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台灣問題:鄧小平與美國特使的較量

[複製鏈接]

304

主題

1576

帖子

546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4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opp19833 發表於 2007-1-19 19:1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台灣問題:鄧小平與美國特使的較量
BY - 濤聲依舊
       1977年1月20日,民主黨人卡特出任美國第39屆總統。由蘇聯的擴張趨勢構成了對美國的嚴峻挑戰,卡特急於和中國改善關係,藉以抗衡蘇聯。他上任后不久就表示:「我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策將以上海公報為指導,我們政策的目標是美中關係正常化。」8月份,卡特派出自己的得力助手美國國務卿萬斯訪華。
??1977年8月22日,萬斯胸有成竹興緻勃勃地飛抵北京。首先接見萬斯的是中國外長黃華。談判一開始,萬斯就向黃華表示,美國將堅持中美上海聯合公報的立場,但是,美國將在適當時候發表一項公開聲明,以表示美國對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強烈關注。萬斯甚至強硬地要求中國既不能發表否定美國聲明的聲明,也不能發表「任何有關以武力解放台灣的新的聲明」。萬斯霸氣十足,黃華當然也不示弱,當即嚴正表明:要想實現中美關係正常化,美國必須與台灣實現「斷交、撤軍、廢約」;美國對中國的立場是「口惠而實不至」;如果台灣問題不解決,中美關係正常化將被無限期推遲。萬斯沒有想到一開始自己就碰了一個硬釘子,心裡很是懊惱。但他不甘心就此回國,提出要與中國更高級別的領導人會談。當時,中央考慮到也確實需要由一名高級領導人出面會見萬斯表明中國的堅定立場,以打消美國在台灣問題上的不切實際的幻想,同時考慮到鄧小平在「文革」後期處理中美關係和台灣問題的豐富經驗和高超技巧,就決定由鄧小平來會見萬斯。
??8月24日,鄧小平接見並宴請萬斯。萬斯向鄧小平表示:第一,中國必須以公開或默許的形式,作出在台灣問題上不使用武力解決的承諾;第二,中美關係正常化后,美國還要繼續向台灣出售武器;第三,「倒聯絡處」方案,即中美之間的聯絡處升格為大使館,而美國駐台「大使館」降格為聯絡處。儘管萬斯說話時儘力保持使自己的語氣做到輕緩些,以免刺激鄧小平,但仍然不難看出他論調中十足的「美國式」霸氣和強硬。
??待萬斯發言完畢,鄧小平不慌不忙地掏出一支香煙徐徐點燃,深深地吸了一口,然後不急不躁地說:「我們歷來都說,我們兩國之間存在著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台灣問題。國務卿先生提出的關於中美關係正常化的方案,比我們簽訂上海公報后的探討不是前進了,而是後退了。」鄧小平接著說:「美國政府人員繼續留在台灣的建議,只不過是設立一個門前沒有標誌或國旗的大使館。」說完這句話,鄧小平用眼睛緊緊盯視了一會兒萬斯的臉,頓了一頓,又突然提高聲音卻又異常緩慢堅定地說:「對此,我們完全不能同意!」聽到這裡,萬斯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氣。中國在這個問題上是絕對不會讓步的,鄧小平的表態就是中國在台灣問題上的底線。未等萬斯答話,鄧小平又放緩了語氣說:「現在的問題是,美國要控制台灣,使中國人民不能實現自己祖國的統一。我們多次說過,要實現中美關係正常化,在台灣問題上有3個條件,即廢約、撤軍、斷交,按日本方式。老實說,按日本方式本身就是一個讓步。現在是美國要下決心。」萬斯迫不及待地插話說:「我們是準備與台灣廢約、斷交、撤軍的。」鄧小平並不理會萬斯的表態,繼續按照自己的思路說:「你們這個方案,集中起來就是兩個問題。第一,你們實際上要我們承擔不用武力解放台灣的義務,實際上還是干涉中國的內政。第二,你們提出不掛牌子的『大使館』,實際上是倒聯絡處的翻版。我們對這個方案是不能同意的。台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別人不能干涉。我們準備按3個條件實現中美建交以後,在沒有美國參與的條件下,力求通過和平方式解決台灣問題,但不排除用武力解決。」
??8月26日,萬斯落魄沮喪地灰溜溜返回美國。萬斯訪華沒有達到預定的目的,但卻有助於卡特政府了解中國對台灣問題的堅定立場,迫使美國重新考慮對華對台政策。
??布熱津斯基訪華在台灣問題上作出讓步;鄧小平審時度勢同意中美開始建交談判————布熱津斯基邀請鄧小平訪美時到自己家做客
??1978年1月7日,鄧小平在接見美國參眾兩院議員代表團時進一步明確提出了中國「兩手」解決台灣問題的可能。他說:「解決台灣問題就是兩隻手,兩種方式都不能排除。力爭用右手爭取和平解放,用右手大概力量要大一些,實在不行,還得用左手,即軍事手段。我們在這方面不可能有什麼靈活性。要說靈活性,就是我們可以等。」鄧小平的這一表態,徹底打消了美國堅持中國承諾放棄使用武力解決台灣問題的幻想。與此同時,中國決定加快經濟發展,一些美國商貿界人士強烈要求實現中美關係正常化以便打入中國的廣大市場,而蘇聯對美國的挑戰更加咄咄逼人。上述因素終於促使卡特下定決心實現中美關係正常化。
??1978年3月,卡特拍板,決定讓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布熱津斯基訪華,並授權他「看準了就可以見機行事」,但還是應提出美國關注台灣問題的和平解決和美國將在一個時期內保持向台出售武器。5月20日,布熱津斯基躊躇滿志地抵達北京。
??中國對布熱津斯基訪華高度重視,鄧小平再次擔負起與美方談判的重任。5月21日,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南門接待廳會見了布熱津斯基,氣氛十分友好融洽。
??談到台灣問題時,布熱津斯基向會場四周掃視了一下,然後神秘兮兮地說:「關起門來,只限在座的諸位聽。我可以告訴你們,卡特總統本人準備儘可能迅速而妥善地解決這個問題。我們無意人為地拖延下去。因此卡特總統準備在國內負政治責任來解決我們雙方這個懸而未決的問題。他承認這是我們的責任,不是你們的問題。在雙方關係中,我們所依據的仍然是上海公報,仍然是一個中國的原則;台灣問題如何解決,那是你們的事情。」鄧小平對布熱津斯基的發言感到非常滿意,因為這是中美從1955年開始談判接觸以來美國在台灣問題上最大的讓步與鬆口。
??布熱津斯基停頓了一下就接著面露難色地一攤雙手說:「同時,我們還有些國內問題、某些歷史遺留問題,有待我們去克服。這些問題很複雜、很棘手,有些還牽動感情。因此我們必須設法找到某種方式,使我們可以表示我們希望台灣問題能夠獲得和平解決。」說到這裡,他又忐忑不安地看了一眼鄧小平,補充說:「當然我們承認這是你們的內政,我們是遵守上海公報精神的。」最後,布熱津斯基又強調說:「我們覺得更重要的是,讓人看到美國是講信用的,雖然我們現在正繼續並加速從台灣撤軍,但是美國還是要在遠東呆下去,以免造成人心浮動,而被我們共同的敵人所利用。在解決關係正常化問題時,以及在我們同台灣人民的關係的歷史性的過渡時期規定一系列關係時,都要考慮這一點。」
??鄧小平儘管讚賞美國方面作出的相關讓步,還是進一步聲明了中國的立場。他溫和地說:「過去我們也說過,對自己國家統一的問題我們怎麼能夠不關心,不急於解決呢?我們希望能早日解決這個問題。在這個問題上,要想實現中美關係的正常化,我們的觀點已經很明確,那就是美國與台灣斷交、廢約、撤軍。」「日本方式是我們能夠接受的最低方式。所謂日本方式,就是在正常化的條件下,我們同意日本與台灣之間民間商業來往的繼續。」針對布熱津斯基要求中國承諾只能用和平方式解決,鄧小平堅定地指出:「我們說不行。解決台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其他國家無權干涉。什麼時候用什麼方式解決台灣問題,那是中國自己的事。」鄧小平說至此,布熱津斯基臉上已露出尷尬神色,他有些坐立不安了。鄧小平見狀,微微笑了笑說:「當然,你們要表示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希望,這可以,你們可以說你們的話。但我們也要表示我們的立場,即中國人民在什麼時候、用什麼方式解放台灣,是中國人自己的事。」鄧小平的這一表態,使布熱津斯基大喜過望,繃緊的面孔展開笑意。但還沒有等他笑意完全展開,鄧小平又堅定地說了一句:「但你們的希望作為條件不行!」布熱津斯基趕忙插話道:「我奉命向你們確認,美國接受中國的3條,並再次肯定美國上屆政府向你們所講的5點。我願意把我來北京后講過幾次的那句話再重複一遍:在這些問題上,美國已經下定決心了。」
??鄧小平的表態,在美國政府已經作出了巨大讓步的情況下,既沒有放棄中國的既定立場,也給了卡特政府一個台階下,而且,美國僅僅一個希望中國用和平方式解決台灣問題的聲明對中國又沒有實質的影響————實際上,美國這樣的聲明也是絕對不可避免的。鄧小平的這一表態集中體現了他的外交才智和靈活把握局勢的能力。
??布熱津斯基對鄧小平的表態非常感激,也非常滿意。他當場邀請鄧小平適當時候訪問美國,並說希望自己能夠在美國的家裡親自設宴招待鄧小平。鄧小平愉快地接受了他的邀請。雙方還商定,立即在具體層面上開啟中美建交的相關談判。
??5月23日,布熱津斯基高高興興地離開北京飛回美國。卡特總統對布熱津斯基的訪華成果表示讚賞和滿意。鄧小平給布熱津斯基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後來他回憶道:「別看鄧小平身材矮小,膽識可大呢!他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他生氣勃勃,機智老練,思想敏捷,談笑風生,氣派很大,開門見山。一席話,使我懂得了他在政治生涯中屢經沉浮而不倒的道理。更重要的是,他的胸懷和魄力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真正夠得上是一位老謀深算但可以放心與之打交道的政治家。」
??伍德科克3天4次緊急拜訪鄧小平;鄧小平指揮若定地領導和主持中美建交談判————中美建交消除了中國解決台灣問題的最大障礙
??進入11月份后,中美建交談判進入了關鍵時刻,雙方還是在美國希望中國發表聲明承諾放棄武力解決台灣問題和美國堅持中美建交后還要向台灣出售武器等問題上存在分歧。針對談判裹足不前的狀況,11月2日,鄧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主張說:看來美方想加快正常化,我們也要抓住這個時機,同美國關係正常化要加快,從經濟意義上也要加快。原則當然不能放棄。談的時候不要把大門關死。要爭取早日正常化,這樣對我們比較有利。11月27日,鄧小平再次召集有關人員開會,並作出了重要指示:最重要的是不要錯過時機。在這次會議上,外交部還建議中美雙方馬上進行第六次會談,並由鄧小平親自約見伍德科克,表明中方立場,提出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以敦促加快談判進程。
??12月4日,中美第六次會談結束,雙方基本上達成了協議。但是由於中方要求中美於明年1月1日建交,所剩時間無幾,而美國對達成的這個協議還有些不放心,於是美方提出要拜見鄧小平。這也正符合中方的原定設想,於是12月13日,美方代表、美國駐華聯絡處主任伍德科克正式拜見了鄧小平。伍德科克詳細地重申了美國方面的立場:第一,美方確認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唯一的合法政府;第二,公報發表后,美國立即終止同台灣的外交關係,4個月內撤出美國軍隊和軍事設施,並立即通知台灣終止防禦條約;第三,美國和台灣之間維持非官方關係;第四,美國和台灣人民維持商務和文化聯繫;第五,美國將發表聲明,期望台灣問題和平解決,希望中方不要反對,但中方可以同時聲明統一問題完全是中國內政。
??最後伍德科克向鄧小平提交了聯合公報和有關聲明的草案,希望能夠得到鄧小平的當面肯定,並建議1979年3月1日雙方互派大使和建立大使館。伍德科克的發言並沒有什麼新意,因此,鄧小平表示:基本上同意美方的建議,但要求在公報中應該重申反對霸權主義的條款,以加強公報的和平分量。但伍德科克表示,自己不能就鄧小平的要求表態,還要向白宮彙報此事。
??伍德科克回到官邸向白宮彙報完鄧小平要求的同時,白宮也傳來緊急命令,要求他立即見鄧小平說明美國要求中美正式宣布建交之前對相關談判信息嚴格保密————主要是美國害怕國內親台勢力的干擾。因此,伍德科克立即與中國外交部門聯繫,要求再次緊急約見鄧小平。12月14日上午,鄧小平再次會見了伍德科克。伍德科克鄭重地提出:第一,為了減少泄密的機會,美方建議北京時間1978年12月16日上午10時,華盛頓時間12月15日晚9時同時宣布建交公報;第二,建議鄧小平1979年1月29日或30日或31日開始訪問美國。鄧小平表示贊同伍德科克的建議,併當場拍板同意1月29日開始訪問美國。伍德科克返回官邸,屁股還沒有坐穩,白宮又發來電傳,要求他再次緊急約見鄧小平,表明美方同意在建交公報中寫入反對霸權主義的條款。於是伍德科克又馬不停蹄地聯繫拜見鄧小平的事宜。直到這天晚上9點,伍德科克才拜見了鄧小平,向他通報了美方的決定。鄧小平對美方的決定表示滿意,並讚賞美國人辦事的嚴密和效率。
??12月15日,也就是離中美宣布建交公報還有不到一天的時候,白宮又一次給伍德科克發來了一個十萬火急的電報,命令他以最快的速度第四次拜見鄧小平,要求澄清美方能否在記者問到時說1979年後可向台灣出售有選擇的武器。伍德科克一聽就慌了神,時間緊迫,而鄧小平因為要準備參加十一屆三中全會,也沒有太多的時間,但這個問題又事關全局,所以伍德科克要求第四次拜見鄧小平,幾經周折才在傍晚時分得以實現。當鄧小平聽完伍德科克的簡單陳述后,未等他做解釋,就簡明扼要而又原則堅定地表明了中國的立場。他說:「如果卡特政府對外說向台灣出售武器,我方不同意。如果卡特談話涉及此問題,中方也會立即表明自己反對的態度。現在要避開不談,以後我們雙方再來討論。最重要的是,如果美國繼續向台灣出售武器,從長遠講,將會對中國以和平方式解決台灣回歸祖國問題設置障礙,最終只能導致武力解決。」因此鄧小平希望在實現中國和平統一方面,「美國可以盡相當的力量,至少不要起相反的作用。中美建交后希望美國慎重處理同台灣的關係,在這些關係中不要影響中國爭取以最合理的方式和平解決台灣問題。」
??伍德科克表示要立即趕回聯絡處把鄧小平的立場報告給美國政府,以便再向中方通報有關決定。但事後,美方未再就此事提出異議,因此,雙方最終達成了建交協議及有關安排。
??就在鄧小平第四次會見伍德科克的10個多小時后,也就是北京時間12月16日上午10時,中美分別在北京和華盛頓同時宣布了中美建交的聯合公報。同時中國政府聲明,解決台灣問題完成國家統一的方式完全是中國的內政;而美國政府也同時聲明,美國將繼續關心台灣問題的和平解決。中美建交公報的發表,標誌著中美關係正常化的基本實現,算是消除了中國解決台灣問題的最大的國際障礙。
??12月29日,台灣當局「中華民國」的旗子在美國降下,台灣「駐美大使」沈劍虹灰溜溜逃回台灣。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

9

主題

192

帖子

4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2

積分
45
沙發
一身塵土 發表於 2007-1-20 05:44 | 只看該作者

這點上老鄧還是很厲害的!香港問題等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4 23:4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