命感。

華藏世界與極樂世界皆是真實美滿的世界,那是『真實之際』。如何才能入佛究竟美滿的世界?這不但是自己修學的期望,我們也應當像諸佛如來一樣,幫助一切眾生明白這個事實真相,人人都能入佛知見、入佛境界,這是真正學佛。佛的知見,用現在話說,是一個多元的理念,佛的世界是多元文化的落實。明白之後,心態自然就轉變,這個轉變就是開化。
過去我們不了解事實真相,起心動念都為自己。譬如有人來侵犯、傷害我們,為了自己生命安全,在一般人觀念中,應當要抵抗;可是對真正修學佛法的人來說,決定不抵抗。不抵抗是真實智慧,抵抗會產生一個副作用,就是冤冤相報,生生世世沒完沒了。這個理念,世間人很難接受,為什麼難接受?不了解因果通三世的事實真相。所以,在輪迴里,一世不如一世,一世比一世苦,而且每況愈下,一代不如一代。

了解真相之後,就算受人傷害,心地也清凈、平和,沒有絲毫報復的心理。要知道,人哪有不死的,死了能往上提升,這是真實智慧。因此,住真實慧是覺悟之人,不覺悟的人做不到。但是為了大眾安全,就可以抵抗,這不是為自己,是為社會、為眾生,應當要做的。佛菩薩出現在世間,示現國王大臣的身分,也示現將軍的身分,他不是為自己,是為眾生。所以,為眾生可以抵抗,為自己則沒有必要,這是真實智慧。


要如何令一切眾生入佛知見?這是最要緊的一樁事情。要達此目標,唯一方法就是教學。佛菩薩教化眾生是生生世世的,為了令一個眾生覺悟,他可以用無量劫的時間,他有耐心、智慧,所以佛菩薩『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是佛菩薩與凡夫不同之處。凡夫是恨不得這個人愈快成就愈好,最好在這一生,或者一、兩年,或者一、兩個月;佛菩薩則不然,佛菩薩了解事實真相,這個人業障習氣重,一生改不過來,怎麼可以勉強?所以隨順他,來世遇到再說。只要他有善根,有絲毫想學的念頭,佛都不遺棄,這是『佛氏門中,不舍一人』。

一切眾生根性不同,非常複雜,複雜的現象決不是我們想像得到的。了解事實真相之後,無論在什麼境界,心情永遠是清凈、平等的,不會受外面境界動搖。佛菩薩教化眾生,遇到上根利智,他的心清凈、平等;遇到下下根、一闡提,他的心還是清凈、平等,這就是功夫,這是住真實慧。如果遇到上根利智,喜歡;遇到笨一點的人,頭痛,這不是住真實慧,這跟凡夫一樣住在妄想、分別、煩惱之中。
《無量壽經》上,介紹阿彌陀佛的因地,我們現在也正在因地,因地學因地就方便多了。阿彌陀佛因地殊勝,如果我們學會了,對於求生極樂世界有很大的幫助。這個世間正如佛所說的『苦空無常』,我們深深的體會、認識了。而我們在這個環境里,能得人身、聞佛法,是何等幸運?正如彭際清居士所說的,『無量劫來,希有難逢之一日』,今天遇到了,真是無比殊勝!遇到這個緣,如果當面錯過,世出世間沒有比這個更可惜的了。

學佛,佛在經上教我們做的,決定要認真努力去做到;佛不許我們做的,就要克服、抑制自己,決定不能去做,這對我們決定有好處。如果違犯了,就是自己業障太重,自己要覺悟,還要繼續六道輪迴,下次再得人身、遇佛法,不知道是何時了。我們必須認清,肯定佛的知見是多元的理念,佛的境界是多元的落實。這樣看經、為人講經,就不會產生錯誤。我們相信必定能得到不同文化族類的眾生的歡迎、認同,這不僅在經典上讀到,在這短短數十年中,我們與一切眾生交往,也能體會、證實佛所說的。

因此,學佛講得最簡單,就是要學習以真誠心、平等心處事待人接物,一生任勞任怨。任勞任怨就是消自己的業障,如果不能忍耐,不但業障不能消除,還天天增長。消業障才長智慧,增長業障是長煩惱,是培養習氣。一定要覺悟,而且要幫助別人覺悟。幫助別人要有智慧、善巧方便,特別是對於不同文化、不同族類,尤其是不同的宗教信仰。諺語說得好,『先入為主』,那些人有很堅固的成見,你要如何化解,這是高度智慧,真正的學問。

說法一定要懂得隨機、隨緣,要記住佛講的四個原則:四悉檀。第一,佛教我們與一切眾生接觸,要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果然所在之處,能令一切眾生對我們生歡喜心,第一步就成功了。再來可以將我們的覺悟、生活情形,逐漸展示給他看,讓他生羨慕之心,然後向我們請教:『為什麼你生活得這麼快樂、自在?』這是先講果報,再講因緣,眾生容易接受,果報就是自己修學的德行。先講因緣,沒有看到果報,很難令人相信。

我所提出的『真誠、清凈、平等、正覺、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你真正做到,把這二十個字融化在整個生活之中,使人家跟你一接觸,就深深感受到,他會生羨慕之心,很想學習,並向你請教;他來請教時,教導他就容易了。特別在現前時代,特別講究證據,佛家講的果報就是證據。你拿證據給他看,他相信了,然後你再告訴他宇宙人生的事實真相。他真正明白了,妄心就沒有了,妄想、分別、執著自然消融,真實智慧就現前。這是諸佛菩薩教化眾生的原則、綱領,也是我們末世學佛弟子唯一的使命。我們自己要入佛境界,也要幫助一切眾生契入,這才是一個真正的佛弟子,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共同勉勵。

[ 本帖最後由 chico 於 2007-1-25 00:48 編輯 ]
日知而智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沙發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7-1-25 00:44 | 只看該作者
學佛不能契入佛的境界是問題。我感覺凈空法師的開示確實很好。現找到了簡體字的文章,供養學佛的同修。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

主題

229

帖子

59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59
3
seanz 發表於 2007-1-25 02:3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 chico 的帖子

拜讀過你很多好文章,可我對佛學無知,想請教一下:因果相報和來世的概念是佛學的兩個基本切入點,對么?來世的好壞(聖賢還是畜牲的可能等等)和今天的修行(積德)有因緣,對么?凡人可以修成佛菩沙,對么?佛菩沙是一個什麼境界,沒有輪迴么或永久成佛么?暫就這些。

另外,你可以為我們共知的歷史人物(比如布希,江澤民)的輪迴過程講一下,他的今生,前生,再前生。如果你可以展望他的來世,那更好。我之所以有這個請求是因為佛學是一個非常實用的學問,講得事情都很具體。如果我的問題過分,告訴我為什麼,訴我無知。我聽說西臧喇嘛有轉世的概念,是一回事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4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7-1-25 07:0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3 seanz 的帖子

實話實說,我沒有能力給你講清楚。如果你真感興趣可到佛教的網站去找點資料看看。祖師大德們都講得很明白。

學佛肯定要相信因果報應。如果讓我給你拿出科學證據,做不到。科學證明的東西是別人根據你的方法也能重新作,結果還要相同。

因果通三世,指過去、現在、未來。根據因果報應的理論,來世的好壞同你這世修行有關係。修行的好,上升;反之則下降。人要想知道來生去那裡,看看自己每天善念多還是惡念多,就知道了。 《了凡四訓〉這方面講的很詳細,你可以看看。

我也不能給布希,江澤民算命。因為我都不知道自己是什麼命。有一點可以肯定,能做一個大國元首的人,過去生中一定修了相應的福報。佛門常講,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

我是凡夫,沒法同你講佛菩薩的境界。通過佛教經典了解到的是湛寂。「大方廣佛華嚴經」講的是他們的境界和達到那種境界的方法。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161

帖子

38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2

積分
38
5
chenlixing 發表於 2007-1-25 11:33 | 只看該作者
真的謝謝,好文章。希望你多發白話文。
經文大都很繞,我遲鈍,理解困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9 03:3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