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我國發現6億年前胚胎化石 或為最古老動物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05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張行行 發表於 2007-2-2 17:2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月1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與古生物研究所專家展示胚胎化石的電子圖像。
  
        南京2月1日電 (記者 蔡玉高) 我國古生物學家與美國專家近日對在貴州甕安發現的胚胎化石研究認為,這個距今約6億年的動物胚胎化石可能是迄今發現的最古老動物。
  國際著名刊物《Geology》雜誌最新出版的2007年第二期以封面論文的形式,刊登了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與古生物研究所專家與美國阿莫斯特學院專家共同完成的科研論文:《陡山沱化石庫中珍稀的具螺旋構造的球狀化石:埃迪卡拉紀動物胚胎已成年?》。
  參與此項研究的中科院南京地質與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袁訓來介紹,1995年,他們在貴州甕安發現了這些球狀化石。根據對化石的研究,發現這些細胞每分裂一次,單個細胞的體積就比母細胞減小一半,而整個細胞聚合體的體積幾乎保持不變,這一特點與動物胚胎的發育過程非常類似,專家認為其是某種埃迪卡拉紀不知名動物的胚胎化石。
  研究人員還發現,根據化石標本顯示的螺旋狀胚胎展開的跡象,似乎表明這些胚胎化石最終發育成管狀的生物體。研究人員據此認為,這是一類未知而神奇的動物,就目前來看,地球上沒有與它類似的動物類型。為了更好地研究,科學家根據它的「長相」給它起名叫做「裝飾大球」。
  袁訓來描述,「裝飾大球」是一種螺旋狀的軟體動物,平時就「生活」在「蛋殼」里,起初「蛋殼」的表面是光滑的,但隨著它不斷生長,「蛋殼」表面被它鑽出了很多螺旋狀的小孔,只要它在殼裡一動,就會從螺旋排列的小孔中產生水流。水體的螺旋流動能夠使它向某一個方向運動;除了運動,它排泄、取食也要靠這些小孔,一些細菌或細菌大小的有機顆粒就會順著水體的流動被動進入殼體內部,從而被它捕獲,它的排泄物也可以順著水流從小孔中排出殼外。
  科學家表示,從「裝飾大球」細胞分裂的過程看,它的成體和胚胎都是一樣大的,它是怎麼「生」出跟自己身體大小差不多的胚胎的呢?它是否消逝於一次失敗的演化?目前為止,對這些問題還沒有肯定的答案。
  埃迪卡拉紀,或稱新遠古紀III(Neoproterozoic),是隱生宙最後的一段時期。一般指620百萬年至542百萬年前。埃迪卡拉的名字來自南澳大利亞得里亞的埃迪卡拉山。1946年,科學家曾在這裡發現顯生宙以前的化石。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30 09: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