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9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怪!殺人犯邱興華家人受社會資助 11個死者家庭被忽略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07-1-20 14:3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6年12月30日11:29   新華網  


遇害者熊萬成的妻子希望能得到救助



邱興華從被抓獲到槍決,一直是輿論的焦點



震驚全國的邱興華特大殺人案已塵埃落定,但社會捐款一邊倒傾向邱興華的家人引發了我們的思考,反映了公眾的特殊心態。


有觀點認為,捐助狀況一邊倒,從一個側面顯示了公眾的基本道德判斷受到了挑戰,這是不正常的。邱興華的家屬和被害者的家屬都是兇案發生后的直接受害者,人們的捐助和同情不應「厚此薄彼」,但由於邱案的報道幾乎是一邊倒,一些人只記住了邱興華的兇殘及其家屬的可憐,而不知道和不了解無辜受害人和家屬的貧困生活。   


11個家庭遭遇的幸與不幸


2006年12月28日,對邱興華殺人案所涉及的11個家庭來說,是一個刻骨銘心的日子。因為邱興華的殺戮,11名遇害者家破人亡,而邱興華自己的家也未倖免。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


案發後第三天,即7月17日下午,漢陰縣平梁鎮鳳凰山下的幾個村子里,鐵瓦殿慘案已經婦孺皆知。慘案中遇難人員,有平梁鎮西嶺村村民熊萬成和宋道成。當晚9時許,熊萬成家門口仍圍聚著四鄰和親朋,他們都是來勸慰熊萬成的妻子尹行巧的。熊萬成是西嶺村的一名村幹部,從2004年開始擔任鐵瓦殿民主管理委員會住持。


熊萬成家裡有三間舊屋,屋裡陳設簡陋、破舊不堪。據鄰居介紹,熊萬成的妻子尹行巧比丈夫小好幾歲,有些弱智。熊萬成出事前,他在村裡當會計、靠務農養家。近兩年他到鐵瓦殿做事,有些收入補貼家用,但日子仍過得緊巴巴,得靠妻子娘家救濟。熊萬成一死,尹行巧家裡沒了主心骨,不知娘倆日子該咋過?


一想起遇害的丈夫,尹行巧就抱著9歲的兒子流眼淚,她說:「我和兒子咋辦呢……」


遇害人宋道成家也是幾間舊屋,兩個兒子都在外打工。案發後,宋道成的兒子回到家裡處理後事。對父親遇害,他們希望嚴懲兇手,也希望在生活上得到政府和社會幫助。


據漢陰警方辦案人員介紹,邱興華殺人案中的其他遇害人家庭,都是社會底層的弱勢人群,如果他們經濟寬裕,生活無憂,還會去上山問卦嗎?在邱興華被抓捕歸案后,5名遇害人家屬分別向法院遞交了民事訴狀,要求邱興華在經濟上賠償他們的損失,但最終沒有得到任何賠償。他們的求助也沒有得到有關方面的迴音。


與此不同的是,邱興華的家人在案發後一直得到政府、社會的關注和幫助。


7月18日,漢陰縣公安局民警開始在邱興華家中守護。從這天起,邱興華家人窘迫的生活開始有了轉機。出於辦案的需要,民警們從城裡或者集市上買來米面油等生活物品,一部分送給邱興華家人,另一部分則與邱興華家人同吃。時任安康市公安局局長秦康健第一次到邱興華家中時,還專門帶了兩袋米面和其他生活用品。


8月22日,邱興華歸案后第四天,接連有讀者打電話給本報記者,詢問邱興華家人近期的生活情況,表示有意捐款資助。因記者不便參與錢物往來,建議讀者與公安機關聯繫。


受捐助后 邱家人用上了手機


「在辦案期間,我們公安幹警確實資助給邱興華家人幾百元錢,也在生活上給了他們不少的幫助。這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僅僅是對弱者的一種憐憫和同情,是基於人道方面的考慮;另一種是出於辦案偵查的需要。」邱祖滿對記者說。


邱祖滿,漢陰縣公安局局長。7月15日,邱興華殺人案案發時,邱祖滿剛從安康市公安局調任漢陰縣公安局局長職務,時間僅一個多月。當時,縣人大常委會甚至還沒開會表決對他的任命。邱興華殺人案對邱祖滿而言,是一個嚴峻的考驗。令人振奮的是,此案最終成功告破。


據邱祖滿介紹,「邱興華歸案后,鑒於邱興華家人生活窘迫,孩子入學難,政府給予一定的幫助和支持,另外有好幾個人捐款給邱興華的家人。最初兩三次,捐款人都是把匯款通過縣公安局轉交邱興華妻子的,大概有3000多元。」


邱興華被捕后,何冉鳳帶著孩子搬到了石泉縣城郊區居住,房租每月100多元。9月中旬,邱興華妻子何冉鳳在一次採訪中證實,她確實收到了一些外地「好心人」的捐款,大概有幾千元。有了這些錢,才能租房住,孩子也才能上學。


捐款不僅使邱興華妻兒的租房和上學問題得到了緩解,也使這個家庭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女兒梅梅回外公家時,穿上了一套新運動裝;家裡人用上了手機,可以隨時和外界聯繫;因為看電視信號不好,何冉鳳專門買了一個接收器。12月28日,邱興華二審宣判當日何冉鳳再次告訴記者,她目前收到六七個人的捐款,大約有五六千元。


而就在此前不久,邱興華殺人案民事部分開庭。邱興華在法庭上說:「我願意賠,但我沒錢。」這一番話,令起訴的遇害人家屬大失所望,並有些心灰意冷。


安康市中級人民法院辦案法官說,提起民事訴訟的遇害人家屬,也知道邱興華無力賠償。但他們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只能通過訴訟來維護自己的權益,做一次無望的努力。

孤兒寡母的一封求助信


12月初,記者接到熊萬成妻子尹行巧寫來的一封求助信。


信中說:「我自幼智商較差,無文化,身體孱弱。熊萬成家境貧寒,我嫁給他后,家裡的生活來源主要依靠務農和他在鐵瓦殿謀事的一點微薄補助。現在丈夫無辜被害,家裡的主要勞動力失去了,我們唯一的頂樑柱也倒了,生活頓時陷入了絕境。我們孤兒寡母沒有一點依靠和指望,這一段時間主要靠親戚和鄉里鄉親的救濟施捨艱難生活。我知道這樣不是長久之計,但我絕望得不知怎麼辦?」


在信中,尹行巧「希望能通過政府幫助,挽回我這個身弱無助女人對生活的信心」。


從9月份開始,尹行巧分別將求助信送到鎮政府、民政部門等單位,希望能得到救助,但目前還沒有任何結果。


為何邱家人受社會捐助,而遇害人家屬反受冷落?對這一現象,邱祖滿分析認為,這與輿論在案發之初的報道引導有關係。他說,有媒體過分渲染了部分案情與邱興華的家庭生活,對遇害人家屬的狀況卻沒有提及,這就使得外界獲取的信息不對等。


據介紹,向邱興華家人提供捐助的,多是南方福建、廣東一帶人。邱祖滿說,儘管邱興華是一個十惡不赦的殺人犯,但其家人生活困難是應該值得同情,接受捐助也無可非議。但捐助狀況一邊倒,從一個側面顯示了公眾的基本道德判斷受到了挑戰,這是不正常的。


邱祖滿表示,當時的一些網路輿論中,邱興華甚至被渲染為「俠客」,這也是讓人擔憂的。如果公眾沒有基本的社會道德水平和正義感,缺乏最起碼的社會常識和法律知識,人們想怎麼做就怎麼做,那麼這個社會還有什麼準則和規範可言呢?


令邱祖滿想不通的還有一件事,就是有人呼籲對邱興華做「司法精神病」鑒定,並引發輿論激烈爭議。他認為這也是此案中一個不正常的現象。


邱家人受助得益於「名人效應」


在漢陰縣「7·16」兇案發生、偵破及審判過程中,邱興華始終是社會和媒體關注的焦點。人們談論最多、記憶最深的就是邱興華及其家人,卻忽視了11名被害人和被害人家屬的艱難生活和悲傷心理。這種對殺戮者的家屬和被害者的家屬不平等的同情,反映了什麼樣的社會心態呢?


昨日下午,安康學院心理學副教授黃路陽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認為,媒體的長篇渲染,使邱興華殺人案的主凶和家屬也演繹著「名人效應」。黃路陽說,邱興華的家屬收到社會捐助而被害人家屬卻沒有,這是因為邱興華殺人案出現在傳媒上的頻率多,給人心理的印象深刻,有較強的衝擊力,吸引眼球,有點類似名人的效應,事件自然關注度高。


黃路陽分析認為,從受害的角度來看,邱興華的家屬和被害者的家屬都是兇案發生后的直接受害者,人們的捐助和同情應當是平等的,不能厚此薄彼,但由於邱案的報道幾乎是一邊倒,某些人只記住了邱興華的兇殘及其家屬的可憐,而不知道和不了解無辜受害人和家屬的貧困生活。在同情心理的驅使下,人們自覺或者不自覺地產生直覺上的同情,為其捐款捐物也在情理之中,而同樣需要同情和捐助的11名受害者的家屬卻被公眾不自覺地忽視了,輿論的導向從某種角度說,影響了人們的心理,促使了這種令人不解的社會現象的出現。


為邱興華家屬捐款的人有沒有其他的心態?黃路陽說,不排除有其他的心態,沒有具體調查,他本人不認同有這些心態,如憤世、認可、甚至贊同等。對於個別精神病專家呼籲給邱興華做司法精神病鑒定一事,從事18年心理學教學的黃路陽認為,單從學術的角度出發是有合理性的,如果有其他的目的,其行為和心理不好說,沒有調查、分析和測量,不能進行簡單的推斷。
---------------------
中國之怪!

[ 本帖最後由 Hanxin 於 2007-1-20 14:58 編輯 ]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304

主題

1576

帖子

546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46
沙發
opp19833 發表於 2007-1-20 14:52 | 只看該作者
邱案善心錯位冷思考
來源:揚州晚報( 2007/01/01 07:48)
  在邱興華被抓捕歸案后,遇害人家屬分別向法院遞交了民事訴狀,要求邱興華在經濟上賠償他們的損失,但最終沒有得到任何賠償。與此不同的是,邱興華的家人在案發後一直得到政府、社會的關注和幫助。
  邱興華的殺人行為已是無需再證的事實,然而,只因臨刑前陝西高院沒有滿足邱興華的精神鑒定訴求,媒體便以同仇敵愾姿態對邱案進行「程序正義」追責,由此促成了一股悲天憫人氣息從新聞媒體里噴涌而出。頓時,邱興華似乎不再是連殺11人的殺人犯,而是備受司法摧殘的「竇娥」了,當人們對「竇娥」達到規模化同情時,「竇娥」也就有了英雄色彩。事實上,從某個側面來講,邱興華家人受社會資助而11個死者家庭反被忽略,就是如此「悲情演繹」的直接後果。  

  筆者對社會的正義天平向殺人犯一方大幅傾斜表示困惑與不安。難道僅僅審判程序出錯,就值得給事實殺人犯邱興華賦予「超受害人待遇」?難道鑒定了邱興華實有精神病前科就足以令殺人犯角色產生180度轉向?難道此案中的輿情沒有浮躁與喧賓奪主嫌疑?  

  針對此案,一位律師說得好:「在民主體制下,司法是獨立的。如果成天有人呼籲法庭這個案子怎麼判那個案子怎麼判,那法庭審判都改成全民投票好了!」誠然,公民在司法執行過程中奢求知情權與表達權,顯然是合理性訴求,但是,公眾在觀照司法案件進展時的 「局外」姿態同樣也是必要之舉。正因邱案中一邊倒輿情的「角色進入」式誘導,才直接導致公眾善心的錯位付出。

  王爾德說:「感情的長處在於會使我們迷失方向。」不管媒體還是公眾,在面對爭議性社會事件時,無論如何都不該迷失對感情的理性駕馭而喪失冷靜的判斷力。如果公民的感情付出不是基於客觀冷靜的知性判斷,而是在人云亦云的輿情氛圍下受到了集體無意識的任意擺布,公眾的正義盼求必將與民主和諧的目標漸行漸遠。             張少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04

主題

1576

帖子

546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46
3
opp19833 發表於 2007-1-20 14:54 | 只看該作者
(新聞榜)殺人犯邱興華家人受社會資助,但11個死者家庭卻被忽
鍾慧
來源:新聞部18點新聞   2007-01-08 19:05:46


殺人犯邱興華家人受社會資助,但11個死者家庭卻被忽略。負責偵辦此案的公安局長邱祖滿表示,這反映了公眾的基本道德判斷受到了挑戰,這是不正常的。
  
  據《華商報》報道,震驚全國的邱興華特大殺人案已塵埃落定,但是,該案所帶來的思考卻遠遠沒有結束。
  邱興華案經媒體報道后,邱興華家庭困難的事廣為人知,有不少人主動捐助邱興華家屬。邱興華的妻子承認,她收到了幾千元的捐款,有了這些捐款,他們租起了房子,也買了手機。
  而另一邊廂,11名死者的家庭也是極其貧困,但卻沒收到一分錢捐助。他們要求邱興華進行民事賠償,但是,由於邱興華家庭困難,他們難以獲得賠款。當他們向當地政府、民政部門求助時,並沒有得到任何結果。
  負責偵辦此案的公安局長邱祖滿表示,儘管邱興華的家人生活困難是應該值得同情,但捐助狀況一邊倒,從一個側面顯示了公眾的基本道德判斷受到了挑戰,這是不正常的。邱局長更表示,有人呼籲對邱興華做"司法精神病"鑒定,也是此案中一個不正常的現象。
  邱局長一下子說了兩個"不正常",甚至提高到了"公眾的基本道德判斷受到了挑戰"的高度,言下之意,是認為作為一個殺人犯的家屬,他們也可以受捐助,但是,殺人犯的家屬受捐助的數目不能超過受害者家屬,否則就是一種道德滑坡。而殺人就應該償命,管他是不是精神病人。
  事實上,邱局長的這種觀點引來了很多網友的贊同。不少網友更表示,殺人犯家屬獲得比死者家屬更多的捐助,是法制的缺失,道德的淪落。
  這種觀點實在是令我們嗅到了一點"株連"的味道。其實,邱興華的家人之所以受到更多的關注,這是由媒體的報道方向決定的。媒體的報道集中在邱興華的身上,所以,他的家庭貧困廣為人知,人們向他們捐款也是人之常情。
  我們不能靠捐款去解決被害人無法得到賠償的問題,最根本的是要建立刑事被害人國家救助制度。今天傳來好消息,最高人民法院已經把建立該制度提上了日程。
  一個殺人犯的家屬應不應該受到捐助?如果殺人犯家屬收到的捐款比死者家屬多是不是就是不正常呢?各位聽眾,你們怎麼看?

[ 本帖最後由 opp19833 於 2007-1-20 14:56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4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07-1-20 15:01 | 只看該作者
還是多投入教育的好!

提高國民的素質是國家長治久安,
民富國強的唯一途徑。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主題

266

帖子

59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2

積分
59
5
過期的殺蟲劑 發表於 2007-1-20 15:07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Hanxin 於 2007-1-20 15:01 發表
還是多投入教育的好!

提高國民的素質是國家長治久安,
民富國強的唯一途徑。


強烈同意
為什麼要求神,我們有雙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

主題

1924

帖子

398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98
6
Alchemist05 發表於 2007-1-20 17:29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Hanxin 於 2007-1-20 15:01 發表
還是多投入教育的好!

提高國民的素質是國家長治久安,
民富國強的唯一途徑。



強烈同意,不過還要注意分配問題,別老是丟錢丟到北大清華(浪費錢,只是為他人做嫁衣而已!!)那些地方了,應該把錢用到更加需要的地方
每天逗逗台獨狗,做人健康又長壽>>^0^<<
原來畸形的台灣民主=大便!實在是高!和台灣的101一樣高!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

主題

177

帖子

57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2

積分
57
7
yanyaming 發表於 2007-1-20 20:34 | 只看該作者
這些無良的記者和律師已成為社會公害。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02

主題

3990

帖子

1915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4

積分
1915
8
xwsxws 發表於 2007-1-21 01:23 | 只看該作者
變天啦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322

帖子

69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2

積分
69
9
寒英 發表於 2007-1-21 01:54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Hanxin 於 2007-1-20 15:01 發表
還是多投入教育的好!

提高國民的素質是國家長治久安,
民富國強的唯一途徑。


不同意,素質取決於性格和智力,而性格和智力很大程度上是天生的,教育起不了太大的作用,環境起一些作用.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10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07-1-23 14:20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寒英 於 2007-1-21 01:54 發表

不同意,素質取決於性格和智力,而性格和智力很大程度上是天生的,教育起不了太大的作用,環境起一些作用.

,一碼事!環境起很大作用,教育也起很大作用!
比較一下中國5、60年代與8、90年代的社會治安,

把一個性格很開朗,天生聰慧的孩子放到野山林與猴子為伍(不受教育),
他長大后,100%野得跟猴子一樣。

把一個性格很開朗,天生聰慧的並受過很好教育的孩子放到野蠻世界,
他不一定就會成為野蠻的人!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09: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