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印度特區效仿中國模式引發征地衝突被叫停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05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張行行 發表於 2007-1-23 00:5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哈里亞納邦是一個基本建好的經濟特區。任彥 攝
  印度經濟特區審批委員會的會議,原擬就各地報上來的300個經濟特區建設項目進行研究。推遲會議意味著經濟特區新建項目被無限期擱置,因為這個會議是審批經濟特區建設項目的第一道門檻。有分析認為,印度政府此次對風頭正勁的經濟特區建設叫了「暫停」,是因為經濟特區遭到前所未有的質疑。
  初衷是拉動製造業
  印度發展經濟特區的想法是受到中國經濟特區成功經驗的啟迪。據印度媒體報道,印度政府很多人認為,中國經濟之所以領先印度,主要優勢在製造業上,而中國的製造業最初主要依靠經濟特區拉動,印度要趕上中國,必須大力發展製造業,也必須建設經濟特區。有人認為,「這是印度趕超中國的最後一班車,印度不能再錯過」。
  為了大力發展經濟特區,2006年2月10日,印度正式實施新制定的《經濟特區法》。該法案規定:在經濟特區內,企業享受15年的稅收減免政策;被征土地1/4需用於加工業其他部分可用於任何目的;簡化申請手續提供「一站式」服務。印度許多地方早就想效仿中國建經濟特區,但一直苦於政策的制約,致使很多項目停留在紙上。這部法律讓那些建設項目一下子落實到了地上。於是,各地紛紛上馬經濟特區建設工程。記者去年採訪的10個邦,沒有一個不是在徵用土地、修建道路、建設廠房,經濟特區在印度可謂遍地開花。《印度時報》在2006年年終報道時,把這一年稱為「經濟特區年」。
  征地稅收出現問題
  就在印度跑步進入「經濟特區時代」時,新的問題出現了。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征地。由於《經濟特區法》對土地使用要求過於寬鬆,許多地方打著建經濟特區的旗號,實際上從事土地開發。大批土地被廉價徵用失地農民得不到應有的補償。由此引發的農民與征地官員之間的衝突事件不斷。本月初,印度西孟加拉邦東米德納帕地區政府官員在徵用土地計劃建經濟特區時,與農民發生衝突,導致6人死亡,25人受傷。有分析指出,印度的經濟特區是官商勾結盤剝農民的「圈地運動」。
  還有一個根本問題就是,印度的經濟特區為偷稅漏稅提供了保護傘,根本起不到吸引外資、增加就業、發展經濟的「特區」作用。據有關資料顯示,入駐經濟特區的企業大都是原本就在印度有投資的企業,遷入只是為了能夠享受稅收減免。當地媒體戲稱,印度經濟特區這棵「梧桐樹」不僅沒有招來「新鳳凰」,還為此「搭上不少銀子」。有人估計,到2009—2010年,印度因為經濟特區將損失稅收200億美元。再者,印度已建和在建的經濟特區規模都非常小。新德里近郊的諾伊達經濟特區是目前印度北部最大的經濟特區,佔地面積只有1.25平方公里,印度將要建成的最大經濟特區也只有100平方公里。摩根士丹利印度公司的資深經濟學家阿亞先生認為,經濟特區一定要以規模經濟取勝,沒有規模優勢,便失去了經濟特區的意義。
  各界要求暫緩建設
  批評人士稱,印度的經濟特區只是通過提供扭曲性的激勵措施而非依靠實力來吸引投資,這可能延誤整個經濟領域的真正改革。很多專家強烈要求暫緩甚至停建經濟特區,印度財政部、中央銀行和左派政黨等也都持強烈反對態度。在反對和質疑的聲浪中,特別是在為此引發的衝突事件日益惡化的情況下,印度多個部委在去年底召開研討會,就《經濟特區法》進行重新研究。據悉,本月印度政府將召集更多部門的負責人開會審議該法律。
  有分析人士估計,印度《經濟特區法》可能要修改,如對土地徵用以及對失地農民的補償和安排都可能有新的規定。但這種修改無疑將觸動另外一部分人的利益,因此修改起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難免陷入沒完沒了的「扯皮」之中。由此看來,印度經濟特區的發展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還將會步履蹣跚。

0

主題

1495

帖子

306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06
沙發
worldland 發表於 2007-1-23 01:1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08:5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